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心理專家,可這幾年對於自身的探索有點心得,分享給大家參考。
這個故事要從小開始說,小時候我爸媽工作非常繁忙,老實說我不確定是因為真的很繁忙還是他們把自己弄得很繁忙。總之在這樣的生長過程中,一直到出社會以前,我一直沒有停止尋求他們的認同過。
小時候為了想讓爸媽誇獎,總是自動自發地做好各種我能做的事情,最基本的寫作業、讀書、考第一名、打掃家裡、照顧妹妹,真要說有什麼不會的,大概就是煮飯吧!煮飯這個技能是近幾年才發展出來的。
加上爸爸價值觀不同於常人,想要得到一些能夠更便於生活的東西也要表現好才「可能」拿得到。更讓我在學業上非常苛刻自己。
記得國中以前很想念音樂班,對鋼琴得熱愛是一天彈4小時也不會累,國中的時候去參加直笛獨奏比賽,也拿到很好的成績,但這些都沒有讓我成功的得到音樂班的門票。因為考音樂班須要主修與副修,原本爸爸答應要讓我買支長笛,我打算去參加學校管樂團學習、然後一邊自修來準備考試,當時已經跟管樂團老師取得參加的資格,但爸爸最後嫌長笛太貴直接叫我放棄。
這件事在我人生中糾纏我非常久。
考高中的時候本來想考語文資優班,可爸爸很堅持要我考數理資優班,為了這件事情爭吵不知道多少次,最後我決定去報考女中數理資優班,可爸爸還是不滿意,覺得我應該要報考另一間學校(因為兩間學校同一天考試),為此我也事非常不能理解,覺得真的要考當然是選擇勝算比較大的學校阿!當下就表達強烈的抗議。最後,我僥倖考上了女中數理資優班,而爸爸,得意的認為這就是他幫我選擇的美好的道路。
這件事也在我人生中糾纏我非常久。
高中的時候因為學業壓力太大,很多時候我沒辦法聽進老師在說什麼、也無法讀進任何一個字,原先考慮要不要轉班轉組,後來因為一些理由而繼續念下去。考大學的時候因為高中三年課業都非常不理想,成績只差沒有全班最後一名,最後砍掉重練轉考文組,意外考上了中文系。
雖然我認知自己不是什麼學霸,可在人生很多階段我也能被稱做學霸的。
從小我其中一個夢想就是當老師,大學的時候修中等教育學程,本來覺得我此生應該就應該是個老師啊,結果爸爸時不時就在說我人生無大志等等的話,讓當時的我居然萌生了去考司法特考的心,也補習補了兩年,結果當然是一敗塗地。最後我再也不想考試、再也不想要受到爸媽的想法與情緒影響,無論他們怎麼阻擋,我就是找了一個台北的工作逃離了家。
出社會工作以前,我活著似乎是為了成就父母的人生,當一個乖小孩、把自己與家裏都打理的非常好、順著他們的意念去成長、讓他們可以到處宣揚自己有多會教小孩。事實上他們有沒有教小孩,你不會想知道的。
而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我似乎也不知不覺得落入了自己給自己挖的洞,因為不想要讓大家有個刻板印象覺得中文系畢業只能當老師,我竭盡所能地尋找企劃類的工作,想證明自己不是只是「只能當老師的中文系畢業生」。在工作的前幾年,我只要看到類似的工作就會一頭熱的去準備面試資料,這樣的一個循環在我生小孩之後才停止。
有小孩的頭兩年,因為小孩常生病,我也無暇換工作,只能看著想去個公司嘆氣,後來,我慢慢地開始思考,我想要去這份工作是因為我真的想去,還是我只是想要證明我也可以去?
就這樣,我發現,我開始放過自己了。
我不需要透過任何一件事情去證明自己很棒,我不需要去更厲害的公司、更有發展的工作,我只要繼續做一個很棒的人就好了。
---
這個自我認同過程非常漫長,可我也慶幸自己30歲就找到自己。也許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別人的認同(也或許很樂在其中),因此我思考了很久該不該發這篇文,還是決定在過年前發出來,希望能帶給你一點什麼。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點擊
小愛心,鼓勵我持續寫作。我會將文章持續更新在《
王小姐的點讀筆》,歡迎您追蹤我的專題,或用
一杯大熱拿訂閱。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