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怒只會讓孩子離父母更遠!溫和堅定,無為而治是教養青少年的最高境界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知道從何時起,家中那個崇拜父母的寶貝變得開始鄙視我們,原本奉我們的話為聖旨的孩子開始用不以為然的眼神回我們:"你知道什麼?"父母還是原來的父母,但孩子已經不斷在改變。
記得我去做牙齒治療時,向我的牙醫抱怨,怎麼青少年這麼難相處?對父母的態度怎麼就一下子有這麼大的變化?尤其在玩手遊這件事上,親子衝突不知有多少次。
我的牙醫師是個年約三十的年輕人,比起我而言算是離青少年比較近的人吧!他告訴我:"別管他了,讓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考不好也是他自己要承擔。"他還說,他在大學時有許多同學正是因為之前家裡管得緊,一旦離開父母掙脫束縛,他們就整天在宿舍玩遊戲,連課都蹺掉。
難道真就這樣不管了?一如前篇文章所說的,父母的不安與恐懼常讓我們與青少年對立。那麼要怎麼管?
我們用高壓、用嚴管、用禁足限制、用咆哮訓斥等傳統的方式,結果成效不彰,反而讓孩子離我們愈來愈遠。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在《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青少年篇》中提到許多觀點和方法,我仔細讀,一一解鎖,有與趣的朋友不妨追蹤我,看看有沒有適合你的方法。招式不必多,只要能掌握一兩招,能有幫助就值回票價。
剛才說道,父母還是原來的父母,但孩子已經不斷在改變。在本書中提到,父母要從改變自己開始,當孩子不斷在改變,我們不能再一成不變,父母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成長。
父母首先要思考的一點就是,回想孩子小時候,當他們在爬行時,我們會將他放在圍欄裡,隨著孩子的探索增加,我們也會加大圍欄的範圍,最終拿掉圍欄讓孩子能自由探索。
但孩子進入青少年時期,父母卻因為擔心害怕,而逆向行之。我們對青少年時期孩子的管束不斷加劇,當孩子犯錯時,父母給予更多的懲罰約束,縮小圍欄,然後孩子不但不服管教,還常常和父母唱反調。
本書中宣導的正向管教,除了讓親子的關係重新和好,更加親密外,還讓父母能更好地陪孩子度過這個從孩子成為大人的時期。
在我看來,整本書強調一個父母的重點態度就是“溫和堅定"。但這真的很難,需要我們不斷地自我提醒。雖然明白要溫和堅定,但當孩子對我們甩門大吼或對父母態度不佳時,父母很難不被激怒。
好吧!破功是很正常的,父母們也別太要求完美。所以嘛,我們自己都不完美,又怎要求孩子能成為通情達理的人呢?這樣想想是不是就釋懷一些了?下次當我們想發怒時,先深呼吸一口氣,走到房間從1數到10,然後再出來說話。試試,多數時期還真有用(當然,偶爾也有不管用的時候)。
以前老子倡行的"無為而治"在青少年身上有時也十分重要。這個無為而治的前提是,父母要對孩子有信心。我們要和青少年建立好關係,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愛,一旦我們和青少年建立好關係,許多事情他們就能聽進去,彼此意見不同的紛爭也就容易化解。
記得我兒子的高中老師曾在家長會時對家長們說:"孩子已經長大了,要讓他們學習自我管理,父母們不要焦急,要給孩子一點時間,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與孩子建立好關係,態度溫和堅定,對孩子有信心放手讓孩子犯錯的無為而治,不過多干預順其自然,父母從教練轉向啦啦隊的角色,給予鼓勵而非訓斥。當然,唯有父母放下對孩子過多的期待,才能做到以上的一切。
父母難為,下一次再與你繼續分享《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青少年篇》,讓我們一起成長吧!
avatar-img
24會員
72內容數
青少年是個令父母頭痛的階段,卻是孩子建立自我認知的重要時期。在孩子成長之前,父母也必須成長,唯有父母們做好準備,才能夠幫助我們愛的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蕭 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孩子是否知道你愛他?還是你只是在數落和要求他?"父母親對孩子的期許背後,是因為愛孩子,但孩子是否能明白父母的愛? 很多時候,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天線不在同一個頻道,最後就成了兩條平行線,各說各話。身為父母的我們,認為自己有更多的人生經驗,希望孩子能少走一些彎路,但孩子卻不這麼想。
才9歲的蓉蓉月經竟然已經出現!醫生說是性早熟,弄不好蓉蓉的身高會不到150公分。。。 性早熟究竟是怎麼回事?
一九九二年九月,在阿拉斯加一輛廢棄的巴士裡出現一具男屍,這是一位年輕的男孩,大學剛畢業,家境優渥,學習成績優異,但他卻抛開一切走向曠野,尋找他的人生,最終因為誤食有毒植物,而在他所愛的荒野中結束了他的人生...
給予孩子的好東西太多,反而會造成傷害,讓孩子們既沒有認識到自己的極限,也不清楚自己的能力。 ──【德】吉塔.雅各布《0次與10000次: 如何創造全新的人生腳本》 願父母們在面對孩子時,都能學會疼愛但不溺愛。
“孩子是否知道你愛他?還是你只是在數落和要求他?"父母親對孩子的期許背後,是因為愛孩子,但孩子是否能明白父母的愛? 很多時候,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天線不在同一個頻道,最後就成了兩條平行線,各說各話。身為父母的我們,認為自己有更多的人生經驗,希望孩子能少走一些彎路,但孩子卻不這麼想。
才9歲的蓉蓉月經竟然已經出現!醫生說是性早熟,弄不好蓉蓉的身高會不到150公分。。。 性早熟究竟是怎麼回事?
一九九二年九月,在阿拉斯加一輛廢棄的巴士裡出現一具男屍,這是一位年輕的男孩,大學剛畢業,家境優渥,學習成績優異,但他卻抛開一切走向曠野,尋找他的人生,最終因為誤食有毒植物,而在他所愛的荒野中結束了他的人生...
給予孩子的好東西太多,反而會造成傷害,讓孩子們既沒有認識到自己的極限,也不清楚自己的能力。 ──【德】吉塔.雅各布《0次與10000次: 如何創造全新的人生腳本》 願父母們在面對孩子時,都能學會疼愛但不溺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老實說,處理父母的問題,會比處理孩子的問題更加麻煩得多。我們可以 設法改變孩子,卻很難改變孩子的父母。如果父母不肯跟著改變,要讓孩子確 實改過自新,就會非常困難」~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   作者接觸過很多犯罪的少年,很多時候都是出自於父母管教太多或是忽略的狀態,甚至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老實說,處理父母的問題,會比處理孩子的問題更加麻煩得多。我們可以 設法改變孩子,卻很難改變孩子的父母。如果父母不肯跟著改變,要讓孩子確 實改過自新,就會非常困難」~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   作者接觸過很多犯罪的少年,很多時候都是出自於父母管教太多或是忽略的狀態,甚至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