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提起與放下— 致50+我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昨晚當臨時保母,在展場帶同事的孩子創作展覽故事,委外工友經過,問: 「這是你的孫呦! 」 我不禁感慨歲月匆匆,人生一個階段、一個階段衝撞著我們,我們的人生又是為了什麼呢?

從一出生,無時無刻我們都在學習,在人生前半段學習「提起」,後半段學習「放下」。

前半生學習「提起」讓自己有承擔的能力、學習有責任感,扛起屬於生命的責任,如學生、員工、老闆,或婚姻中的另一半、父母、照顧家庭等等的責任...前半生的學習還不僅為了有承擔的能力,更是為了「提起」這個獨特的自己、成就各種大大小小的夢想;人生後半生是「放下」的學習,學習如何在變動中安然自在,學習「放下」不屬於自己的種種,放下過去錯過的遺憾、恩怨是非、對名利的主觀期待、放下對老後、子女、晚輩的擔心,放下外在的紛擾(儘管惱人的挑戰或困擾仍不時從外在、腦中繃出來)。

「提起」是勇氣、是能力;「放下」是領悟,更是人生智慧。日升日落、月圓月缺,自然變化中,我們仍可讚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50+ 的人生功課兼有「提起」與「放下」,但你我要提起與放下什麼呢? 又如何「提起」與「放下」? 你我答案可能不一樣,但都值得盤點行囊。

