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不會比外向更吃虧,只要你選擇走出自己的路

2022/04/13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以下這些描述,符合你的狀態嗎?

  • 喜歡提早半小時到指定地點,或晚半小時離開,因為那個時候「比較安靜,才能好好做事。」
  • 企劃書邏輯清楚、架構完整,跟在會議中被突然指名說話時不知所措的樣子判若兩人。
  • 下班後,比起跟同事一起聚餐、唱歌、喝兩杯,更喜歡窩在家裡安靜地看書或是做自己的事充電。

內向是天生的嗎?

有人認為內向是天生的,也有人堅信內向可以改變。
從科學的觀點來看,有位黛博拉.強生博士發表過他的研究,該研究發現,內向者與外向者的大腦天生就不一樣。
加上另一位神經分析博士瑪蒂.蘭妮在她的著作《內向心理學》中提出結論 — 每個人都有內向、外向兩種體系同時運作,差別只是在哪個體系比較佔優勢,較常使用而已。
而後天的因素,包括成長環境、社會期待、教育方式、家庭與職業需求等,也可能讓一個人訓練成更傾向內向或外向。
所以如果你想要強迫自己成為外向的人,確實是可以訓練的,但可能仍然沒辦法成為你的優勢。
因此,我們可以加強自己本身就占優勢的部分,再透過後天訓練增強自己不足的部分,讓缺點不影響優勢的發揮。

內向者有哪些特質?

  • 充電方式:透過獨處獲得能量
善於反省,有時甚至會過度反省。喜歡且擅長獨立作業,因此可以很專注,並重視細節。
  • 刺激反應:不太需要外在刺激
因為如果接受過多外部環境的變化,如人群或是囂鬧環境,容易產生高度的反應,比如緊張、難受,甚至會快速消耗精力。
因此平常需要較多時間思考、說話時停頓較久。除此之外,凡事都喜歡預作準備,因為不喜歡被任何需要即時反應的時刻而亂了陣腳,提前準備可以降低自己對外在刺激的反應。
  • 溝通方式:聽多於講,思考周全之後才做出回覆
因此更適合用書面而不是講解來溝通。講話時,眼神交流不多,因為正專注於找尋找確的詞彙與表達方式;傾聽時,眼神交流多,因為要吸取資訊。

怎麼刻意培養這些能力或特質?

  • 學習,加上產出,還有一個隱藏的加速器是:找個 Mentor 指導你。
雖然學習很重要,但並不是只要學習就好,重點是學習過的東西要應用在工作或是自己額外安排的 Side project 上,才能加深印象、累積經驗、創造價值,也才有機會讓自己有變現或加薪的可能。
而另一個隱藏的加速器是:找個 Mentor 指導你。
其實現在比過去找一個 Mentor 容易,以前我們認為的 Mentor 可能就是自己的直屬主管,但是現在線上的管道非常多元,像是有 Mentorship(導師制度)或助教陪伴的線上學習社群(如:商業思維學院-可以直接跟多位業界大神互動、Notion 線上訓練營 - 網狀學習的代表,每個人都是 Mentor),以及特定專業領域的人才培育計畫(School 28、、人資小週末藍途計畫曼陀號領航計畫等等,可以搜尋自己專業領域有沒有類似的計畫),都有機會讓你找到自己的 Mentor。
但是要怎麼讓 Mentor 願意指導你呢?這可以等我用另一篇文章跟你分享。
  • 刻意創造獨處的空間
除了「學習」可以讓我們提升自己的優勢之外,利用「獨處」來思考、反芻,是將「學習」昇華到另一個層次的秘密,同時也是內向者的充電法寶。
這裡的「獨處」不是指追劇、滑手機、回訊息、閱讀,我認為「獨處」不是一個行為,而是一種心理狀態。
就像龍應台曾說過的:
所謂獨處,不在於身體是否單獨,而在於心靈是否誠實地閉門,獨對內在。
我通常是透過「走路」、「冥想」、「自由書寫」來進入獨處狀態的,可惜現代人長期處在資訊過曝的洪流中,逐漸讓思考變得碎片化,也失去與內在自我對話的機會。
當網路在你的人生外圍鍍了一層膜,你該怎麼將它撕開,讓自己透氣呢?
  • 一直堅持
我知道這是廢話,但卻是最有效的事實。
當你願意把時間花在別人不想做的事情上,堅持把下班時間拿來學習,而不是娛樂;
當你願意拒絕大家口中的「合群」,適當地為自己保留精力去做重要的事;
當你願意相信自己已經做到想要的成果,而不是半信半疑或是給自己灌下一碗心靈雞湯;
那這些行動必然能帶你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該怎麼選擇符合內向者優勢的工作?

