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自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想像看看,當你來到了一處風光明媚的海岸邊時,眼前盡是一片海和天空結合而成的藍景,當空的烈日映照在海浪上使其波光粼粼,從海的那一頭吹來的強風在你的皮膚上留下有些濕黏但涼爽的觸覺,此時的你已經消融在的美妙的場所當中,彷彿自己的意識與感官已經童這美麗的精緻融合在了一起,思考沒有任何意義,此時的你正是「自由」的。
自由不是別的,正是人類心靈與外在世界同化的過程,當人類放棄了意識中的種種自由意志的選擇,而將它交予一更巨大的外在現象任其安適的插入一切現象,不必再為了自身存在與否而苦惱,也不必再為了任何能夠傷害我之存在的變遷隨時而來的不安,自我也因此不必在思考,「我」將成為一種多餘的存在,因為我已經成為那外在世界的一部份,成為了「無」。
自由是一種追求無的過程,因為當個體心靈發現到有的存在時,它必然也會感受到來自外在世界四面八方的限制,這樣的限制不僅僅讓我發現了意識當中有各式各樣事物的存在,也認我發現了有我自己的存在,透過了我去認識這些「不是我」的事物存在,也讓我看見在我之外還有一個「世界」的存在(不論是眼下的那個,還是更高層次的),我的心靈和世界並非易一個整全體,世界被我當成了對象,但我也成為了與世界對立平等的觀察者,這樣的一種對立割裂正是由於我們的心智無法像上帝一樣將意識到的事物直接現形,而是必須在每個當下中「發現」各種被給予的現象、事物或經驗。內些被給予我們的事物使我的心靈只能在我這個主體之中不安的等待,我持續存在,而被給予的不安也持續存在著,於是永遠的自由並不可能在人的一生當中真正存在著,人只有在某些一時半刻中才能嘗到自由所滴落下來的甜蜜汁液,並在那一時半刻之間忘卻了自我,融入到了那我外世界當中。
而關於倫理學方面的自由,也不會是一種意識到現實條件的制約下而妥協的對自由的追求。例如在政治哲學方面,要求共同體中的每一位成員各司其職、各得其所,也是為了要在現實中能夠組成的社會形式裡安排每個人都能如同一人體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撐起這巨大的社會體系,而人面只要安扮演這樣的一個角色自然也會有讓自己安心的報酬(不論物質或心靈),而不擔心再隨時變動的社會與角色地位中,自己需要不斷煩惱自己該以甚麼樣的姿態生存、追求甚麼樣的利益,人只需要將自己消融在社會當中,那麼在社會裡的一切生活變都是自由的。在宗教或某些以追求自由為目標的政治社會運動當中,雖然它們都將某種層面的永恆自由當成的其信徒或成員的終極目標,但它們所使用的手段可能會在一方面透過組織來減輕外成員對外在世界變遷的壓力感(透過共享利益或是提出一套可以詮釋外在世界運行法則的解釋系統),而一方面也將永恆是自由視為需要花費一生一以貫之的去實踐相關信念才能在世俗後代或死後達成終極許諾。
但不論我們以什麼樣的方式去面對或實踐自由,自由都如同痛苦一樣是伴隨著人生斷斷續續出現的狀態,甚至這樣的狀態本身也是動態性並具有不同內容的,例如有的人所追求的自由是要逃離家父長們的控制,有的自由是為了爭取民族在國際政治上自主獨立的地位,有的是甚至是想要擺脫長期以來身心靈病痛的陰霾,這些自由之間並沒有絕對的偉大或卑微的序列,都取決於當下個體心靈所重視的是怎樣的自由。自由並沒有本體,沒有任何一種世俗的狀態能夠宣稱自己即是自由,財富或地位沒辦法安撫人們只要還活著時就必須面對的種種變遷與不確定性。自由也不是一種情緒,因為不論快樂或痛苦,人們都有可能帶著各自不同的情緒去打破橫躺在眼前的不確定或阻礙。那麼,死亡是自由嗎?或許是,但自由本身也是我們活著的時候才能想像出來的一種理想狀態,如果每有意識與思想,我們無從得知自由的存在,即使自由不是我們隨手可摸到的太陽,但我們的一生也都照亮在它的光芒之中。自由不是別的,它是我們人生與當下的一個過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分享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知識與文章的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類心智的孤獨性往往體現在一些較為不頻繁的情緒當中,例如痛苦、狂喜、憂愁、無聊與驚恐,其中又以痛苦最為容易使人陷入單一心智的牢籠之中。
想像力不同於外在感官能力,是將原先由外在感官所記憶下來的各種現象加以重現、拼接,相對於當下由外在感官所感知的一切事務,我們的信任感對於「想像之感官」的信任程度要更小於前者。然而,想像卻是人類面對變化無常之日常時,唯一能夠在意識上增加自身面對未來的信心與勇氣的重要來源。
