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之圍–北宋末年的外交、戰爭和人》讀後

2020/03/2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透過宋、遼、金三方的完整歷史細節,發掘錯誤決策的多元成因。從一部帝國衰亡史,學會在複雜環境中做出正確決策。」
高中歷史教給我們,北宋因為聯金滅遼的錯誤政策,導致國破家亡的下場。我們知道的是中原王朝被蠻族無情的入侵,也津津樂道之後發生的岳飛秦檜十二道金牌,怒髮衝冠憑欄處。歷史課本幾頁翻過去的篇幅,只能帶給我們最表淺的想像,文明與野蠻,好人與壞人,防守與侵略。但是透過本書可以瞭解更多細節,帶給我們更立體的觀感,彷彿置身於那個荒謬的時代。
本書揭露了,宋朝心心念念在收回那個「兒皇帝」所割讓的「燕雲十六州」,盡管這片土地從來不屬於宋朝。宋徽宗主動向新興的金國提起同盟,想攻滅長期與宋對峙的遼國,瓜分它的土地。如果事情就這麼順著發展還好,但是宋軍的積弱,給了金國無限的想像,宋朝君臣對於協約的違反,乃至於對金國的戰和反覆不定,是招致亡國的最大因素。
在宋徽宗任內,君臣上下都認為國力鼎盛,皇帝甚至還大修園林土木,耗用民力。在金玉的表面之下,卻暗藏宋朝懷疑武人的傳統,為了箝制軍人,軍事系統的紊亂導致於兵敗於人數遠少的金兵。國家蓬勃發展與滅亡,僅在一線之間。
宋朝的問題,還有黨爭。我們耳熟能詳的王安石、司馬光、歐陽修及蘇軾,都曾經插上一腳。鬥爭在這些人死後仍舊延續到北宋末年,寬容對待文官的傳統,或許也導致了皇帝無法平息黨爭,團結上下的結果。
透過作者的刻畫,我們了解了一個帝國崩毀的前夕,皇帝與臣子如何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演出一齣令人嘆息的荒謬劇,直至身死國亡。我們會想以上帝的視角,跳進充滿愚者的宮殿,阻止悲劇的發生,但這卻是不可能的事。我們能做的,只有反思自己的處境,如何阻止這種事情,在現代再次重演。在國家富強和平的表面下,忘記了居安思危,只顧自己意識形態與利益的分類黨爭,把一個曾經不可一世的帝國,拖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中。
我們進入書中的這場劇,再從劇中走回現實。這次,我們絕對不能再重蹈覆轍,成為被後世戲謔的丑角。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Paul.H@歸來法廬
Paul.H@歸來法廬
執業律師,寫寫東西防止腦袋生鏽。(歡迎委任?🤣) 剛從Wordpress搬來方格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