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案例(下集)-透過外在象徵挖掘內在信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續上集)

於是我進一步深度挖掘與分析他的信念,我問他:

這陣子你跟父親的衝突,當父親又丟情緒垃圾給你的時候,你都怎麼反應?

A先生:

就默不作聲讓他罵,當作沒聽到,反正也習慣了。

Stephen:

但既然你覺得他把情緒垃圾倒給你,而且跟你要錢的要求也令你反感,為什麼不肯表達呢?

A先生:

如果頂嘴下去,他會罵得更兇,所以等他罵完就沒事了。

到這邊,大概就知道為什麼他的耳朵會嚴重發炎了。A先生其實對父親有強烈的不滿,但他對父親的信念就是:「如果反駁會換來更嚴重的挨罵」,所以他選擇默默承受這些負面訊息,但他的內心真實想法卻是「我真的不想再聽他繼續唸下去」,這兩股能量在他的內在形成衝突與內耗,最終產生的象徵就是耳膜發炎,因為他並不想聽父親的廢話,但礙於不想被罵,他選擇承受一切,最終身體就會產生出相對應的疾病表達無聲的不滿。

最終我給了他幾個建議:

第一,找時間讓自己放個假,到大自然去走走,去感覺樹、感覺花、感覺草、感覺大自然的一切,腦袋不要再想著家裡以及工作的事,把自己全然交托在大自然上面,有助於化解你的負面情緒。(原理詳見樹洞舊文章《找回自己與生俱來的快樂-擺脫負面狀態的小技巧》)

第二,每個事件的發生,不論正面還是負面,通常可以對應到自己人生的課題,去思考以及問問自己,父親的這件事想告訴我什麼?對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他想讓我看懂人生哪個面向的問題?人生有很多的不快樂來自於我們看不懂事件要告訴我們什麼,所以我們就會更用力的想解決事件。但如果一直將注意力放在外境上面還是沒有改善,就要試著向內思考,或許答案就出來了。

第三,我知道有點難,但請你試著不帶任何定見跟看法,純粹的去陪伴父親或與父親相處,當他又繼續罵你的時候,當個觀察者,不對這件事做評論與反應,純然的觀察就好。

以上這三點,大概只有第一點最容易做到,剩下兩點雖然有些困難,但試著去做做看,你目前的困境一定會有所改善。大概過了一個多月左右,某天晚上A先生私訊我跟我分享最近的改變,他說他的耳膜發炎已經恢復了。至於父親方面,雖然還是時不時還是會發作一下,但他漸漸能看懂為什麼父親會有這個行為,所以當父親又發作時,自己就沒什麼太大的負面反應了,更多的是能夠同理父親是出自恐懼與匱乏而產生這個行為。很多時候,我們的不開心來自於不夠認識自己以及這個世界,當我們漸漸看懂自己及周遭的一切時,過去看似能夠重傷自己的事件,放到現在來看根本不值一提。

