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波娃給我的啟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期雜誌的專欄文,也就是本篇文章是延遲交出的。在月初寫完主題創作後,突然失去靈感,我總在進入春天時特別煩躁,或許是因為下個月要過生日,每年都很怕在新的這年會失去點什麼,不論是有形或無形的,擔心身體老化或心智越來越不單純⋯⋯又憂慮自己的成就和行為沒跟上年齡,我想,這種憂慮對於一個即將進入中年的女性而言是特別明顯的。

正當我在幾個主題中選擇該寫什麼,想到專欄的名稱是跟著我的散文創作來的,而最初是為了向西蒙波娃的《在莫斯科的那場誤會》*致敬取用了「那場誤會」這四個字(一方面也符合我寫的主題),她曾說過「如果你活夠久,就會發現每個勝利都將變成失敗。」,這可以當作我現階段給予自己的一個小結論,說服自己無需將每時期的成敗太看重,畢竟人類永遠不知道最終結果,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將有多長?

突然說起這個,是因為波娃的第一本書是在她三十五歲時出版的,寫了十年的文稿終於受到認可。若從她索邦優等畢業生的身份到任職的那幾年隨機察看她的人生並不會覺得特別成功,但直至七十年後的今天,說起女性主義首先會想到她的著作《第二性》*,我們至少可以證實她取得了某種意義上的成就。巧合的是,我寫第一段對於年齡感概的文字時還沒有細讀波娃與《巴黎評論》的訪談,此時剛好看到她說,「我一直都對時間的流逝有非常尖銳的意識。我會覺得有什麼東西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併失去了。」因此,我更能確定時間對許多人而言是極為珍貴的,即使是擁有學識且明白自己人生目標的波娃。

不久前剛好看了法國電影《獅子今夜死亡》(Le lion est mort ce soir )的開頭,古稀之年的老演員和導演討論對「死亡」那幕的表達方式。演員說,「死亡就只是一場相遇,並不這麼悲慘。」。在生命將盡之際,他終領悟怎樣與死亡共存——活到七、八十歲早已為此刻做了準備——我突然想通自己現階段對生命有點不捨是因為不知道還有多少年限、不知道自己曾有過的計劃或目標是否會實現?甚至是我的感情會不會減少?但人類的結局最終就是一死,每一天都只是更近一步,對於活到一定年齡的人而言,是等待著那一刻。

或許這篇文章採用該主題也是公器私用,這幾天不斷想著身為一個在寫作平台的創作者,沒有出版過書籍卻也會受到其他創作者的批評。在平台上創作者同時身兼讀者和評論家,我們還會以自己的本色身分與其他人交流,任何人被檢視的除了文章水平之外還包括其人格、生活背景和意識形態,似乎不能說自己只是想寫寫文章,想屏蔽別人的批判,因為這某方面也算是公開場合的發表。

反對者對於創作者意識形態的不認同是最激烈的,波娃與沙特的(Jean-Paul Sartre)間開放的感情關係*是在挑戰他們出生的資產階級,兩人不想照著成長過程中社會和文化給予的想像期望而活,這也成為他們被批判的原因。而沙特的作品是反資本主義的,但會閱讀其著作的讀者也是資本主義,讀者們認為給予他成名和賺錢的機會,卻還被他公開指責資本主義而討厭他,但他們都清楚自己的人生理念,不會因為受到抨擊而改變。

無獨有偶,在寫作平台上會遇到的反對者大多也是衝著一個人的思想和教育程度,你可能不能表現出太熱愛某種類型的書籍,你要思考到受眾的閱讀習慣不見得相同,但你為什麼不能就寫自己喜歡的,等待能夠欣賞或擁有相同審美觀的同好?

