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心理師工作的心理與金錢成本,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攝影師:cottonbro,連結:Pexels

攝影師:cottonbro,連結:Pexels

#心理師職涯現實與迷思

#大部分選擇沒有嚴重到無法回頭

#可能只有瑞凡回不去

以前在研究所時,最常聽到老師說:「如果你想要賺大錢,有很多行業可以做到,真的不一定要做心理師。」

但往往學生時期感覺到的都是:應該不會這麼差吧?可是我看某某某(有名的心理師)看起來應該賺的不少啊!

*

從我六年前開始工作,專任的心理師薪水就比畢業前認知到的還少,甚至越好的學校待遇越少(面試時我還曾聽過校方跟我說你待過我們學校,之後會有更好的機會!)但機會跟薪水是不成正比的。

如果你拿心理師跟其他醫事人員相較之下,在學習和考照上付出的成本就至少要三四年,而且還包含全職實習時沒有收入或津貼時,還有租房、交通和時間的成本。考上證照之後,還有永無止盡的在職進修,有些甚至是動輒上萬的專業課程。

*

六年之後,我再度回到台灣,調查了目前心理師的工作現況,雖然各校的人力都有增加了,但平均薪水比六年前更少的學校大有人在,而且學校更把心理師當作行政人員(以前就是了但現在人力變多,只是讓學校更覺得可以分配更多與心理專業無關的工作,比如招生或是導師業務,可能還有更多我沒聽過的)

*

供需的不平衡讓心理師和老師一樣越來越飽和。

很大的原因是社會的氛圍還有對心理健康的認知,還是停留在有問題的人才需要去諮商,而通常遇到各種情感、家庭或人際問題時,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星座塔羅占卜或算命,因為大家急著想要一個答案或方向,而心理諮商沒辦法立刻看到這些效果。

但沒有改變的是,我還是聽到很多對心理師工作有興趣的人,覺得心理諮商可以聽人說話就收很高的時薪,好像是個很爽的工作。

*

除了學校專任的工作,自費的市場確實開始蓬勃發展,諮商所一間一間的開,但不代表你想進就進得去,或是進去了收入一定足夠妳的生活所需,現實就是妳有多少個案來源還有留不留的住案。

*

最後,如果你覺得花這麼多時間還有金錢投資,但發現可能不適合或你想像不同時,你有勇氣放棄嗎?這也是一個沈沒成本的想法,花了錢就要持續下去,不然就更顯得浪費了這些歲月。

⁡最近聽到一個醫學院畢業的學生沒有從醫,但去開了一家小酒館的故事。父母聽說心裡都很著急但也只能照孩子意願,但還是希望他趕快回到「正軌」上。

⁡只是啊人生沒有什麼決定是絕不能回頭的,如果這個學生之後還想再回到醫生的路上,沒有人說他回不去,只看他自己要不要回去!

只要你想清楚也做了決定,下一個人生選擇就在那裡等著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是不務正業邱總監Erica,也是諮商心理師|Podcaster|英語家教。在不同的生涯探索過程中,我發現分享的正向力量是很大的,透過生活中的經驗還有身邊的人教會我的事,結合心理學的知識,寫成我的心得,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追蹤我的粉專 FBIG

