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直升機到割草機,下一代父母是什麼機?讀:《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

更新於 2022/01/2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書名「coddle」意指「寵」、「過度保護」的意涵。作者指出,現代父母採用的偏執教養及崇尚安全至上主義,太過緊迫盯人和過度保護,使得孩子的自由玩樂時間愈來愈少,進而也變得愈來愈脆弱。
早在半個世紀前,美國就創造出一個詞彙「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意指有些父母成天在孩子頭頂盤旋,一發現孩子遇上問題,便馬上下指令或出手相助。隨著時代的演進,這個詞彙後來也有了進階版,稱之為「割草機父母」(lawnmower parents),指父母乾脆把孩子成長道路上的雜草全都割光,也一腳踢開絆腳的小石子,絲毫不讓孩子受到半點傷害。真不知這個詞彙下次的「升級版」會不會是多工高速的「無人機父母」呢?
其實不只是美國意識到父母過度謹慎小心的教養問題,幾年前,英國有些幼兒園為了對抗迴避風險過了頭的校園文化,甚至提倡「把風險帶回」(bringing in risk),他們將學校遊樂場內的塑膠製溜滑梯與教具移除,刻意擺放著長木板、木箱、輪胎盪鞦韆、放有槌子的木製工作檯等,讓孩子在可容許的安全風險範圍中,擁有自己解決問題、適度冒險的體驗。
有了以上背景知識,再讀這本《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The Coddling of the American Mind)就不會感到太過驚訝了。因為這本書中討論的對象既非幼兒、也非國小學生,而是年齡約20歲上下的青少年大學生。
本書作者之一強納森.海德(Jonathan Haidt),即為心理學經典之作《象與騎象人》的作者。海德寫作這本書的動機在於,他觀察到「當今全美各地的青少年正陷入心靈僵化的危機」,例如學生在推特上發表聲明,要求教師別再逼他們在全班面前報告或舉手發問來交換成績,因為這樣會使他們感到焦慮;有些學生則要求學校刪除課程或演講中的「觸發性」(trigering)內容,因為它們「有害心理健康」、或阻礙「發揮正常功能的能力」(ability to function)。
簡而言之,學生們要求學校能設置一個完全免於情緒困擾或不受任何騷擾的「安全空間」(safe spaces),讓他們能夠擁有安全感。
耐人尋味的是,美國有許多大學老師同意這些學生的觀點,提出替代學習方案來幫學生降低不舒服的感受。這正是本書兩位作者無法認同的,他們認為「出錯的是成人和制度風氣,是成人千方百計地過度保護孩子」,讓一整代的學生養成某些心理習慣,而這種心理習慣正是焦慮症和憂鬱症患者身上常見的。
這也是本書書名會選用「coddle」一詞,意思有「寵」、「過度保護」的意涵。作者特別指出,現代父母(特別是中產階級和較富裕的家庭)採用的偏執教養及崇尚安全至上主義,因太過緊迫盯人和過度保護,使得孩子的自由玩樂時間愈來愈少,進而也變得愈來愈脆弱。
書末,作者特地用一大章提出教養上的建議,例如:家長要調整心態,為孩子做好上路準備,而非準備好路讓孩子走;要教孩子基本的「認知行為療法」(CBT),避免沉溺於種種非黑即白的認知偏誤等。
看完書以後,首先,當然是自我檢討了一番。
的確,回顧我的童年,從小一起我就自己放學走路回家(當時的父母和老師是否心臟比較大顆呢?)但如今,我還無法放手讓我那讀小一的兒子自己走路回家。不過原因,是太寵、太過度保護孩子嗎?也不盡然如此,現實因素往往相當複雜呵。
另外,翻遍全書,似乎沒看到作者對於「coddle」一詞有明確的界定。換句話說:
  • 怎樣的「寵」叫做寵溺?
  • 怎樣的「保護」叫做過度保護?
  • 怎樣的「教養」叫做「偏執教養」?

其實讀完書以後還是有點霧煞煞。也許正因如此,使得讀完全書後,當回到真實的教養情境中,不禁萌生一種無法拿捏好親職分際的空虛感受。不過在「教養風險學」這門課上,我真是得多修點學分呢。:)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可能讀起來有點奇怪,但絕對少不了對書、音樂、電影滿滿的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對我來說,動畫《煙囪小鎮的普佩》最特別之處不在劇情內容,而在於作者西野亮廣(にしのあきひろ)本人。他說:「只要做出好作品,自然而然就會暢銷」,奉勸各位最好現在立刻拋棄這種幻想。創作者絕對不能棄養作品。打造將作品送至顧客手上的動線,也是製作作品的一環。
談情說愛,很容易;懂得去愛,卻不簡單。「蕾神之錘」轟出一陣巨響過後,我們更需要閱讀這本經典之作。
一口氣讀完日文小說《七個會議》(七つの会議),忍不住大喊一聲:「超~好看!」說起《七個會議》的作者池井戶潤,可能有些讀者會感到陌生,不過如果說起這位小說家的另一部作品《半澤直樹》,想必大家都會用力點著頭說:「我知道!」
「正義的主要敵人不是幾個心虛狹窄的警察、腦袋不靈光的陪審員,或是自我本位的法官做出了貪汙腐敗的事。正義的主要敵人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人生路上光是一直向前看還不行,無論是高興的事還是悲傷的事,都要好好呵護,讓它們變成美麗的回憶……」
一個十九歲的日本少年,某天走進一家專門販售西洋原文書的古書店,他找到了一本關於阿拉斯加的攝影集,書中刊載的村落空拍照深深地吸引著他,他好想知道:在世界的盡頭、在攝影集之外,真實的阿拉斯加是什麼模樣?那裡住著什麼樣的人們?他們又過著怎樣的生活?...
