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這麼生氣了,你就不能說句話嗎?」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我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你能不能說句話?”

——不知道你有沒有對人說過,或是被人問過這句話。

 

生活中我們可能都見過這樣一種人:

平時你們的溝通也許不錯,但一旦在你想和ta進行重要但困難的溝通時,ta就會開始以沉默來應對。

在嘗試溝通時,不管你如何要求ta開口,希望ta表達自己的想法,ta也依然只會沉默。

慢慢地,你覺得自己越來越生氣,可對方卻絲毫不為所動,甚至讓沉默更加徹底,讓溝通陷入僵局。

這樣的沉默在親密關係中,可能是最為常見的,也是最令人抓狂的。你在關係中遇到過這樣的沉默者嗎?來看今天的文章吧。


圖片來源:電影《革命之路》

圖片來源:電影《革命之路》


為什麼你越激動,ta越沉默?


我身邊也不乏感到對自己“牆一般”的伴侶無計可施的朋友,他們總愛問我:“你說ta到底是故意氣我,還是真不知道說什麼?”我的答案通常是,兩者皆有可能。

沉默,有時是一種主動選擇的策略,有時也可能是一種被動啟用的防禦機制。下面來分別聊聊這兩種情況。

 

情況一

“沉默是一種武器,我用它來傷害你”

故意的沉默相待(Silent Treatment)是一種常見的情感操控方法,也是一種被動型攻擊的形式。臨床心理學家Harriet Braiker認為,這樣的沉默是一種對對方的懲罰。當沉默被用作一種策略時,他們的沉默有明確的目的——獲取權力、表達憤怒、引起關注,他們也清楚自己這樣做的後果——包括對對方造成傷害。

在對方急切想要溝通的時刻,保持沉默的那一方,與情緒激動的一方相比,通常是處於權力上風的。至少在那一次特定的溝通中是如此。因為比起對方,他們掌握著更多的信息量,感受到更多的確定性。他們基本清楚對方現在的感受如何,想要什麼,以及期望自己作出怎樣的反應,而是否予以回應的權力卻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

此時,沉默是他們刻意給對方製造的不確定感(sense of uncertainty)。這種不確定感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折磨。


圖片來源:電影《暖暖內含光》

圖片來源:電影《暖暖內含光》


情況二

“除了沉默以外,我不知道還能做什麼”

有的時候,在特定的溝通情境中保持沉默,也是一種出於自我保護、對關係和對方的保護的本能反應。當沉默作為防禦機制時,通常有三種情況:

  • 一種習得性無助的表現

在話還沒有說出口之前,沉默者就已經搶先“無效化”(invalidate)了自己的話。他們預設了對方不會聽、也不會理解自己,覺得自己說的沒有意義。這種對溝通結果的悲觀預期往往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與過去負面的溝通經驗有關係。

  • 因為對情緒的焦慮進入了僵死(freeze)狀態

 會遭遇沉默不語的,往往是會讓人感到一定壓力的場景。比如談論嚴肅的話題,或是對話的另一方情緒十分激動。

一直以來,社會大眾與研究者們都認為,人們在壓力狀態下會做出“戰或逃”(fight or flight)的選擇,或者投入戰鬥,或者轉身逃跑。近年來逐漸有研究者指出,除了“戰或逃”,人們還會出現一種叫“僵死”(freeze)的反應(Heaney, 2017)。

這是一種人們在面對讓自己感到巨大壓力時的一種應激反應。在僵死的狀態下,人們的表現與戰或逃時的反應不同。此時,血壓下降,行動與聲音都被抑制,看上去可能如同昏死一般(Schmidt, Richey, Zvolensky, & Maner, 2008)這是最難以控制的一種情況,在這種情況中,沉默者可能真的由於過度緊張和焦慮,而“大腦一片空白,說不出任何話來”

那些過於恐懼和緊張以至經常陷入“僵死”的人,也存在一些共性:

-他們可能本身就是焦慮水準更高的人,這使得他們總是對這些情境作出“災難化”的解讀;

- 他們還可能是本身就對他人情緒更敏感、也更容易被蔓延過來的情緒浸染的高敏感者;

