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己的情緒溝通,就是最好的愛自己】

【與自己的情緒溝通,就是最好的愛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你聽過或看過幾次「要愛自己」這句話了?


愛自己就跟財務自由的傳說一樣,說的人多,看過的人很少

有許多人都在傳播「要愛自己!」這件事,但是卻很少有人真正了解這句口號的背後代表了什麼意義。這句話老少咸宜、萬人皆可用。跟所謂的人人希望「財務自由」一樣,雖然大家都很希望達到這種境界,但實際上屬於傳說中的一種神秘境界,人人有聽過,但身邊真實達到的例子很稀有。

「阿你就是不愛自己啊~」、「你就是不夠愛自己啊才會一直xxx」,

「要(像我一樣),多愛自己!」

但實際上愛自己這句話的意義很深奧,且因人而異,簡言之就是客製化的程度很高。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作法與詮釋。

甚至有的人隨隨便便就以這句話來批評成長尚不夠成熟的人,這些話聽在這些被批評者、需要成長的人耳裡莫名其妙,一來沒有確切告訴人家所謂如何愛自己的清楚行為,二來大多是批評者意圖在話語中以自己的高姿態,讓被批評者產生低下的自尊。

隨便叫人愛自己的人,也許根本就不知道「愛自己」到底是什麼?


說到愛自己的定義,經過自己在感情中的自我修煉,我發現愛自己的真確前提是「優先照顧自己的情緒。」而這優先照顧,勢必代表必須先覺察,要先有病識感,才能大略感覺知道自己的問題或心病出在哪裡,才能知道如何對症下藥。

而說到覺察這件事,到底要覺察什麼?

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這個階段以前,我壓根兒不知道「愛自己」是一種「相信自己」的感覺,要經過了這階段,我才了解覺得必須要透過「情緒關照」這條路,因為情緒關照是屬於內心很私人的事,這項功課只能靠自己來做。在這過程中,自己逐步培養出對自己的信任,且這項功課必須要真誠袒露地將自己的內心課題挖出,通常在水逆的時候來做,慘烈的效果最好,給自己的內心教訓最深遠。

愛自己是一個進行中的狀態,它沒法非黑即白地向扭開關一樣,今天要明天不要,等下要等等不要。而且也沒法設定目標:例如明年我要達成愛自己的目標、下個月我要開始愛自己。甚至愛自己也絕對不是僅給自己因此溺愛自己的藉口,給自己買保養品、放肆旅遊、盡情玩樂購物的理由。

愛自己,購物只是一種手段,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因此自己找到自己詮釋自己的自由。


情緒關照不同於壓抑,也不等同於管理。

管理是一廂情願以為可以透過管理就可以解決的手段名詞,而實際上真正了解情緒的人就會知道,例如「忌妒」這種情緒產生,怎麼用高大上的理由來說服自己、管理自己都解決不了,你只能了解、接受自己有這種情緒,並且掌握自己可以選擇用何種表達方法來表達。

裝做看不見的隱藏往往只是另一種方式的發酵,只是另一種安慰自己,當下的息事寧人。


愛自己的過程是自己找到自己詮釋情緒的表達方式

我們最終都要邁向一條道路,那條關於情緒的道路沒有終點。

但我們需要學習的,走在這一路上的過程,

不是達成目標,也不是要在這過程中走得多完美,

僅僅只要在這過程中,

讓自己說「不」的時候感覺舒服,

讓自己說「是」的時候感覺自信。


文章列表在此:

【溫柔的花錢】

【有負面情緒是壞事嗎?關於嫉妒這件事】

關於情緒| 愛自己 ,跟愛 外表 ,完全不衝突

關於情緒|壓抑情緒=情緒管理?也許你搞錯重點

關於情緒|何謂正確 愛自己 ?要回「 情緒 」自主權

【為自己造命!成就幸福關係的體質從調整自己的想法做起】

【學會把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 不代表自己是不理性的人,這是兩回事



avatar-img
林佳儀 Lin ChiaYi的沙龍
80會員
75內容數
2017年初,因為感情受傷的關係,我透過研讀心理學、自我書寫等療癒與探索,進行了"情緒覺察"的修煉與覺醒課程。 學習以同理心的視野了解他人,並策略性的挑選與採取適合應用的情緒策略來對應情境。 提供優質的文章與音頻內容,轉換思惟的情緒教育,協助大家提升情緒健康,提升情緒作業系統。 幫你整理出伴隨情緒,活出真實生命的方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要是你經常有以下症狀:睡不飽、容易累、肩頸痠痛、記憶力變差、無法專注、感冒很久才好、視線模糊、耳鳴……可能是你的大腦累壞了 腦疲勞跟情緒到底有什麼關係? 解決了腦疲勞,為什麼心情就會好一大半?
自從開始撰寫解析情緒的文章以來,我發現到原生家庭帶給人的價值觀、金錢觀影響超級大,除了潛移默化的觀念傳輸以外,還有外在行為。 怎麼說呢?家母身為技術分析者,小時候,只要看當日她準備的餐點,我大概就知道今天她的心情如何,心情差,家裡的氣氛與餐點就會灰暗;心情好,就會相反。
“我要如何讓人們了解其實我想表達的?”、 “我明明沒有那個意思,但是他們卻誤認為我生氣的理由是…”、 “怎麼他生氣了?是我說錯了什麼嗎?” 大部分的溝通誤會,都來自於不瞭解自己、也不瞭解他人的情緒表達方式。因此我設計了這個心理測驗來幫助你
要是你經常有以下症狀:睡不飽、容易累、肩頸痠痛、記憶力變差、無法專注、感冒很久才好、視線模糊、耳鳴……可能是你的大腦累壞了 腦疲勞跟情緒到底有什麼關係? 解決了腦疲勞,為什麼心情就會好一大半?
自從開始撰寫解析情緒的文章以來,我發現到原生家庭帶給人的價值觀、金錢觀影響超級大,除了潛移默化的觀念傳輸以外,還有外在行為。 怎麼說呢?家母身為技術分析者,小時候,只要看當日她準備的餐點,我大概就知道今天她的心情如何,心情差,家裡的氣氛與餐點就會灰暗;心情好,就會相反。
“我要如何讓人們了解其實我想表達的?”、 “我明明沒有那個意思,但是他們卻誤認為我生氣的理由是…”、 “怎麼他生氣了?是我說錯了什麼嗎?” 大部分的溝通誤會,都來自於不瞭解自己、也不瞭解他人的情緒表達方式。因此我設計了這個心理測驗來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