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談生命風格—愛的教育(下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正向教養

阿德勒醫生與兒童們的對話,從來都沒有因為眼前的小孩做了“壞事”而"否定"他,因為醫生知道,他們只不過是想要獲得大人的注意而已。阿德勒以對方的想法來反問,用他說過的話、發生過的經歷來反問他自己,藉由這些他的親身體驗來引導出真正的想法,並鼓勵他「做自己」,這樣才能將精力發揮在正確的方向。而不是透過否定他的言行作為,認為調皮搗蛋就是該懲罰,這樣只會越加反抗,適得其反。

這就像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用小孩子自己的觀點來反駁他的偏差行為。

當這些孩子「出問題」時,用這些惹人注意的的作為,化為一面盾牌「保護自己」時,這時不能硬碰硬,要透過他心中的缺憾,將其化為正向鼓勵的矛,才能擊破這強韌的盾牌; 反過來說 ,如果用最差的方式,也就是言語或是身體的處罰,就像是拿槌子敲這個防暴盾牌,這樣的「攻擊」只會反彈到你和孩子的身上,最終兩敗俱傷。

這就是「正向教養」的最重要的關鍵,正向的教育與養成,在於用愛替代處罰,以前面提到的方法來教育孩子,但這對一般人來說真的相當不容易,你下班之後都快累死,還要放下成見,「思考」他到底是為了什麼才會惹事生非,這實在太困難了。

不得不佩服醫生的引導問話方式,相當值得我們學習,學習那種"順水推舟"般的引導,在這邊節錄書中的一小段以資參考。這是書中的一個案例,該案例是個標準的「問題兒童」(姑且稱為阿明),不只會在班上吵鬧,還會偷別人的東西,雖說課業並不差,但仍然相當令人頭疼。

阿德勒:「他們跟我說你想當醫生,我也是醫生。如果要當個好醫生,一定要關注別人,不能只在意自己,才能在別人不舒服時,好好理解他們的需求。...如果你不要做那些會被處罰的事,好好表現認真念書,大家一定會喜歡你,你也想要像姊姊一樣厲害吧,你喜歡這樣的感覺嗎?」

阿明:「喜歡」

阿德勒:「很棒,你只要盡可能地幫助她,在姐姐讀書時不要打擾她,看著姐姐怎麼做的,你也跟著試試看,相信你這麼聰明,不久之後一定也能像她一樣厲害。不要拿走媽媽或姊姊的東西,這只會讓她們不高興,就不會喜歡你。用別人會開心的方式努力,不要說謊欺騙,這樣別人就會喜歡你。」

如何不縱容地展現對孩子的愛?

正如阿德勒先生的作法,我們要用"愛"去包容與理解,就算目前這個小孩的作為多麽令人討厭,光是看到臉就厭惡,還是要試圖理解他的行為,以正向的方式關愛他,講現實一點,就算處罰能夠壓得了一時,也壓不了一世,而且大部分的時候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一旦等到長大後"生命風格"完全定型,到時可能行為可能就難以改變了。

想到現在已經是"大人”的我們自己,可是比小孩還要固執,有時候只要被講到缺點就會不高興,改變行為的可能性遠遠低於孩童時期。因此越早治療越好,才有機會導向正途。

你可能會覺得,給他太多愛,會不會變成「溺愛」? 這確實有可能,阿德勒醫生的認為,該怎麼關愛和照顧都無所謂,重點在於培養小孩為獨立的個體,不讓他"完全依賴"父母親,能夠自己一個人生活,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能認為讓孩子認為父母閒閒沒事,不能隨他任意差遣,否則他會誤解"愛"違和,標準就會從此崩壞。

這邊僅供參考,因為實際上該怎麼樣收起怒氣,心平氣和、輕聲細語地教育小孩,詳細的做法我也不太清楚。

總結

就算此書紀錄的是一百年前案例,你可能會覺得當下的社會風氣與現在差異過大,許多概念已經過時,但這樣想可就太天真了,我們跟一百年前、甚至是一千年前的人類沒什麼兩樣,心理與生理都和所謂的"古代人"一樣。

事出必有因,今天小孩子會做出這些"看似異常"的行為,幾乎都是他認為自己不被重視,失去寵愛,因此不自覺地做出引人注目的事情,想辦法重拾關愛。身處在21世紀現代社會的我們,與以前的人差別也在於使用的工具比較高科技一點,一個是拿棍棒敲人,一個拿球棒打人,差別就只是這樣;舉例來說,如果幼年時期長期沒有安全感,長大後就會不自覺依賴在某位領袖的"領導",因為這樣他才會覺得有人保護,才會感到安心。

這些即將走向歪路的問題兒童們,需要我們適當的引導,解決心中的疑惑(即便他們根本無法察覺),用正確的方式來達到目的,滿足心中的需求。

以前只有拜讀過「被討厭的勇氣」,個人認為這只不過是阿德勒,不愧是個體心理學的大師,奠定了這方面心理研究與治療的基礎,開創了兒童心理治療的先例,以科學性、系統性的方法分析那些看似無解的問題行為,找出「症狀」的根源,達到對症下藥,精準地進行心理治療,在20世紀上半的當時可說是心理學領域的突破,與榮格、佛洛依德並列世界三大心理學三大巨頭,奠基了現代心理學的基礎。

