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適情緒:無往不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有些父母在教養時,經常犯一個錯,那就是情緒上來時,除了威脅恐嚇的語言以外,連關心的反話都出來了。

對於比較小的孩子,用「你再這樣,我再也不理你!」孩子覺得爸媽不愛他了,不安全感上升,變得焦慮緊張,情緒不穩。

明明關心他,卻講反話,孩子已經比較大了,容易傷了孩子的心理。漸漸的,孩子對自己產生懷疑及不認同,因為不穩定的家庭的關係,而無法跟人產生信任的群體關係。

父母講了違心的反話,就要花更多的時間去修復關係,建立親密關係很不容易,要破壞卻是很簡單。怎麼能因為一時的衝動,而說出傷害彼此的話?有多少父母,會因為自己說了不對的話,而放下面子道歉?那還是控制一下比較好。

再者,父母情緒起起伏伏。時而是一個好爸爸或好媽媽,時而又對孩子很嚴厲,發飆時甚至把孩子都嚇哭,讓孩子更是無所適從,不知道可不可以親近今天的爸爸或媽媽。長久下來,孩子會對親密、依附關係產生焦慮(今天對我好,會不會明天就不要我了),影響到日後的安全感與人格發展。

父母的情緒是孩子的鏡子,也是學習的對象

通常情緒越穩定的孩子,注意力越集中。注意力集中的孩子,會念書的機率較高,因為不容易分心,能專注於課業學習。此外,懂得調適情緒的孩子,成長過程中會比較幸福快樂。與父母、兄弟姊妹關係融洽的孩子,不僅能與朋友和睦相處,出社會後也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所謂的調適情緒,並非只是一昧「忍耐」,而是透過正確的溝通,練習調適情緒的方法,進而邁向成長之路。

父母也是如此。即使沒有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激動的情緒,並不代表孩子感受不到情緒的溫度。孩子甚至連從父母的表情、動作,都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情緒。比起言語表達,情緒溫度或許更直接、迅速地傳達給孩子。因此,並不是沒有大吼大叫或暴怒,就表示情緒控制得宜。

光是從呼吸的空氣,就能傳達情緒的溫度。很多父母抱怨不知道為什麼孩子會突然性情大變?明明小時候不會這樣,長大卻像是變了一個人。

父母往往對孩子們的認知發展較為關注,卻不注重孩子的情緒發展,甚至是漠不關心。他們不會仔細觀察孩子的負面情緒,或引導孩子學習處理情緒,只會一昧地逃避或壓抑。大人面對情緒易怒的孩子時,通常只會叫他們要忍耐、要學會控制脾氣。雖然表面上看似暫時風平浪靜,但壓抑在內心深處的負面情緒並沒有消失,就像隨時可能爆發的火山,怒火仍在孩子內心深處熊熊燃燒。像這樣不斷延燒的情緒,不但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也是造成彼此互相傷害的原因。

如果希望孩子能順利度過青春期,想要好好理解孩子,並知道如何引導孩子朝正確的方向前進,那就絕對不能忽視情緒。必須好好觀察情緒從何而來?情緒在關係中如何產生相互作用?調適情緒的能力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後天習得的,是透過父母和兄弟姐妹,或在人際關係中學習。

情緒環狀模型如同「情緒溫度」,不可忽視

美國心理學家羅素(Russell)提出「情緒環狀模型的理論」,他將二十八種情緒分成正向、負向情緒,並按照情緒強度等級區分高強度和低強度,把各種情緒座標繪製成圖表。圖表的橫軸表示情緒的愉悅程度,縱軸表示情緒強度。

從羅素提出的情緒環狀圖,就能看出你我主要感受到的情緒,位於圖表中的哪個位置。就像溫度計上的刻度,會根據水銀或酒精的膨脹程度產生變化,情緒也會根據愉悅程度和強度,坐落在圖表上的不同位置,猶如「情緒溫度」。

raw-image

當情緒溫度升溫時,情緒會過於高亢到超出相當程度。當失望的情緒過於高亢,會演變成恐懼或憤怒;憂鬱的情緒過於膨漲,會衍生出「極度悲傷」的情緒。如果情緒溫度趨於極端,勢必會消耗大量的情緒能量,不僅會感到身心俱疲,人際關係也容易受挫。因此,讓情緒溫度降溫是很重要的。

