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去年,韓國心理學博士朴又蘭的著作"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在台出版,書名吸睛、直闖人心,短短一個月就五刷,銷量頗豐。這書的內容著重在女性的情感連結,解析為什麼媽媽的情緒影響女兒甚深。 為什麼是女兒呢~~因為相較於兒子,女兒比較貼心、和媽媽有較親密的連結,也因此,女兒比較會因體貼媽媽而成為了媽媽情緒的出口。

那天看了書後,興匆匆和女兒分享在書中看到的論述~~

媽媽: 我那天買的那本書提到,"媽媽只要煮東西,女兒會自動湊過來,兒子卻需要三催四請還不一定會來"。

我的語音未落, 女兒馬上回答我

女兒:那你兒子一定是個女的。

媽媽我聽完後完全是三條線,回問,你怎會這麼想。

女兒:因為你兒子常會說你煮東西、吃東西都不啾的喔。他那麼愛吃、會吃,肯定是個女的。

原來女兒感受到的是他弟弟為了吃無所不能,凡是主動積極,所以書印證了弟弟其實是女的。

但是媽媽腦裡的畫面卻是,兒子只顧玩,爸爸媽媽要三不五時的幫兒子夾菜入碗,盯著他吃飯,不然現在沒吃飽,待會又說肚子餓,徒增困擾。

對照書本內容,媽媽想說的是~~我兒子的表現就如書中所寫,吃不重要、玩樂甚過一切。因此,這驗證了我的兒子是正常的,我的教養也沒太大問題。但女兒的認知怎會和媽媽👩我有著極大的差異呢?

