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从讨爱开始)

更新於 2022/01/1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类随着年龄的增长,只不过是岁数而已,但某种性情,还是可能停留在某个童年时段。
在人类幼儿时,需要大人的辅助才能够成长,不舒服或肚子饿了就会哭,所以这种“依赖模式”,可以说是种天性,也是人类存活的最重要的一环。
「会叫的小鸟有虫吃」,人类从小时候“哭闹”的模式得知只要一但启动情绪,就可以获得他人的帮助与支持,这种观念就因此而开始茁生。
从启动情绪开始,人类长大后也得知“装可怜”是个強大而有效的武器。
如果还是达不到自已想法,就会加大力度,从“可怜”升级到“受委屈”,认为只要让自已有足夠委屈,对方不止不会欺负你,而且还会认同你,爱护你,认同你,帮忙你。
这种由儿时情结所发展出来的观念思维,就叫着“受害者情结”。
虽然意识层面上不是这样想,但这是由儿时所产生的模式,却牢牢地控制着的潜意识,严重的话,甚至会无意识地将自已佯装成一个受害者的身份,无意识地制造情景来让自已受伤害,好让自已可以成功的扮演这个受害者的角色,来继续讨爱,最可怕的是,其实自已并不知道。
这些从童年时所建立出来的依赖模式,深深地烙印在潜意识里,如果长大后还紧捉着这种观念,不愿改变,这种模式就会不知不觉的待到中年,甚至老年。
(受害者情结)
因为有种观念,认为所有的爱都是向外讨取的,所以人类才无法从依赖模式升级到独立模式。
长期的受害者情结,都有高度的依赖性,自卑感和无力感,他们不会尝试去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是靠自己的思考来面对难题,都以“逃避”,“斩断”,“转移”的方式来处理难题。
他们总是不能相信自已能夠解决问题,必须要借用周边的强者来拯救他们的一种消极的想法。
所以内心是非常空虚和恐惧的,他们几乎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空虚和恐惧上,然后挖了一个叫恐惧的坑,往坑里跳,然后再发出呼叫的信息,让别人注意到他们。
因为只相信“爱”只能向外讨取,所以只会接受他人的付出,自已却不愿努力的自私想法。
一但得不到想要的,就会认为向外已经得不到爱,本身失去了价值,焦虑就会像日出般升起,然后笼罩着整个心扉,在不安全感的驱使下,就会想尽办法以道德勒索和情绪的绑架来加负于他人,逼使他人依照他的想法走,来解决心里的焦虑。
受害者情结大致上也分为三种:攻击型(霸凌者)/讨爱型(受害者)。
暴力,威胁,发脾气,就属“攻击型”模式。
情绪勒索,道德绑架,付出,牺牲,属于“讨爱型”模式。
惯用依赖性情去获取某样东西,一旦这个模式使不动了,他们就只好加大力度,升级再去逼人就范。
暴力者就越暴力,牺牲者就越牺牲,为了讨爱,就尽可能让自已受尽委曲(可怕的是,有些委屈的情景是自已无意识之下营塑出来的)。
他们认为只要有足够的委屈,牺牲或付出,才能夠获取他人的帮助,久而久之,就陷入了
没安全感
⬆️ ⤵️
⬆️ 所以讨爱
⬆️ ⤵️
⬆️ 继续受害者
的一个恶性死循环里。
心理大师荣格曾经说过一句话:
「当你的潜意识没能进入到你的意识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命运」。
如今这个世界,如果不晓得一些心理学的话,就只能被你的潜意识唬弄着你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来地球玩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PTS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创伤性应激障碍 这是一种受到极大惊吓心理严重创伤情结! 当看到类似的情景,马上触发潜意识里的记忆碎片,很快就反应起来,不知不觉地惊恐。 虽然看到的并不是完整画面,只是一些类似碎片,但反应却很有感觉。 遇到威胁:遇到威胁
    大丈夫! 一胆,二力,三功夫! 何谓“功夫”,就是基礎厚,才艺精,技术高,慨念精,知识足,五者皆要达到一定的水平。 何谓“力”,勤奋努力不怠慢,学无止境勿自足,心态好,不计较,不会原地踏步,自己淘汰自己。 何谓“胆”,也是三者中最重要,也是今天最想说说的话题。 自信自重不自大! 如没其胆万事惊!
    如果把烦恼喻为一个人,“它”就会是你的房客…。 “它”是个很坏的房客,它很强,会尝试改变你的想法,合理你的想法,逼你去尋找快感,提供它养份,牵着你鼻子走…… 但!它也是有弱点的,它!最怕最怕是我们勇敢正眼面对它,不断地上门会见它,或静静地观察它,了解它。 算了吧~ 不用想太多啦~ 诸如此类的想法。
    存在感是种非常非常原始的脑机制,早在原始人时期就已经存在于我们的大脑潜意识里,目的是让我们“人类”有凝聚力,人多好办事,可以团结在一起来保障人类的存活率,让人类可以一起地对抗外来的“敌人”,如一同拯救大自然中的水灾火灾,如对抗野兽对人类的攻击等等…
    [PTS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创伤性应激障碍 这是一种受到极大惊吓心理严重创伤情结! 当看到类似的情景,马上触发潜意识里的记忆碎片,很快就反应起来,不知不觉地惊恐。 虽然看到的并不是完整画面,只是一些类似碎片,但反应却很有感觉。 遇到威胁:遇到威胁
    大丈夫! 一胆,二力,三功夫! 何谓“功夫”,就是基礎厚,才艺精,技术高,慨念精,知识足,五者皆要达到一定的水平。 何谓“力”,勤奋努力不怠慢,学无止境勿自足,心态好,不计较,不会原地踏步,自己淘汰自己。 何谓“胆”,也是三者中最重要,也是今天最想说说的话题。 自信自重不自大! 如没其胆万事惊!
