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談愛:愛、生命、宇宙、日常

哲學家談愛:愛、生命、宇宙、日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情人節,看哲學家史作檉談愛。

史作檉在十二年之間,寫下關於愛情、慾望與生、死間的牽繫,與自我和宇宙間的距離,與你我的每一天的日常。

他說:「什麼是愛情?愛情就是那種經過大苦,通過眼淚之淨洗,即刻便又恢復到雀躍般兒童之心的本質者。愛情就是不可用愛情以外任何原因,而妨礙到愛情本身存在的事物。」

因此,在生活與生命裡以不同姿態活著的我們,也學著去看見那有如日與夜的明暗表裡。


1.

所謂愛,就是那一種不會因任何力量而被阻止的力量。

2.

不愛似乎也是不可能的,愛有一種令人驚異不止之循環性。

3.

真正徹底的愛,是一種光芒,它不但將自我穿透,同時也將對方穿透。所以只有真正的愛,才可能完成對自身與他人真正的了解。

4.

真正的愛,就是一種解決。假若我們經歷了一種愛的場合或境遇,回來之後,使我們心靈裡面有所不滿、遺憾,或不完整,那就沒有真正的愛在其中完成著了。

5.

什麼是愛情?愛情就是那種經過大苦,通過眼淚之淨洗,即刻便又恢復到雀躍般兒童之心的本質者。愛情就是不可用愛情以外任何原因,而妨礙到愛情本身存在的事物。

6.

整個愛的過程,只是叫我們學習著怎樣去愛,而不是在愛。

7.

我們只是在要愛,卻全不知道如何去愛。於是在愛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各種的不智、猜疑、淡漠、矛盾、衝突之事,但只要我們是真正在愛的,那麼一切不完滿之事,卻又都必將成為完成那完美之事所必備的條件或過程了。

8.

相愛的人們啊,假若你們真的相愛,那就是不要再任性地因為愛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把本來的愛而妨礙了吧!

9.

愛情是人存在中一種整體而徹底的呈現。我們的心靈或生命有多深,它就呈現多深的愛情。

10.

愛是生命中唯一徹底而純粹的意念,同時也是使人與人之間成立真正關係的唯一可能者,但它卻必須是一個真正徹底的愛才行。所為徹底的愛,便是不具有愛以外其他任何異念之純粹心靈的必然。它屬於人性的本原,同時也是以生命的整個過程,經過提鍊與過濾而來,它屬於純粹而無他,於是我們把它叫做愛,其實它就是生命本身。


(本文節錄自《三月的哲思》、《三月後的五卷》二書)

raw-image

《三月的哲思》、《三月後的五卷》

作者:史作檉

著名哲學思想家。1934年生,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

擅長以全史觀的視野從哲學、心理學、藝術等層面思考現實的人生信仰、生命現象、文化理念等諸多與人的存在相關的課題,並兼及詩歌創作和繪畫。

曾任教於台灣大學、文化大學,並在各地巡迴演講,現以舉辦長期講座為主,深受各方好評。著作等身,影響深廣。

【書籍連結】

《三月的哲思》
典藏網路書店 https://bit.ly/3CzAmts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86973

《三月後的五卷》
典藏網路書店 https://bit.ly/3AzHF2G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0446

avatar-img
Artco Books 典藏藝術出版的沙龍
65會員
122內容數
典藏藝術出版藝文相關論叢,範疇涵蓋電影、建築、手作、哲學、策展、文創、法律、文學、書畫、藝術市場等,將藝術以任何形式分享給所有人。 本專題希望以藝術為媒介,帶領讀者回到生活中,尋找一些日常的美好,或是一些碎碎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電影,並不是我作為哲學家或批評家所依賴的對象。我和它的關係,是一場相遇和差距的遊戲,並且得以經由三個記憶來勾勒。它們實際上總結出三種差距的類型,而我試圖在其中談論電影:在電影與藝術之間、電影與政治之間、電影與理論之間。
無為而無不為 我真正想要說明的,如大家所不能想像地,即: 無為而無不為。 自然,它包容一切,萬「有」。 其實,這只是我們的想法,對自然本身來說: 自然,一切在「進行」中,而且是以自然之方式。 或自然中,連自然一詞亦無。即: 一切存在,並在進行中,它不止,不止⋯⋯
人類文明自古以來(約新石器末或更早),若具體言之,並和今日文明相關(或直接相關)者,應以陶器文明為主(距今約7,000 年或更早)。於此期間,我們可清楚地找到此古文明中,有三種主要的表達方式,此即前文所提及之: 神話、文字、logic。 形式遞增,存在遞減。
電影,並不是我作為哲學家或批評家所依賴的對象。我和它的關係,是一場相遇和差距的遊戲,並且得以經由三個記憶來勾勒。它們實際上總結出三種差距的類型,而我試圖在其中談論電影:在電影與藝術之間、電影與政治之間、電影與理論之間。
無為而無不為 我真正想要說明的,如大家所不能想像地,即: 無為而無不為。 自然,它包容一切,萬「有」。 其實,這只是我們的想法,對自然本身來說: 自然,一切在「進行」中,而且是以自然之方式。 或自然中,連自然一詞亦無。即: 一切存在,並在進行中,它不止,不止⋯⋯
人類文明自古以來(約新石器末或更早),若具體言之,並和今日文明相關(或直接相關)者,應以陶器文明為主(距今約7,000 年或更早)。於此期間,我們可清楚地找到此古文明中,有三種主要的表達方式,此即前文所提及之: 神話、文字、logic。 形式遞增,存在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