當情緒溫度降低後,練習覺察並進一步處理自己的情緒,孩子才能與他人建立穩定的關係,也比較能理解他人的感受。神奇的是,學習動力也會跟著大幅提升。

情緒溫度過於高亢,除了容易變醜,疾病也容易找上門

人在生氣時,血液裡頭的毒素馬上增多、氧氣變少。若怒火持續未消,這些毒將隨著血液影響到我們的腦部和臉部,除了傷害腦細胞,也會讓大腦退化進程加速,甚至臉上也會出現難以完全治癒的色斑。而且因為愛生氣而變成小花臉,就算暫時用醫學美容的手段恢復美貌,但壞脾氣不改的話,很快又會「醜回來」

此外,長時間生氣或生氣的頻率很頻繁,除了氣昏頭、頭很昏、判斷力下降以外,交感神經過度亢奮間接導致胃腸血流量減少,就會擾亂消化,並提高胃潰瘍發生機率

生氣時血液盡往腦門衝,心肌與胃腸一樣,也會感到血荒,只好加快跳動與收縮,若本身心血管不夠強壯、血液品質不佳,再加上生氣讓心臟得做雙倍的工作,很容易讓心臟過勞。所以現在很多人會說自己「心好累」,其實一點都不假。

長期情緒溫度不穩之後果

青少年情緒不穩只是叛逆?大人忽視的後果,不僅是憂鬱症纏身,還會惹上「大麻」煩!

根據《成癮》期刊的該研究,主要是於2007至2010年進行。研究方法是以西雅圖4個中學共521位學生為對象,受試者包括6至9年級(約12至15歲),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結構式親自訪談」,並於18歲再進行一次,以評估青少年早期慢性憂鬱症(7至9年級約13~15歲間憂鬱症狀的總和)和18歲食用大麻的相關情形。

研究結果發現,經過去訪談評估罹患有青少年早期慢性憂鬱症者,在18歲時產生大麻食用疾患的比例,竟高達50%之多。由此可知,青少年早期慢性憂鬱症與後期大麻食用疾患有高顯著的相關,也就是說憂鬱情緒與藥物成癮間具有一定的關連性

青少年時期由於正值孩童們追求獨立、自我的叛逆期,且行為模式容易受到重要他人、同儕、友伴的影響。因此,一旦其遇到情緒問題、感到無助又沒有正確的抒解方式時,便很容易因好奇心、同儕壓力而嘗試菸品、酒精、大麻等成癮物品。

雖然,上述方式確實能帶來短暫的快樂及規避效果,但在反覆嘗試的過程卻同時容易逐漸形成依賴,甚至有成癮現象。因此,建議憂鬱青少年,不要輕易嘗試大麻、菸酒、毒品等成癮物,朋友邀請時更要勇於說「不」,甚至力勸對方不要沉迷或想辦法戒除

情緒得到出口快樂不是時刻感到開心,而是有能力宣洩情緒

第一,透過發洩精力,讓情緒得到出口

耶魯大學研究人員分析運動與精神健康的關係,結果發現「團隊運動」像是足球、籃球,對於避免憂慮、壓力等情緒問題的效果最好,而運動時間以每次45分鐘最佳。

第二,追求平靜,幫助情緒得到穩定

有些人習慣在情緒來臨時,以激烈的方式宣洩情緒,但其實除了動態運動之外,也有許多靜態活動是能夠幫助我們身心靈達到舒緩,而且平時就能輕鬆做到的,像是「瑜珈」、「冥想」、「靜坐」,在深呼吸、吐氣與身體伸展之間,我們能漸漸感受到身體裡血液的流動、身體各個部位被釋放開來的感覺,在展開釋放的過程中,也正意味著我們正在接受所有的情緒,並以一種緩和的方式與他相處。

正念(Mindfulness)的意思並非正面思考,而是「活在當下、放下執著」。正念源於佛學,但近年來無論西方或東方,都透過科學化的心理學研究,藉由訓練正念,舒緩過度自我膨脹所造成的情緒壓力、緊繃的人際互動。

第三,咬一口美味,嚐一口天堂滋味

除了運動跟與身體互動之外,「美食」也絕對是許多人紓壓的主要方式,當我們吃到好吃的食物時,會讓腦內啡生成,讓心情抱持愉快;食物就像擁有某種魔力,能讓我們瞬間感到滿溢的幸福感,而在享用完美味的食物之後,我們多半會感到滿足,頓時將其他憂心擾人事物拋開,享受當下的愉悅。但要注意的是,別讓「美食」成為逃離情緒或是生活的一種慰藉喔!