50+ 的人生智慧亦是學習如何在月有圓缺中,了悟「放下」不是面對生活的妥協,而是能以不同心境看淡世間滄桑,學習煩憂不掛心頭,內心安然自在。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怡怡的沙龍
74會員
457內容數
有根羽毛喜歡到處旅行,記錄生活、想像、教育、教養....不管是光或陰影都值得擁有翅膀,跟著這羽毛一起去旅行。
怡怡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7
來上芭蕾身形舞蹈課的小珍,她的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活力,且常熱心為我們分解動作、指導如何調整成優美的姿勢、幫我們錄影片讓課後的我們可以複習,甚至親手做甜點讓我們又愛又恨哪,好不容易跳舞消耗的一點熱量,完全敗給了好吃小巧的藍莓可麗露。若她沒提,我完全看不出她已過七十歲之齡。 小珍常說「我雞婆了」,我笑
Thumbnail
2025/03/17
來上芭蕾身形舞蹈課的小珍,她的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活力,且常熱心為我們分解動作、指導如何調整成優美的姿勢、幫我們錄影片讓課後的我們可以複習,甚至親手做甜點讓我們又愛又恨哪,好不容易跳舞消耗的一點熱量,完全敗給了好吃小巧的藍莓可麗露。若她沒提,我完全看不出她已過七十歲之齡。 小珍常說「我雞婆了」,我笑
Thumbnail
2025/03/09
午後陽光透過窗簾灑在舊木桌,也輕輕撫著小翠握著杯子的手;這幾年她受多樣免疫疾病之苦,所以手指關節有些變形,她情緒總是低落、灰暗濛濛的。 「妳記得那位婦產科醫生嗎?」小翠問,「醫生有次問我『妳是不是壓力很大』,我說『還好』,但他卻告訴我,『有時候我們身體承受了許多壓力,即便我們自認為一切尚可』。」我
Thumbnail
2025/03/09
午後陽光透過窗簾灑在舊木桌,也輕輕撫著小翠握著杯子的手;這幾年她受多樣免疫疾病之苦,所以手指關節有些變形,她情緒總是低落、灰暗濛濛的。 「妳記得那位婦產科醫生嗎?」小翠問,「醫生有次問我『妳是不是壓力很大』,我說『還好』,但他卻告訴我,『有時候我們身體承受了許多壓力,即便我們自認為一切尚可』。」我
Thumbnail
2025/03/02
阿彬跟我去探望住院近一個月的小玲,小玲說每天就是面對馬卡龍綠的布簾,在這小小的病床範圍,覺得像在牢房。我們只能安慰沮喪的她很快就會出院,這次住院讓五十幾歲的小玲決心好好照顧健康,不再回到職場。
Thumbnail
2025/03/02
阿彬跟我去探望住院近一個月的小玲,小玲說每天就是面對馬卡龍綠的布簾,在這小小的病床範圍,覺得像在牢房。我們只能安慰沮喪的她很快就會出院,這次住院讓五十幾歲的小玲決心好好照顧健康,不再回到職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為了這個作品集的前言(因為我不確定將來會不會出版,所以我就先用作品集、而不用書來稱呼了),我想了好久,遲遲無法決定如何下筆。
Thumbnail
為了這個作品集的前言(因為我不確定將來會不會出版,所以我就先用作品集、而不用書來稱呼了),我想了好久,遲遲無法決定如何下筆。
Thumbnail
人生,到了一定的階段,總是會開始迷惘,回首看看自己的過往,也猶豫著眼前的未來,要選擇左轉還是右轉。孔子的「四十而不惑」,應該就是經歷了這個階段的反覆思考、尋求自我認同、已經理解人生中的每一個面向,其實都有相通的大道理存在著。 從小,我是被捧在手掌心呵護長大的,面對人生,我總是有長輩們的撐腰,能給出很
Thumbnail
人生,到了一定的階段,總是會開始迷惘,回首看看自己的過往,也猶豫著眼前的未來,要選擇左轉還是右轉。孔子的「四十而不惑」,應該就是經歷了這個階段的反覆思考、尋求自我認同、已經理解人生中的每一個面向,其實都有相通的大道理存在著。 從小,我是被捧在手掌心呵護長大的,面對人生,我總是有長輩們的撐腰,能給出很
Thumbnail
這樣的書寫真能解憂,從自己的故事寫起,文字成了知己。──〈作者序〉 在那篇敘事書寫中,我再次看見父親和自己,那仿佛是另一種重逢。──〈作者序〉 有時候,我們只是希望被了解。透過書寫,可以看清楚自己的內心世界,讓你被自己了解。──〈作者序〉 前幾次搬家,只是一次又一次搬著家當,對著房東仰望;後兩次搬家
Thumbnail
這樣的書寫真能解憂,從自己的故事寫起,文字成了知己。──〈作者序〉 在那篇敘事書寫中,我再次看見父親和自己,那仿佛是另一種重逢。──〈作者序〉 有時候,我們只是希望被了解。透過書寫,可以看清楚自己的內心世界,讓你被自己了解。──〈作者序〉 前幾次搬家,只是一次又一次搬著家當,對著房東仰望;後兩次搬家
Thumbnail
無論提起或放下,都是轉念之間,不是嗎?
Thumbnail
無論提起或放下,都是轉念之間,不是嗎?
Thumbnail
每個生命都有它自己的使命和不容易
Thumbnail
每個生命都有它自己的使命和不容易
Thumbnail
人生的階段就是層層的體驗賽
Thumbnail
人生的階段就是層層的體驗賽
Thumbnail
昨晚當臨時保母,在展場帶同事的孩子創作展覽故事,委外工友經過,問: 「這是你的孫呦! 」 我不禁感慨歲月匆匆,人生一個階段、一個階段衝撞著我們,我們的人生又是為了什麼呢? 從一出生,無時無刻我們都在學習,在人生前半段學習「提起」,後半段學習「放下」。
Thumbnail
昨晚當臨時保母,在展場帶同事的孩子創作展覽故事,委外工友經過,問: 「這是你的孫呦! 」 我不禁感慨歲月匆匆,人生一個階段、一個階段衝撞著我們,我們的人生又是為了什麼呢? 從一出生,無時無刻我們都在學習,在人生前半段學習「提起」,後半段學習「放下」。
Thumbnail
該從哪開始呢? 只要看到年長的女性長輩, 不由自主會把自己微弱的愛付出。   在之前陪伴的經驗, 能了解那樣漫長的、接受自己身心漸漸凋零的過程, 都讓人好揪心。   每一個「我」的成長中, 很多是自己沒辦法選擇的, 父母、親人、環境、他人的言行, 這不是自己的問題。 有時候會讓自己承受不了, 這牽涉
Thumbnail
該從哪開始呢? 只要看到年長的女性長輩, 不由自主會把自己微弱的愛付出。   在之前陪伴的經驗, 能了解那樣漫長的、接受自己身心漸漸凋零的過程, 都讓人好揪心。   每一個「我」的成長中, 很多是自己沒辦法選擇的, 父母、親人、環境、他人的言行, 這不是自己的問題。 有時候會讓自己承受不了, 這牽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