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後,孔子還是從楚國回到衛國,因為他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在衛國做官了。這一年,孔子已經是六十三歲了。回到衛國,仍舊住在蘧伯玉家。

哪個時候,衛出公的父親蒯聵還流亡在外,準備以武力打回衛國。而衛出公還是很禮遇孔子。

有一天,子路問孔子:「衛君等待老師去幫他主政,老師將以何事為先務呢?」

孔子說:「一定要先正名分!」

子路卻不以為然:「有此必要嗎?老師真是迂腐而不切實際,何必先要正名分呢?」

孔子很不高興地說:「仲由啊!你說話太直接而未經深思熟慮了吧!君子對他所不了解的事,是該存而不論的。要知道名分不正,說出來的話就很難順理成章;話不順理成章,有誰依你的話辦事呢?事辦不成,則禮樂教化和法理制度便不能推行;禮樂不推行,則刑罰便不得當;刑罰不得當,老百姓便不知怎樣做才好。所以君子先定下名分,才可以說得出口;話說得出口,事才辦得通。君子對於任何一句話,都不敢隨便苟且啊!」【註34】

大家都知道,子貢是比較聰明,反應比較敏捷,口才應對得體,他屬於孔門的言語科(用現代觀念來說,就是外交系),所以懂得繞了一個圈兒來探問孔子【註35】。可子路就不同了,既直接,又衝動,所以孔子不得不嚴肅地提醒子路,說話必須要深思熟慮,不可隨便苟且。

回過頭來看這段《論語》,分別講到兩個問題:

第一, 為什麼要「正名」?

第二, 禮樂不興,會有什麼後果?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要「正名」?

遠在孔子之前,早就「禮崩樂壞」。什麼叫做「禮崩樂壞」呢?具體來說,指有些人已經破壞了基本的人倫禮法。比方說:父子相殘、兄弟互殺、兄妹亂倫、父佔子媳…等等,他們之所以不顧人倫禮法,罔顧人倫親情,蔑視禮樂教化和國法制度,而為所欲為,已經到了道德敗壞、世風日下的地步。故要管治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人人必先正名。所謂「正名」,就是正視自己的名分,名是名位,分是本分,有名位就當盡其本分,各盡其職責,父者要盡慈,子者要盡孝,兄者要盡友,弟者要盡恭,夫者要盡義,妻者要盡順。回顧當時衛出公與其父蒯聵的關係,父子在爭奪權位,互相廝殺,正正就是父不父、子不子。故必先正名。

第二個問題:禮樂不興,會有什麼後果?

按照這段《論語》的原文,「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這就會演變成人治。掌權者愛怎樣做就怎樣做,只有他說了算。這樣老百姓就無所適從。反過來說,如果能大興禮樂教化,讓人人自覺地、自發地履行其本分,各盡其應盡,各行其應行,甚至在德化禮治中有恥且格【註36】,而散發出人性的光輝。

但,如果禮樂不興,名分已亂,職責不明,任人唯是,就是法令雷厲頒布,措施強政厲治,刑法嚴峻苛刻,人民亦只會心存僥幸,逃避刑罰,而不會自覺向善,官員也不會自行問責。所以,禮樂不興發,政令不得當,刑罰不中節,人民就不知當何去何從,小則引發對抗情緒,大則激化政治危機。所以,一個執政者,首要任務就是要正名分(各自問責)、興禮樂(提倡道德教化),使人人在德化禮治中,各盡名分。【註37】(待續34)

2022-01-25謹識

【註34】語出《論語•子路3》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註35】參見前文,子貢為了試探孔子願不願意在衛國出仕,因而問孔子「伯夷叔齊,何人也?」

