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每年過了農曆年節後,我們的生活便逐漸緊湊起來,準備迎接這山頭最熱鬧的季節。最先出現的是客家人,客家人的掃墓習俗通常是在元宵過後。接著一到三月,山腳下的路口掛起交通管制時間的預告牌,宣告清明連假即將登場。通常是連假前的二個週末,加上清明連假期間,整條山路連接到台北市富德公塔,全線禁止汽車、機車通行,由政府發包給「首都客運」,派發接駁公車來服務掃墓民眾。
告示牌一出現,老闆的情緒便開始緊繃了起來,代表著忙碌的日子來了。雖然我實在不太能理解,每年都做一樣的事,做了三十年,有什麼好緊張的?但基於他是這裡的老大,我們也就跟著多上點心,盡量少休假便是。
當然,從三月以來,瑣事確實變多了。除了安排我們例行性的年度清明超渡法會,其他諸如客人的各式需求,通常在這時候也”順便”冒出來,想安放祖先牌位的、想順便買誰壽位的、想幫親人骨罐貼金的、想領回的、小至幫忙買供品…等等;電話也變多了,光是打來詢問交通管制時間、能不能開車上山、非得開車上山怎麼辦…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一天也要接個好幾通。
忙碌歸忙碌,累歸累。但我還蠻期待這種,帶有一點節奏的日子。好像這片山頭每年就等待著此刻,活絡了起來。尤其三月中「首都客運」便開始沿途佈置接駁車的停靠點,警示標語、停靠站告示牌等都就定位後,「首都客運」總經理會率領一票中高階主管,浩浩蕩蕩以徒步健行方式,從山上終點站往山下的起始站,也算是體恤員工體力的安排,把路線從尾到頭踏查一次,沿途的大小神明逐一上香秉告,祈求神明保佑今年度的接駁服務,人車平安。迷信與否見仁見智,但卻可見其慎重之意,對其所被賦予之責任的重視。「首都」已承接這條掃墓公車路線十八年,十幾年來年年如此,每年看見總經理率著人馬來了,差不多我們法會的事前準備也告一段落,雖然來自不同單位,服務內容也不一樣,但為了即將到來節日,一切各自逐一就緒,令人安心。
我們靈骨塔在這條路線上算是一個重要站點,上下車民眾多,也位於一個上下山可會車的轉彎處,每年「首都」固定派駐三到五位在我們這裡站岡指揮秩序,其中有二位在「首都」號稱大師兄及小師妹,年紀不老卻是「首都」的資深員工,每年固定派駐在我們這一站。他們從第一年便跟著接駁專線團隊出勤,也從年輕到如今變成情侶,每年只要他們一出現,就像是看見我們的老夥伴般,來幫忙我們指揮交通了。不過他們一出現,也代表著山路開始實施交通管制,我們得早起趕在清晨5點上班。5點天都還未亮,我摸著黑騎車上山,沿路兩旁除了墓地還是墓地,我媽今年突然問我「你都不怕喔?」我想了一想,到底是從何時變得忒大膽?我唯一解釋,大約是白天時段這條路已走得太習慣,往來常見健行客、自行車隊、甚至這幾年流行的導覽團,這條路在我心目中一直很熱鬧。無論如何,交通管制期間,五點半不到,首都的同仁們也都在各站點就定位,這片山頭儘管天都還未亮,陽氣卻很旺,也就沒什麼好怕了。
有一年為了犒賞同仁清晨上班辛苦,我們安排了天天都不一樣的豐盛早餐,「首都」老夥伴們看得很羨慕,便興起和我們一起訂早餐。而我們倒是羨慕他們菜色豐富的午餐餐盒,山下願意送餐上山唯二兩家便當店,早被我們吃膩,最後我們索性決定交換便當。既然便當都可以交換了,「首都」為員工貼心準備的下午茶,加上我們客人源源不絕的結緣水果餅乾,誰還沒吃飽還沒吃膩的就自己挑選吧!在這山上永遠都餓不死人,只會讓你撐飽著下山。
今年的交通管制早在前二個週末便開始實施,依照慣例「首都」派駐的人力也各就各位,不過今年我們的老夥伴大師兄沒來了,小師妹說他離職回家幫忙,準備接手媽媽的事業,他媽媽煮了一手好江浙料理,在大安區某市場經營熟食店鋪,小有名氣,我們去年已耳聞此事,打拼事業當然祝福,但相隔了一年,我們山上這夥人最關注的,是大師兄到底把小師妹娶回家沒啊?小師妹一如往常的爽朗說,因為疫情這事”又”被耽擱啦!
