「本來面目」之二(14.15)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不思善,不思惡。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前言

這幾天一直交替著在讀《一個新世界》和《當下的力量》,這兩本書的作者應該是一個覺者-領悟世間真理的人-,他將人類之所以痛苦的根源,用淺顯易懂的文字描述得很清楚。事實上,佛教經典對此方面的探究和成果比該書要豐碩且深入許多許多,再加上歷代覺者的詮釋和描述…可是,我們卻不易親近佛典,因為佛典不僅數量眾多,而且艱澀難懂,晦莫高深,看了或許佩服和感動,但如若問起看懂了什麼,則只能支支吾吾的說不清楚,因為你根本就似懂非懂,再加上許多覺者的解說,在他們看來已經是已經非常清楚明顯了,可是就我而言,還是有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因為他們所舉的例子或者所用的詞彙,好像都不能與我的經驗或理解相符應;或者是我的經驗或理解都達不到能了解他們所言的程度。就像我在《本來面目》一文中所提的,禪宗第一案的「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你可以快速的在網路上搜集許多的解讀和說明(這是網路時代之前根本做不到的),

解讀所見問題

問題是:
1.幾乎沒有兩個解讀是一樣的-當然你可以說百花齊放的結果,更能讓人從各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公案-,
2.沒有一個解讀是能讓人看得懂的-當然你可以拖以:禪宗不希望人落入文字障或知識障中-。
3.經常是用這個經文來解釋那個經文,然後呢?沒有一處的經文用淺顯的文字解釋清楚過,於是變成只知道解讀者讀了很多的經文,但對學習者一點幫助也沒有。

對問題的看法

針對1.我可以接受不同的說法,但相互矛盾的部份,是否能有個較一致的說法。我的發現是:好像各家都在各解各的,然後各不相通,所以呢?學習者根本就不知所措,莫衷一是,無所適從。是否能夠成一家之言後,接受外界的指教和批評,使得真理更趨明顯?例如我在《本來面目》一文中所提:「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的「哪個」有的解為「什麼」?有的說是「如何」?有的說是「怎麼會是」?
2.3.如果不希望學習者落入文字障,那乾脆就不要解讀了,既然要費心解讀,當然是希望協助他人更為明瞭,藉此吸引或者接納更多人來接近佛法。例如:「不思善,不思惡這個狀態,就不會起『意識心』」;又如聖嚴法師:這個本來面目就是「明心見性」的「心」和「性」。「心」是智慧,「性」是佛性。再如南懷瑾先生:錯認善惡都不思的為本性則本性成為一死物,墮入以"無記空、頑空"為性。中信道佛堂:自性圓覺。
再者:佛家大師似乎很少去接觸別的學門或者別的悟者,事實上,現代的許多學門-例如心理學-就與佛學有相通的地方;別的悟者-例如托勒-他的說法就對了解「本來面目」有很大的幫助。

禪宗第一公案

我們再看一遍《六祖壇經》中針對此一公案所做的描述:
六祖壇經:行由品第一
「惠能辭違祖已,發足南行。兩月中間,至大庾嶺(五祖歸,數日不上堂。眾疑,詣問曰:『和尚少病少惱否?』曰:『病即無。衣法已南矣。』問:『誰人傳授?』曰:『能者得之。』眾乃知焉)。逐後數百人來,欲奪衣鉢。一僧俗姓陳,名惠明,先是四品將軍,性行麁慥,極意參尋。為眾人先,趁及惠能。惠能擲下衣鉢於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爭耶?』能隱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動,乃喚云:『行者!行者!我為法來,不為衣來。』惠能遂出,坐盤石上。惠明作禮云:『望行者為我說法。』惠能云:『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明良久。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六祖壇經:行由品第一)
請問:這段描述中,最重要的地方在那裡?我認為有三個地方:
1. 惠明至,提掇不動,(註:惠明是四品將軍,怎會提掇不動衣缽?)
2. 惠能云:『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註:必有此屏息止念之舉,乃有後來大悟之可能。)
3. 明良久。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註:「明良久」三字,應有落字、贅字或錯置,因為解釋不來。但「良久」兩字極為重要,屏息止念非一時之功,必得花費一段時間的調息和準備。之所以會「良久」,乃因惠能要確定惠能確實已經屏息止念了,才有禪宗第一案的正式提出。又,此公案的解讀各家不一,已略如前述。)

