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看到台語漢字不會唸這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言

這篇文原本是我在 2022 年年初,有感而發隨意寫在臉書上的一篇短文。後於 2023 年 12 月,改寫為台語文文章,並刊登於長老教會大專青年刊物《新使者》雜誌第 193 期的「母語葡萄園」專欄,同時受邀錄製作者朗讀有聲版本。
當時我就已經將原文移植至方格子,是為著對拙文有興趣但不諳台語文書寫的朋友也能閱讀及討論,以求各語言彼此交流共融的行動。但由於我投稿時有再次進行潤飾、修訂及翻譯,建議各位朋友先閱讀台語文版本或直接聆聽有聲版本,再閱讀中文原文。
有聲版本|

巴克禮太難?

從實際的角度來看,大家讀台語聖經、啟應文之所以覺得有點卡,不完全是因為百年前的巴克禮版《廈門話聖經》太文言太難,而是只單看漢字卻唸不出發音所導致。
例如,「樹椏」要怎麼唸?「擲落去」呢?目前的現實就是,我們已經習於中文方塊字的聽說讀寫,因此以漢字為本位,這在聖經公會於 1996 年出版《台語漢字本》最為明顯(難詞才加註羅馬拼音)。但台語漢字如果沒有對照羅馬字,就算是最新出爐的《現代台語譯本》(採漢字-白話字並列),也有相當難度。
台灣聖經公會於1996年將《廈門音羅馬字聖經》轉為漢字,
出版《台語漢字本》,漢字為主、羅馬拼音為輔(見上圖)。
而後續出版的《現代台語譯本》則捨棄這種書寫方法,以羅馬字-漢字並列。

教會作為語言巢

所以,我從一位「台語平信徒」的立場出發,思考教會實務可以怎麼調整:一、邀請會眾拿紙本的漢羅對照版聖經、聖詩。二、PPT 或週報呈現的方式同時加上羅馬字版本。當然,還有更需要前置作業的,就是開白話字課程。
其實從《台灣教會公報》的報導中能看到,長老教會界在七零年代開始,就有教會因為各種緣由開辦白話字或母語培育班。教會最重要的任務不是語言補習班,但在四十年後的今日,我認為教會能成為「語言巢」(Te Kohanga Reo) 的基地,這會是個符合時代趨勢及信仰精神的行動。
Image from|New Zealand History
所謂的語言巢,是紐西蘭毛利人為使母語再次復興,於 1982 年提出並實踐的概念,以最容易學習語言的孩童為目標群體,並將語言推廣至社區各階層,期盼透過家庭、學校、政府的配搭,培育出有流利毛利語能力的人才(吉娃詩.叭萬 2006)。

小結:禮拜改革小提案

本文暫不討論拼音書寫系統的紛雜與矛盾,也不將全面華語化列入考慮選項內,因為長老教會內部以白話字系統為主、台語人口也並未消失。而此處不涉及多語族群聚會時的共同語言問題,我只是針對「台灣閩南語系禮拜」實務有感而發。
最後,那兩個詞分別唸作"chhiū-oe"(樹椏)、"tàn--lo̍h-khì"(擲落去);巴克禮的版本把前者翻成「一叢樹枝」,我反而還要看巴克禮才知道現代台語譯本的「樹椏」指的是什麼,還蠻有趣的。

延伸閱讀

吉娃詩.叭萬,2006,〈從紐西蘭毛利族的語言巢看台灣的原住民母語教學〉。《台灣國際研究季刊》2(1): 163-184。
"Te Kōhanga Reo." In New Zealand History (Date visited: Jan 30, 2022).