回想我和女兒的對話~~媽媽深刻感受到,同樣的文字,因為角色的差異和套用情境的不同,造就了全然兩極的解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三明治世代的沙龍
1會員
6內容數
2022/08/12
"快樂成長" 是幫助孩子具備抗壓性、挫折忍耐力、問題解決的能力,讓他們用自己的力量達成目標、突破困境、學習自我成長,並學會逐漸扛起生活的責任,以應對往後人生的起伏。
Thumbnail
2022/08/12
"快樂成長" 是幫助孩子具備抗壓性、挫折忍耐力、問題解決的能力,讓他們用自己的力量達成目標、突破困境、學習自我成長,並學會逐漸扛起生活的責任,以應對往後人生的起伏。
Thumbnail
2022/02/08
  勉強學主要是針對孩子的基礎學業,要能自動自發寫作業、要自行安排考前複習,自行選擇的才藝與體育項目不能因為學習後不喜歡或有人際困擾就放棄,學習是挑戰,苦練與苦讀過後將會因為成就感而強化自信。勉強學還用在家庭教養上,我們認為孩子在該有的年齡就該學會的技巧與能力,即使他們沒有學習的意願,我們也會要他
Thumbnail
2022/02/08
  勉強學主要是針對孩子的基礎學業,要能自動自發寫作業、要自行安排考前複習,自行選擇的才藝與體育項目不能因為學習後不喜歡或有人際困擾就放棄,學習是挑戰,苦練與苦讀過後將會因為成就感而強化自信。勉強學還用在家庭教養上,我們認為孩子在該有的年齡就該學會的技巧與能力,即使他們沒有學習的意願,我們也會要他
Thumbnail
2022/02/01
人到中年總是會想起以前的美好,透過Google相簿和Facebook的提醒時不時的回顧往年的總總。藉由和先生聊天回憶孩子小時候的可愛模樣,假借旅遊話題和女兒兒子吹噓自己的人生美好,總是告訴他們過往在英國美國讀書的生活,讓她知道媽媽曾經也是很"精彩"的。
Thumbnail
2022/02/01
人到中年總是會想起以前的美好,透過Google相簿和Facebook的提醒時不時的回顧往年的總總。藉由和先生聊天回憶孩子小時候的可愛模樣,假借旅遊話題和女兒兒子吹噓自己的人生美好,總是告訴他們過往在英國美國讀書的生活,讓她知道媽媽曾經也是很"精彩"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完全是因為書名而買的一本書,因為我有一個女兒,而我的脾氣也一直不好,所以害怕女兒的脾氣也跟我一樣差,看到這樣的書名能不買嗎? 原本以為這是教養類的書,不過看了之後才發現這實際上是心理學的書,因此對我來說內容有點硬,不太容易消化,也花了很多時間才能看完這本書,甚至看完以後不太記得自己到底看了什麼
Thumbnail
完全是因為書名而買的一本書,因為我有一個女兒,而我的脾氣也一直不好,所以害怕女兒的脾氣也跟我一樣差,看到這樣的書名能不買嗎? 原本以為這是教養類的書,不過看了之後才發現這實際上是心理學的書,因此對我來說內容有點硬,不太容易消化,也花了很多時間才能看完這本書,甚至看完以後不太記得自己到底看了什麼
Thumbnail
「母親將女兒視為自己的延伸,而兒子跟丈夫則是以他人的身份存在,女兒之於母親並非獨立的身份,而是與母親本人相同的角色」在書裡面或多或少應該可以找到一些社會大眾很常見的狀況,要是願意把自己丟進去在其中的話、也可以藉此看看自己的狀況,說不定有些事情可以在書裡面找到新的答案跟感覺。
Thumbnail
「母親將女兒視為自己的延伸,而兒子跟丈夫則是以他人的身份存在,女兒之於母親並非獨立的身份,而是與母親本人相同的角色」在書裡面或多或少應該可以找到一些社會大眾很常見的狀況,要是願意把自己丟進去在其中的話、也可以藉此看看自己的狀況,說不定有些事情可以在書裡面找到新的答案跟感覺。
Thumbnail
「媽媽有交代要照顧弟弟,還有弟弟的小孩也要一併照顧。」女兒說。 「什麼?為什麼姊姊就要照顧弟弟?弟弟難道不能自己獨立嗎?」主持人訝異問道。 「因為從小媽媽這樣教我們,這也是一種孝順吧!」女兒面露微笑地說著。 在談話性節目中,媽媽解釋說因為兒子個性較為內向也不擅長人際關係,姊姊天性聰穎也較會賺錢,所以
Thumbnail
「媽媽有交代要照顧弟弟,還有弟弟的小孩也要一併照顧。」女兒說。 「什麼?為什麼姊姊就要照顧弟弟?弟弟難道不能自己獨立嗎?」主持人訝異問道。 「因為從小媽媽這樣教我們,這也是一種孝順吧!」女兒面露微笑地說著。 在談話性節目中,媽媽解釋說因為兒子個性較為內向也不擅長人際關係,姊姊天性聰穎也較會賺錢,所以
Thumbnail
那日,一位擁有一對雙胞胎女兒的媽媽,因為自己的母親非常疼愛這對外孫女,而前來療癒。 。 這位媽媽的眉頭,在打開視訊鏡頭之初,就緊緊皺著。這個表情,馬上引起我的注意;因為,一般來說,個案在正式進入療癒、真正把情緒放出來之前,通常都還是會先用中性表情來進行互動,不會這麼快地就讓喜怒形於色。
