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傷,如何影響現在的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文章之研究結果引用自 Mc Lafferty et al., 2019 之論文)

童年時期所受的傷害以及父母的不當對待,可能終其一生成為你的絆腳石,並影響你的心理健康。然而,我們能否透過後天的努力,擺脫這些童年陰影造成的負面影響呢?

父母的不當對待,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對於多數人來說,父母是影響我們童年成長的重要角色。然而,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教養方式,有些父母的教養風格,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帶來負向的影響。

  • 過度保護 (overprotection):過度保護的父母,可能導致孩子較不容易接觸到挫折,而減少孩子學習因應壓力或挫折的能力。
  • 過度控制 (overcontrol):過度控制孩子的父母,往往會使孩子缺乏控制感,且仰賴父母替自己下決定,因而同樣會減少孩子學習因應壓力的能力,同時認為自己的能力比真實情形更差。
  • 過度縱容 (overindulgence):過度縱容孩子的父母,較少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會對孩子的自我調節、自我控制和決策有負向影響。
raw-image

其中,過度控制的父母教養風格,與孩子未來在壓力下罹患廣泛性焦慮症和自我傷害行為有明顯的關聯。這樣的關係可能源自於孩子對自己的生活缺乏控制感,在面對壓力時更容易感到焦慮。而過度放縱的父母教養風格,與重度憂鬱發作、廣泛性焦慮症、自殺行為皆有明顯的關聯,這可能源於孩子缺乏基本因應壓力的能力。

值得高興的是,僅限於壓力條件下,才會有上述明顯的影響。若孩子有足夠的社會支持和情緒調節能力,這個影響也會明顯地減弱。因此,還是有方法能夠降低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以下讓我們來認識壓力這個重要的因素。

適當的壓力助你成長,過度的壓力阻礙能力。

幾乎每個人都會在某些時刻感受到壓力,有些人的壓力只是輕微地影響,有些人卻感受到難以忍受的龐大壓力。而人們對壓力的反應,取決於自身認為壓力源的威脅程度,以及評估自己能否因應該事件。事實上,輕到中度的壓力,可以優化人們對壓力的反應與因應方式。但是若處於嚴重壓力下,同時缺乏社會支持,可能導致毒性壓力 (toxic stress)。所謂的毒性壓力是壓力的一種,以下將介紹三種不同的壓力類型:

  • 正向壓力 (positive stress):相較於其他種類較為輕度,且人們能夠正常地應對該壓力事件,也不會產生負向後果。
  • 可忍受的壓力 (tolerable stress):比正向壓力更嚴重的壓力,但是有時間限制,並非遙遙無期的壓力,且身邊有照顧者能夠給予幫助或支持。
  • 毒性壓力 (toxic stress):當壓力是嚴重且慢性,也沒有保護性的對象給予幫助。毒性壓力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為何負向的童年經驗與父母不當對待,會對人們成年後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學習因應壓力的策略,使你遠離負面的後果。

如同前述,過度放縱的父母教養風格,會影響孩子因應壓力技巧的學習,進而對孩子的成長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提升因應壓力的技巧,有助於減少所有心理健康問題與自傷、自殺行為,其中又與廣泛性焦慮症的關聯最強(也就是最能減少廣泛性焦慮症的發生機率)。

人們如何調節情緒,會影響其因應策略,情緒調節策略又分為「再評估 (reappraisal)」與「壓抑 (suppression)」。相較於「壓抑」,「再評估」是較佳的情緒調節策略。

  • 再評估 (reappraisal):重新建構你對某項壓力事件的認知,以減少負面情緒。例如,假設便當打翻了,導致我中午只得餓肚子。我告訴自己,至少我還可以吃晚餐。
  • 壓抑 (suppression):不適應的策略,包含避開壓力源,且不去處理它。

另外,過去研究顯示,越常使用以下策略的人,表示其因應策略能力越佳:

  1. 在危機中保持冷靜 (Keep calm and think of the right thing to say in a crisis.)
  2. 壓力管理 (Manage stress.)
  3. 如果舊的沒用,嘗試新的方法。 (Try new approaches if old ones do not work.)
  4. 必要時,多與人相處。 (Get along with people when you have to.)
  5. 在緊張的情境下保持幽默感 (Keep your sense of humor in tense situations.)

筆者的觀點

現今社會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權利,也越來越少體罰的制度。但仍然需留意,即使沒有較為激烈的身體虐待,父母的不同教養風格依然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導致較為危險、極端的後果,像是自我傷害、自殺行為等等。由此可知,童年時期的家庭互動,會對人們的一生造成巨大的影響。期許每位父母或未來的父母,在與孩子互動時,可以覺察到自己的教養態度,是否會對孩子造成負面的影響。

但是研究也帶來了好消息,這些影響並非絕對、永遠存在,依然可以透過孩子成長過程的努力或學習,減低負向家庭互動對人們心理健康的傷害。多嘗試不同的因應方式、學習與壓力共處,一起走出童年帶給我們的傷害,迎向健康、快樂的未來!