這兩年因為疫情,掃墓人潮據「首都」統計少了百分之九十。但礙於政府的招標規定,班次有一定規範,即便祭拜人少了,車趟卻不能減,據說慘虧。少了百分之九十的掃墓人潮,這山區誰不是慘虧呢?最辛苦的是墓地清潔員,掃了一整年,家屬若沒來,很難收到錢。倒是沒有經營壓力的小員工如我,偷得了一個清閒的清明連假。不過今年三月以來,人潮、車潮陸續出現,為了一位難求的車位,我們是煞費苦心,每位客人都不能得罪,要公平安排車位著實是大學問。好在上週末「首都」夥伴們已各就定位,我們的兼差人力也補齊了,即將到來的連假,是否會出現“報復性”掃墓人潮?山頭上的人們已準備就序,嚴陣以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結束經營「旅人書房」後,我成了靈骨塔管理員。人生,是一齣齣不同戲碼交織而成,我在不同角色間轉換身分,尋求人生的意義。角色轉換間有時華麗有時踉蹌。而最終,我們都得從自己的人生退場。面對人生的退場,我們也許害怕、也許抗拒、也或許無所適從,希望靈骨塔裡的小故事,能讓我們更貼近生命所帶來的種種課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明是和我們家很投緣的毛孩。牠離開我們居然整整七年了,我們還是常津津樂道牠的點點滴滴,好像牠才離開沒多久。牠離開的前一晚,我仍記得清楚,是2015年3月3日星期二。
這一套葵花寶典,從外觀就可看出歲月痕跡,已無光澤的厚牛皮紙質封面,被膠帶包覆卻依舊捲曲的邊角,加上泛黃且偏薄的內頁,翻閱時都不禁放輕自己的動作。 因為是祕笈,當然絕對不能外流,每天下班前這10本寶典會被收進保險箱,上好數字鎖,最後設定保全。上班到了公司再把這一套有年紀的寶典,搬出保險箱...
如果是我,我想要什麼樣的告別式呢?或甚至連告別式也不需要?告別式是一個人與過往一生所有緣分的最後回顧,這輩子的緣分,不論親疏遠近,也許都會需要這麼一個儀式為彼此關係畫上句點。倘若有來生,即便相遇,也不再是相同境遇了。
說它魔幻,是因為這裡明明是墓區,卻也是市民健身的不二之選,山路上往來的健行者、路跑者、自行車騎士、遛狗民眾總是沒少過。喔!對了我還看過一位遛鳥的女士,手腕上偎靠著一隻雪白的鸚鵡,這一趟路走下來,大概累的不是那雙腿,而是那隻白鸚鵡的坐騎手臂了。不論清晨、日正當中、或傍晚任何時辰...
        昨天接到一位客人來電詢問,她原本安奉在我們廟裡的祖先牌位,不想再祭拜了,希望我們幫忙處理,所謂處理當然就只能一把火,讓一切還諸天地。
        我常說的「這條山路」,大家習慣稱呼這裡「六張黎示範公墓區」,雖說是公墓,但其實這裡多是私人土地。可能因為早期軍隊駐紮在此,加上政軍背景雄厚的錢姓家族,從上海來到台灣,在六張犁開啟了台北市第一座殯儀館「極樂殯儀館」。所以大多人以為這裡由公家單位管理...
小明是和我們家很投緣的毛孩。牠離開我們居然整整七年了,我們還是常津津樂道牠的點點滴滴,好像牠才離開沒多久。牠離開的前一晚,我仍記得清楚,是2015年3月3日星期二。
這一套葵花寶典,從外觀就可看出歲月痕跡,已無光澤的厚牛皮紙質封面,被膠帶包覆卻依舊捲曲的邊角,加上泛黃且偏薄的內頁,翻閱時都不禁放輕自己的動作。 因為是祕笈,當然絕對不能外流,每天下班前這10本寶典會被收進保險箱,上好數字鎖,最後設定保全。上班到了公司再把這一套有年紀的寶典,搬出保險箱...
如果是我,我想要什麼樣的告別式呢?或甚至連告別式也不需要?告別式是一個人與過往一生所有緣分的最後回顧,這輩子的緣分,不論親疏遠近,也許都會需要這麼一個儀式為彼此關係畫上句點。倘若有來生,即便相遇,也不再是相同境遇了。
說它魔幻,是因為這裡明明是墓區,卻也是市民健身的不二之選,山路上往來的健行者、路跑者、自行車騎士、遛狗民眾總是沒少過。喔!對了我還看過一位遛鳥的女士,手腕上偎靠著一隻雪白的鸚鵡,這一趟路走下來,大概累的不是那雙腿,而是那隻白鸚鵡的坐騎手臂了。不論清晨、日正當中、或傍晚任何時辰...