【註36】語見《論語•為政3》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註37】寫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質問:難道治國就只能用儒家所講的「德治」嗎?當然不是的。孟子說:「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dai zhongshi ye的沙龍
66會員
847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2025/04/03
有一句話,從來都不會對著別人說的,啥話呀?「我食鹽多過你食米」。要是說了,人家就知道你一定有高血壓。 《論語》裡有一句話——「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歷來的解釋,都把這個「得」解作「貪得」,貪這個、貪那個,貪那些蠅頭小利,以致患得患失。這樣詮釋孔老夫子的心路歷程,實在格格不入。何況,貪
2025/04/03
有一句話,從來都不會對著別人說的,啥話呀?「我食鹽多過你食米」。要是說了,人家就知道你一定有高血壓。 《論語》裡有一句話——「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歷來的解釋,都把這個「得」解作「貪得」,貪這個、貪那個,貪那些蠅頭小利,以致患得患失。這樣詮釋孔老夫子的心路歷程,實在格格不入。何況,貪
2025/01/22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人要過小年了。與此同時,有些內媒外輸的視頻,都提起灶君,講到灶君,自然就提起「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這句話。那麼,咱家不妨重閱以下的舊文。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
2025/01/22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人要過小年了。與此同時,有些內媒外輸的視頻,都提起灶君,講到灶君,自然就提起「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這句話。那麼,咱家不妨重閱以下的舊文。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
2024/08/22
Cheng Joe 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提出一個方法來決定誰有資格做君,只能提一個君權神授,這種迷信說法,導致後代為了爭取所謂的天命,殘殺了多少人,亂世時儒生全跑光,盛世時才稱人天子,這些帳要不要算一下?   回應: 剛剛看到閣下所提出的異議,當中有許多論點和定義,必須界定清楚的,這也不是
2024/08/22
Cheng Joe 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提出一個方法來決定誰有資格做君,只能提一個君權神授,這種迷信說法,導致後代為了爭取所謂的天命,殘殺了多少人,亂世時儒生全跑光,盛世時才稱人天子,這些帳要不要算一下?   回應: 剛剛看到閣下所提出的異議,當中有許多論點和定義,必須界定清楚的,這也不是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雍也第六)。  孔子的『變』,是變回去,變到他推崇的先王之道時代;正好與法家的『變法』相反。  孔子之時,『禮樂崩壞』。但相對而言,魯國沿襲下來的禮制多些。而齊國相對于魯國,有管仲廢舊立新、富國強兵的變法,於是離先王
Thumbnail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雍也第六)。  孔子的『變』,是變回去,變到他推崇的先王之道時代;正好與法家的『變法』相反。  孔子之時,『禮樂崩壞』。但相對而言,魯國沿襲下來的禮制多些。而齊國相對于魯國,有管仲廢舊立新、富國強兵的變法,於是離先王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第二)。  孔子說,通過溫習過去的知識或經驗,能有新的體會和認識。能做到這一點,就可以為人師長,教化他人了。   人類獲得新的知識有兩條途徑。一是從過去的經驗中總結出規律,外推而用於解釋現在和預測將來,此為歸納法;二是從已有
Thumbnail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第二)。  孔子說,通過溫習過去的知識或經驗,能有新的體會和認識。能做到這一點,就可以為人師長,教化他人了。   人類獲得新的知識有兩條途徑。一是從過去的經驗中總結出規律,外推而用於解釋現在和預測將來,此為歸納法;二是從已有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兩句話講究比較大。歷來的詮釋都沒有講透,只停留在字面意思,而沒看出這也是孔子及儒家對待周遭世界的態度,潛移默化卻深遠地影響了後世。 我們今天讀《論語》,重點不在於他的原意或字面意思是什麼,而是要看古人是如何理解和運用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兩句話講究比較大。歷來的詮釋都沒有講透,只停留在字面意思,而沒看出這也是孔子及儒家對待周遭世界的態度,潛移默化卻深遠地影響了後世。 我們今天讀《論語》,重點不在於他的原意或字面意思是什麼,而是要看古人是如何理解和運用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2 孔子歷來給人的印象是「知其不可而為之」,這樣的評價固然不差;然而君子的堅持自有底線,並非如同外人想像那般,只是罔顧現實,死抱著忠字不放。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2 孔子歷來給人的印象是「知其不可而為之」,這樣的評價固然不差;然而君子的堅持自有底線,並非如同外人想像那般,只是罔顧現實,死抱著忠字不放。
Thumbnail
既然忽悠不了見多識廣的君主,大概只能去忽悠那些見識短淺或者腦袋不靈光的人了。事實上,孔子也確實這麼做了。遭到君王們白眼相待的孔子改變了策略,開始打起了下層階級的主意。孔子不再遊說國王和貴族了,而是辦起了講學論壇,從底層群眾中招收學徒。
Thumbnail
既然忽悠不了見多識廣的君主,大概只能去忽悠那些見識短淺或者腦袋不靈光的人了。事實上,孔子也確實這麼做了。遭到君王們白眼相待的孔子改變了策略,開始打起了下層階級的主意。孔子不再遊說國王和貴族了,而是辦起了講學論壇,從底層群眾中招收學徒。
Thumbnail
阿路第一次見到孔丘時,還是個頭戴公雞毛、身穿山豬衣的野人。跟孔丘一言不合,竟然要揍他......
Thumbnail
阿路第一次見到孔丘時,還是個頭戴公雞毛、身穿山豬衣的野人。跟孔丘一言不合,竟然要揍他......
Thumbnail
     孔夫子生活在春秋的末期,春秋這會兒,社會還是比較講身份。孔子雖然是私生子,但他爹也算是宋國有名的大夫。只有貴族或者貴族出身的人,才配對那個社會指指點點。所以在春秋這個末班車裡,孔夫子的神傷
Thumbnail
     孔夫子生活在春秋的末期,春秋這會兒,社會還是比較講身份。孔子雖然是私生子,但他爹也算是宋國有名的大夫。只有貴族或者貴族出身的人,才配對那個社會指指點點。所以在春秋這個末班車裡,孔夫子的神傷
Thumbnail
超渡古文的第三篇,終於要來超渡孔子囉。我們要看的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大同與小康〉。這篇乍看之下沒啥特別的,就是孔門一貫的「古代好棒棒,現代……啊不就好棒棒」的基調,但中間還是有些值得一談的部分,像是儒家為什麼需要一個架空的上古中國?
Thumbnail
超渡古文的第三篇,終於要來超渡孔子囉。我們要看的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大同與小康〉。這篇乍看之下沒啥特別的,就是孔門一貫的「古代好棒棒,現代……啊不就好棒棒」的基調,但中間還是有些值得一談的部分,像是儒家為什麼需要一個架空的上古中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