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阿甘本《創作與無政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編按】三年前閱讀義大利哲學家阿甘本 Giorgio Agamben 之法文最新著作,個人受益良多,與讀者分享!)

趁周末的空檔,啃食完這本義大利哲學家的最新著作,撇見一種如何運用不急不緩的姿態,面對當代根本的危機:抽象語言凌駕現實生命的衝突張力,以及資本主義如何以自由之名延續基督教的神學進行全面性的精神統治

本書由五篇中篇論文組成,在此試著提出幾個阿甘本提出讓個人驚嘆的觀點:



-語言與藝術之神學起源


阿甘本以考古的精神,發掘西方語言的起始與神學創建的融合無間,西方語言結構成為一種上帝絕對統治的精神實踐,藝術作品也在這樣結構之下,成為一種天堂之神與地上之人的中介,如此絕對權力的抽象語言隨著西方文明發展,並不在十九世紀尼采宣布「上帝之死」畫下終點,而在二十世紀更以某種絕對權力意志達到歷史高峰與啟示錄災難

面對絕對抽象的語言權力,阿甘本更專注一種試圖與現實生命世界協調的開放語言,文學和藝術作品不見得為追求完美絕對的形式語言,而是一種語言面對世界的開放,如但丁自述以「微顫的手寫下詩篇」,以不完美的生命面對看似完美的詩學結構,真正的藝術傑作,成為阿甘本所說的,創造「完美形式中的不完美」。


-《貧窮作為一種不適宜》


阿甘本長期對「貧窮」感到興趣,與其在當今資本主義社會將其視為一種負面的缺乏,阿甘本視「貧窮」為一種正面的精神價值。
阿甘本認為貧窮是一種完美結構中的「不適宜」。在一種天堂水晶結構之下,貧窮可以讓人看到陰影、景色和世界作為一種人造結構中的「不適宜」貧窮成為一種權力價值的裂隙讓人看到自身融在其中的忘我的自然風景



