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有業界的規矩
B2B是個寡佔市場,每個存在的廠商,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領,也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其他人想要踏進來,非常的難。而且產業有約定俗成的規矩,競爭不能壞了規矩。這也是很多剛進公司或產業的新手,經常犯的錯誤。他們認為交易就是一方下單付款,另一方交貨,難道生意還有往外推的道理,不好意思,在B2B就是有這個道理。
有的時候,其實也懶得去研究結構或材質,直接跟工廠說要講多少,「自己看著辦」。一台產品的成本,你以為就像書上說得那麼簡單? 曾經有一樣耗材,使用量還可以,朋友剛好有認識的供應商,我請他幫忙問問價格。結果我看到報價,直接就回說:「不用試了,這個報不進去。」為什麼這麼篤定,因為已經過了兩手,價格還比當時採購價低了不少,真當大家是傻子白痴。經濟學說價格是供給及需求的平衡解,產品價格是各方勢力的平衡解。
每張價格表背後,都是千絲萬縷的關係。 《理想之城》
突破囚徒困境
因為競爭的廠商不多,大概有誰在跑這幾條線,打聽一下不難知道。一開始,客戶會找我們去比價,為了拿下訂單,想盡辦法把成本降下來。客戶要求的報價單,都要炸開細項,然後一項一項檢討,也因為競價都是好幾輪的,一開始底牌全掀開,後面就會很被動。我找上幾個,大夥抽根菸分析下整件事:「這樣子比價有意思嗎,對大家有好處嗎?」,勝出的也剩沒多少利潤,最後就是便宜了客戶,倒不如我們互通有無,有些案子不是我們的強項,我就跟到第二輪然後放棄不跟;不過有些案子,如果上面交代一定要拿下,那就請大家給面子。也就是我們這些供應商聯合起來,才能避免被客戶各個擊破,大家都有分到訂單,對公司也好交代。
成本哪裡來
很多人聽過實時生產系統(Just in time),我認為很多廠商根本無法做到,整個供應鍊並不會因為深度的連結,造成存貨水準的降低,進而有較佳的存貨周轉,使得更低的成本。存貨一定會存在,只是存在於供應鏈中,相對弱勢的一環。曾經為了某系統廠,1億的生意,就必須準備5億的現金部位,這些錢都是為了確保庫存,才能做到準時交貨。
我還經歷過一個降本的方式,但本質上其實不算降成本,而是利用財務的手段,把報表變得好看,此舉我認為無疑是飲鴆止渴。手法就是先收掉工廠,這樣土地及設備的攤銷沒了,人員的薪資也不用發了;接著然後再砍掉低毛利的產品,在什麼都沒做的情況下,整體毛利率就往上竄。但是規劃上完全沒有考量到,正因為有低毛利跑量的產品,維持住工廠的稼動率,是在這個基礎上,才有負責盈利的中端產品線,以及打形象牌的高端產品線。現在低端跑量的沒了,等於把家中奴僕都趕走了,那誰負責挑水劈柴? 結果模具費沒有東西攤提,工廠上門討要開發費用,只能提出一個補破洞的做法:出了semi-professional定位的品牌線,本質上就是之前跑量的款。
也許把研發的工作全部下放到工廠去,那也是要後面的訂單來補貼先期研發上的投入,有些怕你拿著產品找其他廠開發,最後把單轉走,所以圖紙根本收不齊,就算齊了,你也不可能一個個零件去比對圖紙跟實物相符。減少研發人員,對於技術的掌握程度會越來越低,(又想要創新,又不想請太多人,要一個軟硬體都包,機構電子都懂,是多少錢想請人家...) 。這些外協廠,剛開始可能為了學習外銷,以及管理方式,可以先委屈一下做些吃力不討好的事,但是這種「利益都我拿,粗活由你幹」的想法,決不是能長期發展的互惠之道。
降成本應該是誰的任務
先說ODM好了,我在業務部,但是一條龍服務,所以兼專案開發,一般生命週期很低,而且東西已經通過認證,重要元件跟結構不能改動,可能被要求重新認證。我們這種中型廠,一款也就幾十萬,頂多上百萬台訂單,而且會來的都是有特殊要求,我就是不降價,你找其他家也不一定接得起來,所以在生命週期內不會有太大的變動。而且如同前文所說,我避免了惡性殺價競爭,報價已經考慮到要降價的可能,我大可行個方便讓點利,換來採購交換情報,其實我不吃虧。
如果是工業產品的產品部,產品的特點是產品生命週期長,但是任職期間,我根本沒想過要降本。因為是工業品,安規每四年升級一次,升級就等於改款,改款就等於價格有重新談的機會,而且交易品項多,可以接受某些產品上讓步,只要避免全線失守就好。
B2B就因為是個寡佔市場,比起B2C那種要跑量的,利潤相對之下好很多。偶爾降一點其實沒什麼問題,而且一般在前期就已經保留了日後要降的%數,所以一直不是很擔心降價這件事,也鮮少主動去思考什麼成本優化。可能會有覺得某處的設計有點不大合理,造成採購困擾,或是組裝及維護的麻煩,但也僅此而已,有些修改會動到模具,這些想法還是等下一次要設計新款時再考慮加入。
要推動降本,比要推動研發創新,要難非常多。一方面背後牽涉的利益結構,另一方面,客戶端已經完成簽樣的產品,有較大的改動,都要特別寫報告,請客戶重新評估,經常是上海採辦評估完,還要送美國評估,這中間勢必花不少的功夫。有任何想法,倒不如年底要做line review,真的擋不住降價壓力,再順勢一次提,要改一次改到底,把能摳的成本全摳下。
降成本可以是專案部,有可能跨部門,而且立下確切的目標跟期限,但是專案不光開發就忙不完,舊款的設計,都會有當時的時空背景緣故,真的花精力去研究,去比較不同的設計跟材質,哪一個比較好,還不如直接開發一台新的,再加點東西,讓兩台不具直接可比性。這任務也可以是產品部,但就如前文說的,其實沒有什麼動力幹這種事。其實,我是想丟給採購,不然講好聽是供應鏈,也就只剩下打單的功能。
小趣談
有一次為了一件品質問題,在山東待得久一點,請人帶我去大潤發,添購幾樣生活用品。那時候已經快過年了,非常喜氣,他們一個部長開上自己的車送我去,坐上車把電台一開,聽見一首熟到不能再熟的調子:「烤雞翅膀,我最愛吃,又香又辣有蜜汁」,原來真有這首歌,而且充滿年味氣氛。
到了晚上我們去吃餃子,在山東餃子不像台灣用顆數計算,直接點半斤,半斤差不多20多顆。不得不說,山東餃子種類之齊全,有兩本菜單,一本專門是餃子,一本是其他菜餚。餃子又分牛羊豬還有素食各一頁,牛肉拼各式蔬菜,芹菜香菜等等,林林總總加起來應該有七八樣以上,素食的我印象就西紅柿炒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