        昨天接到一位客人來電詢問,她原本安奉在我們廟裡的祖先牌位,不想再祭拜了,希望我們幫忙處理,所謂處理當然就只能一把火,讓一切還諸天地。
        我常說的「這條山路」,大家習慣稱呼這裡「六張黎示範公墓區」,雖說是公墓,但其實這裡多是私人土地。可能因為早期軍隊駐紮在此,加上政軍背景雄厚的錢姓家族,從上海來到台灣,在六張犁開啟了台北市第一座殯儀館「極樂殯儀館」。所以大多人以為這裡由公家單位管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場告別式的時間是確定拆除日到拆遷日期前,陸續來參加的送行者,多半有與這棟建築重疊的回憶。清冷的廊道盡頭透著光,中間那段黑暗,勻稱地鋪著枯黃的落葉。如若人間的紅毯是祝福是喜慶,那枯黃落葉的走道應該是道別是落幕。
Thumbnail
 每年農曆三月,國曆四月時,全台灣最夯的事情就是媽祖遶境的活動,上至廟堂大官,下至庶民百姓,人人都爭相隨著媽祖神轎走上一段。     民國六十幾年讀大學時,因為有同學住在大甲,第一次聽說隨大甲媽祖徒步到嘉義北港進香的民俗,後來看到奚淞在民國74年演講時提到曾經採訪大甲媽祖進香團給他的震撼,自此想去
全世界的華人幾千年來一直維繫至今不變的傳統,除了大年除夕的團圓飯之外,就是每年清明的返鄉掃墓祭祖。     團圓飯通常只限於個別家庭的直系血親碰面,但是掃墓祭祖往往就是整個家族的事,包括三等親、四等親……到叫不太出名字的族人在祭祖時齊聚一堂。
Thumbnail
清明節 113年3月25號星期一,因為假期規劃提前回去台東成功鎮宜灣掃墓,一年多沒有回去了,鐵皮斑駁的繡跡,小花蔓澤蘭貪婪的覆蓋了整個水塔及牆面,許久沒有人走過的河岸小路,爬滿了各式各樣的植物,階梯上佈滿了青苔,鬱悶的心情此刻更添加了些許淒涼,在思索許久後,才重新振作起來,逝者已矣…
清明節:祭祖與念佛(象山慶24.3.19)     農曆三月,大地回春,萬物初醒,是農人下田耕作的時節,天氣物候是一片清潔而明淨,故說是「清明」的節氣。     後來,習俗的增添,與農耕結合,而有「寒食」祈雨改火、「上巳」祓禊踏青,及獻花、植樹,祭祖掃墓;選在這個日子祭祖掃墓,除了對祖先的追憶感
Thumbnail
即便是非假日還有不少的人跟我們想的一樣,人潮不少。那,假日肯定更多人啊。 希望掃墓可以持續進步,慎終追遠可以繼續。 . 三月下旬,快要清明節了。家族之人找個非假日一起去掃墓。 以前掃墓很厚工。首先要在偌大的墓地找到祖先的位置(幾乎每一年都會有幾門找不到),再來除草,放祭品.......真的很厚工。
Thumbnail
元宵節後也是新年假期的結束,錯過每年正月初六三峽祖師廟的《三峽賽豬公》年度祭典,倒是無妨。沿著鋪石路面隨意行走在不陌生的街頭,來往遊客的臉龐盡顯新春出遊的歡喜,《三峽老街》與《祖師廟》擠進了滿滿的人群,長輩常說「過年出門不擠人,那怎麼叫逛街呢」!的確,摩肩擦踵寸步難行的景象,恢復疫情前的光景是好事。
Thumbnail
嚴格說起來,大約花了六小時完成了春節唯一戶外活動,自從我跟先生的各自父母都離開以後,我們就沒在親戚家走春,原因純粹不想去塞車,也不外食,因為大都沒開,有營業的又大排長龍,所以只選一天戶外活動,今年選了大年初二,地點是北港的五路財神爺廟,今天也是車潮高峰,走82快速道路到北港,先去麻油工廠參觀,就直驅
Thumbnail
每年農曆十月十八日是「地母至尊聖誕」 是埔里很大的宗教盛事 全台各地很多的地母廟宇,都會來祝壽 趁著下午還沒有很多人 我跟好友驅車前往 到了地母廟門口 沿路都是小攤販在為明天做準備 牌樓前已搭起兩個歌仔戲班的台子 也開始兩場互尬的歌仔戲 好久沒看野台歌仔戲了 還噴乾冰,很有趣
Thumbnail
