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對別人的關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一年越來越醉心於極簡與斷捨離,在吃早餐的空檔都會點開Youtube,觀看幾個我有在追蹤的極簡達人的影片。默默地,竟然變成了一種儀式,聽他們的聲音感到很安心,如果心情很雜亂的時候也會想看他們的影片好重新調整自己的心態。
導致我越來越依賴這些YouTuber們。
最近鼓起勇氣留言給其中一個YouTuber,沒想到第一次留言就收到回覆,感到很驚訝。
一方面覺得自己很與眾不同,畢竟不是所有留言他們都會回;一方面是覺得他們好親切。感覺透過回覆,自己被小有名氣的人認可了,那種被同溫層大大認同的感覺更加堅定了我跟隨他們的意願。

追捧

後來,我覺得自己有點走火入魔了。
買東西想要買跟他們一樣的;想要學習他們的生活態度;甚至他們建議什麼我就想試試看,覺得一定是好的東西他們才推薦。
漸漸地,我有點迷失。但因為極簡是我喜歡的生活方式,所以自以為還算走在自己想要的方向。
我的留言開始越來越長,越來越願意分享,並自以為一定得到他們的關注了,因為我還會比較自己跟別的讀者留言,並為自己有獲得比較多字的回覆而沾沾自喜。
直到某一天,我又洋洋灑灑地留言了,我覺得我的留言寫得超棒的,一定可以獲得他們的共鳴,內心期待著對方會有怎樣正面的回覆。但這次卻只有一個按讚之外,什麼都沒有。
我等了兩個小時,內心的失望有點大到讓我驚訝。我才發現我太過在意他們,我近乎患得患失,還檢討自己是否太得意、干涉太多、牴觸到他們的哲學等等。
在發誓自己再也不留言後,我躺在床上,想了一下,發覺自己又犯了「在意別人眼光」這個老毛病。

執著

其實很多極簡人,他們所傳達的,不就是紀錄自己的生活體驗罷了。但在觀看人眼中,就因為發現「原來這世界上有跟自己一模一樣觀念的人」、「我並不孤獨」、「這樣其實也可以活得很好。」,而開始把這些Youtuber當朋友、當崇拜對象,也就漸漸忘記,他們也只是分享,沒有要特別參與觀眾的世界。
我太關注別人的生活,到底有沒有活在自己的生活裡呢?
極簡是為了為自己活,而不是把「極簡」當信仰的神,「極簡人」則是指引迷途羔羊如我的神父,我必須隨時奉行他們的準則,才能活得像個極簡人。這有點太過火了。

放下對別人的專注,放下偶像崇拜,好好專注在自己身上,觀察自己,隨時調整

感謝這次被戳破的玻璃心的體驗,讓我察覺自己的偶像崇拜。以後當我又因別人的反應患得患失的時候,要提醒自己「我應該要掌握自己情緒的自主權,而不是把自己的情緒交給別人」。
有互動很好,沒互動也沒關係啊,如果一定要完美地認同對方所說的每項決定,那我還有自我獨立思考的能力嗎?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連極簡也是。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裡存放一些我對斷捨離的一些想法,包括生活的改變,跟一些比較私人的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總覺得一邊做飯一邊聽podcast,才是完美搭配。 做飯這件事對我來說不算療癒。 我主觀歸因於我不太會做的關係,清燙菜,泡麵菜,罐頭菜,對我來說,吃進去多少油脂跟多少蛋白質,比料理本身好不好吃重要。 所以我雖然不怕廚房,但料理苦手的本質從來沒變過。 然後開始不聽podcast了。
我總覺得一邊做飯一邊聽podcast,才是完美搭配。 做飯這件事對我來說不算療癒。 我主觀歸因於我不太會做的關係,清燙菜,泡麵菜,罐頭菜,對我來說,吃進去多少油脂跟多少蛋白質,比料理本身好不好吃重要。 所以我雖然不怕廚房,但料理苦手的本質從來沒變過。 然後開始不聽podcast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Thumbnail
在別人的帳號裡看見他們多采多姿的生活,突然覺得自己是不是少了點什麼。我這個人可以說相當兩極,在很好的親朋好友面前總是能玩得非常開,而與頻率不合的人相處則基本上不發一語,把握每一個不說話的時刻,不論是其他人實在讓自己沒有興致,或是自己太內向的關係。 許多親朋好友說過我是很乖的人,基本上不會違背他
Thumbnail
前段時候看了老高的影片,沒想到他對於極簡主義者有蠻深入的理解,由於他也說自己「能不扔東西就盡可能不扔」,卻能有這方面的洞見,實在讓我眼睛一亮。 對於影片中有感的部份,我稍微整理了一下並延伸自己的想法,也讓久未觸碰極簡的頭腦刷新一番。 | 並非不珍惜,而是選擇止損。 每個觀點會有反對的呼聲是
Thumbnail
「現在人都只追隨跳脫框架、挑戰傳統思考的人,好像只有那樣才是有勇氣、有價值的人?自願留在框架裡堅持的人,不是也很有勇氣嗎?是因為很有勇氣才留下來的呀!」伴侶皺著眉頭回應。 
Thumbnail
不是每件事都要進入自己的世界,也並非需要邀請每個人來到自己的生命。成熟的人只做篩選、不做教育。 有一段時間人際互動很困擾我,尤其是很一群很愛搞小團體的同事,可能聚會就是在道人長短,剛開始我隱約感覺不對勁,但也有種抱團取暖的感覺,我會說自己的困擾,但不太會跟他們一起講同事的閒話。
Thumbnail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專注的行為其實是愛得展現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Thumbnail
在別人的帳號裡看見他們多采多姿的生活,突然覺得自己是不是少了點什麼。我這個人可以說相當兩極,在很好的親朋好友面前總是能玩得非常開,而與頻率不合的人相處則基本上不發一語,把握每一個不說話的時刻,不論是其他人實在讓自己沒有興致,或是自己太內向的關係。 許多親朋好友說過我是很乖的人,基本上不會違背他
Thumbnail
前段時候看了老高的影片,沒想到他對於極簡主義者有蠻深入的理解,由於他也說自己「能不扔東西就盡可能不扔」,卻能有這方面的洞見,實在讓我眼睛一亮。 對於影片中有感的部份,我稍微整理了一下並延伸自己的想法,也讓久未觸碰極簡的頭腦刷新一番。 | 並非不珍惜,而是選擇止損。 每個觀點會有反對的呼聲是
Thumbnail
「現在人都只追隨跳脫框架、挑戰傳統思考的人,好像只有那樣才是有勇氣、有價值的人?自願留在框架裡堅持的人,不是也很有勇氣嗎?是因為很有勇氣才留下來的呀!」伴侶皺著眉頭回應。 
Thumbnail
不是每件事都要進入自己的世界,也並非需要邀請每個人來到自己的生命。成熟的人只做篩選、不做教育。 有一段時間人際互動很困擾我,尤其是很一群很愛搞小團體的同事,可能聚會就是在道人長短,剛開始我隱約感覺不對勁,但也有種抱團取暖的感覺,我會說自己的困擾,但不太會跟他們一起講同事的閒話。
Thumbnail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專注的行為其實是愛得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