原文刊於 2022 年 1 月 30 日 13:57 個人臉書網誌

而後改寫發表
Lîm Su-hông(林書弘),2023.12,〈關係看著台語漢字袂曉唸 ê 這件代誌〉。《新使者》193:66-67。 
 Su-Hong
 2022.01.30 14:38 修改完稿
 2024.05.04 23:16 移植重版
 於台灣.高雄.灣仔內
avatar-img
47會員
82內容數
自我書寫的練習未曾斷過。微研究。御宅談。摘書摘。聞聖樂。論島嶼。還有,寫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讀冊弘,寫日常 的其他內容
白目如我,總是到處跟人推薦《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還會妥協說,如果是習慣閱讀《和合本》的人,至少要改看《和合本修訂版》,不少人都被我碎念過,為何?
耶穌是一個「找死的人」,而跟隨耶穌的道路就不是簡單的道路,那麼「牧師」不也是找死的人嗎?
有趣的是,布魯格曼在《安息有時》的中間篇章,談論起排他主義,我原先無法理解,後來才恍然大悟。
重讀著湯姆.賴特的《朝聖之路》,我回想著,自己應該是在那個時刻走入曠野了,又或者,是被帶進曠野的,那是極為隱密與私密的體驗。
我想,回到Harvey Cox的論述,若讀者同意他所說的,勢必能夠帶給身處台灣的我們,再思一位「宗教徒」在現代公民社會中,該以甚麼樣的態度來生活。
我真的很喜歡義仁牧師的講道篇,充滿著南國和煦陽光與微風,卻又帶點酸辣的氣息,圍繞在信者的身旁,如此貼近、如此親切。
白目如我,總是到處跟人推薦《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還會妥協說,如果是習慣閱讀《和合本》的人,至少要改看《和合本修訂版》,不少人都被我碎念過,為何?
耶穌是一個「找死的人」,而跟隨耶穌的道路就不是簡單的道路,那麼「牧師」不也是找死的人嗎?
有趣的是,布魯格曼在《安息有時》的中間篇章,談論起排他主義,我原先無法理解,後來才恍然大悟。
重讀著湯姆.賴特的《朝聖之路》,我回想著,自己應該是在那個時刻走入曠野了,又或者,是被帶進曠野的,那是極為隱密與私密的體驗。
我想,回到Harvey Cox的論述,若讀者同意他所說的,勢必能夠帶給身處台灣的我們,再思一位「宗教徒」在現代公民社會中,該以甚麼樣的態度來生活。
我真的很喜歡義仁牧師的講道篇,充滿著南國和煦陽光與微風,卻又帶點酸辣的氣息,圍繞在信者的身旁,如此貼近、如此親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其實,這類事,要看各縣市的政策和資源。 我提供的,不僅是有博愛卡,只要是有票卡,都要訓練。 因此,就以感應卡片來說,是必要的能力。 至於,怎麼做? 星爸媽先引導星兒見到〝感應器區域〞進行用盒子做模擬 不管怎麼說,在捷運有感應範圍。 那是付票卡的感應區域,這需要花時間練習。 大至公車客運
Hololive最近一期,Hololive DEV_IS的新女團「Flow Glow」至今已經出道一個月了,這幾天也都開始進行出道一個月紀念的直播配信,今天單純想來聊聊ユウト在這之中相對較有在關注的(大咖?)新人,綺々羅々ヴィヴィ。 令人哭笑不得的初配信 還記得一開始關注這
Thumbnail
學習業說時,學到業、業力、業果,又學到有順現業、順生業、順後業,但由於我對隔生、第二世難以想像,往往用順現業來理解,讓我想到死刑以及廢死。
《Cha̍p Hāng Koán Kiàn》(《十項管見》)是蔡培火在1925年出版,用全白話字寫的社會評論。 有不少人知道《Cha̍p Hāng Koán Kiàn》是去年底投票成為台文館鎮館之寶。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Thumbnail
台文書的出版越來越熱烈;電子書的市場也一直在成長。技術上不論是平台、作者、編輯、排版與設計,以及「字體的開發」上,都需要不斷地學習、精進。願大家做書、讀書、賣書都開心!
Thumbnail
有人佇講,伊的老母,抑是阿媽誠𠢕 gâu講台語,伊袂曉羅馬拼音嘛會曉講;伊家己會曉講台語,是按怎要學羅馬拼音?   我若是拄著有人按呢講,我按算欲問伊:   一、你感覺你無需要學羅馬拼音? 按呢就莫學;別人有需要,別人去學。   二、請問,你有佇寫台文無?   1.無。  
之前,記得好像是在臉書上看到的連結文章, 大意是說, 活在網路時代的現代人, 一天接觸到的資訊、接受到的感官材料, 已經比平安時代的人一生所所見所聞的多太多了。 我完全相信! 這兩週,連著春假、和期中考, 我拿出之前買的「日韓宮廷女性日記」中,日本古典那本來看, 按時
其實,這類事,要看各縣市的政策和資源。 我提供的,不僅是有博愛卡,只要是有票卡,都要訓練。 因此,就以感應卡片來說,是必要的能力。 至於,怎麼做? 星爸媽先引導星兒見到〝感應器區域〞進行用盒子做模擬 不管怎麼說,在捷運有感應範圍。 那是付票卡的感應區域,這需要花時間練習。 大至公車客運
Hololive最近一期,Hololive DEV_IS的新女團「Flow Glow」至今已經出道一個月了,這幾天也都開始進行出道一個月紀念的直播配信,今天單純想來聊聊ユウト在這之中相對較有在關注的(大咖?)新人,綺々羅々ヴィヴィ。 令人哭笑不得的初配信 還記得一開始關注這
Thumbnail
學習業說時,學到業、業力、業果,又學到有順現業、順生業、順後業,但由於我對隔生、第二世難以想像,往往用順現業來理解,讓我想到死刑以及廢死。
《Cha̍p Hāng Koán Kiàn》(《十項管見》)是蔡培火在1925年出版,用全白話字寫的社會評論。 有不少人知道《Cha̍p Hāng Koán Kiàn》是去年底投票成為台文館鎮館之寶。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Thumbnail
台文書的出版越來越熱烈;電子書的市場也一直在成長。技術上不論是平台、作者、編輯、排版與設計,以及「字體的開發」上,都需要不斷地學習、精進。願大家做書、讀書、賣書都開心!
Thumbnail
有人佇講,伊的老母,抑是阿媽誠𠢕 gâu講台語,伊袂曉羅馬拼音嘛會曉講;伊家己會曉講台語,是按怎要學羅馬拼音?   我若是拄著有人按呢講,我按算欲問伊:   一、你感覺你無需要學羅馬拼音? 按呢就莫學;別人有需要,別人去學。   二、請問,你有佇寫台文無?   1.無。  
之前,記得好像是在臉書上看到的連結文章, 大意是說, 活在網路時代的現代人, 一天接觸到的資訊、接受到的感官材料, 已經比平安時代的人一生所所見所聞的多太多了。 我完全相信! 這兩週,連著春假、和期中考, 我拿出之前買的「日韓宮廷女性日記」中,日本古典那本來看, 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