Thumbnail
那日,一位擁有一對雙胞胎女兒的媽媽,因為自己的母親非常疼愛這對外孫女,而前來療癒。 。 這位媽媽的眉頭,在打開視訊鏡頭之初,就緊緊皺著。這個表情,馬上引起我的注意;因為,一般來說,個案在正式進入療癒、真正把情緒放出來之前,通常都還是會先用中性表情來進行互動,不會這麼快地就讓喜怒形於色。
Thumbnail
「小孩會脾氣這麼差,肯定就是被妳影響的。」 「妳難道不知道小孩會被媽媽影響情緒嗎?為什麼妳還繼續這樣?」 母親的掌控慾 母親的話語 母親的慾望 母愛的毒性 母親的怨念 母親的關愛
Thumbnail
「小孩會脾氣這麼差,肯定就是被妳影響的。」 「妳難道不知道小孩會被媽媽影響情緒嗎?為什麼妳還繼續這樣?」 母親的掌控慾 母親的話語 母親的慾望 母愛的毒性 母親的怨念 母親的關愛
Thumbnail
「兒童的心理、生理狀況是母親沒說出口的謊言」 為什麼我活出自己的人生會覺得對不起母親? 為什麼媽媽要我示弱、要我依附強權⋯不敢做我人生的主控者 什麼是母愛?真的無不是的父母嗎? 背叛母親的女兒 媽買了一塊牛肉,外婆叫她不要亂花錢,要問過婆婆。 媽:「我不是跟你說我今天煮很多,叫你不要端進來嗎?」
Thumbnail
「兒童的心理、生理狀況是母親沒說出口的謊言」 為什麼我活出自己的人生會覺得對不起母親? 為什麼媽媽要我示弱、要我依附強權⋯不敢做我人生的主控者 什麼是母愛?真的無不是的父母嗎? 背叛母親的女兒 媽買了一塊牛肉,外婆叫她不要亂花錢,要問過婆婆。 媽:「我不是跟你說我今天煮很多,叫你不要端進來嗎?」
Thumbnail
原來是女兒感受到的是他弟弟為了吃無所不能,凡是主動積極,所以書印證了弟弟其實是女的。 但是媽媽腦裡的畫面卻是,兒子只顧玩,爸爸媽媽要三不五時的幫兒子夾菜入碗,盯著他吃飯,不然現在沒吃飽,待會又說肚子餓,圖增困擾。
Thumbnail
原來是女兒感受到的是他弟弟為了吃無所不能,凡是主動積極,所以書印證了弟弟其實是女的。 但是媽媽腦裡的畫面卻是,兒子只顧玩,爸爸媽媽要三不五時的幫兒子夾菜入碗,盯著他吃飯,不然現在沒吃飽,待會又說肚子餓,圖增困擾。
Thumbnail
最後,如果你也曾對母親或女兒有一種,沒來由無法言語的感覺、很像尷尬,又像不會癒合且一直化膿的傷,請勇敢的翻閱這本書,可以解開許多「母女」之間很微妙的拉扯與情感混雜。 因為你更明白這樣「真實」的情緒了,所以即便關係或感受仍是彆扭的,起碼都可以更加接受並擁抱它與她。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最後,如果你也曾對母親或女兒有一種,沒來由無法言語的感覺、很像尷尬,又像不會癒合且一直化膿的傷,請勇敢的翻閱這本書,可以解開許多「母女」之間很微妙的拉扯與情感混雜。 因為你更明白這樣「真實」的情緒了,所以即便關係或感受仍是彆扭的,起碼都可以更加接受並擁抱它與她。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這是「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封,道盡一個媽媽可能的恐懼。沒有感受到的愛,怎麼給?就像看著嗷嗷待哺的女兒哭鬧討奶,但是媽媽還沒泌乳一樣,擔心無法滿足女兒的焦慮,與自己滿身的疲累,情緒的張力,通通在這個沒有辦法,卻一定要想到辦法的媽媽身上。 這本書的閱讀契機,來自於一個需要幫忙的邀請,我試著從旁
Thumbnail
這是「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封,道盡一個媽媽可能的恐懼。沒有感受到的愛,怎麼給?就像看著嗷嗷待哺的女兒哭鬧討奶,但是媽媽還沒泌乳一樣,擔心無法滿足女兒的焦慮,與自己滿身的疲累,情緒的張力,通通在這個沒有辦法,卻一定要想到辦法的媽媽身上。 這本書的閱讀契機,來自於一個需要幫忙的邀請,我試著從旁
Thumbnail
《被討厭的女兒》這本書很好嗑,一天內可完食。書中分析「母女」之間的矛盾和張力,我覺得很耐人尋味:「第一個女兒」在出生前就背負了很高的期許,尤其當母親與丈夫、婆家或原生家庭關係不好,或是母親過於孤獨,就會更期待「與自己同性別」的第一個孩子,能夠站在「和自己同一國」,並成為知己與朋友般的存在。
Thumbnail
《被討厭的女兒》這本書很好嗑,一天內可完食。書中分析「母女」之間的矛盾和張力,我覺得很耐人尋味:「第一個女兒」在出生前就背負了很高的期許,尤其當母親與丈夫、婆家或原生家庭關係不好,或是母親過於孤獨,就會更期待「與自己同性別」的第一個孩子,能夠站在「和自己同一國」,並成為知己與朋友般的存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