第四,用正向思維幫情緒找出口

當情緒洪流一來,無法讓情緒找到出口時,勢必被情緒帶著走,所有的感覺變得混亂,容易做出錯誤判斷,出現失控行為。正視情緒,要能夠隨時察覺自己的情緒來由,訓練自己在不符期待的情境下,利用正向思維去紓解當下負向的情緒,才能將真正意圖表達出來。

例如深夜裡,青少年晚歸怕父母擔憂,又遲遲未通知父母,心裡七上八下的。青少年先站在父母立場設想,父母擔心遲遲未歸的孩子,是因為關心或害怕,在外發生了甚麼事,所以,要懂得先打電話通知,要了解父母憂心之原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eadre的沙龍
3會員
46內容數
類神經網路模型是運用數學、程式設計、心理學等知識的工具結構,它模仿神經元的節點,在功能上滿足了心理學研究泛用型神經網路(例如大腦)的彈性需求。要達到「使用者為中心的系統設計」目標,再以「認知工程」為手法,應用認知心理學的原理、原則於系統設計,使得機器人的功能和結構能夠與使用者的認知能力和心智模型相匹配,才能有用、能用。
Jeadr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3/03
重大事件可能對人造成重大的影響,可能會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它不只是扼殺和阻礙一個人的內在小孩(真實自我或失落的自我),當事人本身也時常因為反覆的壓力、極度的創傷,結果嚴重生病。
Thumbnail
2022/03/03
重大事件可能對人造成重大的影響,可能會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它不只是扼殺和阻礙一個人的內在小孩(真實自我或失落的自我),當事人本身也時常因為反覆的壓力、極度的創傷,結果嚴重生病。
Thumbnail
2022/03/01
當懷抱的希望一再落空,讓人頻頻陷入谷底。但生命中的每一次挫敗,冥冥中又是一股推動自己找到新方向的助力。人生是一趟體驗之旅,春夏秋冬的景致變化、好與不好,關鍵在於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心,以及學會「順其自然,是活在當下」。
Thumbnail
2022/03/01
當懷抱的希望一再落空,讓人頻頻陷入谷底。但生命中的每一次挫敗,冥冥中又是一股推動自己找到新方向的助力。人生是一趟體驗之旅,春夏秋冬的景致變化、好與不好,關鍵在於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心,以及學會「順其自然,是活在當下」。
Thumbnail
2022/03/01
從偶像劇中,我們可以見到日常生活中關於性別議題的縮影,這也是我們應該更為謹慎面對與思考的問題。例如,愛情等於屈服,你/妳認同嗎?
Thumbnail
2022/03/01
從偶像劇中,我們可以見到日常生活中關於性別議題的縮影,這也是我們應該更為謹慎面對與思考的問題。例如,愛情等於屈服,你/妳認同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童年時期所受的傷害以及父母的不當對待,可能終其一生成為你的絆腳石,並影響你的心理健康。然而,我們能否透過後天的努力,擺脫這些童年陰影造成的負面影響呢?
Thumbnail
童年時期所受的傷害以及父母的不當對待,可能終其一生成為你的絆腳石,並影響你的心理健康。然而,我們能否透過後天的努力,擺脫這些童年陰影造成的負面影響呢?
Thumbnail
「哪有這麼誇張?那我不是更該難過?不要想那麼多。大家都是這樣啊!你應該...」以傷心當事人的角度,回應糟糕應答。
Thumbnail
「哪有這麼誇張?那我不是更該難過?不要想那麼多。大家都是這樣啊!你應該...」以傷心當事人的角度,回應糟糕應答。
Thumbnail