對我來說,動畫《煙囪小鎮的普佩》最特別之處不在劇情內容,而在於作者西野亮廣(にしのあきひろ)本人。他說:「只要做出好作品,自然而然就會暢銷」,奉勸各位最好現在立刻拋棄這種幻想。創作者絕對不能棄養作品。打造將作品送至顧客手上的動線,也是製作作品的一環。
談情說愛,很容易;懂得去愛,卻不簡單。「蕾神之錘」轟出一陣巨響過後,我們更需要閱讀這本經典之作。
一口氣讀完日文小說《七個會議》(七つの会議),忍不住大喊一聲:「超~好看!」說起《七個會議》的作者池井戶潤,可能有些讀者會感到陌生,不過如果說起這位小說家的另一部作品《半澤直樹》,想必大家都會用力點著頭說:「我知道!」
「正義的主要敵人不是幾個心虛狹窄的警察、腦袋不靈光的陪審員,或是自我本位的法官做出了貪汙腐敗的事。正義的主要敵人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人生路上光是一直向前看還不行,無論是高興的事還是悲傷的事,都要好好呵護,讓它們變成美麗的回憶……」
一個十九歲的日本少年,某天走進一家專門販售西洋原文書的古書店,他找到了一本關於阿拉斯加的攝影集,書中刊載的村落空拍照深深地吸引著他,他好想知道:在世界的盡頭、在攝影集之外,真實的阿拉斯加是什麼模樣?那裡住著什麼樣的人們?他們又過著怎樣的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他們生長在最安全的年代,卻是心理安全感低落的世代。”   好書分享:過曝世代 作者:臨床心理師陳品皓 親子天下出版   我的孩子還沒有到手機不離身的年紀,但只要大人拿起手機大概就會如同磁鐵一般吸引過來。身為父母可以盡量的以身作則,減少在孩子面前滑手機,不過這個世代就是如此的網路數位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Thumbnail
當多數的父母都致力於讓孩子在學業上名列前茅,又有多少比例的父母對於兒童心理及發展有正確的認知,同時認為培養孩子擁有勇敢、堅忍和自信的品格更至關重要呢?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教育問題對於成人來說是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也就是說倘若成人的認知本身就錯誤,或是根本不理解兒童發展的機制
Thumbnail
《園丁與木匠》深入探討了育兒的本質,挑戰了傳統的育兒觀念,並為父母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書中,高普尼克將父母比喻為“園丁”,而不是“木匠”。
Thumbnail
對子女過於執著的父母,雖然出於愛和關心,但這種執著往往會引發一系列負面的後果,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後果:  一、孩子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  過度保護和控制的父母通常不允許孩子獨立做決定或承擔責任。這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無法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書中談及過度的教養可能對孩子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主張父母放下過度管教,創造理解和諧的教養環境。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他們生長在最安全的年代,卻是心理安全感低落的世代。”   好書分享:過曝世代 作者:臨床心理師陳品皓 親子天下出版   我的孩子還沒有到手機不離身的年紀,但只要大人拿起手機大概就會如同磁鐵一般吸引過來。身為父母可以盡量的以身作則,減少在孩子面前滑手機,不過這個世代就是如此的網路數位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Thumbnail
當多數的父母都致力於讓孩子在學業上名列前茅,又有多少比例的父母對於兒童心理及發展有正確的認知,同時認為培養孩子擁有勇敢、堅忍和自信的品格更至關重要呢?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教育問題對於成人來說是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也就是說倘若成人的認知本身就錯誤,或是根本不理解兒童發展的機制
Thumbnail
《園丁與木匠》深入探討了育兒的本質,挑戰了傳統的育兒觀念,並為父母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書中,高普尼克將父母比喻為“園丁”,而不是“木匠”。
Thumbnail
對子女過於執著的父母,雖然出於愛和關心,但這種執著往往會引發一系列負面的後果,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後果:  一、孩子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  過度保護和控制的父母通常不允許孩子獨立做決定或承擔責任。這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無法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書中談及過度的教養可能對孩子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主張父母放下過度管教,創造理解和諧的教養環境。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