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原罪犯 Old Boy (200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2年重新論述版:身為禽獸,何須抱歉│原罪犯

下文2005年首次觀看本片的論述

大仲馬的基度山行走的是快意恩仇的復仇之路,但若他發現親手揭示的正義的竟是種罪惡的輪迴,這樣的真相卻又叫人情何以堪?
被莫名監禁的吳大秀初始瘋狂的叫罵、哀求看守人說出自己被囚禁的理由,畫外音的自白是:「如果一開始就知道會被囚禁15年,會比較容易忍受嗎?」;因為「已知」而在人心中劃下一道可以碰觸、可以看見的底線,失去底線而陷入漫漫想像的瘋狂,最是折磨人的痛苦;意欲以同樣拔牙手段報復的朴先生將釘拔靠近吳大秀的口,第一次只是試探性的嚇唬,想達到的便是「想像的痛遠比真正的痛還痛」──巧妙呼應觀眾對於血腥恐怖情節產生自己嚇自己的驚佈心裡──未知想像造成的折磨永遠大於肉體所能承受,也成為所有復仇行動終極的驅力:不在於使對頭人飽嚐與自己同等或更甚的痛苦/死亡,而是非得找出真相以平息自我內心的問號。
視覺的震撼效果、血腥暴力情節加上15年漫長歲月的沈重,對比出不過當年一語之失的輕,刻意造成觀眾情感的失重、難以承受。然而以為自己無過無失的吳大秀,卻能寫出滿滿幾大冊揣測是誰佈局的獄中手記,卻仍舊遺漏了真正造成自己被囚15年的因,李宇珍告訴他,不記得不是因為被催眠,而就只是「忘記」這麼簡單。人們無法估量就連對自己都隱而未顯的過犯,而慣性責怪他人對於無足輕重的傷害過於敏感,卻不覺只顧自己而毫不將他人放在心上的當時作為又是何等自私殘酷。
即便是法律建構的文明,「事情的真相→仇恨→復仇→正義伸張」的因果循環與蠻荒時代的自由心證並無二致,然而深究所謂的「原罪」便不按著這樣的推理走,因為「原罪」不是因果,而是人性中的必然存在,於是電影提供的啟示根本不在於「人不能太多話」的膚淺,而是對於呼之欲出的殘酷真相無法招架的懦弱(但復仇的緣起不正是為了尋求事實的真相嗎?)。
復仇的吳大秀與李宇珍卻都無法承擔真相的重。李宇珍將亂倫愛上的親姊李秀芽之死,怪罪於當年傳出姊姊懷孕謠言的吳大秀頭上,李宇珍憤懣不平的說:「使她懷孕的不是李宇珍的陽具,而是吳大秀的舌頭」,卻不接受姊姊因顧念著真相爆發弟弟的恐懼而自殺時,是自己瞬間的猶豫使姊姊落入水壩;人言可畏使得李秀芽走向自殺一路,但卻是李宇珍自己的恐懼在關鍵時刻放棄了最親最愛的人。對吳大秀的第一層衝擊是自己15年的苦、妻死子散的痛,竟只為當年微不足道的無心之過,再者自己心心念念、至死方休的復仇計畫(成為活下去的第一動力),也只是落入李宇珍精心為他算計好的復仇模式─將吳大秀陷入與自己相同的亂倫情境中,吳大秀懼怕美道知道真相後崩潰,若是真相不用大白自己也不背負這樣的惡(是無法承受自己還是美道的痛苦多點?),於是反倒哀求李宇珍隱藏真相,且靠催眠忘記自己亂倫的事實,選擇與美道過無知而平凡的日子。
此番不可承受之輕,因為這場雙線復仇使得吳大秀、李宇珍得到了皆痛的平衡,也造成兩人一體的詭異命運,如同吳大秀爬滿全身的螞蟻與美道見到一隻巨大螞蟻的幻想,是形異質同的「寂寞」。李宇珍最後和吳大秀說:「我們姊弟明知不能愛還是愛,你們能嗎?」的坦然與憤恨,對比著吳大秀遺忘真相而與美道繼續相愛的選擇,李宇珍的自殺、吳大秀的存活,延續著不可說的罪惡。
