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喜歡看電影。那些電影中的經典對白,至今不忘。
從懂事時算起,可看的電影屈指可數。那個年代正長身體,從早到晚老想著吃,所以記憶最深刻的,也是劇情中有關食物的對話。
有部黑白電影「列寧在十月」:一個女人手指搖籃裡的襁褓,憂心忡忡地問男人:「我們拿什麼餵他呢?」男主角叫瓦西里,是列寧的保鑣,回答道:「親愛的,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後來列寧知道了,補上一句:「一切都會有的⋯⋯」
自此之後,瓦西里和妻子及列寧的話就成為我們的口頭禪。鄉下務農時,常常缺衣少食。面對飢腸轆轆的困境,大家會互相調侃。有人拍拍肚子問:「我們拿什麼餵它呢?」有人模仿瓦西里:「會有的,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另有人補白:「親愛的,一切都會有的。」當時「親愛的」三個字很敏感,又會牽動香豔聯想,大夥兒哄堂大笑,肚餓的事也忘了。
後來有部阿爾巴尼亞電影,好像叫什麼「廣闊的海岸線」,講一個老漁夫帶著三個兒子捕魚,晚餐時老頭對兒子們說:「過來吃。」大兒子卻說:「我不吃,我一看這些鹹魚心裡就膩了!」看得我口水直淌,媽的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鹹魚多開胃啊,怎可能嫌膩?我甚至懷疑那位配音演員把「鮮魚」讀錯為「鹹魚」。每當我胃口欠佳時,總會想起那句「暴殄天物」的台詞,然後口水滲出,食欲也來了。
感興趣的對白當然不局限於食物。有部北韓電影「看不見的戰線」,其中有一句「像朴先生這樣的好人是不多了」,不知為什麼,這句話十分膾炙人口,經久不衰,流傳甚廣。尤其是在評選什麼「先進人物」、「積極份子」時,當有人講這句對白時,聞者必然露出會心的微笑。
影片情節記不清了,「朴先生」屬何許人更忘得一乾二淨,然而電影中的台詞卻在心底生根發芽,這也確實好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