新竹建城300多年,老城就會有廟宇守護知名四大老廟串一線,上廟宇上頭炷香,又稱為「行香」、「行春」。 行春即「走春」,意味著「愈行愈剩」。 探訪新竹知名的媽祖廟、城隍廟、關帝廟、竹蓮寺,感受新竹古城的慈悲親民之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場告別式的時間是確定拆除日到拆遷日期前,陸續來參加的送行者,多半有與這棟建築重疊的回憶。清冷的廊道盡頭透著光,中間那段黑暗,勻稱地鋪著枯黃的落葉。如若人間的紅毯是祝福是喜慶,那枯黃落葉的走道應該是道別是落幕。
Thumbnail
 每年農曆三月,國曆四月時,全台灣最夯的事情就是媽祖遶境的活動,上至廟堂大官,下至庶民百姓,人人都爭相隨著媽祖神轎走上一段。     民國六十幾年讀大學時,因為有同學住在大甲,第一次聽說隨大甲媽祖徒步到嘉義北港進香的民俗,後來看到奚淞在民國74年演講時提到曾經採訪大甲媽祖進香團給他的震撼,自此想去
全世界的華人幾千年來一直維繫至今不變的傳統,除了大年除夕的團圓飯之外,就是每年清明的返鄉掃墓祭祖。     團圓飯通常只限於個別家庭的直系血親碰面,但是掃墓祭祖往往就是整個家族的事,包括三等親、四等親……到叫不太出名字的族人在祭祖時齊聚一堂。
Thumbnail
清明節 113年3月25號星期一,因為假期規劃提前回去台東成功鎮宜灣掃墓,一年多沒有回去了,鐵皮斑駁的繡跡,小花蔓澤蘭貪婪的覆蓋了整個水塔及牆面,許久沒有人走過的河岸小路,爬滿了各式各樣的植物,階梯上佈滿了青苔,鬱悶的心情此刻更添加了些許淒涼,在思索許久後,才重新振作起來,逝者已矣…
清明節:祭祖與念佛(象山慶24.3.19)     農曆三月,大地回春,萬物初醒,是農人下田耕作的時節,天氣物候是一片清潔而明淨,故說是「清明」的節氣。     後來,習俗的增添,與農耕結合,而有「寒食」祈雨改火、「上巳」祓禊踏青,及獻花、植樹,祭祖掃墓;選在這個日子祭祖掃墓,除了對祖先的追憶感
Thumbnail
即便是非假日還有不少的人跟我們想的一樣,人潮不少。那,假日肯定更多人啊。 希望掃墓可以持續進步,慎終追遠可以繼續。 . 三月下旬,快要清明節了。家族之人找個非假日一起去掃墓。 以前掃墓很厚工。首先要在偌大的墓地找到祖先的位置(幾乎每一年都會有幾門找不到),再來除草,放祭品.......真的很厚工。
Thumbnail
元宵節後也是新年假期的結束,錯過每年正月初六三峽祖師廟的《三峽賽豬公》年度祭典,倒是無妨。沿著鋪石路面隨意行走在不陌生的街頭,來往遊客的臉龐盡顯新春出遊的歡喜,《三峽老街》與《祖師廟》擠進了滿滿的人群,長輩常說「過年出門不擠人,那怎麼叫逛街呢」!的確,摩肩擦踵寸步難行的景象,恢復疫情前的光景是好事。
Thumbnail
嚴格說起來,大約花了六小時完成了春節唯一戶外活動,自從我跟先生的各自父母都離開以後,我們就沒在親戚家走春,原因純粹不想去塞車,也不外食,因為大都沒開,有營業的又大排長龍,所以只選一天戶外活動,今年選了大年初二,地點是北港的五路財神爺廟,今天也是車潮高峰,走82快速道路到北港,先去麻油工廠參觀,就直驅
Thumbnail
每年農曆十月十八日是「地母至尊聖誕」 是埔里很大的宗教盛事 全台各地很多的地母廟宇,都會來祝壽 趁著下午還沒有很多人 我跟好友驅車前往 到了地母廟門口 沿路都是小攤販在為明天做準備 牌樓前已搭起兩個歌仔戲班的台子 也開始兩場互尬的歌仔戲 好久沒看野台歌仔戲了 還噴乾冰,很有趣
Thumbnail
新竹建城300多年,老城就會有廟宇守護知名四大老廟串一線,上廟宇上頭炷香,又稱為「行香」、「行春」。 行春即「走春」,意味著「愈行愈剩」。 探訪新竹知名的媽祖廟、城隍廟、關帝廟、竹蓮寺,感受新竹古城的慈悲親民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