-又或是由於自小沒有習得處理衝突和應對他人情緒的能力,使得他們在這樣的情境裡格外的如臨大敵。

raw-image


  • 對爭吵的避免

部分人對溝通抱有的一個誤區是:爭吵才是最糟糕的情況。而只要自己保持沉默,雙方就“至少沒有吵起來”。即使對方因為自己的沉默喪氣離開,也會比吵起來要好。

如果抱有這種迷思,他們甚至會覺得沉默是一個還不錯的計策,至少能讓對方先“冷靜下來”。



你的要求和Ta的沉默

構成了關係中最有毒的溝通模式


在一方一直沉默不語的溝通中,另一方往往都是處在一種試圖打破沉默,情緒激動,迫切地想讓對方開口的狀態。兩個人形成了一種在心理學研究中被稱為“要求-退縮”的溝通模式(Demand-Withdraw Pattern)。它通常出現在兩人產生矛盾或衝突的時刻(Christensen, 1988)。

要求-退縮模式最常被放在親密關係和婚姻中進行研究。在這種模式中,一方扮演著“要求者”(demander)的角色,另一方則是沉默的退縮者(withdrawer)。

要求者是那個尋求改變、討論,或是問題的解決方案的人;退縮者則是那個希望結束或是回避關於問題的討論的人。在這樣的溝通情境中,要求者和退縮者是一對固定搭配(Papp, Kouros & Cummings, 2009)。

 在對異性戀情侶或夫妻的研究中發現,女性更多的扮演要求者,而男性更多扮演退縮者(Christensen et al., 2006; Christensen & Heavey, 1990)。但研究者們普遍認為,導致這種性別差異的並不是天生因素,而更多的與社會對性別角色的期待有關。

圖片來源:綜藝《展開說說》

圖片來源:綜藝《展開說說》


研究者們還發現,在一段呈現出這樣的溝通模式的關係中,要求者幾乎總是那個更想要改變的那一方。不論是改變這種模式,還是改變對方(Heavey et al., 1993; Klinetob & Smith, 1996;Holley et al., 2013)。從這個層面上來說,要求者通常也都是這段關係中更痛苦的那一方。

雖然同樣身在其中的退縮者並非不會感到痛苦,但沉默和退縮對於他們來說的確是一種有效的自我保護機制——至少短期是有效的。他們看似在承受著要求者的情緒和指責,但他們並不會像要求者那般的困惑、無助和無計可施。就像前面所說的,沉默者在這個場景中都擁有著相對更高的權力位置。 

而研究者認為,這種模式一旦形成就難以改變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溝通中的雙方都傾向於認為會變成這樣是對方的問題,認為主要是對方的行為促成了這種模式。不論是要求者還是退縮者,在問卷報告中都會說自己是“不得不這樣做”、“只能這樣做”(Schrodt & Witt, 2008)。

另外,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要求-退縮的模式極易演變一種惡性循環。一方越是提出要求,對方就越是回避;一方越是急切地想讓另一方開口,另一方越是難以開口。

逐漸地,要求者在溝通中會表現出越來越多的批判和怨懟。他們會對退縮者的退縮作出多種解讀,並在溝通原本的矛盾的基礎上附加對他們沉默的批判(Eldridge & Baucom, 2012; Eldridge, Cencirulo, & Edwards, 2017)。如此一來,唯一的結果便是退縮者只會更加想逃了。

raw-image


一旦這種溝通模式被建立起來,要求者和退縮者都會更頻繁地感受到憤怒、焦慮、抑鬱和恐懼等負面情緒。

Schrodt 和Witt(2008)對樣本總計超過14000人的74個關於“要求-退縮”模式的研究進行了總結和分析,他們發現,那些呈現出這種溝通模式的伴侶都對關係有著更低的滿意度,與伴侶間親密度和信任感更低,更容易出現矛盾,以及更少的交流。

此外,要求者還會時常產生一種被遺棄感和被拒絕感。這種有毒的溝通模式長期持續還會對雙方造成一些生理上的影響,而其中一部分生理方面的影響,也會損害兩人之間性生活的品質。

另外,在這樣的溝通之中,幾乎所有的矛盾都會停滯在“未解決”的狀態,不斷地累積,不斷地影響著兩個人的關係。John Gottman和Nan Silver在《愛的博弈》一書中提到,我們對未解決的事項的記憶力,要比對已完成和終止的事件的記憶力強約兩倍。

也就是說,在親密關係中,伴侶間的爭吵如果能夠以雙方達成了共識為結局,這段爭吵就會很快被遺忘。那些幸福的情侶並不像他們所回憶起的自己那樣,“我們幾乎沒有矛盾”,他們只是順利地忘記了那些被好好解決了的矛盾。而也只有在當下就被解決了的矛盾,才會更快地被遺忘,不再繼續影響兩人的關係。



處於要求-退縮模式中的人

應該怎麼做?


