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會捏造憤怒的情緒

閱讀時間約 0 分鐘
大家身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理性無法溝通的人吧。到底是不理性無法溝通,還是不想溝通練就了一身功夫呢?只要有人些微的挑戰他的自尊心就擺出一哭二鬧三上…的防禦姿態。我就認識一個人,在他的世界裡他永遠是對的,所有的問題都是別人的問題。當你想和他討論時起手式就是眼眶泛淚,接著哭鬧最後甚至歇斯底里直接瘋給你看。不知道大家是如何解決這種問題的?
我最近是有點冷處理了。該說的我還是會表態,我只會讓他知道我的想法跟他不同,不會去反駁他的觀點。在他發作之前就先抽身,一方面我不用受到他的情緒攻擊,另一方面讓他知道世界上不是只有一種聲音。反正到最後他還是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的,不然永遠不會成長,只能祝福他趕緊看清這個現實。
    avatar-img
    0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鯨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其實我覺得完全否定心理創傷還蠻奇怪的。我認為創傷可以是動力,但是不管如何它依舊存在。就像你可以從跌倒中學會下一次如何避免犯同樣的錯,但是受傷了卻也是不爭的事實。承認它面對它讓他成為成長的養分也許更符合「不要由經驗決定自我,而是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
     人是可以改變的嗎?我想我的答案是可以的。從小到大我們經歷太多改變了,身份、思想或是形象上都和曾經的某個自己大不相同了吧?最大的癥結點應該是我們是否改變了想改變的部分。想要變得成功、有價值、更上進還是更自律?總覺得好的改變真的太難了。改變的幅度太小覺得沒有收穫,改變的力道太大又害怕這樣的方向是正確的
     哲學家提到的「另一個哲學」,就是阿德勒心理學。文中哲學家簡單的介紹了阿德勒的職業以及研究。哲學家認為阿德勒是與佛洛伊德及榮格齊名的心理學三巨頭。並且提出阿德勒希望自己的學說不是一門艱澀的學說,而是可以融入人類生活的真理。
    開頭年輕人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個在網路引戰的小屁孩,但是他的論述卻意外的貼進現實。是啊,現實生活充滿爭議、矛盾、混亂和爾虞我詐。哲學家提出的井水的故事,看似完美的解釋了世界的混亂是因自己的主觀解釋而造成的。但回到現實,就像最近發生的,超商店員因勸導顧客戴口罩遭攻擊、挖眼甚至死亡。身為一個外人的我,都不知
    其實我覺得完全否定心理創傷還蠻奇怪的。我認為創傷可以是動力,但是不管如何它依舊存在。就像你可以從跌倒中學會下一次如何避免犯同樣的錯,但是受傷了卻也是不爭的事實。承認它面對它讓他成為成長的養分也許更符合「不要由經驗決定自我,而是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
     人是可以改變的嗎?我想我的答案是可以的。從小到大我們經歷太多改變了,身份、思想或是形象上都和曾經的某個自己大不相同了吧?最大的癥結點應該是我們是否改變了想改變的部分。想要變得成功、有價值、更上進還是更自律?總覺得好的改變真的太難了。改變的幅度太小覺得沒有收穫,改變的力道太大又害怕這樣的方向是正確的
     哲學家提到的「另一個哲學」,就是阿德勒心理學。文中哲學家簡單的介紹了阿德勒的職業以及研究。哲學家認為阿德勒是與佛洛伊德及榮格齊名的心理學三巨頭。並且提出阿德勒希望自己的學說不是一門艱澀的學說,而是可以融入人類生活的真理。
    開頭年輕人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個在網路引戰的小屁孩,但是他的論述卻意外的貼進現實。是啊,現實生活充滿爭議、矛盾、混亂和爾虞我詐。哲學家提出的井水的故事,看似完美的解釋了世界的混亂是因自己的主觀解釋而造成的。但回到現實,就像最近發生的,超商店員因勸導顧客戴口罩遭攻擊、挖眼甚至死亡。身為一個外人的我,都不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你不接納情緒,情緒就會排斥你 前言 看到視頻在談論”負面情緒”。有人因為受氣和委屈而跑到角落去哭,同事看到了,告訴她:「哭不能解決問題。」她回答:「哭並不是要解決問題。」這對話有意思。 哭是為了啥 我們常被要求不要把情緒帶入工作中或職場上,那是懦弱、幼稚、不成熟的表現。因此即令受了委屈,也應
    Thumbnail
    他們不太表達自己的意見。可能是不知道該怎麼說,也可能擔心說錯話讓別人傷心,更害怕說錯、做錯的自己會不被喜歡…於是,他們任由別人加諸更多工作及責任在他們身上,又或者是任由別人一步步用言語或身體侵犯他們的界線,即便不喜歡、不開心,他們依然會為這些不舒服的感受,找許多理由將它合理化。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人在生氣的時候,他「真正」的情緒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乍聽之下有點怪——你都說這個人在生氣了,他真正的情緒,不就是憤怒嗎? 這篇文章,我們從一個少見的角度,重新認識憤怒。