-《資本主義作為一種宗教》


阿甘本引用班雅明的殘篇《資本主義作為一種宗教》,論述資本主義如何繼承基督教神學,以更為隱晦卻更為有效的方式,以漂亮的「自由」之名,完成其世界統治。
資本主義延續西方神學基礎,追求至高無上的權力語言,推到極限,則成為一種以自由之名的「權力無政府」。阿甘本認為我們首先應當認清這個無上無政府之脈絡機制,此後真正自由的無政府藝術創造才成為一種開放可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24會員
221內容數
近三千年發展的菁英美學主義論述,如何成為問題本身?本計畫企圖以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的精神,以「反抗」《詩學》千年演變思潮,一個當代自發工作之開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潔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個人有幸訪問過的法國知名文化產業記者,Nicole Vulser,今日(2月23日)於【世界報】發布令人振奮的好消息-世界串流產業龍頭【網飛】Netflix,剛與法國簽訂的協議,將年度投資四千萬歐元(約新台幣12億6560萬),給予法國十部長片計畫。
無視富豪背後強大律師團提告之虎視眈眈,法國媒體指名提出嚴厲批評,如<France Inter> 和 【世界報】都以大幅報導,爬梳文森·波羅黑數十年來如何以「惡意併購」,擴張媒體帝國版圖。
延伸個人最近的追蹤報告,法國富豪 Vincent Bolloré 欲收購法國最大出版集團──阿歇特出版公司,引爆了新一波的抗議風潮,尤其是法國前文化部長、獨立出版社 Françoise Nyssen 女士...
對立志攻讀電影理論的學子,個人覺得這篇研討會引言寫得非常好(連結有附錄,英文部分在後面),可看出法國學界最新進的先端探索,尤其融會了大部分目前法國電影理論教授的研究領域,描繪出一個開放性的當今學界藍圖,讓學子尋找研究題材(還是找指導教授),提供靈感和方向。
個人試以5日閱畢,記下50頁筆記,撰寫5000字報告,於新書上架兩星期,希冀能拋磚引玉,於華文世界衝撞民主思想、匯流最新世界思潮。
身價超過1500億台幣的富豪,文森·波羅黑,計畫收購法國最大出版集團-【阿歇特出版公司】,讓這位坐擁電視、音樂、遊戲與廣告的媒體集團大亨,將控制法國超過一半的出版市場,尤其他極右的政治信仰,讓文化產業充滿憂心!
個人有幸訪問過的法國知名文化產業記者,Nicole Vulser,今日(2月23日)於【世界報】發布令人振奮的好消息-世界串流產業龍頭【網飛】Netflix,剛與法國簽訂的協議,將年度投資四千萬歐元(約新台幣12億6560萬),給予法國十部長片計畫。
無視富豪背後強大律師團提告之虎視眈眈,法國媒體指名提出嚴厲批評,如<France Inter> 和 【世界報】都以大幅報導,爬梳文森·波羅黑數十年來如何以「惡意併購」,擴張媒體帝國版圖。
延伸個人最近的追蹤報告,法國富豪 Vincent Bolloré 欲收購法國最大出版集團──阿歇特出版公司,引爆了新一波的抗議風潮,尤其是法國前文化部長、獨立出版社 Françoise Nyssen 女士...
對立志攻讀電影理論的學子,個人覺得這篇研討會引言寫得非常好(連結有附錄,英文部分在後面),可看出法國學界最新進的先端探索,尤其融會了大部分目前法國電影理論教授的研究領域,描繪出一個開放性的當今學界藍圖,讓學子尋找研究題材(還是找指導教授),提供靈感和方向。
個人試以5日閱畢,記下50頁筆記,撰寫5000字報告,於新書上架兩星期,希冀能拋磚引玉,於華文世界衝撞民主思想、匯流最新世界思潮。
身價超過1500億台幣的富豪,文森·波羅黑,計畫收購法國最大出版集團-【阿歇特出版公司】,讓這位坐擁電視、音樂、遊戲與廣告的媒體集團大亨,將控制法國超過一半的出版市場,尤其他極右的政治信仰,讓文化產業充滿憂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極權國家與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以及環境與經濟的辯證。作者質疑了消費主義對人類的影響,並探討物質與精神富足的真義。同時,文章也反映了政治與宗教的交織,並質疑在這個愈發分裂的世界中,個人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活意義。最終,提醒讀者從自身的需求出發,重新思考真實的富足與幸福。
Thumbnail
  班雅明是二十世紀德國重要思想家,其寓言式書寫、遊蕩者、辯證意象、靈光等概念,對後來的藝術、文化研究、社會學等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   本書是美國文化研究學者詹明信,對班雅明思想的重新梳理和詮釋。作者將其概念加以匯總後,對其思想的核心與政治性及反抗法西斯與資本主義等問題,提出了獨特的見解和闡述。
  啟蒙時代一方面是這種「全人典範」的高峰,也幾乎是它終結的時候。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一方面形構出了一種現代人的主體性,卻同時剝除了過往支撐人們活下去的前現代意義與願景。我們的世界逐漸變得「數值清晰」,文明的保守性取代了冒險的樂趣。人類的專業知識總額得到指數性的積累,卻更加侷限在自己的圈圈。
  楊腓力在本書「作者的話」當中就開宗明義說明他是「為了徘徊於信仰邊界的人寫了這本書」。一神論、多神論是信仰,無神論也是一種信仰。不管在哪一個社會文化,最初都有一個神聖的信仰。除了共產黨的無神論以外,這個世界對於真、善、美有一種普遍的渴望,而這渴望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
