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影評|《平行母親》:紅的蛻變、生物學與國族創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文:Vivian/VVN LENS

每每談論起歷史,總有一派觀點是這樣說的:「人要著眼於未來,不然就只是不停地揭開舊傷疤罷了。」然而,瀟灑地向前看就代表過往的靈能化為泡影,揮別被獨裁軍權消失、被警政單位泯滅人性的沉痛記憶嗎?《平行母親》(Parallel Mothers,2021)以兩位初為人母的女性故事切入,對準基因遺傳與歷史的曖昧界線,火辣攤開伊比利半島上的痂。

一向熱愛探討女性、情慾、生死的西班牙導演佩卓・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1949-),總在表層大玩狗血通俗悖德情事之下,讓對天主教的批判、為酷兒發聲與道德的挑釁,緩慢流動在他的創作地函中。而電影《平行母親》不僅延續他了一貫的風格,也初次以歷史的姿態撼動板塊,裂變成正視政治威權的阿莫多瓦。

《平行母親》講述一名年近四十的攝影師雅妮絲(潘妮洛普・克魯茲 飾)與未成年少女安娜(米萊娜・絲蜜特 飾),因同時即將臨盆,而偶然住進同一間病房,面對懷裡的新生命與缺席的孩子生父,兩人互相照顧、學習、訴苦,孕育出一段革命情誼,時而平行時而交錯的為人母之路,就此展開⋯⋯

raw-image

一如既往:通俗與情慾

阿莫多瓦的故事主幹素來單純且不拖泥帶水,電影開篇即扼要地交代雅妮絲在職場上的專業度,以及他亟欲追討政府所掩蓋的亂葬坑真相,順勢讓雅妮絲與人類學家阿杜羅(伊斯雷・埃雷賈德 飾)的乾柴烈火合理化──一個是用鏡頭紀錄真實的攝影師,一位是用鏟子和鎬開鑿事實的學者,他們都無法對事情根源不執著,也說明了為什麼兩人後來對親子關係鑑定如此鍥而不捨。

但即使如此,志趣相投的雅妮絲與阿杜羅必然走向灰暗,就像電影中一席懸在敞開窗邊、隨風向外鼓動的純白窗簾,象徵著即使他們不在乎路人眼光,熱情地翻雲覆雨,這段婚外情也將不費吹灰之力地隨時飄落。阿莫多瓦運用直白的肢體語言與充滿暗示性的物品意象,快速拼接出洶湧情慾的潮起潮落,張力十足,而這都僅僅是序曲。

raw-image

永恆的骨幹:女性歌頌

自幼看盡母親的堅韌與生命力,阿莫多瓦在電影中總是致力於描摹對母親的崇敬之心,細膩地看盡崩潰、焦躁、神經質到重返工作、追求所愛的強悍,讓易推敲的劇情發展也能夠透露峰迴路轉的情感變化與心理動盪。就像雅妮絲初覺孩子被交換後,儘管徬徨卻沒有放棄不屬於自己的血肉;一開始後悔懷孕的安娜,也在孩子出生後改變心態,竭盡心力地照顧他。一位女性因為愛所獨自承受的寬容與犧牲,著實令人動容。

阿莫多瓦讚頌母親,也並非一味奉承。安娜的母親特蕾莎(愛塔娜・桑榭希洪 飾)中年「轉職」,決定踏上勇敢圓夢之途,取而代之的是女兒安娜獨自承擔孕期及養育的辛勞,讓特蕾莎儼然成為失職的媽媽與祖母。但對於特蕾莎的選擇,阿莫多瓦並沒有加以批判,而是如實呈現逃離家庭、不符合父權社會期待的女性樣貌,藉此顛覆刻板印象,誠實展示女性真實的情感、欲望、命運選擇,彷彿種下了一顆不完美,卻充滿希望的種子。

raw-image

阿莫多瓦紅的蛻變

《平行母親》裡的女性角色,明顯已經不如早期《我造了什麼孽》(What Have I Done to Deserve This,1984)或《我的母親》(All About My Mother,1999)的喧鬧與悲憤,縱然遭遇欺壓,至此已能過得坦蕩,像雅妮絲兼顧孩子與事業、特蕾莎找到人生新目標、安娜從喪子之痛中撥開陰霾,他們不需要再是男人的僕人與附屬品,悠悠道出當代女性社會地位的轉變與提升。

也因此,象徵激情憤慨、大鳴大放的「阿莫多瓦紅」,在《平行母親》中淡化許多。阿莫多瓦添加了更多的綠,來彰顯出角色隨著劇情推進重獲新生,也更懂得寬恕。以安娜與雅妮絲的手機殼為例──逃離原生家庭的安娜拿著綠手機殼,代表逃離原生家庭的他,已經準備好翻開人生的下一章;雅妮絲決定不再與阿杜羅聯絡後,從大紅色換成了粉紅手機殼,默默宣示女性自主權,亦說明──沒有男人的明天,會是全新而美好的。

