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未來、工作、你

2022/02/2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看這本的時候,腦海一直浮現 楚門的世界 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是金凱瑞的代表作之一,看片的當下,一直很想知道當他發現自己活在攝影棚,踏出新的世界會發生什麼樣的事,然而電影的結尾只是他站在世界的邊緣,道聲早安午安晚安便結束了。
進哲學系,聽柏拉圖洞穴人的比喻,笛卡兒桶中大腦的故事,其實都是類似的架構,甚至駭客任務也是相似的題材,都在訴說一件事:我們會不會只是活在一個幻想的世界裡?
這個問題看似一切都只是小說家的幻想,區分莊周與蝶難道不是一眼就足以勘破的嗎?那麼,關於“勤奮努力工作,就能帶來幸福富足的人生”,這樣一個信念究竟是被植入的幻想,還是千古以來顛撲不破的真理呢?
這本書一開始像是一個待業者的突發奇想,從珍妮佛洛佩茲,一個世界名人的產值、休假開始探討,現今工作意識究竟是從什麼樣的歷史結構植入我們的腦海中的!關於媒體文化、自我認同的生理與心理層面,許多潛移默化的過程讓我們對於工作的價值認同深信不疑。究竟是好是壞、是對是錯?

不過,這本書依然沒有給出解答。這個問題顯然也不是一本書就能夠解決的。關於工作的價值與意義,是我們必須要面對與反思的。
工業革命以來,工作的產值、量化的制度,深深刻畫在我們的內心。當我們用數字看待世界,人們的工作講求效率,可量化的成果。當我們在爭論文組的研究不該以kpi的方式計算產值效率,在茶葉的教學中試圖告訴消費者:茶葉不該以工業產品的角度去看待。那麼我們又該怎樣看待自己的生活? 要活得像個小王子,還是該活得像個 “大人”?

書中有兩個點我覺得滿值得的提的。
1.很多哲學家在後世對他們的研究都有心理或精神方面的問題
意思是,現在我們所研讀的學說,是否都帶有一絲瘋狂的味道?(笑)
或許,精神上的纖細、才使得我們感受到隱藏在現實之中的瘋狂,因而感到不自在吧!
有個學弟也在臉書上提及受到憂鬱症的困擾,說不定這證明他有真正作為一個哲學家的天分!

2.作者引述拜登2014年給幕僚團隊的部分內容:
我並不期待,也不希望任何人因為工作而錯過、犧牲重要的家庭時間。所謂的家庭時間,並不僅限於家人生日、紀念日、婚禮、各種宗教儀式,比如第一次領聖餐、成年禮、畢業典禮,以及各種家人有需求,比如生病、失去家庭成員的時刻。

我才想到,某年父親在家裡暈眩送醫,我還在工廠做事。
廠長問我:你怎麼不去醫院?
我說:他們會處理好。(因為從桃園到台北其實也幫不上忙)
最後他還是叫我收收東西回去。
去到醫院,父親也幸好並無大礙。

這種堅守岡位、親情與工作的選擇,應該證明我也是被工作價值洗腦的成員之一。常常在網路上看到鄉民嗆人:這是你選擇的。事實上,很多時候的選擇一方面我們沒有足夠的資訊去預想我們會承擔甚麼樣結果。再者,如同當時的我所不知道工作與至親的需求何者為重,我們其實有時候被洗腦了卻不自知。當慘痛的結果呈現在眼前,卻還要被陌生人說一句:這是你選擇的。 實在沉重且冷漠。

作者的結論部分,我覺得不太明確,或許跟翻譯也有關係。但我想他所指的,並不是否定工作的意義與價值,而是提醒我們重新省思我們原本對於工作的信念,究竟是被灌輸、被塑造的,還是我們真心擁抱的信念。
AI很厲害,機器總是有可能取代更多的工作。進步的背後,我們究竟想要過怎樣的生活,這不是一個人、一本書的事,而是一個群體、人類所要思考的問題。
就像環保/一個人的努力有可能拯救世界嗎;
稅金讓台灣的車價全球前十是否合理;
政府該怎樣保護人民;
總統有可能用應徵的嗎….
生活中有數不盡的問題,牽涉到群體的信念想法,光是一個人、少數人的改變,都不見得足以產生實際可感受到的影響。然而,當我們願意思考,這世界就會有多一點不一樣的可能。儘管只是可能,而文字之所以有意義,大概就是承載這可能點燃世界的星星之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6會員
138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