作者:He ChangMing 我在很年輕的時候,曾不知天高地厚的寫過幾本浮薄之作,這讓我很後悔,甚至羞於提及。之所以說浮薄,是因為它們所關注的僅僅是肉體生命和思想生命(只是個人生活方面的,並非政治意義上的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沒有深入到民族生命和天地生命,更沒有將此四
Thumbnail
二、文化資產的存在模式   在「不幸的存在」下茫然、精神匱乏的現代人,文資是否同樣具有某種神聖性的功能?文資是否可作為一種信仰?是否有屬於文資的存在模式?   筆者欲談論的文資非狹義的《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的法定文資,而是廣義的,任何具體存在,經歷過一段生活史,並具有反映某文化面向
Thumbnail
  「浪漫主義的想像傾向於極大或極小之物,不喜觀中庸之道。浪漫主義的想像輕易地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   相對於中庸之道,正因為有極端之分才有中庸的產生,如光明∕黑暗、高∕低、混亂∕形式、頭腦∕身體等這類兩極化的價值觀念。但海德格認為,沒有主客對立的問題,因為我們就生活在這世界,
Thumbnail
2022/12 《大幻覺》與《大國政治的悲劇》最大的差異,就是以「民族」為國家畫龍點睛,同時也為國家的擴張設下天塹。民族國家是人的價值理性能運作的最大極限,國家之上只能用工具理性,也就是追求生存與權力的現實主義原則,在國際體系結構中運籌權力平衡,很難用價值理性去教化。
培根的原意是追求知識,就是追求上帝給予人類的力量。不過這句話在今天已然變成「擺脫傳統、擺脫蒙昧」的金句,連脫離宗教信仰的無神論者也朗朗上口。難道我們要說不信上帝的人,就不能說「知識就是力量」?那也太狹隘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極權國家與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以及環境與經濟的辯證。作者質疑了消費主義對人類的影響,並探討物質與精神富足的真義。同時,文章也反映了政治與宗教的交織,並質疑在這個愈發分裂的世界中,個人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活意義。最終,提醒讀者從自身的需求出發,重新思考真實的富足與幸福。
Thumbnail
  班雅明是二十世紀德國重要思想家,其寓言式書寫、遊蕩者、辯證意象、靈光等概念,對後來的藝術、文化研究、社會學等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   本書是美國文化研究學者詹明信,對班雅明思想的重新梳理和詮釋。作者將其概念加以匯總後,對其思想的核心與政治性及反抗法西斯與資本主義等問題,提出了獨特的見解和闡述。
  啟蒙時代一方面是這種「全人典範」的高峰,也幾乎是它終結的時候。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一方面形構出了一種現代人的主體性,卻同時剝除了過往支撐人們活下去的前現代意義與願景。我們的世界逐漸變得「數值清晰」,文明的保守性取代了冒險的樂趣。人類的專業知識總額得到指數性的積累,卻更加侷限在自己的圈圈。
  楊腓力在本書「作者的話」當中就開宗明義說明他是「為了徘徊於信仰邊界的人寫了這本書」。一神論、多神論是信仰,無神論也是一種信仰。不管在哪一個社會文化,最初都有一個神聖的信仰。除了共產黨的無神論以外,這個世界對於真、善、美有一種普遍的渴望,而這渴望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
作者:He ChangMing 我在很年輕的時候,曾不知天高地厚的寫過幾本浮薄之作,這讓我很後悔,甚至羞於提及。之所以說浮薄,是因為它們所關注的僅僅是肉體生命和思想生命(只是個人生活方面的,並非政治意義上的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沒有深入到民族生命和天地生命,更沒有將此四
Thumbnail
二、文化資產的存在模式   在「不幸的存在」下茫然、精神匱乏的現代人,文資是否同樣具有某種神聖性的功能?文資是否可作為一種信仰?是否有屬於文資的存在模式?   筆者欲談論的文資非狹義的《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的法定文資,而是廣義的,任何具體存在,經歷過一段生活史,並具有反映某文化面向
Thumbnail
  「浪漫主義的想像傾向於極大或極小之物,不喜觀中庸之道。浪漫主義的想像輕易地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   相對於中庸之道,正因為有極端之分才有中庸的產生,如光明∕黑暗、高∕低、混亂∕形式、頭腦∕身體等這類兩極化的價值觀念。但海德格認為,沒有主客對立的問題,因為我們就生活在這世界,
Thumbnail
2022/12 《大幻覺》與《大國政治的悲劇》最大的差異,就是以「民族」為國家畫龍點睛,同時也為國家的擴張設下天塹。民族國家是人的價值理性能運作的最大極限,國家之上只能用工具理性,也就是追求生存與權力的現實主義原則,在國際體系結構中運籌權力平衡,很難用價值理性去教化。
培根的原意是追求知識,就是追求上帝給予人類的力量。不過這句話在今天已然變成「擺脫傳統、擺脫蒙昧」的金句,連脫離宗教信仰的無神論者也朗朗上口。難道我們要說不信上帝的人,就不能說「知識就是力量」?那也太狹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