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客問 回歸自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嘿,最近有件怪事:居然有同奮把「回歸自然」當作畫展主題哩!「回歸自然」是天帝教特有的名詞吧?她怎麼可以擅自消費天帝教資產?再說了,就算是針對教內同奮,用「回歸自然」也太觸霉頭了吧?誰要去看?誰敢去看?

親愛的同奮呀,這真是誤會大了!

要說「消費」天帝教資產,把天帝教特有的法寶,比如天人炁功,拿去當作個人絕活,甚至收費,那才叫消費吧?

以她大學教授的學術背景,以及在藝術界小小的聲望--雖然還不是廣為人知,援用天帝教專有名詞對外開畫展,考量天帝教目前的知名度,我個人的解讀,是天帝教沾了她的光,而不是她在蹭天帝教的熱度哩。

上聖高真一再在聖訓提醒人間道場,面對多元劫勢,必須與時俱進,採用多元弘教。她在佛教知名大道場的展出,足以援引更多緣人認識天帝教,正是多元弘教的落實手法哪!

至於「回歸自然」觸不觸霉頭?

請問您上光殿作午課嗎?《教壇課程》必誦的「天人三寶」頭一條是什麼?

「皈奉帝寶,效終宇宙,道化天人,回歸自然。」

「回歸自然」歸屬於「帝寶」,是我們至誠祈求的願望呢。我們天天作午課,是不是就天天觸霉頭?

天人三寶念得越多,就死得越快?

把「回歸自然」等同「證道」,等同肉體的死亡,不全然錯誤,可也不能畫上等號,只能看作美麗的誤會。

我們先看佛教的說法。

出家人去世,一般都說「涅槃」。這個名詞什麼意思?貪嗔癡三毒俱滅,跳脫輪迴,是佛教修行的終極理想。該出家師父是不是已達「涅槃」?大家心裡有數。

再說更廣為人知的「往生」,本義不就指「投生西方極樂世界」,請問死者去了沒有呢?

回來講天帝教。

「回歸自然」一語在天人三寶就有,並不完全等同死亡,而是修行達到與天合真的境界,那是師尊這等大宗師的位階,是一般同奮追求的最高理想,未必在死後方才可得,生前也可能證得。

再說教內也常用來借代死亡的「證道」,師尊可是在〈學道則儀〉清楚作出定義的:

「替天行道,化延末劫,廣宣教義,普濟蒼生,傳跡留形,日月詠春,是為證道,亦謂成道。」

易言之,必須對天帝教教義有通透的了解,足以宣揚教化,廣渡原人,化延末劫,從而證得金剛不壞身,那才叫「證道」,也叫「成道」,是修道的最高境界!