導演朴贊郁以震懾的畫面、快速的節奏,成功表現一個看似簡單復仇實則深刻討論人性原罪之一的題材,卻說:「我從不關心『復仇』究竟是對是錯?我關心的是,為什麼現代人會有『復仇』的需求?如果『復仇』可以減輕人們的痛苦,那麼這顯然是『有益健康』的了!」復仇是理想化的期望將不平情況反正的過程,然而就改編自漫畫的本片看來,這樣的結局根本沒有抒解痛苦的出口,怎麼看都不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相關閱讀-朴贊郁「復仇三部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0會員
240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影論寫作 的其他內容
如何讓觀眾認同一個角色?通常使用「第一人稱」是最直接的方法,台詞中無數次的我我我,就像催眠一樣對觀眾下了暗示,我們透過他的眼睛去看而同樣懵懂,聽見他赤裸的自述而產生同情,當觀眾以為理解了這個角色,其實卻反倒是打開自己讓角色鑽進腦中主宰了我們。我們與吳大秀的關係,也是如此。
<我要復仇>是個名副其實的魔幻寫實之作,將真實放大到近乎荒謬,卻很像新聞上那種獵奇的地方軼聞,有些哭笑不得的矛盾感又在不自覺中重疊了我們對現實的認知;如同歐巴桑才清掉亂貼的小廣告就撞上來張貼的小混混,兩者對看的那個瞬間、雙雙別過頭假裝沒事的潛意識,幾乎就是我們所運作的宇宙......
野,是香港電影的特色之一,武打動作類型完全體現這股血性,做過各種大場面的好萊塢也要甘拜下風、也會瞠目結舌,只因那樣的壯闊全出於人的氣魄,回歸一個一個的「人」,單單是這樣的肉身能達到怎樣的極限、運作出怎樣的精巧,心智又得直面多大的恐懼、撐得住幾次差之毫理失之千里的計較?
「任何人都可能是你,而我一直是任何人」史密斯對尼歐如是說,詭辯般的句子卻捕捉兩者互文的精妙,三部曲中身為彼此對立面的兩人成為了共生關係,沉浸虛擬世界的人們也將被定義自己的力量所控制;只要感覺對了,幻想就能成為現實,當虛擬和真實沒有了界線,信仰真實、尋找真實的事物將毫無意義,你若不再是以前的你、也不會
拍謝少年有首很有口氣的歌名如是説:「兄弟沒夢不應該」,但若擁有夢想就該一如阿茂,是一份關於夢的終極情懷,這種鐵錚錚的老派浪漫,未知是否還存活在這個時代,「年輕」卻絕對難以明白,唯有為了夢想老過、死過,才能領略揮霍所有的那份奢侈和勇氣......
特務片的不合時宜,已呈現在皮爾斯‧布洛斯南到丹尼爾‧克雷格版本的007中:特務,這種冷戰時期的產物該如何回應時代的尷尬,然而尚無法就此推論此類型將如同西部片那般式微,反而能從後者中推敲出特務片或許能得以不衰的可能:便是儘管拓荒西部已成歷史,人類內心理法與蠻荒的衝突卻從未止息,英雄策馬步入黃沙...
如何讓觀眾認同一個角色?通常使用「第一人稱」是最直接的方法,台詞中無數次的我我我,就像催眠一樣對觀眾下了暗示,我們透過他的眼睛去看而同樣懵懂,聽見他赤裸的自述而產生同情,當觀眾以為理解了這個角色,其實卻反倒是打開自己讓角色鑽進腦中主宰了我們。我們與吳大秀的關係,也是如此。
<我要復仇>是個名副其實的魔幻寫實之作,將真實放大到近乎荒謬,卻很像新聞上那種獵奇的地方軼聞,有些哭笑不得的矛盾感又在不自覺中重疊了我們對現實的認知;如同歐巴桑才清掉亂貼的小廣告就撞上來張貼的小混混,兩者對看的那個瞬間、雙雙別過頭假裝沒事的潛意識,幾乎就是我們所運作的宇宙......