01 如果你是要求的一方

對於要求者來說,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你要在兩個人的溝通又疑似出現了這個徵兆時意識到它,並控制自己不要進入到“要求-退縮”的模式之中。

當對方開始退縮時,你的情緒會本能地推動著你去進一步的、以更激烈的形式提出要求,但這時你的要求可能也已經逐漸脫離了溝通的目的,變成了你情緒的發洩。而你清楚的,接下來等待你的只會是更漫長的沉默。

你需要意識到,不論對方究竟是出於對你的攻擊,還是對自己的保護,Ta在此刻的情緒主要就是兩種:憤怒和恐懼,而它們也正是Ta想要退縮的主要原因。但,你要求的姿態本身就會加重對方的憤怒和恐懼,因此它只會起到反作用。

圖片來源:電影《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圖片來源:電影《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那麼,當對方開始退縮時,你能夠做些什麼呢?答案是,你也應該後退一步。這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溝通的模式,重構溝通的可能。你的退縮本質上是在移除ta的壓力源。

如果你確定你的目的真的是溝通,而不是情緒的宣洩的話,你應該做的第二件事,是去撫慰對方的情緒。這是因為,敏感的沉默者其實能夠意識得到你是真的想要撫慰ta,還是僅僅想要“騙”ta說話。而後者同樣只會帶來反效果。

接著,你需要做的是認真地重申自己溝通的目的。並注意在和對方重申時,更多地使用“我們”,而不是“我”和“你”,時刻提醒ta和自己,在這段關係中你們是一個共同體,這場溝通的目的也是為了讓你們兩個更好。

另外,在這整個過程中,非語言的表達是特別重要的——你的語音、語調、面部表情和身體姿態,都可以為溝通的順利進行助力。因為對於退縮者而言,他們對這些非語言信號的警惕性可能不如語言那麼高,從這些方面入手,傳遞給他們的資訊,是更能被他們所接受的。

 

02 如果你是沉默的一方

作為沉默者,且你的動機並不是想要攻擊對方的話,你同樣可以練習用非語言表達代替語言的表達。即使你是因為過度焦慮和緊張陷入“僵死”狀態,給予對方非語言的回應也是更有可能做到的。僅僅是刻意地更靠近ta一些,都可以傳遞出很多積極的資訊。

圖片來源:電影《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圖片來源:電影《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另外,深知自己在特定情境中就說不出話的沉默者,還可以給自己準備一套“不說話的詞典”。你可以記錄下自己在那些只能沉默的時刻內心所想的話,把它們記在一個本子上,從很簡單的“我現在很難過”,很真誠的“我真的很想回應你,但我這個時候也是真的不知道說什麼好”,再到很具體、很詳細的內容。當你不知道怎麼開口時,便可以打開你的詞典。

其實,比起要求者,沉默者的改變是更加困難的。沉默者有時是確實不具備面對衝突的能力,沉默的傾向也更有可能與人格特質相關,而這兩者改變起來都是更加困難的。

但不論你是哪一方,希望你都能夠在一些時刻,為了兩個人共同的“舒服”,忍受一點自己的“不舒服”,也在一些時刻,學著把“我們”放在“我”之前。


以上。

 

如果你或你身邊的人也處於同款親密關係中,不妨轉發給ta們,讓我們共同通過更好的溝通,抵達彼此的內心深處。

 

今日互動

你遭遇過這樣的困擾嗎?

你在親密關係中是“沉默者”還是“需求者”?




