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五四、北大,蔡元培先生。

「『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學的通例!」
學界泰斗,蔡元培先生(1868 - 1940),1月11日知名壽星。
北京大學前校長,亦是中華民國第一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先生被譽為是近代中國教育的新思維先驅者,也是領導中華民國初年教育改革方針的總指揮。出生在清王國末年浙江紹興的他,最早是於光緒帝18年時高中進士,擠身朝廷翰林院的研究行列,但三年之後的清日甲午戰爭,滿清海軍的潰敗,伴隨著《馬關條約》不平等對外契約的簽訂,讓他萌生了留心時事,關注世界動向的念頭,也進一步走出象牙塔,開始接觸日文和西學…
遠東海上平行的兩個國家,「明治維新』帶來了東瀛的船堅炮利,但「戊戌變法」卻遭逢政治上的阻力而未竟全功,蔡元培也體悟到千載的封建帝制體系下,中國根深蒂固的文化陋俗與落後將導致國家走向覆亡之途,於是毅然離開學術舒適圈,遷居上海,籌組抗清地下組織「光復會」;西元1905年,他加入「同盟會」陣營,期盼透過辦學和報刊來培植武裝革命力量,孫中山先生更委任蔡元培擔任同盟會上海分會的負責人。
兩年之後,在清國駐德公使,也是著名外交官孫寶琦的引薦之下,接近不惑之年的蔡元培動身前往德國,並在柏林與萊比錫兩地,浸淫於哲學、美學和民族學的領域,可說親身體驗了西方自「文藝復興」後的科學精神,以及「法國大革命」以降的民主思潮。當然,算起來是幸運吧?他也躲過了在中國境內,數次起義終告失敗的不成功革命…
西元1912年,辛亥革命總算是「暫時」送走了專制天朝,迎來了共和中國,孫中山先生一邊組織南京臨時政府之際,也馬上邀請蔡元培就任教育部長,但後續的政權和平轉移(?),袁世凱接下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的位置後,提出廢除讀(古)經等改革措施,仿效西方教育制度,並取得全國教育會議首肯的蔡元培,因不滿袁氏獨大且意圖讓專制「重開機」,於是憤而辭職並遠離神州,再度前往德國、法國進修…在藝文氣息濃厚的法國,他的中國友人兼鄰居,後來比他更早一些年回到中土,甚至還將子女委託蔡元培照顧呢,誰?汪精衛。
「北方當有革命思想的傳播,像蔡元培這樣的老同志,應當去那歷代帝王和官僚氣氛籠罩下的北京,主持全國教育。」
是,正是孫中山,也不愧是孫中山,跟小編同一天生日的孫中山(欸!)再次出馬,力邀蔡元培接掌中國第一學府「北京大學」的新任校長,原本質疑北大校風腐敗,充斥八股陳舊色彩,貿然跳下火坑,投入改革可能會影響名聲的他,決定就此放手一搏,把提倡民主、自由,致力革除過往讀書為官的理念帶往北大,更開科學研究風氣,希望將北大塑造成一個重視公民道德教育及其附帶擁有世界觀、人文素養跟美學涵養的學術殿堂。
從西元1917年1月4日正式就任,長達十餘年的校長任內,蔡元培先是辭退了一批不稱職、守舊呆版的中國、外國教師,鼓勵白話文創作,支持軟性文學革命外,亦廢除年級制,實施選科制,鼓勵學生適性發展,還發行中國第一份大學學報(《北京大學月報》);
自然而然地,在蔡元培主張「科學」和「民主」的新時代已然降臨下,眾多北大文科教授也參與《新青年》雜誌的編輯工作,胡適、陳獨秀、魯迅與其餘有志之士,齊心宣傳新思想、新文化,也讓北大成為當時「新文化運動」的重鎮所在,加上中國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有系統的學運抗爭…(絕對不是太陽花)…西元1919年5月「五四運動(學運)」的遍地開花、罷工、罷學,從國恥日到革命日,北洋政府最後迫於情勢,一來只能罷免無能官員,二來則表態拒絕簽署《凡爾賽合約》(Traité de Versailles),不願意簽下第156條中「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交予日本而非中國。」有關喪權辱國之協議,站在前線,帶頭作亂(不!是登高一呼)的北大人,成為了五四的核心,亦帶給了北大人至今依然驕傲的光榮與輝煌!
有個小插曲:「五四運動」之後,北大教授李大釗(1889 - 1927)率先在中國本土宣揚並鼓勵「馬克思主義」(Marxismus),北大也躍居中國研究與推廣馬克思主義的原點所在;西元1920年8月,陳獨秀創建上海共產黨小組,兩個月後,李大釗則創立北京共產黨小組;直到中共一大(1921)舉行之前,中國第一代的53名共黨草創黨員中,高達21名黨員是北大師生、校友,占了近四成之多。
除此之外,蔡元培也反對中國自古以來的男尊女卑觀念,認為男女受教權之平等方是一個強國文化實力的展現。故在西元1920年時,蔡元培以校長之姿,不畏當時社會輿論的反對與質疑,堅持招收女學生入學,開啟了中國近代男女合校之先河!
短暫地出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大學院第一任院長,和國民政府第一任監察院院長(此職務由國民黨中常會選任,但實際上未到任)後,西元1928年4月,蔡元培獲聘成為國家級「中央研究院」(Academia Sinica,位於南京)第一任院長,期許讓中國科學與世界接軌,並栽培更多後輩學術專業人才,以增加國力、圖社會之進步;
但隔年3月所引燃的「蔣桂戰爭」(國民政府內戰之一,由蔣中正與新桂系勢力交惡所致)烽火,執掌廣東軍政大權的李濟深本欲北上調停,可是卻遭到蔣中正違反承諾的翻臉不認人,將其扣留、軟禁(期間達兩年)並開除國民黨黨籍,此舉讓身為和解派大老的蔡元培深感氣憤,逐漸遠離政治核心,不再與蔣氏為首的南京政權友好。
晚年的蔡元培先生,依舊不改學者本色,除支持國共合作以對抗日本虎視眈眈的侵略主義之外,更公開痛陳國民黨政權在蔣中正的縱容下放任特務治國,並走回昔日一黨(一人)專制的老路;而在蘆溝橋事變後,日軍揮刀開拔中土,他更以學術泰斗之姿,出任國際反侵略大會中國分會名譽會長,號召抗日救亡。
西元1940年3月,一次意外的跌跤,蔡元培不幸逝世於英屬香港,享壽七十有二,又因戰亂未能夠安葬於故土,所以下葬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尾聲:
「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
蔡元培曾經為文道,大學(高等)教育有兩個弊端,一曰極端國民教育,使得受教者易遷就於政府的洗腦主義,「皆富於服從心、保守心,易受政府駕馭」;二曰極端實利教育,意思就是把大學,或研究所當作職業訓練所,所有人都是生產線上的小零件或待組裝品,配合企業永續生產之需而永遠不(會)發問,配合市場永續消費而永遠不(會)要求答案。
想想,社畜人生如我,大學生活已如過往雲煙,但今日省思,不只鏗鏘有力,亦越發重要。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
璀璨的万華鏡下,365+1,點點繁星在夜空裡閃爍著,似嘻笑或沉思,編織成璀璨奪目的銀河千景。有歷史的世界是幸福的,否則風花雪月終歸虛無飄渺。流逝的時光,潺潺細水,取一瓢的點滴拾遺,悄然偶遇的時空現場,我們都是舞台上的主角,看哪!芸芸眾生,每一天來到世間的人物群像,名為啟明之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