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育

含有「語文教育」共 1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文章以〈醉翁亭記〉為例,探討如何透過閱讀理解與寫作技巧,將語文與文學教育結合。文章指出,閱讀是解構的過程,而寫作是結構的歷程,強調語文與文學間的相輔相成關係,並呼籲在國文教學中重視閱讀與寫作的結合。
Thumbnail
離別詩是現代中文課程必教的課文,某個出版社在中一時已會選讀古詩十九首、《送友人》等。以字詞理解層面而言,這幾首詩的確不太難。可是,學生做過語譯,背過景色的深層意思,卻難以無法感受那依依不捨的感情,為甚麼?
Thumbnail
許多來到我們面前的孩子,都將「寫字」視為畏途。特別是在放了一個寒假之後,新學期的首堂寫作課,我彷彿能看到一雙雙眼睛,回想起被作文支配的恐懼。(會不會太誇張?) 但是,「文字」只能用寫的嗎? 而「寫」又只能有一種方式嗎?
Thumbnail
avatar-avatar
太陽雨
很棒的老師,引導學生做這麼有趣的創作~
楊寶楨上午受訪時則強調,她覺得歧視此事,是焦糖跟菊系參選人、很多網軍側翼硬要亂帶的風向,硬要曲解成重量,那不就是他們自己在歧視陳菊院長本人嗎?
Thumbnail
世界變混亂了
在主帶老師宣布開始寫作時,營隊裡有一個大孩子還是趴著。我走過去跟他聊聊,蹲在他的身旁。「你怎麼了啊?」「不會寫。」「你真的不會寫嗎?」「對啊!好難。」 我抬頭看看主帶老師的設計引導,嘗試跟他說明。「嗯,你有沒有玩電動跟父母產生過衝突啊?」趴著的孩子說,「沒有。」  「是喔!那你有沒有聽過別人因為玩電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鴻雁
很棒的引導方法,感謝分享!
音樂已不再高高在上多個世紀,普及化後這語言實在連繫了世界不同種族。雙語又如何?對於雙語的定義我比較取信於以不同語系來劃分語言的學者。比如在德語區學習和生活的人,即使說着兩種不同語言(比如盧森堡語和德文),其實腦袋並不完全享受着雙語帶來的刺激。
Thumbnail
<p>我想問的是,在受過國民教育後,大家是否具備最基本的寫作技巧?能寫出有重點、邏輯通、長短適中的文章嗎?能用合宜的字句、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情感嗎?如果不行,那我們語文教育真的出了問題。有問題就要改!</p>
Thumbnail
<p>如果把「不想寫」換成「不想畫」──「小孩不是沒有想法,但他不想畫,只想用講的,怎麼辦?」如果把問題換成這樣,我們可能會覺得這個問題很奇怪,因為幾乎大部分的大人都不會問這樣的問題。</p>
Thumbnail
<p>小孩那麼喜歡玩,但長到成了大人後,卻擔心小孩玩得太多。為什麼呢?因為大人害怕小孩玩得太多就學不了東西?如果我們做任何事,都能讓人覺得像玩一樣快樂,是不是反而不用擔心討厭那些事了?</p>
Thumbnail
<p>用大便比喻寫作,小孩們很快的都明白了我想要表達的東西。我問小孩,那你們是「不想大便」還是「大不出來」?小美、小駱、小玲說是大不出來;男生們則是一半一半。「不想大便」比較好理解,那麼「大不出來」呢?</p>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