41會員
119內容數
#自我成長 #情感 #育兒 #焦慮 #抑鬱 #催眠 自己看不到全面,需要他人的協助。 亮亮帶你“關注自我和內心”,引領健康生活方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飯糰@亮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癮」的背後,原來是這種令無數人痛苦的情緒——孤獨感。 上癮其實是為了找到一個與外界建立起聯結的出口,也是滿足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一種方式。 你有什麼「上癮」行為呢?你覺得自己為什麼「上癮」呢?快來評論區和我們聊一聊吧~
生活中這些微小的壓力,累積起來也能成一座壓垮人的大山。 已是2023年末,讓我們一起察覺並學會有效地應對微壓力~ 你生活中存在哪幾類微壓力?你會如何對抗它? 快來評論區和我們聊一聊吧~
我們渴望能夠通過邏輯,努力將各種現象歸納進一種清晰明確的因果關係之中。然而,「認知失調」在生活中很常見,在親密關係中有其副作用。 當不一致發生時,你是怎麼處理的?快來評論區和我們聊一聊吧~
情緒沒有正當、合理之說,它只是一種真實存在的體驗,我們有權感到憤怒,也有權表達它。來評論區分享你表達憤怒的經驗和感受吧~
如果說今年學習到了什麼新的技能,大概就是讓“斷食生活”成為了我的日常生活習慣。 明年的計劃大致還是會參考今年的模式:每日1餐;1個月2次的48小時的短期斷食;1個季度保持1次
近段時間陷入了情緒低迷期,停更了一段時間 沒想到停更的這一個多月,部落格居然還新增了2位追蹤我的朋友 感謝這2位朋友的追蹤 你們的每一次閱讀、每一個留言、每一個點讚,都給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勵。 感謝大家!
「上癮」的背後,原來是這種令無數人痛苦的情緒——孤獨感。 上癮其實是為了找到一個與外界建立起聯結的出口,也是滿足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一種方式。 你有什麼「上癮」行為呢?你覺得自己為什麼「上癮」呢?快來評論區和我們聊一聊吧~
生活中這些微小的壓力,累積起來也能成一座壓垮人的大山。 已是2023年末,讓我們一起察覺並學會有效地應對微壓力~ 你生活中存在哪幾類微壓力?你會如何對抗它? 快來評論區和我們聊一聊吧~
我們渴望能夠通過邏輯,努力將各種現象歸納進一種清晰明確的因果關係之中。然而,「認知失調」在生活中很常見,在親密關係中有其副作用。 當不一致發生時,你是怎麼處理的?快來評論區和我們聊一聊吧~
情緒沒有正當、合理之說,它只是一種真實存在的體驗,我們有權感到憤怒,也有權表達它。來評論區分享你表達憤怒的經驗和感受吧~
如果說今年學習到了什麼新的技能,大概就是讓“斷食生活”成為了我的日常生活習慣。 明年的計劃大致還是會參考今年的模式:每日1餐;1個月2次的48小時的短期斷食;1個季度保持1次
近段時間陷入了情緒低迷期,停更了一段時間 沒想到停更的這一個多月,部落格居然還新增了2位追蹤我的朋友 感謝這2位朋友的追蹤 你們的每一次閱讀、每一個留言、每一個點讚,都給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勵。 感謝大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既然我都這麼努力了,老闆一定會注意到我。多少職場「好學生」,都栽在了這上面。 「好學生」習慣了被讚賞被給予,認為只要努力做好了,相應的回報會自然的隨之而來,其實根本不是這樣,還需要我們去爭取。
Thumbnail
然而,對愛的不安全感往往可以使一份愛陷入菊苣的負面狀態。
Thumbnail
咖啡樹在產地吸取了天地的日月精華,採收後又得到了處理者的精心炮製,變得千香百味,吸引了無數的愛好者。不過初學者都會有一個疑惑,這杯咖啡好好喝,可是咖啡豆單上形容的風味,我都喝不出來,是我的味嗅覺太遲鈍了嗎? 請放心,能夠欣賞精品咖啡,就已經證明你的味嗅覺很正常。 那麼問題哪裡呢?
Thumbnail
我是埃德蒙-薩姆納,一個大多數球迷都不熟悉的球員,但籃網球迷這兩場比賽一定牢牢記住了我的名字。我的哥們托馬斯這兩場比賽拿到了91分,我沒他那麼誇張,一場29分一場23分。 但和托馬斯一樣,我也等待了這個機會很長時間。我們倆這賽季之前一直沒有得到穩定的輪換時間,當你每天都拼命訓練卻無法上場,你的信心很
