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裡的刻意練習】
最近從每日圖解練習、更深刻的理解成甲的《精準學習》,裡所描述的「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定義:將要學習的能力/技能,拆分成幾個基本核心模塊,刻意針對各個模塊進行練習,最後再組合起來。就像學習游泳,先練習漂浮、呼吸、打水,最後組成技能:游泳。
刻意練習重要的要素之一:在練習中,去掌握專家的「心理表徵」。
另外,大腦記憶效率與新舊知識關聯多寡相關,當新訊息過多時,會造成學習效率降低。
我們可以參考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和布朗大學的研究結論:最優學習比例「85%規則」,將已知與未知訊息比例保持在85:15,來獲得最好的學習效率。
3月份圖解題目是關於「職業定義」與「主要工作內容」,當作到第5天時,會發現訊息提煉幾乎都是雷同的。也就是說,我可以較穩定、較省力的提煉出必要關鍵詞,我也就可以花時間、練習其他步驟。
我現在進行圖解會畫兩次:第一次、快速的按照訊息內容畫出圖解;第二次、是去刻意練習框架設計,去思考是不是有哪個關鍵詞可合併,是不是有更清楚一目了然的繪製方式。
再來,當我繳交打卡作業後,會去看其他夥伴的作業,看看是不是有更好的框架設計方式,我沒想到,而對方為什麼會這麼設計呢、他是怎麼想的。
記得,速溶王老闆曾說:圖解是展示圖解士的思考過程。而我在看別人圖解作業時,對這句話非常有感,甚至也會看到自己的認知盲區:習慣的圖解方式。
最後的思考與反思的行為,正好是達成刻意練習的要素,嘗試去掌握專家的心理表徵——圖解前輩怎麼去看待同樣的訊息,他們是如何思考的。
昨日,在我進行繪製時,忽然發現,這就是——刻意練習啊!
後知後覺,感受到課程設計者的厲害,讓學習者默默的進步。
你有沒有碰過厲害的教學設計者?歡迎與我分享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