話說回來,有此誤解也挺正常。莫說一般同奮,記得當年神培班上課,講到〈學道則儀〉的「證道」,就有學員(後來成為正式開導師)露出鄙夷的神色說:「我才不想『證道』!」

哈哈,作為死亡美稱的「證道」,雖然遲早要來,一般同奮可能不想太早觸及。可若是師尊定義的「證道」或「回歸自然」呢?如果弄清了定義,那是「人人有希望,個個沒把握」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田心耘的沙龍
39會員
174內容數
深信汲引經典,可以灌溉生活;回首傳統,足以應對當下。如此信仰究竟是只能仰望的星空,還是腳下踏實的土壤?一系列當代生活的實例正是此一信念的註腳。
田心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30
天帝教「兩岸和平統一」的主張源自當年重來人間時,上帝詔命白紙黑字的指示。即便是統一,也不是急統,把台灣白白送給對岸。
Thumbnail
2023/11/30
天帝教「兩岸和平統一」的主張源自當年重來人間時,上帝詔命白紙黑字的指示。即便是統一,也不是急統,把台灣白白送給對岸。
Thumbnail
2023/11/01
遠離紅塵清修可以是一個選項,不過那從來不是天帝教重來人間的初衷。天帝教既然為了救劫而來,注定得在人間世用力。《奮鬬真經》裡,崇仁主宰說是「奮鬬之基,盡於人道。」天人教主則說是「奮鬬之道,基塵了塵,進道蚤。」文字不盡相同,方向卻是一致的,都在說明奮鬥的關鍵在人道,立足於紅塵,最後也因紅塵的修證而成就。
Thumbnail
2023/11/01
遠離紅塵清修可以是一個選項,不過那從來不是天帝教重來人間的初衷。天帝教既然為了救劫而來,注定得在人間世用力。《奮鬬真經》裡,崇仁主宰說是「奮鬬之基,盡於人道。」天人教主則說是「奮鬬之道,基塵了塵,進道蚤。」文字不盡相同,方向卻是一致的,都在說明奮鬥的關鍵在人道,立足於紅塵,最後也因紅塵的修證而成就。
Thumbnail
2023/10/24
「天帝」兩字的典故來自古老的《尚書》,篇名是〈召誥〉,原文寫的是「皇天上帝」。「皇天上帝」可以有兩層解釋。狹義者專指我們的教主上帝,廣義者還涵括上帝統領的帝廷. 「上帝」典出中國古代經典,歷見於《詩經》、《尚書》,一直都是中國傳統敬奉的對象,古書常有「齋戒沐浴,以事上帝」這樣的描述。
Thumbnail
2023/10/24
「天帝」兩字的典故來自古老的《尚書》,篇名是〈召誥〉,原文寫的是「皇天上帝」。「皇天上帝」可以有兩層解釋。狹義者專指我們的教主上帝,廣義者還涵括上帝統領的帝廷. 「上帝」典出中國古代經典,歷見於《詩經》、《尚書》,一直都是中國傳統敬奉的對象,古書常有「齋戒沐浴,以事上帝」這樣的描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修行者有兩點天則絕對不能違背?! <天地間的倫理道德。> <大自然的循環法則。> (一)天地間的倫理道德。 曾子曰: 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 諸佛菩薩: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忠君報國,安身立命。」 1-儒家:三綱五常! 三綱,指君臣、父子、夫婦之道。 五常,指仁、義、禮、
Thumbnail
修行者有兩點天則絕對不能違背?! <天地間的倫理道德。> <大自然的循環法則。> (一)天地間的倫理道德。 曾子曰: 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 諸佛菩薩: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忠君報國,安身立命。」 1-儒家:三綱五常! 三綱,指君臣、父子、夫婦之道。 五常,指仁、義、禮、
Thumbnail
善導大師<歸去來.讚>今詮(象山慶’23.4.8) 此讚[1]出於善導大師(613-618)《觀經四帖疏》第二(水)觀[1]之間,一讚云: 地下莊嚴七寶幢,無量無邊無數億,八方八面百寶成,見彼無生自然悟,無生寶國永為常,一一寶流無數光,行者傾心常對目,騰神踊躍入西方。 又讚云 西方寂靜無為樂,畢竟逍
Thumbnail
善導大師<歸去來.讚>今詮(象山慶’23.4.8) 此讚[1]出於善導大師(613-618)《觀經四帖疏》第二(水)觀[1]之間,一讚云: 地下莊嚴七寶幢,無量無邊無數億,八方八面百寶成,見彼無生自然悟,無生寶國永為常,一一寶流無數光,行者傾心常對目,騰神踊躍入西方。 又讚云 西方寂靜無為樂,畢竟逍
Thumbnail
「知」在回到生命本源的狀態下會使天下有裂縫,於是分裂會一直發生,直到完整,直到容納的空間形成,於是「道」的展示,會一直持續運作,就算沒了身體也不會停止。
Thumbnail
「知」在回到生命本源的狀態下會使天下有裂縫,於是分裂會一直發生,直到完整,直到容納的空間形成,於是「道」的展示,會一直持續運作,就算沒了身體也不會停止。
Thumbnail
天帝教所說的「回歸自然」就是世俗意義的「死亡」?用者不少,可「回歸自然」有更高級的定義,指的是「與天合真」,近似「天人合一」的境界。類似的代稱「證道」亦然。既屬境界,那可就是人人有希望,個個沒把握啦!
Thumbnail
天帝教所說的「回歸自然」就是世俗意義的「死亡」?用者不少,可「回歸自然」有更高級的定義,指的是「與天合真」,近似「天人合一」的境界。類似的代稱「證道」亦然。既屬境界,那可就是人人有希望,個個沒把握啦!
Thumbnail
常,是恆常的規律,道有規律,人也有,了解規律運作,就會發現「度」,過多的釋能,便須回補更多的能量,超過運作體的負荷,也將有反噬,當知道什麼是「適度」,外散的意識就會收斂,回歸到平和狀態,這種平和,會產生包容,事情都知道,也都看在眼裡,卻不會受牽引。
Thumbnail
常,是恆常的規律,道有規律,人也有,了解規律運作,就會發現「度」,過多的釋能,便須回補更多的能量,超過運作體的負荷,也將有反噬,當知道什麼是「適度」,外散的意識就會收斂,回歸到平和狀態,這種平和,會產生包容,事情都知道,也都看在眼裡,卻不會受牽引。
Thumbnail
這一期我們書接上回,繼續來聊聊"宋明理學"。 上回我們說道: 由於不接地氣,加之"靠山"漢帝國的滅亡, 原本就不討喜的儒家, 這下過得更慘澹了~~ 取而代之的是那些不忌諱"怪力亂神", 教人在亂世中要看破、放下、放棄治療的佛教、道教, 一個反正我就爛的概念。
Thumbnail
這一期我們書接上回,繼續來聊聊"宋明理學"。 上回我們說道: 由於不接地氣,加之"靠山"漢帝國的滅亡, 原本就不討喜的儒家, 這下過得更慘澹了~~ 取而代之的是那些不忌諱"怪力亂神", 教人在亂世中要看破、放下、放棄治療的佛教、道教, 一個反正我就爛的概念。
Thumbnail
以佛教的觀點,這個所謂的「我」以至世間的一切歸根究柢都是「因緣所生」,這表示個人對意義和自我實現的追求,是無法離開全人類、社會和自然的改善而獲得的。這就是「人間」的人本主義,也是體認「淨土就在人間」的一種表述。
Thumbnail
以佛教的觀點,這個所謂的「我」以至世間的一切歸根究柢都是「因緣所生」,這表示個人對意義和自我實現的追求,是無法離開全人類、社會和自然的改善而獲得的。這就是「人間」的人本主義,也是體認「淨土就在人間」的一種表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