「我相信粉紅色;我相信笑是燃燒卡路里最好的方法;我相信親吻,也經常親吻;我相信身處逆境時會令人變得更堅強;我相信快樂的女孩是最美麗的;我相信明天是全新的開始。我相信奇蹟。」──奧黛莉赫本(Audrey Hepburn)

現代社會的改善,讓阿莫多瓦磨平鋒利的敘事,變得溫柔並相對不再抑鬱。他依然要用無能、不負責任、迷惘的男性角色諷刺父權,但他鏡頭下的女人已經不再專注於男性帶來的毀滅與苦痛之中,把自由與堅毅的精神推展到下一個層次。

raw-image

藉生物學叩問政治

所以,阿莫多瓦還願意回望歷史,直視社會邊緣化另一道問題,帶觀眾看向晦澀的國族創傷──1936 年,佛朗哥發動西班牙內戰,展開了長達三十多年的獨裁統治。在這期間,約有十五萬人「被消失」,被丟棄在亂葬崗中。

電影經由雅妮絲欲開挖亂葬崗,找回祖父遺體的願望帶出這段史實。不過,挖掘史蹟的進展並非如影隨形,而是幽微地像染色體般纏在兩位懷孕女子的身邊,並藉由不斷談論「孩子像誰」及查明「孩子是誰的」,扣住基因遺傳與毋忘歷史的支線──下一代的出現,正是上一代的愛恨結晶,是一段本生父母沒辦法否定的過去,正如獨裁政府的惡劣行徑不會逕自弭平,後人也不會因為選擇姑息,就輕易擺脫歷史的大霧。

片中也藉由多次出現在房間裡、有著銳利眼神的畫像,越過雅妮絲緊盯鏡頭,暗示過去正如野獸般窺伺現在,即使你忽略他,他仍然望著你。病房裡土黃色的牆,與手術室裡的鮮血,很難說與西班牙國旗的「血與金」不是巧合。

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獨裁政權正式於 1975 年劃下句點,西班牙開始過渡到民主政制。2007 年,西班牙通過《歷史記憶法》(Law of Historical Memory),正式譴責佛朗哥獨裁、承認受害者的苦難,並清除或改造有佛朗哥痕跡的事物。直到 2021 年,最後一座佛朗哥雕像才終於拆除,西班牙實現轉型正義,告別獨裁時代。

這對出生於 1949 年的阿莫多瓦來說,無疑是一段壓抑的黑色記憶,當全民選擇性失憶與噤聲,他只能藉由作品──尤其是《慾望法則》(Law of Desire,1987)──隱喻不滿。於是當西班牙政府在 2021 年向一個險惡時代道別,緊貼當局現況的《平行母親》誕生,是阿莫多瓦初次明顯回應政治,以家庭作為歷史迭代的媒介,端出了一道屬於他的系統脫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乘載創傷,眺望未來。

