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方人都可以不給家用? 如果你夠膽的話…. —英雄的寫作鍊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今日是四天連假的第二天,來點輕鬆的。

問一下大家,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給家用的習慣呢?

據我所知,身邊的朋友也不是每個都會給家用。

在我們亞洲人的傳統文化裏,不給家用好像有點罪大惡極。

然而,西方的人卻不流行給家用這件事! 大家聽到是否覺得這是喜訊呢?

讓我先從西方人的 “ 孝順 ” 觀念說起。


西方人好像沒有 “ 孝順 ” 這個觀念

中華文化的「孝順」意思就是關心和善待父母,而且大小事都要順從,無論如何也不可違背父母的意思。

但是,大家有沒有發覺英語的世界裏好像沒有「孝順」這個詞語?

在西方的文化觀念中並沒有我們華人「孝順」的概念,西方的父母認為兒女有個人的思想和價值觀,「孝順」這個權念反而會阻礙了兒女價值觀的成長。

西方文化中,父母認為子女並不是為父母而活,他們長大後該有自己的人生。

現在,讓我來更進一步說明一下西方獨立自主的觀念是怎麼一回事。


獨立自主的西方文化

簡單的說,西方的獨立自主其實就是權利與義務這兩件事。你有權獨立自主,你就有義務對你的人生負責,包括一切的生活開支。

西方很多人18歲成年後已經會搬出去自己一個住,一早已經要自己承擔生活開支,不再問父母拿零用錢,這是他們獨立自主的思想文化。

同時, 父母也會希望在孩子成年過後自己也有私人空間,孩子偶爾關心一下就可以了,但不用整天服侍。當孩子成家立室後,孩子一年回家2、3次就好了,他們已經很高興。但如果一年到頭待在老家,他們反而會覺得很麻煩,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我以子女和父母出外用餐這件事做例子你就會更加明白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我們東方人認為一家人出外吃飯不用計得那麼清楚,不用分你和我,今餐我請客,下一餐你請客,有來有往。

但是,我們東方人很喜歡 “ 請客 ” 這件事,在西方人看來郤覺得很奇怪,因為在他們的文化裏沒有這回事。孩子和父母一齊外出用餐各自負擔自己的費用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根本不用請來請去那麼麻煩,即所謂的 “ AA制 ” 就好了。

西方人的獨立自主文化不是說孩子不用關心和理會父母,而是大家都應該各有各精彩。


為何外國人認為無需給家用呢?

在以下的影片裏,主持人訪問了一些外國人對給家用這件事的看法 :



我們來看一下頭幾位受訪的外國人對給家用這件事的看法:

影片 0:32 : 從英國來的男子: “ 從來沒有想過,或者會買食物給父母。”

影片 0:39 : 從澳洲來的女子: “ 我認為不需要,除非父母有特殊需求,父母自己會有辦法。”

影片 0:58 : 從美國來的男子: “ 我在創辦事業,孩子的角色也不應該是這樣,當父母變老後有更多需要時會考慮一下。”

總結一下,以上三位外國人都認為無需要給父母家用,如果父母有特別需要時才會考慮一下,但不會主動給家用。

在獨立自主的西方文化裏,雖然孩子會感謝和尊重父母的養育之恩,但他們郤沒有每月定時給父母家用的習慣。

同時,西方人的父母也認為自己能養活自己,無需靠別人援助,即使你是我的子女也沒必要給我家用。 當然,如果父母真的有困難時也希望子女會伸出援手!

相反,我們東方人的父母則認為給家用是很重要的事。在傳統文化上甚至是一種溝通方式,你定時定候給家用是證明你還記得父母的存在,是一種孝順的表現。


總結

西方人好像沒有我們華人“ 孝順 ” 的觀念,他們認為這樣反而會阻礙了兒女價值觀的成長。而且西方人更加追求獨立自主的思想文化,父母和長大的子女都應該為自己的生活負責,各自各精彩。所以,在西方人的眼中沒有給家用這個概念。

但是,我們還是要給家用的好,因為根據很多身邊的案例,不給家用的風險可以很大,後果可以很慘呀!