祝福各位也能夠時刻覺察,認識自己,看懂人生~Stephen

(礙於隱私以及職業道德,文章內的人、事、物皆有做適度調整改編,但不影響所傳遞的知識及觀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tephen普森的沙龍
7會員
2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沖犯煞的症狀:胸悶、心悸、胡思亂想、情緒不穩定等,會無法控制自己,如被另外一個人所控制般,若不及時處理,會愈來愈嚴重。」 父親接連好幾次一直被開示有沖犯、靈擾或是煞到,也常常覺得父親較容易胡思亂想、晚上睡不好,或是想法都比較負面。在沖犯、干擾化解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沖犯煞的症狀:胸悶、心悸、胡思亂想、情緒不穩定等,會無法控制自己,如被另外一個人所控制般,若不及時處理,會愈來愈嚴重。」 父親接連好幾次一直被開示有沖犯、靈擾或是煞到,也常常覺得父親較容易胡思亂想、晚上睡不好,或是想法都比較負面。在沖犯、干擾化解
Thumbnail
假設別人說話的方式讓我很生氣,通常我們只有二種選擇,直接反擊回去或是忍下來,但是無論哪個選擇都會留下後遺症,也許我們無法在當下立刻回應,但是可以在事後釋放這個憤怒,當我說釋放憤怒的能量之後,我便靜下來,被動地注意跟等待浮現的念頭、情緒或畫面等等。 也許浮現的是小時候爸爸用命令、強勢的方式對我說話,當
Thumbnail
假設別人說話的方式讓我很生氣,通常我們只有二種選擇,直接反擊回去或是忍下來,但是無論哪個選擇都會留下後遺症,也許我們無法在當下立刻回應,但是可以在事後釋放這個憤怒,當我說釋放憤怒的能量之後,我便靜下來,被動地注意跟等待浮現的念頭、情緒或畫面等等。 也許浮現的是小時候爸爸用命令、強勢的方式對我說話,當
Thumbnail
當人們試圖將情緒視覺化,爆發的火山、煮開逼逼叫的熱水壺、從耳朵鼻孔衝出的蒸汽,都在描述那種從體內不斷湧出、尋找出口的一股能量。但現實生活中,情緒沒有形體,人的肉體只有幾個出口
Thumbnail
當人們試圖將情緒視覺化,爆發的火山、煮開逼逼叫的熱水壺、從耳朵鼻孔衝出的蒸汽,都在描述那種從體內不斷湧出、尋找出口的一股能量。但現實生活中,情緒沒有形體,人的肉體只有幾個出口
Thumbnail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我的老父親一生辛勞,老來竟然能夠每天誦經、唸佛,實在讓人讚歎、歡喜。在牟尼精舍佛菩薩大慈大悲的幫助指引下,這幾年來處理了幾次沖犯煞,消除了多筆業障,身體尚可,還算硬朗,能夠自己照顧自己,子女後輩只要有空,買些食物生活用品看望下即可,省了很多操心。 分享二
Thumbnail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我的老父親一生辛勞,老來竟然能夠每天誦經、唸佛,實在讓人讚歎、歡喜。在牟尼精舍佛菩薩大慈大悲的幫助指引下,這幾年來處理了幾次沖犯煞,消除了多筆業障,身體尚可,還算硬朗,能夠自己照顧自己,子女後輩只要有空,買些食物生活用品看望下即可,省了很多操心。 分享二
Thumbnail
第7週 《覺察自己應對姿態裡的情緒》 上周的觀察有什麼發現?面對他人情緒時,自己是如何應對。 有沒有在面對同樣的情緒中,因不同對象而有不同應對。 (大聲回答:有!!!) 這個觀察 就只是觀察,觀察是不必評價的, 觀察是站在高處來觀看自己的狀態。 (對對對,就是這種感覺) 接下來要進入冰山了。
Thumbnail
第7週 《覺察自己應對姿態裡的情緒》 上周的觀察有什麼發現?面對他人情緒時,自己是如何應對。 有沒有在面對同樣的情緒中,因不同對象而有不同應對。 (大聲回答:有!!!) 這個觀察 就只是觀察,觀察是不必評價的, 觀察是站在高處來觀看自己的狀態。 (對對對,就是這種感覺) 接下來要進入冰山了。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說話帶著指責口氣,太利或太過直接,就有如以『口刀』傷人於無形。所以,與人溝通前要經過大腦思考,如何說話才能讓對方聽得下去,聽得舒服,且不會起煩惱心。說話是一種技巧、藝術與修行。」   「情緒是自己的功課,要靠自己轉念控制,並非仰賴他人,否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說話帶著指責口氣,太利或太過直接,就有如以『口刀』傷人於無形。所以,與人溝通前要經過大腦思考,如何說話才能讓對方聽得下去,聽得舒服,且不會起煩惱心。說話是一種技巧、藝術與修行。」   「情緒是自己的功課,要靠自己轉念控制,並非仰賴他人,否
Thumbnail
人心的矛盾 我在開始帶學生做很多操練與體驗內在轉化之後,很多朋友經歷了很大的蛻變,下面這位朋友有個坎坷的童年經驗,長大後很容易傾向讓身邊的朋友們予取予求,他操練轉化的效益非常好,但也來到了一個瓶頸,於是他找我做憤怒療法,第一次大量的清理了他父親帶給他的痛苦,他父親其實已經過世,但影響仍然非常深遠,他
Thumbnail
人心的矛盾 我在開始帶學生做很多操練與體驗內在轉化之後,很多朋友經歷了很大的蛻變,下面這位朋友有個坎坷的童年經驗,長大後很容易傾向讓身邊的朋友們予取予求,他操練轉化的效益非常好,但也來到了一個瓶頸,於是他找我做憤怒療法,第一次大量的清理了他父親帶給他的痛苦,他父親其實已經過世,但影響仍然非常深遠,他
Thumbnail
「我一直以為『別人的不理解』是我的問題,是我需要去努力讓別人聽懂、理解⋯⋯現在,努力到這裡的我,終於可以把另一半的責任,還回去了!」我破涕為笑、如釋重負地說。
Thumbnail
「我一直以為『別人的不理解』是我的問題,是我需要去努力讓別人聽懂、理解⋯⋯現在,努力到這裡的我,終於可以把另一半的責任,還回去了!」我破涕為笑、如釋重負地說。
Thumbnail
當時每個人都有不想面對的傷口,或甚至是自己沒有自覺的傷口。 我們都知道面對傷口的方式,是狠心的將膿包擠出、讓它通風,而不是包緊緊的、以為碰不到,但傷口很容易因為溼溼的而潰爛...... 這些道理我都懂,面對皮肉傷口還可以理智去處理,但面對心上的傷口,或許是在不自覺中視而不見,或是總以為它已經結痂了,
Thumbnail
當時每個人都有不想面對的傷口,或甚至是自己沒有自覺的傷口。 我們都知道面對傷口的方式,是狠心的將膿包擠出、讓它通風,而不是包緊緊的、以為碰不到,但傷口很容易因為溼溼的而潰爛...... 這些道理我都懂,面對皮肉傷口還可以理智去處理,但面對心上的傷口,或許是在不自覺中視而不見,或是總以為它已經結痂了,
Thumbnail
那一長串瘋言瘋語的外貌加上憤怒至極的情感與姿勢,總是讓人退避三舍,不敢靠近。就這樣經過了十幾年,他總是被妻子與孩子認為是個有情緒障礙及暴力傾向的先生與爸爸。但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那一長串瘋言瘋語的外貌加上憤怒至極的情感與姿勢,總是讓人退避三舍,不敢靠近。就這樣經過了十幾年,他總是被妻子與孩子認為是個有情緒障礙及暴力傾向的先生與爸爸。但真的是這樣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