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憂我心~青少年&家長的心事話 Part I】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些年,青少年前來諮商的比例逐漸增加,令人欣喜的是,心理健康可以從小開始被照顧與維護,而青少年族群的需求也逐漸被聽見和重視,有年齡層往下扎根的概念。然青少年是未成年人,故需有家長陪同,光從這一點看來,你會怎麼開始思考這”你憂、我也憂”的親子關係呢?

raw-image

不過進到諮商室,發現同樣的「青少年諮商」,然還有不同的樣態呈現。

第一種,主動迎擊

令人驚訝的竟然是青少年覺察自己有難以承受的身心負荷及眾多議題,情緒低落到有些失控,上網搜尋”憂鬱”的簡易量表,來評估自己的身心理狀態,因此有了心理諮商的概念,開始搜尋心理諮商所的訊息,透過各種方式讓父母帶他們到諮商所來,所幸父母都還抱持接受諮商的開放態度,願意支持孩子,令人欣慰,而孩子的主動性也高,願意在生活中覺察、練習和改變。

不過青少年常小心翼翼地提起:「你可以幫我跟我爸媽說……嗎?」,看起來青少年的諮商期待,除了情緒及壓力的紓解,還需要搭起一個和父母溝通的橋樑。

第二種,被迫前來

當然也有青少年一開始是被父母要求來的,通常已是在家庭中有了劇烈衝突,雙方難以溝通互動,一觸即發,父母覺得束手無策,於是向外打探可協助的管道或經由醫生建議,這種較多是父母主動前來預約諮商,再把孩子給帶過來,不過萬幸的是,孩子還願意來,然而父母掌有主動權及經濟大權,是否可繼續諮商,通常都表示要看孩子進步了沒?改變了嗎?所以被期待對衝突負責及改變的會是孩子。

但弔詭的是,青少年常忿忿不平地跟我說:「你覺得需要來諮商的是我嗎?我覺得我爸媽比較需要吧!但我覺得沒救了,沒差啦!」,看起來青少年來諮商的期待,紓解情緒壓力大過於期待父母改變,因為看清父母威權與決斷,只期待有個喘息的出口,淚眼婆娑時,可以被聆聽,至於這場對決的對手可否停下來,他們不抱希望。

第三種,遲遲不來

偶爾有些青少年不會出現在諮商室,或是預約了卻放鴿子,最後只好父母先來,很焦急地想要有一些辦法喚回脫韁的野馬,或是快要斷裂的親情,幾近絕望,但又還沒放棄一絲絲的可能,試圖努力,然父母身心俱疲,急需被安穩,不然會先倒下。但這有些隔空抓藥,因為孩子沒有出現,孩子沒有任何意願,雙方甚至難有機會互動,想要期待對手願意出場,還真是萬般無奈與無力啊!

社會變遷快速,世代差異感是過去的倍數增長,這一場世代的對決,到底誰是諮商的主體呢?

這一世代青少年的父母,過去看見他們的父母在經濟起飛年代窮盡所有的努力為家庭付出,不斷掙錢,哪裡有工作就往哪裡去,這過程少有互動與陪伴,還談甚麼溝通,父母的情感表達總在務實的行動及物質給予中呈現。青少年的父母於是想要翻轉這樣的宿命,很努力地在社會上立足,也體會這樣的艱辛及持守不易,加倍奉獻自己的時間,有時忽略家庭經營,也不自覺承襲上一代的親子互動,然也有為經營家庭願意做出和其父母不同的生涯決定。

然此時卻要面對以光速前進的N次元世代的孩子,有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及文化刺激,加上科技的進步,資訊已不受時空及地域的限制,所謂的生活和工作類型及價值觀再度被革新,還有各種安全的疑慮挑戰父母緊繃的神經,夾在兩代文化中的青少年父母,怎麼因應呢?這些父母的心裡有苦也難言,他們身上承載著過去價值觀及規條的框架,但又要努力地跟上青少年成長的速度,甚至有些父母費盡心力透過參與各式課程、演講、學習各種教養知識,來減緩焦慮與不安;有些願意在行動實踐,小心翼翼地互動,卻還是很挫敗,甚至根本難以戰勝過去框架的束縛;有些則哀天怨地、動則干戈。但這些父母若過去沒有這樣被理解和對待的經驗,如何知道”陪伴”&”對話”是甚麼呢?面對上下交相迫,或許父母同時要面對的是整理過往的生命經驗,需要不斷覺察自己、調整自己,期待在教養上找到一個軸心,至少可以好好地運轉。

這樣年代慌亂與焦慮的父母,孩子有機會理解嗎?