一道古老的命題橫亙在古往今來的所有哲學家之前:假如人類能夠窮盡自身智識的一切,並且將自身消融於這廣大的知識當中,是否就等同於在現世當中找到了「至福的救贖」?哲學作為一門經常要面對人類理知極限的學問,自然而然也會面對到這一將窮盡理知當作通往幸福道路的「實用」問題。
我們的感官首先讓我們認識到了一外在多樣且複雜的世界之存在,這個世界又複雜到使我們回過頭來反省人類在與外在世界互動過程中的有限性,從而發現了一個在我們看來是如此充滿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世界與知識的本質:世界與知識在存在與虛無之間徘徊,而人類的意識也同樣徘徊在存在與虛無之間。
也就是因為知識本身離不開形式的確認,更因此能夠斷定由我們感官所匯聚而成的形式,會因為感官所接受到的外在資訊不斷變遷而影響到形式被界定的方式,更進一步造成在知識成面上,每個人都因為自己所處的時空感官之不同而由所差異,知識成為了一種個人性的存在,而非是普遍實證的。
即便在我們的當下感官裡,一些「存在」正以「模糊」的印象產生於其中,但只要我們嘗試將其辨認出來後,不免會以「形式」(form)的方式呈現出來。
人類心智的孤獨性往往體現在一些較為不頻繁的情緒當中,例如痛苦、狂喜、憂愁、無聊與驚恐,其中又以痛苦最為容易使人陷入單一心智的牢籠之中。
想像力不同於外在感官能力,是將原先由外在感官所記憶下來的各種現象加以重現、拼接,相對於當下由外在感官所感知的一切事務,我們的信任感對於「想像之感官」的信任程度要更小於前者。然而,想像卻是人類面對變化無常之日常時,唯一能夠在意識上增加自身面對未來的信心與勇氣的重要來源。
一道古老的命題橫亙在古往今來的所有哲學家之前:假如人類能夠窮盡自身智識的一切,並且將自身消融於這廣大的知識當中,是否就等同於在現世當中找到了「至福的救贖」?哲學作為一門經常要面對人類理知極限的學問,自然而然也會面對到這一將窮盡理知當作通往幸福道路的「實用」問題。
我們的感官首先讓我們認識到了一外在多樣且複雜的世界之存在,這個世界又複雜到使我們回過頭來反省人類在與外在世界互動過程中的有限性,從而發現了一個在我們看來是如此充滿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世界與知識的本質:世界與知識在存在與虛無之間徘徊,而人類的意識也同樣徘徊在存在與虛無之間。
也就是因為知識本身離不開形式的確認,更因此能夠斷定由我們感官所匯聚而成的形式,會因為感官所接受到的外在資訊不斷變遷而影響到形式被界定的方式,更進一步造成在知識成面上,每個人都因為自己所處的時空感官之不同而由所差異,知識成為了一種個人性的存在,而非是普遍實證的。
即便在我們的當下感官裡,一些「存在」正以「模糊」的印象產生於其中,但只要我們嘗試將其辨認出來後,不免會以「形式」(form)的方式呈現出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古巴》這本書大概是我2024年看過最棒的一本書。除了這個感想之外,另一個就是認真考慮要買個電子書閱讀器(因為這本書真的好厚好重啊)。 從2017年美國知名古巴裔歌手Camila Cabello的〈Havana〉,La Habana 哈瓦那這座城市的名字挾帶著拉丁風情的狂野旋律成了席捲世界的一股狂
Thumbnail
自由,是一種渴望,更是一種存在。每一個生命在初生之際,都攜帶著純粹的靈魂,未被束縛,未被定義。那是一種不受限制的本能,如同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滿大地時不問去向,只追隨內心的節奏。 自由的靈魂,不是沒有方向,而是不受框架拘束。它可以是翱翔天際的鳥兒,也可以是穿越深海的魚群。自由的靈魂不懼怕孤單,因為
Thumbnail
時間繩索斷了無法綁縛了 心靈似乎也超越山海 名聲容易隨風消失 權力顛峯沒有牧童歌聲 傷病可以摧毀形骸 筋骨手銬脫不掉 血肉腳鐐卸不下 善惡羅盤隨著目的或意義旋轉 神不出來人得自己判斷 熱顯像儀之前祇有雷達、聲納 不知道從什麼時侯開始,覺得自由非常重要,想盡辦法活得自由。先是
  自由要能夠成立的前提在於,這一自由者是一個具有其獨特性與獨立性的個體。這樣的個體並不是某種漂浮在真空中或邏輯世界的理想實體,而必須要是一個在歷史與物理世界中,被孕育與生長出來的世界中的存有。於是,我們會明白到,自由是「對我的獨特處境與唯一觀看視角的表達」。
Thumbnail