全文劇照:ifilm 傳影互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遠看是直立於劇場內的一張張大型塔羅牌,近看則能在一幅幅油畫中直視創作者的身分與歷史。這是阿波羅妮亞尚未成名前的系列畫作,畫中的人物取自她生活周遭的親朋好友,其創作靈感源自於她所誕生的「巴黎劇場」,父母親以劇場人的方式養育她,在人群中長大的她,自小就沐浴在詩人、演員與藝術家的魔幻空間裡,養成了阿波羅妮
Thumbnail
遠看是直立於劇場內的一張張大型塔羅牌,近看則能在一幅幅油畫中直視創作者的身分與歷史。這是阿波羅妮亞尚未成名前的系列畫作,畫中的人物取自她生活周遭的親朋好友,其創作靈感源自於她所誕生的「巴黎劇場」,父母親以劇場人的方式養育她,在人群中長大的她,自小就沐浴在詩人、演員與藝術家的魔幻空間裡,養成了阿波羅妮
Thumbnail
這3位女性在職場及感情上,處事風格各有不同,但是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方法達到了目的,讓我見識到法國女性的堅強、韌性、有仇必報、報不了就摸摸鼻子識時務走掉、瘋狂、幽默感、及時行樂等特質,推薦大家觀看這部優質好劇!
Thumbnail
這3位女性在職場及感情上,處事風格各有不同,但是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方法達到了目的,讓我見識到法國女性的堅強、韌性、有仇必報、報不了就摸摸鼻子識時務走掉、瘋狂、幽默感、及時行樂等特質,推薦大家觀看這部優質好劇!
Thumbnail
個人有幸持續書寫諾貝爾獎爭議女作家,安妮艾諾,之相關文章。 這裡為第 7 篇,關於其紀錄片與文學作品的緊密連結。 (第 8 篇準備中,為其得諾貝爾之前,引爆話題的最新背德小說之書評。) 歡迎指教,敬請分享!
Thumbnail
個人有幸持續書寫諾貝爾獎爭議女作家,安妮艾諾,之相關文章。 這裡為第 7 篇,關於其紀錄片與文學作品的緊密連結。 (第 8 篇準備中,為其得諾貝爾之前,引爆話題的最新背德小說之書評。) 歡迎指教,敬請分享!
Thumbnail
致謝 Savoir|影樂書年代誌 刊登本文:https://www.savoirtw.org/article/4546 LGBTQ得以作為一種題材被表現,然而,在電影的媒介必須面對如何讓幕後隱身。在《燃》中明顯地是失敗的範例,這點尤其出現在故事中的千金與畫家互相訴說對於對方一舉一動的觀察時,這些內容
Thumbnail
致謝 Savoir|影樂書年代誌 刊登本文:https://www.savoirtw.org/article/4546 LGBTQ得以作為一種題材被表現,然而,在電影的媒介必須面對如何讓幕後隱身。在《燃》中明顯地是失敗的範例,這點尤其出現在故事中的千金與畫家互相訴說對於對方一舉一動的觀察時,這些內容
Thumbnail
皇冠出版的艾諾中譯版的《La Place》中加上了《Une Femme》,兩本書分別寫其父親與母親的生平,父母親死亡相隔約二十年(出版年份相差四年),但在中文書名中只保留了《位置》,如果要更無聊的說,出版商在新的一版中為何要將以女性為主軸的故事附加在男性故事之下?
Thumbnail
皇冠出版的艾諾中譯版的《La Place》中加上了《Une Femme》,兩本書分別寫其父親與母親的生平,父母親死亡相隔約二十年(出版年份相差四年),但在中文書名中只保留了《位置》,如果要更無聊的說,出版商在新的一版中為何要將以女性為主軸的故事附加在男性故事之下?
Thumbnail
「戀人們都覺得自己是創造者嗎?」或許不然,但瑪麗安與艾洛伊茲終究創造出了一篇屬於她們的史詩,難以被抹滅。
Thumbnail
「戀人們都覺得自己是創造者嗎?」或許不然,但瑪麗安與艾洛伊茲終究創造出了一篇屬於她們的史詩,難以被抹滅。
Thumbnail
對西班牙國寶級導演艾慕杜華慕名已久,但很慚愧,今次是我首次完完整整觀看他的作品Orz 可惜我的悟性及對西班牙的認知太低,我花了一段時間,才稍為疏理到導演為甚麼要用這個故事包裝他對歷史的話語 (下有劇透)
Thumbnail
對西班牙國寶級導演艾慕杜華慕名已久,但很慚愧,今次是我首次完完整整觀看他的作品Orz 可惜我的悟性及對西班牙的認知太低,我花了一段時間,才稍為疏理到導演為甚麼要用這個故事包裝他對歷史的話語 (下有劇透)
Thumbnail
《平行母親》裡的女性角色,明顯已經不如早期《我造了什麼孽》或《我的母親》的喧鬧與悲憤,縱然遭遇欺壓,至此已能過得坦蕩,像雅妮絲兼顧孩子與事業、特蕾莎找到人生新目標、安娜從喪子之痛中撥開陰霾,他們不需要再是男人的僕人與附屬品,悠悠道出當代女性社會地位的轉變與提升。
Thumbnail
《平行母親》裡的女性角色,明顯已經不如早期《我造了什麼孽》或《我的母親》的喧鬧與悲憤,縱然遭遇欺壓,至此已能過得坦蕩,像雅妮絲兼顧孩子與事業、特蕾莎找到人生新目標、安娜從喪子之痛中撥開陰霾,他們不需要再是男人的僕人與附屬品,悠悠道出當代女性社會地位的轉變與提升。
Thumbnail
阿莫多瓦大方擁抱《人聲》原典的劇場性,一開場即是女主角穿著正紅華服矗立在片廠的畫面,爾後也不斷以高角度的鏡位,指出此房間僅是搭建在片廠的景片屋,再加上女主角身為演員的設定,模糊了戲劇與現實的疆界......
Thumbnail
阿莫多瓦大方擁抱《人聲》原典的劇場性,一開場即是女主角穿著正紅華服矗立在片廠的畫面,爾後也不斷以高角度的鏡位,指出此房間僅是搭建在片廠的景片屋,再加上女主角身為演員的設定,模糊了戲劇與現實的疆界......
Thumbnail
瑪格學會了知足,喬學會了妥協與接納,貝絲學會了善良,艾美學會了愛與被愛。電影可以說是借古喻今,改編得不是150年以來的變化,也不是未曾動搖的她們,而是呼應現今社會的女性異彩。
Thumbnail
瑪格學會了知足,喬學會了妥協與接納,貝絲學會了善良,艾美學會了愛與被愛。電影可以說是借古喻今,改編得不是150年以來的變化,也不是未曾動搖的她們,而是呼應現今社會的女性異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