🎧 收聽我的節Podcast節目:不務正業邱總監

📪歡迎聯繫合作,請合作邀約來信:beceo.erica@gmail.com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打賞,在左下方幫我拍手鼓掌,讓我有更多創作的動力!也歡迎你到我的IG、臉書逛逛,或收聽我的 podca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務正業邱總監/邱意婷諮商心理師的沙龍
65會員
76內容數
從我的生涯經歷,以及我曾經訪談過的人物,還有書籍的閱讀,對生涯探索有更多不一樣的思考方式
2023/03/20
⁡ 今天工作時,和個案聊到每段人生經歷和做過的工作,如果可以不在意別人的眼光,那就只是一段段有意義的時光。 ⁡ 「走過的路不會白費」,這句話可以完全體會的人,多半是要有些年紀(我認為至少要25歲以上),才會真的有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 從我開始做不務正業邱總監這個專頁後,就在想我曾經學過的這些專業
Thumbnail
2023/03/20
⁡ 今天工作時,和個案聊到每段人生經歷和做過的工作,如果可以不在意別人的眼光,那就只是一段段有意義的時光。 ⁡ 「走過的路不會白費」,這句話可以完全體會的人,多半是要有些年紀(我認為至少要25歲以上),才會真的有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 從我開始做不務正業邱總監這個專頁後,就在想我曾經學過的這些專業
Thumbnail
2023/03/19
「你家裡一定很有錢,才可以出國念書吧!」、「在國外一定過得很爽,沒什麼壓力吧!」、「花了這麼多錢,那你英文應該很厲害吧!」 以上這些言論,或許是身為留學生的你曾經聽過的,但聽到時或許也覺得心裡挺不平衡的話。或許並沒有生活拮据,但在海外生活的辛苦,唯有你真的親身經歷過,才能懂得那種辛苦。 回想自己曾經
Thumbnail
2023/03/19
「你家裡一定很有錢,才可以出國念書吧!」、「在國外一定過得很爽,沒什麼壓力吧!」、「花了這麼多錢,那你英文應該很厲害吧!」 以上這些言論,或許是身為留學生的你曾經聽過的,但聽到時或許也覺得心裡挺不平衡的話。或許並沒有生活拮据,但在海外生活的辛苦,唯有你真的親身經歷過,才能懂得那種辛苦。 回想自己曾經
Thumbnail
2023/03/19
⁡ ⁡ 這一週追了《台北女子圖鑑》到第五集,覺得沒有太深的感觸。並不是因為南北偏見的大戰,而是「想成為怎樣的自己」,這個出發點好像很薄弱,好像只是想「成為像台北人的樣子」,但不知道為什麼? ⁡ 雖然我也是北漂族,但對主角從一開始追求成為台北的一份子,到越高的職場或社會地位,卻越覺得空虛。 ⁡ 所以這
Thumbnail
2023/03/19
⁡ ⁡ 這一週追了《台北女子圖鑑》到第五集,覺得沒有太深的感觸。並不是因為南北偏見的大戰,而是「想成為怎樣的自己」,這個出發點好像很薄弱,好像只是想「成為像台北人的樣子」,但不知道為什麼? ⁡ 雖然我也是北漂族,但對主角從一開始追求成為台北的一份子,到越高的職場或社會地位,卻越覺得空虛。 ⁡ 所以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朋友曾和一些心理師交手,如果「交手」比較攻擊性的話,那我換成「討論」。
Thumbnail
我的朋友曾和一些心理師交手,如果「交手」比較攻擊性的話,那我換成「討論」。
Thumbnail
今天看到一則公立大專院校約用心理師的徵聘文,碩士心理師約39k,博士心理師約50k。
Thumbnail
今天看到一則公立大專院校約用心理師的徵聘文,碩士心理師約39k,博士心理師約50k。
Thumbnail
最近這幾年,首屆考上心理師執照的人,也差不多在業界已經20年左右了,有沒有想過你的薪水在20年前就是這樣,20年以後還是這樣呢? 每年的年底機構裡的同事們就開始傳言今年的年終是多少個月,有時高出預期就很高興,有時遇到景氣不好,又有些失落。這就是領固定薪水的小確幸...
Thumbnail
最近這幾年,首屆考上心理師執照的人,也差不多在業界已經20年左右了,有沒有想過你的薪水在20年前就是這樣,20年以後還是這樣呢? 每年的年底機構裡的同事們就開始傳言今年的年終是多少個月,有時高出預期就很高興,有時遇到景氣不好,又有些失落。這就是領固定薪水的小確幸...
Thumbnail
初入職場的人常常都會想要一個穩定的工作,什麼是穩定?也就是儘量不要有任何的改變,包括職位上、工作內容上,對某些人而言,舒適圈過久了,會讓自己捨不得那些「沉沒成本」,也就是努力了那麼多年,放棄那麼多年在這個位置上累積的人脈、公司對我那麼好、我還等著這家公司領退休金!呆得越久,在社會上競爭力越少...
Thumbnail
初入職場的人常常都會想要一個穩定的工作,什麼是穩定?也就是儘量不要有任何的改變,包括職位上、工作內容上,對某些人而言,舒適圈過久了,會讓自己捨不得那些「沉沒成本」,也就是努力了那麼多年,放棄那麼多年在這個位置上累積的人脈、公司對我那麼好、我還等著這家公司領退休金!呆得越久,在社會上競爭力越少...
Thumbnail
#心理師職涯現實與迷思 #大部分選擇沒有嚴重到無法回頭 #可能只有瑞凡回不去 ⁡ 以前在研究所時,最常聽到老師說:「如果你想要賺大錢,有很多行業可以做到,真的不一定要做心理師。」 但往往學生時期感覺到的都是:應該不會這麼差吧?可是我看某某某(有名的心理師)看起來應該賺的不少啊! ⁡ * ⁡ ⁡ *
Thumbnail
#心理師職涯現實與迷思 #大部分選擇沒有嚴重到無法回頭 #可能只有瑞凡回不去 ⁡ 以前在研究所時,最常聽到老師說:「如果你想要賺大錢,有很多行業可以做到,真的不一定要做心理師。」 但往往學生時期感覺到的都是:應該不會這麼差吧?可是我看某某某(有名的心理師)看起來應該賺的不少啊! ⁡ * ⁡ ⁡ *
Thumbnail
今日工作,因為實在沒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事,就在現場閒晃。 有位同事跑來問我有關於「如何成為心理師」的事,其實我以前開臉書粉專的時候,隔三叉五就有人會來問這樣的問題,而且比想要找我諮商的人還多很多。 幾個問題 3. 修業時間:三年是很快至少都要四年以上。請準備好生活費與學費。
Thumbnail
今日工作,因為實在沒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事,就在現場閒晃。 有位同事跑來問我有關於「如何成為心理師」的事,其實我以前開臉書粉專的時候,隔三叉五就有人會來問這樣的問題,而且比想要找我諮商的人還多很多。 幾個問題 3. 修業時間:三年是很快至少都要四年以上。請準備好生活費與學費。
Thumbnail
如果你一定要當心理師:你要找"心理師"或"諮商心理師'"這個職稱,那就是全台目前20左右不超過30。但這屆考上照的有三百多。
Thumbnail
如果你一定要當心理師:你要找"心理師"或"諮商心理師'"這個職稱,那就是全台目前20左右不超過30。但這屆考上照的有三百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