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不簡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每年的新年願望裡都少不了多讀書這個項目,沒想到今年竟然有達成!好吧還沒,至少是有啟動,而且連續兩天都有閱讀進度,回頭想想自己都佩服了。
今年讀的第一本書,是「讀繪本,學素養」,由葉惠貞老師將她上課教學過程紀錄下來,有系統的分析「教什麼,怎麼教」與讀者分享。本書分為兩大段落,第一張部分列舉葉老師透過繪本教導訓練學生應該要培養的能力,包含觀察、想像力、閱讀、寫作、提問、討論等,第二部分則是挑選與素養有關的教案,包含如何判斷好或不好、如何面對挫折失敗、選擇善良、克服恐懼等,每個主題都有不同的引導和教學過程,大部分會從命題引言開始,有時候是先看一篇報導,有時候是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先預測,有時候光是觀察繪本封面就能找出很多隱藏訊息。接著葉老師一邊朗讀故事、一邊觀察學生的反應,之後再用許多不同的課後練習,讓學生能統整歸納剛剛到底看了什麼,可以有4F提問圖、泡泡圖、因果圖等,甚至請學生動手製作海報、美勞作品,或帶問題回家和父母家人討論,隔天再帶著答案回來跟同學交流,都是很具體並簡單的操作。
每個章節都有重點整理外,還有完整繪本清單
這些看起來簡單的教學過程,當你知道葉老師面對的大部分是低年級學生(也就是尚無法非常理性溝通的小人們),竟然能一起完成這樣多元的課程,真的很不容易!
本書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幾件事情列舉記錄,希望回頭再看時能回憶起來:
  1. 繪本不是只能給小小孩看,除了文字,圖像裡也藏了很多訊息值得好好研究
  2. 如果要給低年級看新聞可以看國語日報
  3. 因為疫情關係,書中的教學場景很多都是線上視訊會議,低年級小朋也擅長操作
  4. 老師常常描述同學的創作美勞作品或海報如何精彩,如果有圖片能穿插出現在書中就更棒了
  5. 學習法有螞蟻式(只一直重複動作沒有進步)、蜘蛛式(能將學習連結)、蜜蜂式(能消化吸收後產出自己的知識)
  6. 老鼠和雞和狐狸因為都愛閱讀成為好朋友
  7. 全世界的小朋友都用變態表達怪怪的,但自己被說變態時候也超難過。變態不是髒話
  8. 東方社會真的很容易就把愛家、孝順列為標配
  9. 因為全球最年輕建築獎得主劉芳玲(繪本主角),而開始思考自己三十年間持續做了什麼努力?或者明天依然是最可怕的一天......
  10. 本日金句:讀書會讓你有好點子!
以上。本日完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最近看到內湖的一個案件上了社會版 一個女的明明已經聲請到保護令 結果撤銷後又跟對方見面 最後被當街砍死 對方砍完她還在旁邊抽菸 希望能看到這篇的人 能救一個是一個 拜託 聲請到保護令就不要再撤銷了 並不是說拿到保護令就一定可以防止憾事發生...
Thumbnail
小女子現年25,還是很愛看繪本及圖文故事集,就像動畫一樣,小時候看和長大後看,會從中發現更多、理解更多。選了幾篇當時迷惘中的自己遇到的幾本書,起到了療癒之功效,並且從中更認識、肯定自己,過了約半年再次讀起,這次多的是與自己的對話和反思,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報了馬尼尼為在雄獅星空的課程—— 做了才知道的繪本課 版畫油墨實驗室 , 過去幾週有點忙碌, 加上這個課程就更忙碌。 📖原以為是聊繪本、玩顏料的課程, 上了課以後發現得到的比想像多, 馬尼在課堂上分享自己收藏的繪本, 很多是自己沒看過的, 也蠻多不是現在市場上的主流, 我
Thumbnail
在接近學期末的課程,老師帶孩子們閱讀了溫暖的繪本作品《我的完美願望》,請孩子們再次將眼光望向自己的內心,除了動手為自己做御守,也為自己許下屬於自己的完美願望。
Thumbnail
右耳包紗布的辛普森•川普 以下純屬虛構 辛普森•川普年輕的時候著迷於《辛普森家庭》的畫風劇情。 《辛普森家庭》的幽默手法和對美國文化的諷刺,影響了後來許多喜劇作品的創作 於是將自己以後要做到並且達成的未來事蹟,寫成劇本給動畫公司。實踐夢想……
Thumbnail
《地下鐵》講得是孤獨,卻讓人看見光亮。故事簡介:一個失明的小女孩前往探索城市的故事,在地下鐵裡迷路、徘徊,發現新的希望。從盲女的角度出發,表達了孤獨感,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勇氣的追尋。幾米的繪本視覺效果豐富,色彩強烈對比,富有想像構圖,繪本中的巨大動物和隱藏的大眼睛,又有什麼意義呢?