參考文獻

Mc Lafferty, M., Armour, C., Bunting, B., Ennis, E., Lapsley, C., Murray, E., & O’Neill, S. (2019). Coping, stress, and negative childhood experiences: The link to psychopathology, self-harm, and suicidal behavior. PsyCh Journal. doi:10.1002/pchj.30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Veronica|喜歡紫色的臨心研究生的沙龍
7會員
23內容數
我是正在就讀臨床心理研究所的學生,希望將自己對心理學的愛,透過撰寫文章的方式分享給讀者。期待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看見自己的需求,為生活帶來一些正向的改變!
2023/01/11
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害怕跟別人不一樣的時刻,也許你正在經歷這樣的煩惱,又或者你已經度過這個時期。但是要如何定義「與他人不同」呢?如果一個人身上,同時擁有許多「不一樣」的標籤,他會受到更嚴重的排斥,還是反而得到比較正向的對待呢?
Thumbnail
2023/01/11
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害怕跟別人不一樣的時刻,也許你正在經歷這樣的煩惱,又或者你已經度過這個時期。但是要如何定義「與他人不同」呢?如果一個人身上,同時擁有許多「不一樣」的標籤,他會受到更嚴重的排斥,還是反而得到比較正向的對待呢?
Thumbnail
2023/01/02
你是否有過分組討論時,被朋友或組員拒絕在外的情形呢?或者下班後,同事們紛紛約吃飯,卻唯獨沒有約你呢?然而,被拒絕後的打擊只會出現在親密的朋友身上嗎?還是被陌生人拒絕也會讓你有同樣感受呢?
Thumbnail
2023/01/02
你是否有過分組討論時,被朋友或組員拒絕在外的情形呢?或者下班後,同事們紛紛約吃飯,卻唯獨沒有約你呢?然而,被拒絕後的打擊只會出現在親密的朋友身上嗎?還是被陌生人拒絕也會讓你有同樣感受呢?
Thumbnail
2022/12/18
這兩年的疫情大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被迫減少。這些改變、風險和限制可能導致壓力的增加,以及幸福感減少。因此人們發展出許多不同的策略因應這些挑戰和恐懼,而頻繁使用社交媒體是其中之一。
Thumbnail
2022/12/18
這兩年的疫情大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被迫減少。這些改變、風險和限制可能導致壓力的增加,以及幸福感減少。因此人們發展出許多不同的策略因應這些挑戰和恐懼,而頻繁使用社交媒體是其中之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Thumbnail
每個人在回溯原生家庭時,都能從中爬梳出負面的影響。本文探討如何通過自我覺察與療癒,打破慣性的迴圈,活出更好版本的自己。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了對選擇性緘默症的體驗,並提出了辨認情緒以及面對憤怒的方式。同時,呼籲讀者成為自己的父母,覺察與療癒自己,讓悲劇在自己身上劃下句點,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
Thumbnail
每個人在回溯原生家庭時,都能從中爬梳出負面的影響。本文探討如何通過自我覺察與療癒,打破慣性的迴圈,活出更好版本的自己。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了對選擇性緘默症的體驗,並提出了辨認情緒以及面對憤怒的方式。同時,呼籲讀者成為自己的父母,覺察與療癒自己,讓悲劇在自己身上劃下句點,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
Thumbnail
當我們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失望和傷心時,這種情感可以讓我們感到脆弱,但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成長和學習機會。 傷心的本質 傷心是一種情感,通常伴隨著失望、悲傷和痛苦。當我們面臨失敗、別離、挫折或其他令人痛苦的事件時,傷心是我們的自然反
Thumbnail
當我們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失望和傷心時,這種情感可以讓我們感到脆弱,但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成長和學習機會。 傷心的本質 傷心是一種情感,通常伴隨著失望、悲傷和痛苦。當我們面臨失敗、別離、挫折或其他令人痛苦的事件時,傷心是我們的自然反
Thumbnail
當人們經歷過極端的壓力、創傷或生死關頭時,往往會對其留下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稱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PTSD是一種精神障礙,可以對個人的身心健康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PTSD的相關信息,包括其症狀、治療方法和預防措施。
Thumbnail
當人們經歷過極端的壓力、創傷或生死關頭時,往往會對其留下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稱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PTSD是一種精神障礙,可以對個人的身心健康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PTSD的相關信息,包括其症狀、治療方法和預防措施。
Thumbnail
在面對極度悲傷時,我們要學會正確地區別和處理它,避免陷入憂鬱症或其他心理問題。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極度悲傷帶來的成長和轉化的可能性,從中發現自己更深層的意義和價值。
Thumbnail
在面對極度悲傷時,我們要學會正確地區別和處理它,避免陷入憂鬱症或其他心理問題。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極度悲傷帶來的成長和轉化的可能性,從中發現自己更深層的意義和價值。
Thumbnail
所有的情緒都是由過去的生命經驗所累積而成,每一段經驗,都是一個故事。透過說故事的方式,敍述過去經驗的同時,也在發掘自己的隱藏情緒,只要看見了,就得以療癒。
Thumbnail
所有的情緒都是由過去的生命經驗所累積而成,每一段經驗,都是一個故事。透過說故事的方式,敍述過去經驗的同時,也在發掘自己的隱藏情緒,只要看見了,就得以療癒。
Thumbnail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指一種在個人很少或沒有機會逃脫的情況下,因長期反覆的人際創傷經歷而形成的心理疾病,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的第11版中收錄了該疾病。它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不同的地方,在於創傷壓力事件來源的多樣性,以及不良環境的惡意互動,而非對單純環境產生的無力感與恐懼感。
Thumbnail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指一種在個人很少或沒有機會逃脫的情況下,因長期反覆的人際創傷經歷而形成的心理疾病,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的第11版中收錄了該疾病。它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不同的地方,在於創傷壓力事件來源的多樣性,以及不良環境的惡意互動,而非對單純環境產生的無力感與恐懼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