野,是香港電影的特色之一,武打動作類型完全體現這股血性,做過各種大場面的好萊塢也要甘拜下風、也會瞠目結舌,只因那樣的壯闊全出於人的氣魄,回歸一個一個的「人」,單單是這樣的肉身能達到怎樣的極限、運作出怎樣的精巧,心智又得直面多大的恐懼、撐得住幾次差之毫理失之千里的計較?
「任何人都可能是你,而我一直是任何人」史密斯對尼歐如是說,詭辯般的句子卻捕捉兩者互文的精妙,三部曲中身為彼此對立面的兩人成為了共生關係,沉浸虛擬世界的人們也將被定義自己的力量所控制;只要感覺對了,幻想就能成為現實,當虛擬和真實沒有了界線,信仰真實、尋找真實的事物將毫無意義,你若不再是以前的你、也不會
拍謝少年有首很有口氣的歌名如是説:「兄弟沒夢不應該」,但若擁有夢想就該一如阿茂,是一份關於夢的終極情懷,這種鐵錚錚的老派浪漫,未知是否還存活在這個時代,「年輕」卻絕對難以明白,唯有為了夢想老過、死過,才能領略揮霍所有的那份奢侈和勇氣......
特務片的不合時宜,已呈現在皮爾斯‧布洛斯南到丹尼爾‧克雷格版本的007中:特務,這種冷戰時期的產物該如何回應時代的尷尬,然而尚無法就此推論此類型將如同西部片那般式微,反而能從後者中推敲出特務片或許能得以不衰的可能:便是儘管拓荒西部已成歷史,人類內心理法與蠻荒的衝突卻從未止息,英雄策馬步入黃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不管你喜歡用什麼方式閱讀都是美好的 但你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
Thumbnail
每一次的相遇,終將成為彼此心中長久不滅的回憶。每一天,都是一段新的旅程。小刺蝟在四季的旅程中向前走,旅途中,每一次的相遇,都在心中留下了最珍貴的禮物!
原文寫於 2019年 《拾貝人》by 安東尼。杜爾(Anthony Doerr) -直面生命中不可抵抗的挫敗與失去   我實在太愛太愛這本書了 幾乎每一則短篇都很觸動著心中某一根弦 震出餘韻共鳴   我想如果喜歡吳明益老師書的人 (特別是後期幾本) 應該也會喜歡這本<拾貝人>
Thumbnail
🍊:無痕全心都在復仇,有了嚴濤和費斯利相助,他終於逮著虯髯客的老巢,下一個就是朱炳金了。對無忌和幻兒來說,這段日子也是他們極為難熬的時刻,兄嫂難為,他們有當家的責任,然而他們的關心卻像是不論如何施力都得不到弟弟們的體諒⋯⋯
Thumbnail
阿茂啊,他終究是倪莉女兒的生父。家暴或出軌當然都很可惡,但罪不至死。他其實也應當獲得公道。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阿茂終究會明白自己想錯了的。他會回心轉意,變回貼心的愛侶,並向倪莉賠罪,而倪莉會接受道歉......然後,孩子會擁有全世界最棒的父母。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
每個人的原生家庭都無從選擇,你是出生在堆金砌玉卻無關愛的房子裡或是出生在蓬門蓽戶卻又充滿慈愛的家庭裡,早在今生到來之前就已經注定。每個人生來都帶著一種的原罪,這種原罪跟隨著一種看不見的束縛,但在每個人的前半生,卻又都注定要與這原罪的命運相互牽伴著,無法抽離。六叔母嫁予六叔之前,對於懷萱父母這樣的貧窮
Thumbnail
去年冬天,難得和友人去看了這部電影,我們笑說,其實是為了吳慷仁而來的呢!原本只稍稍看過預告的我,沒想到會在電影院裡止不住地落淚。明明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兩人,卻有著深厚的兄弟情,尤其當阿迪對阿邦說:「他們不要我的時候,只有你要我,現在連你也不要我了嗎?」 那時候,我的心真的好沉、好重。如果可以,沒有人想
Thumbnail
面對這個以後大概再也不會相見、在彼此生命軌跡中不留下一丁點痕跡的男人,與他共度一晚會怎麼樣呢?