Thumbnail
不論是像磚塊一樣厚的新生兒父母手冊,還是語嫣簡單明瞭的睡眠時數建議(三歲以下嬰幼兒的日夜睡眠時間建議),家長都在看完之後、無奈表示:根本做不到建議的睡眠總時數啊! 長期觀察下來,我發現真正做不到的原因是:晚睡。 不論白天整體睡眠時數和次數顧得多麽完好,如果夜間睡眠時數不夠,
Thumbnail
八百年沒追新番的我會意外地與這部作品相遇,一是因為在臉書上看過朋友轉發「尖端動漫戰隊」的貼文,對關鍵句有深刻印象;二是在Youtube訂閱的歌詞翻譯頻道「CH Music Channel」在13號發了《Oz.》的意譯字幕影片。而在找到巴哈姆特動畫瘋有上架後,索性便點開來看。
Thumbnail
當你面臨抉擇的,是喜歡程度不相上下的選項,就好像女孩要選帥氣的金城武還是有才華又有錢的周杰倫一樣,選了A,就會覺得損失B的感覺簡直太可怕了,因為兩者都太優了,萬一我選錯了怎麼辦?如何承受失去另一個的痛苦呢?
Thumbnail
台灣目前的環境與制度,其實不想「讓民眾有能力自主健康管理」。所以當我也想攻擊「吼!怎麼民眾都愛Google」之前,我想了想,我有兩件事需要幫愛莉莎莎平衡。沒錯,這篇文章不會有任何醫療知識,故事開始:
Thumbnail
這本書看起來就是一堆雜事跟煮飯記事,默默帶出洋子的生活態度,人生可以很複雜也很辛苦,但也可以吃飯,大便,睡覺,就過日子,這種信念其實就足以支撐我們走過這很難的人生吧?人終將抵達死亡,我們一生可能也可以視為失智老人的呢喃...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既然我都這麼努力了,老闆一定會注意到我。多少職場「好學生」,都栽在了這上面。 「好學生」習慣了被讚賞被給予,認為只要努力做好了,相應的回報會自然的隨之而來,其實根本不是這樣,還需要我們去爭取。
Thumbnail
然而,對愛的不安全感往往可以使一份愛陷入菊苣的負面狀態。
Thumbnail
咖啡樹在產地吸取了天地的日月精華,採收後又得到了處理者的精心炮製,變得千香百味,吸引了無數的愛好者。不過初學者都會有一個疑惑,這杯咖啡好好喝,可是咖啡豆單上形容的風味,我都喝不出來,是我的味嗅覺太遲鈍了嗎? 請放心,能夠欣賞精品咖啡,就已經證明你的味嗅覺很正常。 那麼問題哪裡呢?
Thumbnail
我是埃德蒙-薩姆納,一個大多數球迷都不熟悉的球員,但籃網球迷這兩場比賽一定牢牢記住了我的名字。我的哥們托馬斯這兩場比賽拿到了91分,我沒他那麼誇張,一場29分一場23分。 但和托馬斯一樣,我也等待了這個機會很長時間。我們倆這賽季之前一直沒有得到穩定的輪換時間,當你每天都拼命訓練卻無法上場,你的信心很
Thumbnail
不論是像磚塊一樣厚的新生兒父母手冊,還是語嫣簡單明瞭的睡眠時數建議(三歲以下嬰幼兒的日夜睡眠時間建議),家長都在看完之後、無奈表示:根本做不到建議的睡眠總時數啊! 長期觀察下來,我發現真正做不到的原因是:晚睡。 不論白天整體睡眠時數和次數顧得多麽完好,如果夜間睡眠時數不夠,
Thumbnail
八百年沒追新番的我會意外地與這部作品相遇,一是因為在臉書上看過朋友轉發「尖端動漫戰隊」的貼文,對關鍵句有深刻印象;二是在Youtube訂閱的歌詞翻譯頻道「CH Music Channel」在13號發了《Oz.》的意譯字幕影片。而在找到巴哈姆特動畫瘋有上架後,索性便點開來看。
Thumbnail
當你面臨抉擇的,是喜歡程度不相上下的選項,就好像女孩要選帥氣的金城武還是有才華又有錢的周杰倫一樣,選了A,就會覺得損失B的感覺簡直太可怕了,因為兩者都太優了,萬一我選錯了怎麼辦?如何承受失去另一個的痛苦呢?
Thumbnail
台灣目前的環境與制度,其實不想「讓民眾有能力自主健康管理」。所以當我也想攻擊「吼!怎麼民眾都愛Google」之前,我想了想,我有兩件事需要幫愛莉莎莎平衡。沒錯,這篇文章不會有任何醫療知識,故事開始:
Thumbnail
這本書看起來就是一堆雜事跟煮飯記事,默默帶出洋子的生活態度,人生可以很複雜也很辛苦,但也可以吃飯,大便,睡覺,就過日子,這種信念其實就足以支撐我們走過這很難的人生吧?人終將抵達死亡,我們一生可能也可以視為失智老人的呢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