    如果把烦恼喻为一个人,“它”就会是你的房客…。 “它”是个很坏的房客,它很强,会尝试改变你的想法,合理你的想法,逼你去尋找快感,提供它养份,牵着你鼻子走…… 但!它也是有弱点的,它!最怕最怕是我们勇敢正眼面对它,不断地上门会见它,或静静地观察它,了解它。 算了吧~ 不用想太多啦~ 诸如此类的想法。
    存在感是种非常非常原始的脑机制,早在原始人时期就已经存在于我们的大脑潜意识里,目的是让我们“人类”有凝聚力,人多好办事,可以团结在一起来保障人类的存活率,让人类可以一起地对抗外来的“敌人”,如一同拯救大自然中的水灾火灾,如对抗野兽对人类的攻击等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施與捨,能得「福報」; 🫲🏻而拖和欠,不論有形 或無形、 是情 還是錢、是人際 還是物質, 甚至是生活日常種種, 任何形式的拖和欠,都是一種「虧欠」。 🫲🏻拖和欠,在能量的平衡上來說,會種下愈來愈多, 未來需要再平衡的所謂「償還」。 🫱🏻施與捨,同樣
    Thumbnail
    「小事敏感體質」這個名稱的由來,一切都是從別人眼中的小事開始... 幾年前,我因為一間食堂糟糕的服務態度和當時的朋友抱怨了一下, 沒想到卻換來朋友的一句「不要去在意這種小事,生活會清爽很多。」 老實說,我一直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很多時候,明明是別人不對(例如餐廳服務態度差)因為這些事被惹
    Thumbnail
    (231021)朋友最近進食品服務業打工。受訓的機構用的幾乎都是兼職員工,但是大部分人當正職在做,她是真正只做部分工時。但我比較少去這家企業用餐。她說自從在服務業工作以來,看懂很多服務業的訓練,而裡面許多挑戰,她似乎也慢慢上手。 我也看到服務業缺工嚴重,幾乎每家餐飲都在徵員工。更別講旅館業及百貨業
    Thumbnail
    這是個關於我,因為足球而學西班牙文,因為學西班牙文而去當交換學生,又因為當了交換學生而選擇另一條人生道路的故事。
    Thumbnail
    所在教育工作室實施土地教育的學校之一,為一所座落於田間的60人偏鄉小校,社區的產業以農業為大宗,學校中,也有高比例的家長是務農子弟。身為導師的角色,除了要發展土地課程,又要兼顧班務的疲於奔命。 我進一步思考,我們是否有機會跳脫體制內老師的身份,成為學校和土地的媒人,串連起學校裡的孩子與社區呢?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這些故事告訴了我你是誰,你做了什麼,想什麼。 這是為何我很喜歡一對一的教練課程, 因為這些故事是獨一無二的,親切和真實的。
    Thumbnail
    覺醒無有際涯,無有登峰造極,無有瞬間頓悟。 修行之路沒有捷徑。 喜樂與開悟的追求沒有週末,沒有速成,沒有短線。 過程與目的一體,投注其上的時間無他, 便是不斷開展的「當下」。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施與捨,能得「福報」; 🫲🏻而拖和欠,不論有形 或無形、 是情 還是錢、是人際 還是物質, 甚至是生活日常種種, 任何形式的拖和欠,都是一種「虧欠」。 🫲🏻拖和欠,在能量的平衡上來說,會種下愈來愈多, 未來需要再平衡的所謂「償還」。 🫱🏻施與捨,同樣
    Thumbnail
    「小事敏感體質」這個名稱的由來,一切都是從別人眼中的小事開始... 幾年前,我因為一間食堂糟糕的服務態度和當時的朋友抱怨了一下, 沒想到卻換來朋友的一句「不要去在意這種小事,生活會清爽很多。」 老實說,我一直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很多時候,明明是別人不對(例如餐廳服務態度差)因為這些事被惹
    Thumbnail
    (231021)朋友最近進食品服務業打工。受訓的機構用的幾乎都是兼職員工,但是大部分人當正職在做,她是真正只做部分工時。但我比較少去這家企業用餐。她說自從在服務業工作以來,看懂很多服務業的訓練,而裡面許多挑戰,她似乎也慢慢上手。 我也看到服務業缺工嚴重,幾乎每家餐飲都在徵員工。更別講旅館業及百貨業
    Thumbnail
    這是個關於我,因為足球而學西班牙文,因為學西班牙文而去當交換學生,又因為當了交換學生而選擇另一條人生道路的故事。
    Thumbnail
    所在教育工作室實施土地教育的學校之一,為一所座落於田間的60人偏鄉小校,社區的產業以農業為大宗,學校中,也有高比例的家長是務農子弟。身為導師的角色,除了要發展土地課程,又要兼顧班務的疲於奔命。 我進一步思考,我們是否有機會跳脫體制內老師的身份,成為學校和土地的媒人,串連起學校裡的孩子與社區呢?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這些故事告訴了我你是誰,你做了什麼,想什麼。 這是為何我很喜歡一對一的教練課程, 因為這些故事是獨一無二的,親切和真實的。
    Thumbnail
    覺醒無有際涯,無有登峰造極,無有瞬間頓悟。 修行之路沒有捷徑。 喜樂與開悟的追求沒有週末,沒有速成,沒有短線。 過程與目的一體,投注其上的時間無他, 便是不斷開展的「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