Thumbnail
「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 米蘭‧昆德拉 在尚未翻開《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之前就不禁感嘆米蘭‧昆德拉是個絕妙的哲學家及作家,從書名就開始對讀者進行叩問。什麼是生命之「輕」,而什麼又是生命之「重」?我抱持著這個疑問仔細閱讀,試著釐清生命的樣態,卻發現它時而清晰、時而模糊。
不管你喜歡用什麼方式閱讀都是美好的 但你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
Thumbnail
每一次的相遇,終將成為彼此心中長久不滅的回憶。每一天,都是一段新的旅程。小刺蝟在四季的旅程中向前走,旅途中,每一次的相遇,都在心中留下了最珍貴的禮物!
原文寫於 2019年 《拾貝人》by 安東尼。杜爾(Anthony Doerr) -直面生命中不可抵抗的挫敗與失去   我實在太愛太愛這本書了 幾乎每一則短篇都很觸動著心中某一根弦 震出餘韻共鳴   我想如果喜歡吳明益老師書的人 (特別是後期幾本) 應該也會喜歡這本<拾貝人>
Thumbnail
🍊:無痕全心都在復仇,有了嚴濤和費斯利相助,他終於逮著虯髯客的老巢,下一個就是朱炳金了。對無忌和幻兒來說,這段日子也是他們極為難熬的時刻,兄嫂難為,他們有當家的責任,然而他們的關心卻像是不論如何施力都得不到弟弟們的體諒⋯⋯
Thumbnail
阿茂啊,他終究是倪莉女兒的生父。家暴或出軌當然都很可惡,但罪不至死。他其實也應當獲得公道。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阿茂終究會明白自己想錯了的。他會回心轉意,變回貼心的愛侶,並向倪莉賠罪,而倪莉會接受道歉......然後,孩子會擁有全世界最棒的父母。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
每個人的原生家庭都無從選擇,你是出生在堆金砌玉卻無關愛的房子裡或是出生在蓬門蓽戶卻又充滿慈愛的家庭裡,早在今生到來之前就已經注定。每個人生來都帶著一種的原罪,這種原罪跟隨著一種看不見的束縛,但在每個人的前半生,卻又都注定要與這原罪的命運相互牽伴著,無法抽離。六叔母嫁予六叔之前,對於懷萱父母這樣的貧窮
Thumbnail
去年冬天,難得和友人去看了這部電影,我們笑說,其實是為了吳慷仁而來的呢!原本只稍稍看過預告的我,沒想到會在電影院裡止不住地落淚。明明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兩人,卻有著深厚的兄弟情,尤其當阿迪對阿邦說:「他們不要我的時候,只有你要我,現在連你也不要我了嗎?」 那時候,我的心真的好沉、好重。如果可以,沒有人想
Thumbnail
面對這個以後大概再也不會相見、在彼此生命軌跡中不留下一丁點痕跡的男人,與他共度一晚會怎麼樣呢?
Thumbnail
「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 米蘭‧昆德拉 在尚未翻開《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之前就不禁感嘆米蘭‧昆德拉是個絕妙的哲學家及作家,從書名就開始對讀者進行叩問。什麼是生命之「輕」,而什麼又是生命之「重」?我抱持著這個疑問仔細閱讀,試著釐清生命的樣態,卻發現它時而清晰、時而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