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看到台語漢字不會唸這件事

2022/01/3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巴克禮太難?

從實際的角度來看,大家讀台語聖經、啟應文之所以覺得有點卡,不完全是因為百年前的巴克禮版《廈門話聖經》太文言太難,而是只單看漢字卻唸不出發音所導致。
例如,「樹椏」要怎麼唸?「擲落去」呢?目前的現實就是,我們已經習於中文方塊字的聽說讀寫,因此以漢字為本位,這在聖經公會於1996年出版《台語漢字本》最為明顯(難詞才加註羅馬拼音)。但台語漢字如果沒有對照羅馬字,就算是最新出爐的《現代台語譯本》(採漢字-白話字並列),也有相當難度。
台灣聖經公會於1996年將《廈門音羅馬字聖經》轉為漢字,
出版《台語漢字本》,漢字為主、羅馬拼音為輔(見上圖)。
而後續出版的《現代台語譯本》則捨棄這種書寫方法,以羅馬字-漢字並列。

教會作為語言巢

所以,我從一位「台語平信徒」的立場出發,思考教會實務可以怎麼調整:一、邀請會眾拿紙本的漢羅對照版聖經、聖詩。二、PPT或週報呈現的方式同時加上羅馬字版本。當然,還有更需要前置作業的,就是開白話字課程。
其實從《台灣教會公報》的報導中能看到,長老教會界在七零年代開始,就有教會因為各種緣由開辦白話字或母語培育班。教會最重要的任務不是語言補習班,但在四十年後的今日,我認為教會能成為「語言巢」(Te Kohanga Reo) 的基地,這會是個符合時代趨勢及信仰精神的行動。
Image from|New Zealand History
所謂的語言巢,是紐西蘭毛利人為使母語再次復興,於1982年提出並實踐的概念,以最容易學習語言的孩童為目標群體,並將語言推廣至社區各階層,期盼透過家庭、學校、政府的配搭,培育出有流利毛利語能力的人才(吉娃詩.叭萬 2006)。

小結:禮拜改革小提案

本文暫不討論拼音書寫系統的紛雜與矛盾,也不將全面華語化列入考慮選項內,因為長老教會內部以白話字系統為主、台語人口也並未消失。而此處不涉及多語族群聚會時的共同語言問題,我只是針對「台灣閩南語系禮拜」實務有感而發。
最後,那兩個詞分別唸作"chhiū-oe"(樹椏)、"tàn--lo̍h-khì"(擲落去);巴克禮的版本把前者翻成「一叢樹枝」,我反而還要看巴克禮才知道現代台語譯本的「樹椏」指的是什麼,還蠻有趣的。

延伸閱讀

吉娃詩.叭萬,2006,〈從紐西蘭毛利族的語言巢看台灣的原住民母語教學〉。《台灣國際研究季刊》2(1): 163-184。
"Te Kōhanga Reo." In New Zealand History (Date visited: Jan 30, 2022).

 Su-Hong
 2022.01.30 14:38 修改完稿
 於台灣.高雄.灣仔內
45會員
73內容數
自我書寫的練習未曾斷過。微研究。御宅談。摘書摘。聞聖樂。論島嶼。還有,寫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