人的生命極其美麗珍貴,看到不自由的人們隨之都被貪婪的原罪侵佔生命時,立刻就知道現實中偶爾呈現出的混亂,是因為原罪在使用我們的生命,活出它自己。 因此當我們說「打造現實」時,我們擁有著自由,而我們天生擁有的創造能力,也來自於此,但自由的來源是什麼? 讓我們透過舉例認識一二。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從自然而然的活著,發現自己正在給予時,就會體會到自由的來源是生命,而這種活著即榮耀的存在,就會被定義為愛,而自己只是活著,用光芒回饋給造物主。 於是若在自由的來源是生命下,再定義自由,就會找到自由的來源是自然而然的給予。 而愛是環境對此現象的描述,榮耀是本身存在時的樣貌。
Thumbnail
多年覺修後,在我眼裡,那些仍在醉生夢死的凡夫,都是次等奴,甚至是下等奴。 當然,這也包括近二十年前,未覺醒前的我在內。 年輕人因荷爾蒙驅力,被逼著要去談戀愛和追求異性,享受肉慾的歡愉,是荷爾蒙的奴隸。 中年人迷於財權名利,是攀緣心和妄想的奴隸。 老年人貪生怕死,想盡辦法要變年輕,長生
Thumbnail
是一本跟我想像中有點不一樣的書籍,沒有那麼多的心靈雞湯,本書從作者的角度帶我們重新認識「自由」這件事,而這份自由也非我所認知的這般單純。
Thumbnail
為何要去「賺錢」? 最基礎能夠讓我們滿足基本食衣住行的生活所需,進一步照顧家庭需求。 有餘裕我們可以將資源放在享受人生,出國體驗不同文化、培養各種愛好...。 更進一步可以達成人生目標的「手段、工具」,也就是說錢是我們的一種工具,而不是「目標」。 欠缺明確的人生目標時,我們往往目標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古巴》這本書大概是我2024年看過最棒的一本書。除了這個感想之外,另一個就是認真考慮要買個電子書閱讀器(因為這本書真的好厚好重啊)。 從2017年美國知名古巴裔歌手Camila Cabello的〈Havana〉,La Habana 哈瓦那這座城市的名字挾帶著拉丁風情的狂野旋律成了席捲世界的一股狂
Thumbnail
自由,是一種渴望,更是一種存在。每一個生命在初生之際,都攜帶著純粹的靈魂,未被束縛,未被定義。那是一種不受限制的本能,如同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滿大地時不問去向,只追隨內心的節奏。 自由的靈魂,不是沒有方向,而是不受框架拘束。它可以是翱翔天際的鳥兒,也可以是穿越深海的魚群。自由的靈魂不懼怕孤單,因為
Thumbnail
時間繩索斷了無法綁縛了 心靈似乎也超越山海 名聲容易隨風消失 權力顛峯沒有牧童歌聲 傷病可以摧毀形骸 筋骨手銬脫不掉 血肉腳鐐卸不下 善惡羅盤隨著目的或意義旋轉 神不出來人得自己判斷 熱顯像儀之前祇有雷達、聲納 不知道從什麼時侯開始,覺得自由非常重要,想盡辦法活得自由。先是
  自由要能夠成立的前提在於,這一自由者是一個具有其獨特性與獨立性的個體。這樣的個體並不是某種漂浮在真空中或邏輯世界的理想實體,而必須要是一個在歷史與物理世界中,被孕育與生長出來的世界中的存有。於是,我們會明白到,自由是「對我的獨特處境與唯一觀看視角的表達」。
Thumbnail
人的生命極其美麗珍貴,看到不自由的人們隨之都被貪婪的原罪侵佔生命時,立刻就知道現實中偶爾呈現出的混亂,是因為原罪在使用我們的生命,活出它自己。 因此當我們說「打造現實」時,我們擁有著自由,而我們天生擁有的創造能力,也來自於此,但自由的來源是什麼? 讓我們透過舉例認識一二。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從自然而然的活著,發現自己正在給予時,就會體會到自由的來源是生命,而這種活著即榮耀的存在,就會被定義為愛,而自己只是活著,用光芒回饋給造物主。 於是若在自由的來源是生命下,再定義自由,就會找到自由的來源是自然而然的給予。 而愛是環境對此現象的描述,榮耀是本身存在時的樣貌。
Thumbnail
多年覺修後,在我眼裡,那些仍在醉生夢死的凡夫,都是次等奴,甚至是下等奴。 當然,這也包括近二十年前,未覺醒前的我在內。 年輕人因荷爾蒙驅力,被逼著要去談戀愛和追求異性,享受肉慾的歡愉,是荷爾蒙的奴隸。 中年人迷於財權名利,是攀緣心和妄想的奴隸。 老年人貪生怕死,想盡辦法要變年輕,長生
Thumbnail
是一本跟我想像中有點不一樣的書籍,沒有那麼多的心靈雞湯,本書從作者的角度帶我們重新認識「自由」這件事,而這份自由也非我所認知的這般單純。
Thumbnail
為何要去「賺錢」? 最基礎能夠讓我們滿足基本食衣住行的生活所需,進一步照顧家庭需求。 有餘裕我們可以將資源放在享受人生,出國體驗不同文化、培養各種愛好...。 更進一步可以達成人生目標的「手段、工具」,也就是說錢是我們的一種工具,而不是「目標」。 欠缺明確的人生目標時,我們往往目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