回溯我們在成長與求學的時期,有人真正教導我們分辨各種情緒嗎?當心情飛揚或陷入低潮時,別人給予我們的回應又是什麼呢? 很奇妙地,當我們在學校獲得好成績回家興高采烈地告訴父母時,很多時刻我們得到的並不是支持與鼓勵,反而希望我們不要太過得意忘形而刻意打壓我們愉悅的情緒;被同學霸凌而感到委屈難過時,也被要求
Thumbnail
回溯我們在成長與求學的時期,有人真正教導我們分辨各種情緒嗎?當心情飛揚或陷入低潮時,別人給予我們的回應又是什麼呢? 很奇妙地,當我們在學校獲得好成績回家興高采烈地告訴父母時,很多時刻我們得到的並不是支持與鼓勵,反而希望我們不要太過得意忘形而刻意打壓我們愉悅的情緒;被同學霸凌而感到委屈難過時,也被要求
Thumbnail
其實大人怎麼做,孩子都在看,甚至什麼都沒做,敏感的孩子也感受到大人的情緒溫度。並不是不吼叫、不暴走,就叫做情商很好。冷暴力帶來的傷害也不容忽視,常常焦慮、不耐、面無表情、冷淡、緊張等情緒,孩子都感受得到,積累下來,容易複製爸媽的情緒模式,成為沒有同理、容易失序的孩子。
Thumbnail
其實大人怎麼做,孩子都在看,甚至什麼都沒做,敏感的孩子也感受到大人的情緒溫度。並不是不吼叫、不暴走,就叫做情商很好。冷暴力帶來的傷害也不容忽視,常常焦慮、不耐、面無表情、冷淡、緊張等情緒,孩子都感受得到,積累下來,容易複製爸媽的情緒模式,成為沒有同理、容易失序的孩子。
Thumbnail
孩子正值青春期階段的父母,平日應多重視孩子的情緒溫度,以及是否有成癮與特定物品的疑慮,才能避免其越陷越深!
Thumbnail
孩子正值青春期階段的父母,平日應多重視孩子的情緒溫度,以及是否有成癮與特定物品的疑慮,才能避免其越陷越深!
Thumbnail
一直以來,情緒對我們來說總是一個很深的學習領域,一來,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情緒,為何要有情緒?常常有人在苦惱的時候,會說出: “如果不要有這情緒就好了!” 我也是好想不要有情緒喔!不過,今天聽了這場精彩的講座之後,我對情緒就更喜愛了!原來,我們還可以有不同的樣貌去看待他。 以下摘錄課程內容: #情緒
Thumbnail
一直以來,情緒對我們來說總是一個很深的學習領域,一來,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情緒,為何要有情緒?常常有人在苦惱的時候,會說出: “如果不要有這情緒就好了!” 我也是好想不要有情緒喔!不過,今天聽了這場精彩的講座之後,我對情緒就更喜愛了!原來,我們還可以有不同的樣貌去看待他。 以下摘錄課程內容: #情緒
Thumbnail
#讓孩子表達情緒為什麼這麼重要 前些天,一位媽媽R問我 「我的孩子1Y多,很愛生氣、在地上滾怎麼辦?」 我回答:「就讓他生氣就好了。」 R有點驚訝、同時也不解和懷疑 這樣做對孩子是好的嗎? 前兩天看完了記錄片《Wisdom of Trauma》 我把於片中得到的啟發,與孩子的情緒教育做一個結合 與
Thumbnail
#讓孩子表達情緒為什麼這麼重要 前些天,一位媽媽R問我 「我的孩子1Y多,很愛生氣、在地上滾怎麼辦?」 我回答:「就讓他生氣就好了。」 R有點驚訝、同時也不解和懷疑 這樣做對孩子是好的嗎? 前兩天看完了記錄片《Wisdom of Trauma》 我把於片中得到的啟發,與孩子的情緒教育做一個結合 與
Thumbnail
父母或是孩子呢? 誰比較有能力做情緒海綿,吸收負能量呢? 疫情在家上班,孩子在家上學, 紛紛亂亂,一天一天的過去, 期盼快點結束,又感到遙遙無期 大家最近的生活真是心苦了, 不只是體力上的勞累, 心中的焦慮和繁雜, 很容易因為一些小事而發脾氣,  特別是小孩子有時會很鬧, 父母會真的會很生氣, 包容
Thumbnail
父母或是孩子呢? 誰比較有能力做情緒海綿,吸收負能量呢? 疫情在家上班,孩子在家上學, 紛紛亂亂,一天一天的過去, 期盼快點結束,又感到遙遙無期 大家最近的生活真是心苦了, 不只是體力上的勞累, 心中的焦慮和繁雜, 很容易因為一些小事而發脾氣,  特別是小孩子有時會很鬧, 父母會真的會很生氣, 包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