    盡可能別替別人「如何看待和處理他們自身的情緒」負責,因為這極易變為妄圖控制對方的反應而不自知。但盡量為「自己的直接言行成為別人情緒的表面成因」多走一步,原因在於情緒的出現本身在當下是極難控制的,在短期內也很難事前預防它們出現。當然,要就這樣多走一步可不是甚麼容易的事,所以也無需強制自己這樣做。
    面對不快負面情緒,通常我會自己忍受排解,不會無端去遷怒他人,不會想找人訴苦抱怨,也不會主動去關心他人。 自己已經累積很多煩悶事了,不想還要吸收他人的 當有人找我抱怨訴苦時,自己的事情自己想辦法解決啊!都是成熟懂事的成人了不是嗎?我心裡都會這麼想著。 抱怨訴苦也是在說他人壞話,我會盡力不要成為
    Thumbnail
    別人的情緒是別人的,不必因為對方生氣就去討好。
    我從小就是個情緒化的人,但是小的時候不爽是會爆炸的那種,比較偏白目。長大後反而情緒上來都會先壓下去,除非忍到忍無可忍……不過我似乎,還是不會爆炸? 有人說,像這樣一直忍耐,其實不是好事,不喜歡就要說出來,而不是一味忍耐。 可是我不喜歡和人爭吵,維持表面的和諧,總比把不滿講出來後,對方生氣好吧。
    當心中有憤怒攢積的時候,通常不是事件本身引起;而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失去了信任與平衡。當雙方各持己見,而其一方用了拉攏第三方來贊同自己看法,再將第三方說法來決定事情的走向,這類人是否心機太深? 有必要活得如此虛假?當自己不斷地往這個方向思考就會阻斷自己的成長。而是接受對方的模樣,因為不過就是如此了,還
    Thumbnail
    我們可能都遇到過在關鍵時刻保持沉默的人。 為了探討為什麼一方激動時對方反而選擇保持沉默,本文從兩種情況出發,分析了沉默者的心理和行為模式,以及該如何有效溝聽。 當激動者和溝通者意識到雙方情緒和沉默者的身體語言後,可以實現更良好有效的溝通。
    Thumbnail
    有時把一些事情當成玩笑話,放過自己,換個想法或許更好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你不接納情緒,情緒就會排斥你 前言 看到視頻在談論”負面情緒”。有人因為受氣和委屈而跑到角落去哭,同事看到了,告訴她:「哭不能解決問題。」她回答:「哭並不是要解決問題。」這對話有意思。 哭是為了啥 我們常被要求不要把情緒帶入工作中或職場上,那是懦弱、幼稚、不成熟的表現。因此即令受了委屈,也應
    Thumbnail
    他們不太表達自己的意見。可能是不知道該怎麼說,也可能擔心說錯話讓別人傷心,更害怕說錯、做錯的自己會不被喜歡…於是,他們任由別人加諸更多工作及責任在他們身上,又或者是任由別人一步步用言語或身體侵犯他們的界線,即便不喜歡、不開心,他們依然會為這些不舒服的感受,找許多理由將它合理化。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人在生氣的時候,他「真正」的情緒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乍聽之下有點怪——你都說這個人在生氣了,他真正的情緒,不就是憤怒嗎? 這篇文章,我們從一個少見的角度,重新認識憤怒。
    盡可能別替別人「如何看待和處理他們自身的情緒」負責,因為這極易變為妄圖控制對方的反應而不自知。但盡量為「自己的直接言行成為別人情緒的表面成因」多走一步,原因在於情緒的出現本身在當下是極難控制的,在短期內也很難事前預防它們出現。當然,要就這樣多走一步可不是甚麼容易的事,所以也無需強制自己這樣做。
    面對不快負面情緒,通常我會自己忍受排解,不會無端去遷怒他人,不會想找人訴苦抱怨,也不會主動去關心他人。 自己已經累積很多煩悶事了,不想還要吸收他人的 當有人找我抱怨訴苦時,自己的事情自己想辦法解決啊!都是成熟懂事的成人了不是嗎?我心裡都會這麼想著。 抱怨訴苦也是在說他人壞話,我會盡力不要成為
    Thumbnail
    別人的情緒是別人的,不必因為對方生氣就去討好。
    我從小就是個情緒化的人,但是小的時候不爽是會爆炸的那種,比較偏白目。長大後反而情緒上來都會先壓下去,除非忍到忍無可忍……不過我似乎,還是不會爆炸? 有人說,像這樣一直忍耐,其實不是好事,不喜歡就要說出來,而不是一味忍耐。 可是我不喜歡和人爭吵,維持表面的和諧,總比把不滿講出來後,對方生氣好吧。
    當心中有憤怒攢積的時候,通常不是事件本身引起;而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失去了信任與平衡。當雙方各持己見,而其一方用了拉攏第三方來贊同自己看法,再將第三方說法來決定事情的走向,這類人是否心機太深? 有必要活得如此虛假?當自己不斷地往這個方向思考就會阻斷自己的成長。而是接受對方的模樣,因為不過就是如此了,還
    Thumbnail
    我們可能都遇到過在關鍵時刻保持沉默的人。 為了探討為什麼一方激動時對方反而選擇保持沉默,本文從兩種情況出發,分析了沉默者的心理和行為模式,以及該如何有效溝聽。 當激動者和溝通者意識到雙方情緒和沉默者的身體語言後,可以實現更良好有效的溝通。
    Thumbnail
    有時把一些事情當成玩笑話,放過自己,換個想法或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