Thumbnail
C媽分享了自己從孩子出生到3歲間所購入的書籍,涵蓋了黑白書、布書、洗澡書、硬紙書以及繪本等。她分享了每個階段適合的書籍種類以及推薦的書籍,以供父母們選擇適合孩子的讀物。
Thumbnail
此篇共讀圖書介紹了兩本繪本:《爺爺的柺杖》和《你會做什麼呢?》,兩本書都是在共讀的過程中啟發小朋友的想像力,並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物體和事物。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孩子對書中故事的反應和互動的情況。這樣的共讀活動不僅有助於擴展孩子的視野,也建立了孩子和家長之間的美好回憶。
Thumbnail
假如我們同意:人生中最重要的啟蒙時侯就是「小學階段」~相信小學老師的言行會影響到這小孩未來人生,那麼談小學的教育制度就是非常重要的課題。作者提出了非常多她對小學教育的觀點,而書中那個真正經歷美國小學教育內容的幸運小朋友,名叫「姚頭丸」。姚頭丸到了美國小學上課第一天就收到影響他一輩子的禮物
Thumbnail
《時間的四個方向》的討論相對比較少,早於2010年首次在南韓出版,跟《心的房子》實際上是同年的作品,這部有強烈的創作動機,以作家的故鄉—波蘭歷史古城托倫為切入點。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最近看到內湖的一個案件上了社會版 一個女的明明已經聲請到保護令 結果撤銷後又跟對方見面 最後被當街砍死 對方砍完她還在旁邊抽菸 希望能看到這篇的人 能救一個是一個 拜託 聲請到保護令就不要再撤銷了 並不是說拿到保護令就一定可以防止憾事發生...
Thumbnail
小女子現年25,還是很愛看繪本及圖文故事集,就像動畫一樣,小時候看和長大後看,會從中發現更多、理解更多。選了幾篇當時迷惘中的自己遇到的幾本書,起到了療癒之功效,並且從中更認識、肯定自己,過了約半年再次讀起,這次多的是與自己的對話和反思,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報了馬尼尼為在雄獅星空的課程—— 做了才知道的繪本課 版畫油墨實驗室 , 過去幾週有點忙碌, 加上這個課程就更忙碌。 📖原以為是聊繪本、玩顏料的課程, 上了課以後發現得到的比想像多, 馬尼在課堂上分享自己收藏的繪本, 很多是自己沒看過的, 也蠻多不是現在市場上的主流, 我
Thumbnail
在接近學期末的課程,老師帶孩子們閱讀了溫暖的繪本作品《我的完美願望》,請孩子們再次將眼光望向自己的內心,除了動手為自己做御守,也為自己許下屬於自己的完美願望。
Thumbnail
右耳包紗布的辛普森•川普 以下純屬虛構 辛普森•川普年輕的時候著迷於《辛普森家庭》的畫風劇情。 《辛普森家庭》的幽默手法和對美國文化的諷刺,影響了後來許多喜劇作品的創作 於是將自己以後要做到並且達成的未來事蹟,寫成劇本給動畫公司。實踐夢想……
Thumbnail
《地下鐵》講得是孤獨,卻讓人看見光亮。故事簡介:一個失明的小女孩前往探索城市的故事,在地下鐵裡迷路、徘徊,發現新的希望。從盲女的角度出發,表達了孤獨感,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勇氣的追尋。幾米的繪本視覺效果豐富,色彩強烈對比,富有想像構圖,繪本中的巨大動物和隱藏的大眼睛,又有什麼意義呢?
Thumbnail
C媽分享了自己從孩子出生到3歲間所購入的書籍,涵蓋了黑白書、布書、洗澡書、硬紙書以及繪本等。她分享了每個階段適合的書籍種類以及推薦的書籍,以供父母們選擇適合孩子的讀物。
Thumbnail
此篇共讀圖書介紹了兩本繪本:《爺爺的柺杖》和《你會做什麼呢?》,兩本書都是在共讀的過程中啟發小朋友的想像力,並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物體和事物。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孩子對書中故事的反應和互動的情況。這樣的共讀活動不僅有助於擴展孩子的視野,也建立了孩子和家長之間的美好回憶。
Thumbnail
假如我們同意:人生中最重要的啟蒙時侯就是「小學階段」~相信小學老師的言行會影響到這小孩未來人生,那麼談小學的教育制度就是非常重要的課題。作者提出了非常多她對小學教育的觀點,而書中那個真正經歷美國小學教育內容的幸運小朋友,名叫「姚頭丸」。姚頭丸到了美國小學上課第一天就收到影響他一輩子的禮物
Thumbnail
《時間的四個方向》的討論相對比較少,早於2010年首次在南韓出版,跟《心的房子》實際上是同年的作品,這部有強烈的創作動機,以作家的故鄉—波蘭歷史古城托倫為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