每當我讀著六十多年以前的作家訪談,總覺得當時遇到的社會關係和現代幾乎是一樣的,人們會著重於作家們的出生背景和政治傾向,將其放大檢視,但某些作家們之所以到現在還有討論的必要,也正是文字間的意識形態所保存下的價值。

  • 《在莫斯科的那場誤會》:波娃與沙特於一九六二至一九六六年間數度造訪蘇聯,《在莫斯科的那場誤會》便是波娃以這段經歷為基礎進行的創作,可謂揉合其畢生關注議題的代表性作品,透過男女主角的見聞,將個人歷史和集體歷史緊密扣連在一起:一對暮年夫妻因為一趟莫斯科之旅,招致對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理想幻滅,並觸發夫妻失和,作者透過兩性觀點的交互辯證,試圖為內在自我與外在世界尋找和解的契機,同時也見證了一九六○年代蘇聯社會與文化界的真實樣貌及批判性。
  • 《第二性》:是一部關於存在主義女性主義的散文,西蒙·波娃於1949年創作並出版。整部作品分為上下兩卷,被公認為是一部哲學著作。波娃選擇從存在主義角度出發展開論述。也正因如此,她的這部作品不僅僅是簡單地論述了婦女在二戰之後的狀況,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哲學作品,從文學、歷史、社會學、生物學和醫學多方面進行豐富地舉例和分析。
  • 波娃與沙特保持著多年的感情而沒有婚姻關係。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性感雜誌的沙龍
7會員
47內容數
女性向雜誌。 性感這個概念還包括着一種極具個性的氣質,一股能夠吸引別人的個人魅力和一份可以恰到好處地展現內在和自身優勢的智慧。 訂閱《新性感》:https://newsexy.substack.com 聯絡信箱:newsexysoul@gmail.com
2022/05/16
她能够爱一个孩子、愿意去成为母亲,却不能决定自己爱一个男人。这是历代女性共同的困境,像是每一个东亚女人生来就受到的诅咒。
Thumbnail
2022/05/16
她能够爱一个孩子、愿意去成为母亲,却不能决定自己爱一个男人。这是历代女性共同的困境,像是每一个东亚女人生来就受到的诅咒。
Thumbnail
2022/05/16
史上第一對愛侶亞當和夏娃生活在伊甸園,亞當看管著農作物及牲畜,夏娃作為他的妻子陪伴著,兩人愛著彼此。過著愉快美好的生活,直到夏娃受到魔鬼(神話中的路西法)引誘,慫恿亞當吃了神吩咐不能吃的善惡果,愛情的模樣才有了改變。
Thumbnail
2022/05/16
史上第一對愛侶亞當和夏娃生活在伊甸園,亞當看管著農作物及牲畜,夏娃作為他的妻子陪伴著,兩人愛著彼此。過著愉快美好的生活,直到夏娃受到魔鬼(神話中的路西法)引誘,慫恿亞當吃了神吩咐不能吃的善惡果,愛情的模樣才有了改變。
Thumbnail
2022/04/23
寂寞啊,我每天看着曝晒在走廊里的衣服,心想穿这些衣服的人都去了哪里呢?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好住进自己的衣服里。
Thumbnail
2022/04/23
寂寞啊,我每天看着曝晒在走廊里的衣服,心想穿这些衣服的人都去了哪里呢?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好住进自己的衣服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最終震撼】 「『等你老了,你就知道了』我夢想著這句話以後可以省了,或是說可以退流行了,又或者說可以絕跡在當代的人類文明裡了,成為某種古老的迷思,而不是某種迷因,因為從來都不是別人的想像在折磨我們,而是我們無條件地認為自己的想像從頭到底都會是對的,這件事情在折磨我們自己。那麼,該怎麼停止折磨?成為他
Thumbnail
【最終震撼】 「『等你老了,你就知道了』我夢想著這句話以後可以省了,或是說可以退流行了,又或者說可以絕跡在當代的人類文明裡了,成為某種古老的迷思,而不是某種迷因,因為從來都不是別人的想像在折磨我們,而是我們無條件地認為自己的想像從頭到底都會是對的,這件事情在折磨我們自己。那麼,該怎麼停止折磨?成為他
