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修辭算是創作中期的課程內容,不過因為女兒正好問我這個問題,就稍微聊一下,這裡只算跟女兒閒聊的程度,完整的描述以後再說囉!
會煩惱句子如何寫可以更好,是語感覺醒的重要表徵
我講的不是國文課的修辭,只是寫作時的一點技巧。
是這樣的,女兒突然問我,她在作文的時候常會煩惱句子要怎麼寫,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請她舉個例子,於是她舉了「炎炎夏日,蟬鳴不絕於耳。」這樣的句子。
這句子沒什麼問題阿?我這樣疑問著。
簡單說,我女兒的問題在於,她自己覺得這句話聽起來「很普通」。
不然是要多奇怪啦⋯⋯這句話沒什麼問題啊!
當然,沒問題歸沒問題,若是讓我來寫,就不會是這樣,如果她有這種文句敏感度,也是好事一件,於是我告訴她我的處理方式,在這邊我也跟大家分享好了。
是這樣的,如果是我,在原句子最少更動原則下,會寫成「夏日炎炎,蟬鳴聲不絕於耳。」
或許你會說,這兩個有哪裡不一樣?差不多不是嗎?
是差不多,畢竟我是要教我女兒,當然用她會的字與詞彙,而且是「最少變動原則」,因為這樣才能突顯文字處理的重點。
如果各位覺得這兩句一樣、差不多,我建議各位重複念這兩句話看看,是不是其實有些不一樣。
真的,就多念幾次看看,然後我會告訴大家為什麼。
要念喔!真的要唸出來,最好是唸出聲音來,或許你自己就會發現哪裡不一樣了。
或者說,你隨便找一首歌,你喜歡的歌,然後把句子套進去唱唱看。
有注意到了嗎?
人是會習慣性湊節奏的,不信想想你如何記憶電話號碼
對,我想各位應該有注意到「字數」跟「拍子」的問題。
簡單說,你念這兩個句子的時候,速度會有差異,或者說你分配給每個字的時間長短會有不同。
先說後面一句,「蟬鳴不絕於耳」是六個字,「蟬鳴聲不絕於耳」則是七個字。各位不妨想想為何我們有五言絕句與七言絕句這樣的區分,為何不是六言或八言?
這是因為五個字或七個字正好可以擺進三拍子與四拍子的兩個小節,也就是一個字一拍,但其中會有一個字是兩拍,然後四句正好填滿八個小節,叫絕句,若有八句,就填滿十六小節,稱為律詩。
別以為這只是東亞大陸古文明的玩意,類似的東西全世界都有,因為這就是音樂性,如果學過西洋樂理就會大致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還記得這些詩詞都是可以拿來唱的嗎?
簡單說,好念的句子會合乎樂理構造,若是五個字,就構成2+3或3+2,七個字,則是3+4或4+3(其他字數組合就沒這種韻律可以不理會,但可能會合乎「詞」或「曲」的排列規則,一樣是音樂的構造)。
這跟前面的四個字又會組在一起變成更大的樂句。
當然,用看的可能不明顯,但用念的就會有差異。
對仗不見得會有感受,但有感受的人就是會比較喜歡
至於「炎炎夏日」與「夏日炎炎」哪裡不一樣?
因為「炎炎」是形容詞,「夏日」是名詞,接下來的「蟬鳴聲」或「蟬鳴」是名詞,「不絕於耳」是形容詞。
因此如果構造是「形容詞+名詞,名詞+形容詞」,唸起來就會比較卡,但如果是「名詞+形容詞,名詞+形容詞」,那麼就有對仗的感覺了,就像你在念春聯一樣,雖說兩個句子字數不一樣。
當然,這是只有兩句話的狀況,如果是一整個段落的結構,那麼我們可能會有更多考量,這時也許前一個組合反而變成比較適合的構造,倒不是說一定要怎樣才是對的,但人會很自然的去追求音樂性的構造,這一點倒是千真萬確,所以當你把文章念出來,差異就會出現。
比方說,你也可以讓句子變成「夏日炎炎,蟬鳴不絕」,這時對仗就更明顯了,這時的拍子會是「一拍、一拍、休息一拍;一拍、一拍,休息一拍」,各位可以念一次看看,是不是「夏日」、「蟬鳴」、「炎炎」跟「不絕」會自動分成詞組,然後兩句中間有停頓,變成三拍子架構)
又或者像「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你不是會「天乾」跟「小心」用一種速度,「物燥」跟「火燭」則會念稍微快一點,同樣中間有停頓,這是四拍子的結構。
不過當你用成這樣規矩的對仗,除非接下來的句子也有類似流動性,不然反而會有點突兀。
而且小孩想的是如何塞滿稿紙,這種讓字數變少的建議他們就……
總之就看你如何安排文章了,畢竟這只是段落的一部分而已。
潤稿的時間不可省,尤其是出版品。
說起來,小說寫完要交稿之前,常會花上跟寫小說差不多的時間,只為了處理這種問題⋯⋯真的很花時間,不過很值得,因為好作品是需要花時間琢磨的。
我的小說在交稿之前都要念過好幾次,像歸途那種二十萬字的作品,念起來工程浩大阿!
當然也不要太龜毛就是了,不然你會永遠交不了稿⋯⋯
不過我網路上的閒聊往往錯字一堆,因為都是隨打隨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