如果你夠膽的話,就說一下西方人不給家用的文化給父母聽,看一看他們的反應吧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英雄的寫作鍊成的沙龍
10會員
23內容數
2022/04/28
小時候有個親戚成日有教我要有自信心什麼的... 他知道你考試成積不好,就會說 "給點信心自己,下次就會考得更好!" 我很感謝他的安慰,但是他從來沒有說過自信心從何而來? 缺憾自信心,不是說一下就有!以下給你一個建立自信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Thumbnail
2022/04/28
小時候有個親戚成日有教我要有自信心什麼的... 他知道你考試成積不好,就會說 "給點信心自己,下次就會考得更好!" 我很感謝他的安慰,但是他從來沒有說過自信心從何而來? 缺憾自信心,不是說一下就有!以下給你一個建立自信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Thumbnail
2022/04/26
最近,在網上討論區看到有人發問情侶關係如何保鮮的問題。 其實,不只是男女關係,無論在對人對事對生活各方面,不知怎樣,我們都會不時發現有人突然感到厭惡,需要尋求 "保鮮"的問題出現。 然而,我的作風一向是從根源裏入手。以下先來說一說對人生突然感到厭惡的原因......
Thumbnail
2022/04/26
最近,在網上討論區看到有人發問情侶關係如何保鮮的問題。 其實,不只是男女關係,無論在對人對事對生活各方面,不知怎樣,我們都會不時發現有人突然感到厭惡,需要尋求 "保鮮"的問題出現。 然而,我的作風一向是從根源裏入手。以下先來說一說對人生突然感到厭惡的原因......
Thumbnail
2022/04/21
有人說天賦凌駕後天的努力。 那些站在頂尖的精英,是我們平常人怎去努力也達不到的境界。 一個人的才能,究竟是天賦還是後天的努力發揮關鍵作用呢? 其實這是一個有雞先同有蛋先既問題.....
Thumbnail
2022/04/21
有人說天賦凌駕後天的努力。 那些站在頂尖的精英,是我們平常人怎去努力也達不到的境界。 一個人的才能,究竟是天賦還是後天的努力發揮關鍵作用呢? 其實這是一個有雞先同有蛋先既問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東方人注重家庭關係和孝道,總覺得到了某個節日就該作某事,行禮如儀,該有的要有,心意重要,但儀式感也很重要,寫卡片、吃蛋糕、上館子、送花送禮物,三百六十五天,在這天總要表示一下對母親的感謝,雖然媽媽嘴上總是說不在意,但是孩子如果真的完全沒有表示,內心還是會覺得失落,最少也能打通電話回家問候一下吧!
Thumbnail
東方人注重家庭關係和孝道,總覺得到了某個節日就該作某事,行禮如儀,該有的要有,心意重要,但儀式感也很重要,寫卡片、吃蛋糕、上館子、送花送禮物,三百六十五天,在這天總要表示一下對母親的感謝,雖然媽媽嘴上總是說不在意,但是孩子如果真的完全沒有表示,內心還是會覺得失落,最少也能打通電話回家問候一下吧!
Thumbnail
今天剛好發這篇真的是太應景,又很有我風格,一如既往地逆風,不能把對長輩好、對父母好就當作「孝順」。那你太看得起這個儒家文化中的最大糟粕了,西洋人也沒有孝順的概念,照樣不會把父母打死然後吃掉;慈烏都還會反哺呢!你說牠是讀過《論語》還是《孝經》?
Thumbnail
今天剛好發這篇真的是太應景,又很有我風格,一如既往地逆風,不能把對長輩好、對父母好就當作「孝順」。那你太看得起這個儒家文化中的最大糟粕了,西洋人也沒有孝順的概念,照樣不會把父母打死然後吃掉;慈烏都還會反哺呢!你說牠是讀過《論語》還是《孝經》?
Thumbnail
生,應如春花的絢麗 前言 華人有"養兒防老"的觀念,(看韓劇,似乎比華人更甚)。有此觀念後,當然就會有意無意的表現出來,而子女會從你的言行或交談中得知此點…。觀看某視頻,受訪者以身作則照顧自己的母親,希望女兒在她年老時也能仿效此舉。沒想到德籍女兒直接又明白的告訴她:妳老了之後要自己負責喔,我是不會照
Thumbnail
生,應如春花的絢麗 前言 華人有"養兒防老"的觀念,(看韓劇,似乎比華人更甚)。有此觀念後,當然就會有意無意的表現出來,而子女會從你的言行或交談中得知此點…。觀看某視頻,受訪者以身作則照顧自己的母親,希望女兒在她年老時也能仿效此舉。沒想到德籍女兒直接又明白的告訴她:妳老了之後要自己負責喔,我是不會照
Thumbnail
這不是一篇小孩子的抱怨文,相反,是無論家長或是身爲晚輩的我們應去正視的問題。而在處理家庭糾紛中,我們太常’放棄溝通‘,我們認爲這是跨緯度交流,甚至覺得對方不可理喻。但是,跳過溝通這個環節,實際上并不會緩和雙方的關係,反而只會帶來更多的紛爭及忍受。
Thumbnail