如果你想問我有沒有「最適合」內向者的夢幻工作,我可能會告訴你:沒有。
就像世界上也沒有適合外向者的夢幻工作一樣,即便是再厲害的超級業務仍然需要靜下心來思考策略、看報表,而內向者不論是選擇再怎麼獨立作業的工作,都需要跟其他利害關係人溝通,所以我們可以選擇的是「對你相對有優勢」的工作,並且用自己的方法讓這份工作變成更適合你的工作。
「相對有優勢」的工作,可能符合以下條件:
  • 以文字溝通為主的工作
上班族幾乎沒辦法在「零溝通」的環境下完成工作,所以尋找大部分能以文字溝通為主的工作對內向者較有優勢,其中「遠距工作」就是大部分用文字溝通的工作型態。
  • 符合你擅長的專業領域
當然除了上述的工作型態之外,也要挑選你擅長的專業領域,才能精準的發揮優勢,讓工作成果快速到位,以減少溝通的成本。
  • 人數較少的公司或組織
小公司人數少,可以讓內向者在口頭報告、領導專案與主持會議時較不容易緊張,因為人數少,有機會提升交流的品質,大家的向心力也比較強,因此就算緊張,也不會有大組織的那種壓力。
最後一個可遇不可求的,就是在公司中有一位願意帶領你、關心你的前輩。
畢竟內向者面對新環境的焦慮,是比外向者更加恐慌的,所以如果在進入新的職場環境時,可以交到第一個朋友,或是找到第一位願意帶領你的人,那會是一種安心的救贖。
接下來,該怎麼讓這份工作變成更適合你的工作呢?
  • 讓工作時有一段獨處的空間
  有的人會提早一小時到公司,或者提早一小時起床在家裡辦公,趁著沒有干擾的時候專注在策略思考型的任務上,讓自己快速進入心流的狀態,以提高工作效率。而這個獨處的空間就是內向者充電和思考的黃金時間,把握這段空檔可以讓你有能量應付接下來需要跟外部溝通的工作,避免一整天的精力消耗得太快。
  • 讓主管了解你的口語表達能力不等於你的工作表現
在職場上可能有很多需要即興發揮的時刻,比如會議討論、提案時,不會每一次都等你準備好。因此內向者很容易在「臨場發揮」時,處於劣勢的狀態,所以需要透過後續的彌補來挽回他人對你的印象。比如會議被點名要發表意見時,可能還沒思考完整,所以只能先提出碎片的想法,但是你可以在會議結束後,再多花點時間思考,並且主動給予完整的提案和回覆。
比如我知道我在這集 Podcast 回答得不夠好,所以再特地寫了這篇文章補充,因為我知道文字是我的強項,多一點時間思考這些問題也能想得更深入。
  • 跟同事或主管協調,讓溝通成本降低
這可能很違反常理,但是懂得跟老闆溝通該如何放大你的價值是非常重要的。
過去我們 3 個人開會可能需要花 2-3 小時,現在我們 5 個人開會只需要 0.25-0.5 小時,這是因為我們將大部分需要老闆決策的內容都先記錄在會議記錄中,所以會議當下只需要快速確認是否有遺漏以及有哪些需要進一步討論的事項就可以了。
省下的時間,如果 5 個人開會,總共就多了 5 倍的時間,這些時間可以拿去做更多對公司有價值的事。
至於詳細的做法呢,我們之後再聊聊吧。

職場上,怎麼讓內向者優勢被看見,進而提升收入?

  • 選擇適合你的戰場,創造適合你的環境
  如上面提到的,找到你的戰場,並且把它變成適合的工作環境,自然就比較有機會讓優勢能被看見。
  • 知道你的優勢有哪些,並把它做到極致的優秀
當你把優勢在對的戰場發揮出來,相信你的工作表現一定不會差。
至於關鍵的方法,都已經在上方「刻意培養能力和特質」的部分提到,這裡就不多做贅述。
  • 與其等待主管點名你,不如充足準備後主動出擊。
  比如經常回報工作進度,或是約主管一對一聊聊這一個月的工作成果或對未來的想法與規劃,經常回報工作進度可以避免工作時一直被打斷,而一對一則是因為這種「個別對談」對內向者來說比較容易掌握,第一,是可以先做準備,第二,不是在眾目睽睽下被檢視,第三,是能夠進行深度討論。
抓緊這些能讓你的工作成果被看見的機會,才有提升收入的可能性。

結論:給內向者提升收入的三個建議

  • 了解內向者的特質,但不設限自己是內向者
你不需要強迫自己成為外向的人,但也不用覺得自己內向就是吃虧。我們只需要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發揮優勢、補強劣勢,就可以了。
  • 給自己足夠的獨處空間,管理精力
設定消耗能量的底線,比如一週只能參加一場社交聚會,將會有效地減緩你的精力耗損,並且把剩下的精力投入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 把事情做深,不要做廣,才會產生綜效
深耕一個專業能力(比如內向者擅長的寫作能力),並且把這個能力應用在正職、副業,一次用同樣的能力累積多種經驗,相信有一天它會讓你有變現的可能性。
當你越了解自己時,越要更有意識地去突破自己的極限,不要被外向或內向的標籤限制自己的可能性。
最後,謝謝你讀到這裡,如果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到我的 Instagram 詢問我。
    3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