Thumbnail
西蒙波娃再度給我的啟示,讀《一場極為安詳的死亡》,我想到自己一直都是女兒,還沒機會照顧媽媽,我又生病了。三、四個月前一向樂觀開朗的外婆突然和阿姨說自己的生命最多只剩下兩年,她甚至說好自己的告別式不要辦在教會裡,「在殯儀館簡單的儀式就好」。
Thumbnail
西蒙波娃再度給我的啟示,讀《一場極為安詳的死亡》,我想到自己一直都是女兒,還沒機會照顧媽媽,我又生病了。三、四個月前一向樂觀開朗的外婆突然和阿姨說自己的生命最多只剩下兩年,她甚至說好自己的告別式不要辦在教會裡,「在殯儀館簡單的儀式就好」。
Thumbnail
【此為筆者某堂課之期末作業,有鑑於西蒙波娃的討論稀少,希冀能拋磚引玉。】 前陣子我在眾多書籍中發現了一個現象:當波娃被提及時,一定會談到沙特;但當沙特被討論時,波娃的出現不會是必然。沙特跟波娃是彼此「必然的需要與存在」,但他們的關係如果用單純的「戀人或朋友」之二分法看待,是不公平且不嚴謹的。
Thumbnail
【此為筆者某堂課之期末作業,有鑑於西蒙波娃的討論稀少,希冀能拋磚引玉。】 前陣子我在眾多書籍中發現了一個現象:當波娃被提及時,一定會談到沙特;但當沙特被討論時,波娃的出現不會是必然。沙特跟波娃是彼此「必然的需要與存在」,但他們的關係如果用單純的「戀人或朋友」之二分法看待,是不公平且不嚴謹的。
Thumbnail
波娃在《第二性》中說到愛與奉獻的倫理學,愛這個字在男女之間存在不一樣的意義,男性在愛情中保有“絕對主權”的身份,女性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同時仍擁有其他人生追求,而女性被賦予“得有男人愛她們,她們才有價值。”愛情是女性的全部,女性被物化的程度嚴重到女性連女性也開始物化自己,許多女人不被視為主體
Thumbnail
波娃在《第二性》中說到愛與奉獻的倫理學,愛這個字在男女之間存在不一樣的意義,男性在愛情中保有“絕對主權”的身份,女性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同時仍擁有其他人生追求,而女性被賦予“得有男人愛她們,她們才有價值。”愛情是女性的全部,女性被物化的程度嚴重到女性連女性也開始物化自己,許多女人不被視為主體
Thumbnail
如果你活夠久,就會發現每個勝利都將變成失敗
Thumbnail
如果你活夠久,就會發現每個勝利都將變成失敗
Thumbnail
四月了,總是在此時特別焦慮(因為即將生日),害怕失去青春、失去熱情、失去愛⋯⋯青春在我十歲就失去了,當時想到自己的年紀要變進入十位數就很難過,沒有一個人能理解十歲小孩的年齡焦慮,感覺自己很孤獨,現在也想不起那時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困擾?或許是覺得自己一事無成,不夠時間完成夢想。
Thumbnail
四月了,總是在此時特別焦慮(因為即將生日),害怕失去青春、失去熱情、失去愛⋯⋯青春在我十歲就失去了,當時想到自己的年紀要變進入十位數就很難過,沒有一個人能理解十歲小孩的年齡焦慮,感覺自己很孤獨,現在也想不起那時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困擾?或許是覺得自己一事無成,不夠時間完成夢想。
Thumbnail
女性,是眾人看見西蒙‧波娃的第一個面向。因為是女性,所以父親稱讚她聰穎的方式是說「她以男人的方式思考」;因為是女性,所以《紐約客》介紹她時所寫下的文句是「你所見過最漂亮的存在主義者」:也因為是女性,關於她的敘述都圍繞著沙特(Jean-Paul Sartre)旋轉,沙特的伴侶、沙特身旁的另一個人。
Thumbnail
女性,是眾人看見西蒙‧波娃的第一個面向。因為是女性,所以父親稱讚她聰穎的方式是說「她以男人的方式思考」;因為是女性,所以《紐約客》介紹她時所寫下的文句是「你所見過最漂亮的存在主義者」:也因為是女性,關於她的敘述都圍繞著沙特(Jean-Paul Sartre)旋轉,沙特的伴侶、沙特身旁的另一個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