這不是一篇小孩子的抱怨文,相反,是無論家長或是身爲晚輩的我們應去正視的問題。而在處理家庭糾紛中,我們太常’放棄溝通‘,我們認爲這是跨緯度交流,甚至覺得對方不可理喻。但是,跳過溝通這個環節,實際上并不會緩和雙方的關係,反而只會帶來更多的紛爭及忍受。
Thumbnail
今日是四天連假的第二天,來點輕鬆的。 問一下大家,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給家用的習慣呢? 據我所知,身邊的朋友也不是每個都會給家用。 在我們亞洲人的傳統文化裏,不給家用好像有點罪大惡極。 然而,西方的人卻不流行給家用這件事! 大家聽到是否覺得這是喜訊呢? 讓我先從西方人的 “ 孝順 ” 觀念說起。 總結
Thumbnail
今日是四天連假的第二天,來點輕鬆的。 問一下大家,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給家用的習慣呢? 據我所知,身邊的朋友也不是每個都會給家用。 在我們亞洲人的傳統文化裏,不給家用好像有點罪大惡極。 然而,西方的人卻不流行給家用這件事! 大家聽到是否覺得這是喜訊呢? 讓我先從西方人的 “ 孝順 ” 觀念說起。 總結
Thumbnail
今天我想講一個關於孝順的故事。 同步收聽Podcast: EP29 ▶️ 點擊連結:https://beceoerica.soci.vip 有一個年輕人,他大學畢業之後,就決定跟朋友一起到其他的國家去工作。當時就只是一時的念頭並沒有想太多。 父母也以為他很快就會回來了,沒有想到兩年三年甚至五年
Thumbnail
今天我想講一個關於孝順的故事。 同步收聽Podcast: EP29 ▶️ 點擊連結:https://beceoerica.soci.vip 有一個年輕人,他大學畢業之後,就決定跟朋友一起到其他的國家去工作。當時就只是一時的念頭並沒有想太多。 父母也以為他很快就會回來了,沒有想到兩年三年甚至五年
Thumbnail
「與父母的關係,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不必要製造一個階級觀念。
Thumbnail
「與父母的關係,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不必要製造一個階級觀念。
Thumbnail
記得大學時期,就讀外文系的我,曾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有文化交流的機會。坐在同個教室,上著同樣的課程,亞洲學生和歐美學生的思維、表現、言詞、感受卻有顯著的不同。當教授拋出一個問題,希望得到回應時,台灣學生默不吭聲 ,我們都害怕發言出錯被嘲笑。而歐美的學生勇於發表意見,當想法有分歧時能夠質       
Thumbnail
記得大學時期,就讀外文系的我,曾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有文化交流的機會。坐在同個教室,上著同樣的課程,亞洲學生和歐美學生的思維、表現、言詞、感受卻有顯著的不同。當教授拋出一個問題,希望得到回應時,台灣學生默不吭聲 ,我們都害怕發言出錯被嘲笑。而歐美的學生勇於發表意見,當想法有分歧時能夠質       
Thumbnail
  有句古諺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在年齡漸長的時光中,深深感受到天下不是的父母還不算稀少的。   先別急著否定,我清楚養孩子有多辛苦。   相較於美國歐洲的父母,亞洲父母較難認知「孩子是獨立個體」這件事,當然包括我的父母親,小至飲食,大致穿著、交友,甚至人生規劃,想必大家對於這類的爭執點並不陌生。
Thumbnail
  有句古諺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在年齡漸長的時光中,深深感受到天下不是的父母還不算稀少的。   先別急著否定,我清楚養孩子有多辛苦。   相較於美國歐洲的父母,亞洲父母較難認知「孩子是獨立個體」這件事,當然包括我的父母親,小至飲食,大致穿著、交友,甚至人生規劃,想必大家對於這類的爭執點並不陌生。
Thumbnail
看到一堆網路隨處可得的那些帶長輩、父母出國的「攻略」、「注意事項」之類的教學文,對讀者耳提面命要注意哪些事情,才能減低與長輩在旅途上的摩擦,基本上不外乎就是要你看在父母養你很辛苦,才幾天不愉快就吞下去吧。然後連媒體也抄來變成新聞報導,其實現今一窩蜂式的孝親旅行,我個人是持保留態度的。
Thumbnail
看到一堆網路隨處可得的那些帶長輩、父母出國的「攻略」、「注意事項」之類的教學文,對讀者耳提面命要注意哪些事情,才能減低與長輩在旅途上的摩擦,基本上不外乎就是要你看在父母養你很辛苦,才幾天不愉快就吞下去吧。然後連媒體也抄來變成新聞報導,其實現今一窩蜂式的孝親旅行,我個人是持保留態度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