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時成金-14】非凡,是練出來的

2022/04/1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創新,一直是推動照護品質提升的關鍵;也是能讓照護被看到的力量。
長久以來,部內長官一直很支持也很極力創新照護,為了激勵大家的想法,此次我們邀請智齡科技的執行長-康仕仲,為我們開睛點光,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抓緊那微小發現讓照護變得不一樣。
康執行長也不藏私的,從開發一台輕巧便利的推手,帶著我們了解團隊如何從測量生命徵象、評估傷口、溝通結合科技進行創新照護。途中我也有感而發的說出:「你所看到的成功,大多都是為此工作十年之久」;沒錯,執行長也分享在創立智齡科技之前大概從2009年努力到現在。
Success depends on patience
對應紅極一時談論「傑出表現」的聖經 -【刻意練習】,也有相同的論點。
此本書作者安德斯 艾瑞克森(Anders Ericsson),目前在佛羅里達州州立大學教授心理學,長期進行傑出表現的研究,最廣為人知的是他在1993年以一群小提琴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所提出的《一萬小時法則》,艾瑞克森教授說到:
無論從事哪一種專業,最初都需要付出相對的量,也就是時間去練習;而光有量是不夠的,還需要兼具相對練習的質。
艾瑞克森教授從世界級音樂家、奧運選手、得到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以及西洋棋特級大師的經歷中,讓我看到從優秀邁向卓越的地圖,也提供了很棒的指引,身為人母人師,該如何負起責任,在追求自己的成長同時也能協助他人達到他的目標。
以下就四種不同階段,一一為大家分享 :

第一階段 : 產生興趣

透過對一項事物好奇心進而產生興趣,才會積極地投入時間。就像西洋棋世界冠軍波爾加·蘇珊提到他跟西洋棋初次的相遇是在家裡的櫥櫃裡,就這樣他被棋子的各樣形狀吸引,之後著迷於其中的邏輯和挑戰。
這中間我看到關鍵,「想玩」就是讓人產生動機的初始引擎;正如老虎·伍茲傳說在九個月大時就拿著高爾夫球球桿當成玩具,當父母親示範不同的球桿在不同的情況下該如何使用,展示的不同姿勢,都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
看到這邊也深有同感,大概從2020年我開始思考,如何讓硬學理的實證照護課程變得有趣,而身旁的夥伴也很支持,我們開始將實證的前3A (Ask, Acquire, Appraise) 進行課程翻轉。
運用搶答、分組討論,營造遊戲化學習氛圍,從高度互動學習中讓學員理解,聽到跟做對當中的bug在哪裡,也透過每個人不同的背景以及視野,激盪出不少有趣的想法。
這一系列的活動中,不敢說是否有引起大家對於學習實證的興趣,但是從團隊動員、有一致的目標中,我們的確從中培育不少對實證有興趣也有能力的師資,以實證為照護基礎的氛圍,也從中央開始擴展到各單位。
透過初始的好奇心而萌芽的興趣,此時需要的是讚美以及因此發展出來某種技能的滿足感。

第二階段 : 變得認真

當對於某種領域產生興趣、展現潛力後,下一個階段並不是盲練,而是需要請老師或教練進行有質量的刻意練習。也在這個階段之後,練習就不再是玩遊戲,而成了功課。
此時這位引導者非常重要,他們並非是該領域特別厲害的專家,但需要非...常有熱忱,需要清楚的知道學生在有點小成績時該如何鼓舞、激勵或讚美
以波爾加西洋棋世界冠軍的例子來看,他們的第一位老師是他的父親-拉茲洛,雖然拉茲洛棋藝並沒有特別突出,波爾加大概不到青春期棋藝就遠遠超越他的父親,但至少他的父親可以引導他入門;更重要的是這位老師會利用一些小獎勵維持她的興趣、鼓舞著他。
維持興趣跟動機是培養一項專業技能和習慣基石。
是說在人的一生中,會有很多因素在影響著自己的動機,不僅來自於內在層面的心理因素;也來自父母以及同儕的外部因素;然而,影響因素很多,但若是能專注於長時間的練習,培養自己從0到1的過程,的確會從中獲得極大的成就感以及樂趣。

第三階段 : 全心投入

這個階段通常都是自己已經具備發展某項特殊專業所具備的,為了追求成長,而需要追求最優秀的老師或學校;而學生面對的期待就是不斷的突破自己,諸如突破自己的個人紀錄、挑戰全國、甚至世界紀錄。
若以鋼琴家來說,其彈奏的樂曲就是高難度但表現得無懈可擊;數學家則是解開過去幾世紀尚未有人解開過的問題。不斷的追求自我突破、追求卓越。
全心投入主要的動機來自於自己。
我也覺得自己似乎也還在這個階段,雖然接觸護理早在15歲時,持續到現在仍不斷刻意練習護理的不同層面,不管是臨床照護、護理理論、實證護理或護理研究。
然而,在這一段過程中,我發現其中《問問題的思維》非常重要,恰巧在臉書上看到李佳達老師開設的決策思考力,這是佳達老師透過在密涅瓦大學學習到一系列的系統化思維模式,而打造出來的全新課程,目前也出了新書 〈全球人才搶著學! 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推推!!
從2月開始進行密集的思考訓練,我學到 :

1. 該如何確定自己有問對問題

原來問對問題有一套定義,就是要透過現況分析進行目標設定
問對問題是在滿足限制條件(不能夠更改,或變動會花費很大的成本)之下能順利排除主要障礙。

2. 進行有結構性的問題解決

而要進行問題解決之前必須要先拆解問題至最小可處理單位,跟依隆 馬克斯(Elon Musk)的第一性原理不謀而合。
例如馬克斯最先喊出要移民火星,然而光一次的火箭發射成本就要花費6,000萬至6,500萬美元,先分析這當中需要那些成本,而這些成本是否能夠過其他方式降低。例如,若要降低火箭成本,那「透過回收使用過的火箭」就是一項可負擔的選項。

3. 深度運作學習三角 - 刻意練習、微小改進以及即時回饋

每堂課課前均搭配的數位影片先進行課程預習,並透過作業練習了解自己對於哪個部份的理解還不夠,因為作業是在miro上,也能觀摩夥伴的作業而激發起自己的想法。
在上課時就能集合引導師以及大家的見解,進而突破自己看問題的視野。其中我覺得能跟一群不同背景、擁有比自己還要高視野的夥伴進行討論,是我最大的獲得。

第四階段 : 開闢新路

此階段根據安德斯 艾瑞克森所說的,融會前人的成就並提出具有價值的觀點;也就是透過超越自身領域的既有知識,做出對社會有創意的獨特貢獻。
書中也有提到在這個階段會有反覆的懷疑自己,雖然知道自己的目標,但其實還不知道該如何達成,就像畫家一般,希望能畫出在看的人眼中的某種意象,但其實她們不知道自己究竟該如何下筆;此時的專注,透過前人留下的足跡不斷的嘗試,通常會有神來一筆,這就是所謂的《頓悟》。
就像諾貝爾得主一樣,這些得主往往都是同儕還要早發表學術文章,而在研究生涯中其發表的論文的多於其他人;若換句話說,也就是比其他人更努力。
而造就專家級的能力莫若於要投注比常人更多的專注與努力,才能突破過去的極限。
總結,所有在某項專業上有卓越成就的人,通常都是

1. 有方向的不斷努力

2. 能連結已知(踏在前人的貢獻上)

3. 執行深度運作(實作)

直到自己也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Chin
    Chin
    點石成今 & 點時成金 [透過持續精進成為更好的自己,藉由時間堆積讓知識變成照亮他人的黃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