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時,各路諸侯爭霸之風越演越烈。而在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春天,齊國又派兵攻打魯國,而且勢如破竹,長驅直入,很快就攻到魯國都城城郊。在兵臨城下,魯哀公和文武百官聞風喪膽,惶恐不安,惟有割城媾和。就在關鍵時刻,身為相國季康子的家宰冉求,與其他在魯的師兄弟,率軍奮勇抗齊,終於把齊軍打敗,退守艾陵。與此同時,孔子派遣子貢出使吳國,說服吳王夫差聯魯伐齊。經過三日大戰,魯吳聯軍大獲全勝。
經過齊魯一役,季康子已充份意識到孔子培養了不少人才。
一天,季康子問冉求:「先生的軍事才能,是學來的呢?還是天生的呢?」冉求說:「是從孔夫子那裡學來的。」於是季康子奏明魯哀公,派使臣正式把孔子迎接回魯國。
哪年孔子已經六十八歲了,自離開魯國在外飄泊,頭尾合共十四年。
小結:
孔子終其一生,這十四年的飄泊生涯,歷盡坎坷,顛沛流離,感受到人情冷暖,經歷過許多的失望、猶豫、徬徨,也遭受到許多誤解與委屈,亦親嚐到一些隱士的冷嘲熱諷,更有三次面對死亡的威嚇;但,與此同時,這十四年的經歷,錘鍊出一個有教無類,誨人不倦,而以生命呼喚生命、以人格感召人格的萬世師表。他曾經對顏回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有機會被用得上的時候,他會盡表才華;要是不用,則惟有低調看待。這一「行」一「藏」,一進一退,都能以平常心面對,不怨天、不尤人,不涉強求。這樣,才能保持心靈的安寧、凸顯人格的自由。
〈稿完於二零零八年六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