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城,有人忙著找信仰依靠,有人靠信仰牟利,有人認為自己沒有信仰。沒有命案的一本推理小說,推理的是,人相信什麼?
▲引用自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5681
一場火車出軌事故,使得主角,醒來後「不知道自己是誰」的「我」,在這場意外中獲得閱讀他人記憶,稱為「夢線」的能力,其中的能力限制之一是無法閱讀自己的記憶,而無從得知自己的身分。
腦海中雖無記憶,卻充滿著其他書籍、電影、音樂各種資訊,可說是行走的估狗大神,憑藉這些資訊、超能力以及自身推理能力,主角接受老闆的委託,處理國小女童遭綁架案,過程中發現這起案件竟是大型宗教團體涉入其中,也逐漸發現「自己」過往的經歷。
故事章節中穿插不同視角,講述自身經歷,除了主角「我」,還有一個「他」,各自敘述又有些細節可以將這些關係連成線,閱讀中不自覺會跟著推敲,想拼湊出我是誰以及他是誰,是個愉快又燒腦的過程。
這個主角的設定,某個層面上與台灣的現況呼應。「記憶」可以替個人定錨自身、從過去推展未來方向;把過去歸零、重新開始的設定不是不行,但找出過去、決定怎麼面對過去,是個讓角色更完整的選擇。
一如台灣面對自身歷史應有的態度。
師姐:我們不是詐騙集團,只是在經營一門生意,這門生意,叫做「信仰」
宗教自由,與違法犯紀之間的界線?因為是臺灣作者,故事背景處處可見臺灣現象,宗教團體作為本書主軸事件,而臺灣曾經發生過的宗教詐欺不在少數,不只謀財,甚者還涉有性侵性騷及害命。
手法往往是利用人遭遇挫折、徬徨無助之際的脆弱心理趁虛而入,陪伴往來一段時間,輔以話術遊說(洗腦),有時也會有共犯,寫好劇本,團體演出,如此成功機率就大大提升,當事人更容易踏入以宗教為名的惡意陷阱。
鼎鼎大名的seafood,「感恩師父、讚嘆師父」迷因的出處,紫衣教主妙禪的故事,不確定是否就是以此事件為背景,但故事人物與妙禪經歷很類似(笑),查了下網路,發現不少人已經清醒,所以爆料出不少爭議,諸如:直銷吸金招攬信徒、勞斯萊斯供養、誘騙女大生性交雙修、電梯拉扯女信徒頭髮,但仍有不少遭洗腦甚深的信徒。看了這些爭議,有些信徒反駁的內容實在是荒謬到令人發笑。
是人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或其實就是同樣是詐騙結構下的共犯也不一定。妙禪信徒與館長的交鋒更是好笑,可以去看看當作消遣,針對不想醒來的信徒,館長表示:「果然紫色人上輩子都是薯條,這輩子就是欠詐!」
新聞參考:送你去跟佛祖泡茶!館長再砲妙禪 「世紀之戰」PK詐薯天師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而宗教信仰的內容,常具有無法以科學解釋及客觀驗證的性質,比如風水命理、消災解厄、燒香拜拜保平安,端看個人相信與否,因此無從判定是否為詐術,難以用法律去審理,除非涉及客觀可驗證真偽的行為來輔以判斷,才有可能成立,比方:收錢買香火拜拜保平安,結果將錢私吞拿去買珠寶,沒有去買香火拜拜,這樣就會涉及詐欺。
宗教團體金流不透明,類似的神棍就會層出不窮,每個人都可能遇到人生困境或低谷而尋求心靈平靜,誤信包裝成宗教的信仰反倒帶來更多人際、健康、財產甚至生命上的問題,宗教信仰自由,不應該被當作販售信仰的手段而濫用,請大家真的多關心周遭親友,避免憾事。
作者選用了部分歌曲的歌詞放在目錄章節,很有意思,我也去搜尋了這些歌曲來聽,最喜歡,電台司令Radiohead的〈Creep〉一曲,也呼應了書中人物「廢物」,廢物的信仰是真相,喜歡閱聽大量的資訊,沒有其他意圖,純粹地去分析、理解世界如何運作,依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不擔心日常溫飽,簡單而美好,大概就是許多人心中嚮往的人生。
除了探討宗教團體議題,其實主角「我」的夢線能力,基本上就是一個窺探他人隱私的Bug ,但「我」的性格帶了點看透世俗的冷靜,不隨意濫用能力,並用以破解案件難題、追查自我身分以面對未來(安帛),與另一個迷失於財富遊戲,將能力當成工具的「他」成強烈衝突對比,也因此讓主角更顯人格魅力。
透過作者的敘事手法以及網誌所寫的目標,追尋自我的本身是相當重要的論述,形塑自我的過程來自於記憶、自身經歷,對不同人來說,對過往都能有不同理解,可以選擇放下過去,嶄新開始,也可以如主角一般,找到過往,重新開始。情節中各個角色針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不一樣的思考進而影響角色做出不一樣的決策,但都能讓我不自覺思考,異同是因為來自不同成長背景嗎,或是注重的重點不同呢,還有什麼原因呢。
書中帶出記憶、意識與肉體之間的究竟有何連結這層思考也很有趣,而利用臺灣為背景這點也令讀者更容易感同身受。
這本書喜歡推理小說的人,想單純閱讀不喜歡燒腦(主角會一一推導),想瞭解宗教詐騙手法的人,喜歡音樂想聽歌的人,都很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