最後的題外話,其實不是只有年紀較小的孩子需要接受治療,就算是已經成年的大人,看似已經能夠掌控自己的腦袋還有身體,但我們仍會做出一些「不合邏輯」的反常行為,像是對於菸酒或是偷竊上癮,刻意製造噪音,其實這些都還是根源於五歲就養成的「生命風格」。就算年紀增長了,變得比較理性,能夠理解自己的想法,本質的行為處理模式還是沒有多大的變化,當你孤單寂寞覺得冷,想被其他人關注時,仍然會用那些「比較原始」的方法,畢竟這些方法還是快速又有效,儘管看似不是這麼「理性」就是了。

如果這些不自主的行為令人造成困擾,而自己又無法控制,還是得尋求心理治療的諮詢,藉由心理師的引導,正視心中沒被滿足的渴望,用正確的方式滿足那個仍存在於內心的寂寞五歲小孩。

raw-image

謝謝你看完這次的文章,如果喜歡本篇內容,可以按下右邊的喜歡,也歡迎追隨 🙂

將會不定時更新文章,每個禮拜至少會發布一篇新文章,主題涉及閱讀、技術(網頁前端為主)、加密貨幣或是其他任何有趣的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企鵝島
1會員
18內容數
每週至少分享一篇書摘或心得,為您統整那些實用又有趣的書。幾乎什麼書都讀,透過讀書尋找自我。
企鵝島的其他內容
2022/12/19
此書收錄了日本頂尖的創意顧問 水野學,和策略顧問 山口周,這兩人對於企業該何去何從的對談。 談及「未來」會是什麼樣子,什麼型態的企業或個人,才有辦法適應良好,生存下來。 雙方皆感嘆於現代社會對「實用性」追求的氾濫,認為若要突破這種紅海困境,就得創造出專屬自己世界觀,創造「有意義」的事物,打造能夠
Thumbnail
2022/12/19
此書收錄了日本頂尖的創意顧問 水野學,和策略顧問 山口周,這兩人對於企業該何去何從的對談。 談及「未來」會是什麼樣子,什麼型態的企業或個人,才有辦法適應良好,生存下來。 雙方皆感嘆於現代社會對「實用性」追求的氾濫,認為若要突破這種紅海困境,就得創造出專屬自己世界觀,創造「有意義」的事物,打造能夠
Thumbnail
2022/09/18
此書述說著「大交換」的奇幻故事,某天台灣的人一醒來,發現大家都與古巴的人交換了。這是個圍繞著古巴、台灣,以及「下一任」台灣總統的故事。 作者用許多我們身旁熟悉的景色,將其與這塊「新寶島」做比較,透過故事中角色的回憶,就好像我們讀者身處古巴這個「回不去」的他鄉,是這麼的熟悉,卻又陌生。
Thumbnail
2022/09/18
此書述說著「大交換」的奇幻故事,某天台灣的人一醒來,發現大家都與古巴的人交換了。這是個圍繞著古巴、台灣,以及「下一任」台灣總統的故事。 作者用許多我們身旁熟悉的景色,將其與這塊「新寶島」做比較,透過故事中角色的回憶,就好像我們讀者身處古巴這個「回不去」的他鄉,是這麼的熟悉,卻又陌生。
Thumbnail
2022/06/23
什麼是卡片盒筆記? 卡片盒筆記(Zettelkasten),Zettel(Note or Slip)和Kasten(Box),翻成中文就是卡片盒筆記。 這是德國魯曼教授發明的筆記法,他靠著這個獨創的筆記法自學有成。 卡片盒筆記的主要3個概念 由下而上的筆記法 先說說什麼是由上而下的筆記法。 總結
Thumbnail
2022/06/23
什麼是卡片盒筆記? 卡片盒筆記(Zettelkasten),Zettel(Note or Slip)和Kasten(Box),翻成中文就是卡片盒筆記。 這是德國魯曼教授發明的筆記法,他靠著這個獨創的筆記法自學有成。 卡片盒筆記的主要3個概念 由下而上的筆記法 先說說什麼是由上而下的筆記法。 總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當多數的父母都致力於讓孩子在學業上名列前茅,又有多少比例的父母對於兒童心理及發展有正確的認知,同時認為培養孩子擁有勇敢、堅忍和自信的品格更至關重要呢?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教育問題對於成人來說是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也就是說倘若成人的認知本身就錯誤,或是根本不理解兒童發展的機制
Thumbnail
當多數的父母都致力於讓孩子在學業上名列前茅,又有多少比例的父母對於兒童心理及發展有正確的認知,同時認為培養孩子擁有勇敢、堅忍和自信的品格更至關重要呢?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教育問題對於成人來說是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也就是說倘若成人的認知本身就錯誤,或是根本不理解兒童發展的機制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的主要概念,並提供了對應不當行為的方法。透過瞭解幼童行為的成因,幫助孩子適性發展、培養生活技能。本文強調每個人都需要被愛與歸屬感,並指出不當行為通常包括過度尋求關注、爭奪權力、報復和自暴自棄。最重要的是大人要能夠覺察與安頓自己的情緒,再進行溫和堅定的教養。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的主要概念,並提供了對應不當行為的方法。透過瞭解幼童行為的成因,幫助孩子適性發展、培養生活技能。本文強調每個人都需要被愛與歸屬感,並指出不當行為通常包括過度尋求關注、爭奪權力、報復和自暴自棄。最重要的是大人要能夠覺察與安頓自己的情緒,再進行溫和堅定的教養。
