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待迴響的《IT狗》

2022/02/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好明顯,IT狗的重點不在IT,而是信念,信念在市場經濟的層面上的本質是很「虛」的,它可價值連城,亦可連十蚊都唔值,視乎抱持信念的人如何在市場中看待自己抱持的信念。葉念信就像一個以為自己的信仰是一種不用包裝,素顏上陣都可在市場上創造經濟價值的禪師,而唯一由始至終都相信他的蒙玲,是因為愛他,但都認為他的信念有點over,「想誠實地用IT幫人」以至三番四次給人愚弄、欺騙,都要謹守自己的原則和信念,坦白講,他似耶穌多啲。
如此,葉念信的確是全劇最離地的角色,他不是人,而是人如其名,是信念的化身,父母對他或正面或反面的表達都有所開導,使這位信念先生一直堅守信念,勇往直前。信念先生只有信念,因而被自己設計的程式導致失業,然後在初創界亦連番受挫,甚至被出賣,弄至窮愁潦倒。只要觀眾沒有崇拜信念的心態,一定會覺得全劇最廢的必是這個葉念信無疑。
當今時今日的人仍會把少林足球的金句「人冇夢想同條鹹魚有咩分別」之際,偏偏覺得這個至終抱有夢想的葉念信比鹹魚更鹹魚,矛盾所在是因爲少林足球本身就是奇幻之作,IT狗則是日常,大力金剛腿是行神蹟的耶穌,葉念信卻是被出賣被鞭笞被釘十架的拿撒勒人耶穌。夢想對很多人而言根本是神蹟的同義詞,信念先生期望夢想成真,彷如期待神蹟出現,神蹟顧名思義,離地也,非人力而就,至少非一般的人力而就。
人力不能促成神蹟,唯讀愛可以。蒙玲被這信念改變、牽引,全心投入於此,她以愛加持信念,促使神蹟一現再現。其餘三尖八角的員工不約而同對這離地的信念都愛護心切,既常表現得恨鐵不成鋼,又情不自禁地要將他「保育」,其實最離的並非這位信念先生,而是保育信念的凡夫俗子,但這般的離地又離地得很貼地,還帶著傻勁。
谷德昭說這劇是由角色帶動情節的劇種(character driven),而葉念信明顯是靈魂人物,沒有他就沒戲唱了,因此他必需是最戲劇化的,而且要去到成也信念,敗也信念的地步才夠好看,情況就好像無數的戲劇中的主角一樣(例如我心目中的神劇《醫神》House),而放在現實中,每個凡夫俗子都可以成為葉念信,但又會害怕要做葉念信,有時甚至討厭葉念信,因為這位信念先生是要以最離地的愛去成就,而同時要付上最貼地的代價。香港人在這二十多年就是活在這種既離地又貼地的矛盾中,真箇是「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葉念信哭著吃車仔麵的一幕,其實也是香港人的寫照。也許對演員來說,這場戲最難演的不是哭,而是吃。香港話「難啃」把那種委屈描寫得淋漓盡致,如果自覺這麼多年生活在香港這地方的人對葉念信哭著啃車仔麵沒有半點共鳴的人,也許一直都是住在火星而已。這幕令我不禁聯想起《食神》中的「情義叉燒飯」,雪中送炭不應該是施捨式的免費午餐,而是對持守共同信念的人的一種支持。
何謂信念?也許就如《葉問》中的一句「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就算你午夜夢迴,信念都會自你耳畔響起一樣,不是你堅持信念,而是信念把你託住,以至你的人生能重拾夢想和意義,不至墮落得貼地,或貼地得墮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9會員
181內容數
跟喜歡閱讀與寫作的青年人和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長,分享我對閱讀與寫作的一點看法、經驗與感想,讓大小朋友慢慢喜歡這個讀寫象外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