托勒經歷與公案的比較

我之所以說托勒的說法了解「本來面目」可能有幫助,乃因其悟道經過,與此公案的狀況頗為類似:
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是歐美近十年來最重要的心靈導師與作者之一。二十九歲那年經歷一場深切的內在轉變,徹底改變了他的生命軌道。《當下的力量》、《一個新世界》的作者,他的悟道經驗和王陽明極為類似。我們根據他在《當下的力量》一書的前言中所描述的悟道經過簡述如下:
他說自己在三士歲以前一直處在持續性的焦慮狀態,不時萌生尋死念頭;某日深夜無限恐懼的自夢中驚醒,憎惡世界,更憎惡自己,強烈的「活不下去了,我再也受不了自己了!」的念頭不斷湧現…突然間,他意識到這個想法好像不大對勁,「我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如果我受不了自己,那我不是有兩個了嗎?一個是『我』,一個是我受不了的『自己』」,這個領悟讓他極為錯愕,思維戞然而止,意識無此清晰,沒有任何念頭生起。然後感覺自己被吸入虛空中,他聽從內心的矚付「不要抗拒」…醒來後,房間裡的一切變得出奇明亮,每樣東西都如此清新質樸,接下來的五個月,生活在持續的靜謐喜悅中…
什麼地方相類似:
「我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v.s.「不思善,不思惡」;
「思維戞然而止,意識無此清晰,沒有任何念頭生起。」v.s.「屏息諸緣,勿生一念。」
「醒來後,房間裡的一切變得出奇明亮,每樣東西都如此清新質樸,接下來的五個月,生活在持續的靜謐喜悅中…」v.s.「惠明言下大悟 。」(註:最可惜的是佛家似乎將悟之後的狀況都省略不提,包括惠能的悟,惠明的悟以及其他大師的悟…)
至於托勒的說法對了解此公案的可能幫助部分,我們下回再談。
梁永安譯(2015):當下的力量:通往靈性開悟的指引。台北:橡實文化。
張德芬譯(2008):一個新世界:喚醒內在的力量。台北:方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來面目(12.11)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俞敏洪(12,13)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聽「富二代」有感(12.14)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要怎麼好好休息 + 避免工作過量?《黑貓創作報#4》午安,最近累不累? 這篇不是虛假的關心。而是《黑貓創作報》發行以來可能最重要的一篇。 是的,我們這篇講怎麼補充能量,也就是怎麼休息。
    Thumbnail
    avatar
    黑貓老師
    2024-06-29
    防曬產品係數測試報告彙整(2024年)從2014年起,自己對於市售防曬產品的效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當時候發現不少產品的防曬係數其實標示是有問題的,像是原本應該是人體測試的SPF與PA數值,實際上沒有做,只用機器測試的數據來充當,但這兩者卻有很大的差異。像是防曬係數其實有強度、廣度與平均度三個面向需要一起判斷,但多數廠商並沒有完整標示
    Thumbnail
    avatar
    邱品齊皮膚科醫師
    2023-04-27
    我最想要的是回憶起自己的本來面目|奇蹟課程第73課🌳奇蹟課程第73課:我願光明出現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Thumbnail
    avatar
    喬安納
    2024-04-17
    本來面目05/12/2021 本來面目   杜鵑花季總算進入尾聲。 石門山的花已凋零,人潮也跟著凋零。 南湖大山,中央尖山,奇萊連峰,一字排開。 還有個特別的日出, 沒有了觀眾,有別跳躍式的日出, 今天的日出,蝸牛似的慢慢地向上爬。 即使有著大好山景。 但山徑上却只有我們。 像是疫情前
    avatar
    Mars
    2024-03-17
    本來口吃或口齒不清,後來卻成為傑出演講家的案例!!即使一開始有語言障礙,但只要有決心和努力,都有可能成為出色的演講家。
    Thumbnail
    avatar
    真師傅
    2024-03-02
    真正的修行,不是要前往某個境界,而是回歸本來面目而已?儘管佛經裡常說,要契入無量光佛剎和法界,或是到達彼岸涅槃,然而,修行的終極實相是,根本沒有什麼地方或境界,是我們要前往的。 因為,真正的修行 ,是為了回歸本來面目,回到法性光明的狀態而已。 我知道,我說的這個實相,會讓很多學佛朋友或修行者感到迷惑。 既然真正的修行,不是要前往某個境界,為何佛經
    Thumbnail
    avatar
    吳九箴
    2023-12-12
    本來的面目老一輩人說,小孩三歲以前容易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原因是小孩的靈魂純淨,可以透視不同空間,甚至交流。
    Thumbnail
    avatar
    吳柳蓓
    2023-11-22
    《本來面目》我讀書萬卷,行路萬里,心裡求的,不外乎自己的本來面目。 我記得,我生下來比其他孩子晚說話,一說話如滔滔江水,好像不說話的那段日子全是在壓抑自我,為的就是累積足以傾訴一生的文字和言語。我還記得,七、八歲的某一日深夜,我在夜裡睡不著覺,看著天花板發愣,心裡重複著同一句話: 「如果我知道宇宙的真相,我就能
    Thumbnail
    avatar
    行歌
    2023-01-06
    【隋唐天下群英傳-本來面目】時間稍稍往前倒回一些,在劉文靜擒獲屈突通之前。 卻說李淵在關中群雄的協助下,進駐京師大興城。在眾多繁忙的事務中,他特別命人清點大理寺罪犯。 有一個人,他得找出來:李靖。 雖說李淵自起義以來,手下文武將帥,人才濟濟。但沒一個及得上李靖。
    Thumbnail
    avatar
    阿前
    2022-10-10
    avatar
    May House 梅宅
    2022-10-02
    《自序》我們的本來面目,不是人,也不是靈魂,更沒有苦厄貪嗔痴... 我們是誰?為何會來到地球? 為何有吃有喝,有錢有愛人家人,卻仍感到不安煩惱和恐懼? 為何有酒有娛樂,卻總是感到人生是苦? 我們要如何離苦?如何才能從苦中得到解脫呢? 事實上,這些難解的答案,都在實相中;而實相是什麼,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惠能大師,早就把答案說得明明白白。 當然了,眼下我無法回到過去。
    Thumbnail
    avatar
    吳九箴
    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