Thumbnail
阿崴閱讀-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教養的另一個面向我推薦的點在於溝通。有些主管抱怨不同世代的人很難溝通,但往往只是想要把自己的想法意志強灌輸再另一個人身上,但溝通必須尊重每個個體的不同。另外溝通時是否有覺察自己的情緒,我們常常會被自己原生家庭的一些習慣所束縛而不自知,而當自己帶了過多情緒進行溝通時,恐怕
Thumbnail
阿崴閱讀-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教養的另一個面向我推薦的點在於溝通。有些主管抱怨不同世代的人很難溝通,但往往只是想要把自己的想法意志強灌輸再另一個人身上,但溝通必須尊重每個個體的不同。另外溝通時是否有覺察自己的情緒,我們常常會被自己原生家庭的一些習慣所束縛而不自知,而當自己帶了過多情緒進行溝通時,恐怕
Thumbnail
不知道從何時起,家中那個崇拜父母的寶貝變得開始鄙視我們,原本奉我們的話為聖旨的孩子開始用不以為然的眼神回我們:"你知道什麼?"父母還是原來的父母,但孩子已經不斷在改變。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在《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青少年篇》中提到許多觀點和方法,我仔細讀,一一解鎖,有與趣的朋友不妨追蹤我,看看有沒有適
Thumbnail
不知道從何時起,家中那個崇拜父母的寶貝變得開始鄙視我們,原本奉我們的話為聖旨的孩子開始用不以為然的眼神回我們:"你知道什麼?"父母還是原來的父母,但孩子已經不斷在改變。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在《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青少年篇》中提到許多觀點和方法,我仔細讀,一一解鎖,有與趣的朋友不妨追蹤我,看看有沒有適
Thumbnail
「2.5歲的孩子在沙發上跳,我溫和地抱他下來,但他還是一直哭鬧,我試著陪孩子渡過情緒,但孩子堅持要爬到沙發上繼續跳…後來我老公來了,罵了小孩幾句,孩子就乖乖地不敢再吵,先生說『妳這愛的教育沒用啦,小孩就是要打要罵才會聽話!』,我也開始懷疑了,難得真的不能打罵小孩嗎?」 「愛的教育」似乎被多數父母誤解
Thumbnail
「2.5歲的孩子在沙發上跳,我溫和地抱他下來,但他還是一直哭鬧,我試著陪孩子渡過情緒,但孩子堅持要爬到沙發上繼續跳…後來我老公來了,罵了小孩幾句,孩子就乖乖地不敢再吵,先生說『妳這愛的教育沒用啦,小孩就是要打要罵才會聽話!』,我也開始懷疑了,難得真的不能打罵小孩嗎?」 「愛的教育」似乎被多數父母誤解
Thumbnail
如果父母少說話、多行動,他們與幼童相處的問題就能減少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孩子常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就是因為父母說得太多了 知易行難的現況 但說的容易做的難,即便講到自己都感動,也難入孩子心,換句話說,父母常常不尊重自己說過的話,既不溫柔和也缺乏堅定。Btw不要再用"為你好"的方式一筆勾銷,這牽涉到父母
Thumbnail
如果父母少說話、多行動,他們與幼童相處的問題就能減少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孩子常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就是因為父母說得太多了 知易行難的現況 但說的容易做的難,即便講到自己都感動,也難入孩子心,換句話說,父母常常不尊重自己說過的話,既不溫柔和也缺乏堅定。Btw不要再用"為你好"的方式一筆勾銷,這牽涉到父母
Thumbnail
正向教養(Positive Discipline)又譯為正面管教或積極訓導,也被稱為正向管教或正向教育,心理學大師阿德勒對教育的思想,是主張不懲罰也不溺愛孩子,他認為傳統的獎懲制度只能短暫改變孩子的行為,不僅如此,還可能會引發負面效果,像是退縮或是反抗等等。
Thumbnail
正向教養(Positive Discipline)又譯為正面管教或積極訓導,也被稱為正向管教或正向教育,心理學大師阿德勒對教育的思想,是主張不懲罰也不溺愛孩子,他認為傳統的獎懲制度只能短暫改變孩子的行為,不僅如此,還可能會引發負面效果,像是退縮或是反抗等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