青少年就如艾瑞克森(Eric H.Eric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第五期,其發展危機(任務)為”自我統整(認同)與角色混淆”,青少年正在他者認同及自我認同中掙扎、矛盾、徬徨與迷失,很多時候還無法建立自我觀念及清楚未來追尋的方向。然而父母因走過與社會奮戰的辛苦所得,總有許多覺得寶貴的經驗不斷提醒、期待,甚至規範與控制,努力盡量避免青少年虛擲一場的浪費生命,或是與環境抗爭到頭破血流,於是著急地打開保護傘。

然青少年在充滿”做自己”的訴求下,身上蓄積奮不顧身不斷往前衝刺的能量,轉身又被認為附屬於父母的羽翼之下,被當孩子看待,沒有機會被允許犯錯,沒有機會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生命與世界,當驚覺父母的價值觀入侵到自己的疆界時,青少年不斷地透過各種形式表達:「請你們與我保持安全距離」,青少年面對關係距離的拿捏總顯得彆扭,不僅面對父母,同儕也是。當意識到想要拉開距離時,又要面對父母大量的擔憂與不安,以及汲汲逼近,因青少年仍處在情緒控制與調節的發展中階段,面對刺激與衝突,尚未能好好地駕馭情緒,一不小心就有時爆炸、有時冷漠、有時轉身離開、有時自我傷害,這反而讓關係出現裂痕,但青少年的心裡不總是真的無所謂,常為了自尊撐著,也不願意主動和好,有時還真的不知該如何收拾這爛攤子啊,就這樣傷痕累累。這樣的局面對發展自我認同的他們,無疑又更混亂了吧!孩子心裡呼喊著”你們到底要我怎麼做? ”、”我真的這麼糟嗎? ”。

這個世代孩子的訴求與為難,父母有機會停下來看見嗎?

父母在過去社會化歷程中學習到的順從、配合、有禮、隱藏自我、自控自律,然青少年不想吞下這一套,想要捍衛及證明自己,不斷衝撞價值觀,遇到父母的強硬及過多保護時漸漸地變得無感,甚至無能也無力,在無法溝通下漸漸無言。這世代間的的各自辛苦與相互控訴,如何解題?其實還不僅如此,加上家庭形式的多元化、價值觀的虛無縹緲、社會安全網的漏洞…等,這之間的關係還真較過往複雜許多許多。

該改變的是誰?

青少年憂鬱了,父母也憂鬱了。

誰才該進到諮商室來呢?

……………………………………………………

關係,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

當然,親子關係也是。

若還有一些可能,我想那是因為「愛」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etty C.的沙龍
0會員
5內容數
Betty C.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9/22
關於婚姻最好的比喻來自錢鍾書《圍城》一書——「婚姻是一座圍城,沒有結婚的人,拚命想擠進去,結了婚的人卻拚命想往外爬。」,到底何謂婚姻的實情呢? “那些為雞毛蒜皮的吵架背後藏著多少對方沒有聽懂的需求、情緒和心意?” 無論是結婚還是離婚,兩人的選擇都是為了過得更幸福,只是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選擇。
Thumbnail
2022/09/22
關於婚姻最好的比喻來自錢鍾書《圍城》一書——「婚姻是一座圍城,沒有結婚的人,拚命想擠進去,結了婚的人卻拚命想往外爬。」,到底何謂婚姻的實情呢? “那些為雞毛蒜皮的吵架背後藏著多少對方沒有聽懂的需求、情緒和心意?” 無論是結婚還是離婚,兩人的選擇都是為了過得更幸福,只是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選擇。
Thumbnail
2022/09/22
婚姻,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成為"伴侶"之前,我想需要先認知-"伴",我們都有一半的責任;"侶",我們都需要好好對話、溝通。伴侶關係跳的是雙人舞,每個狀態的發生都需要一起承接,找到還可以一起前進的方向。預備進到婚姻成為伴侶,在婚前做些準備與調整,一起討論成為怎樣的”我們”,使婚姻中的適應更順利。
Thumbnail
2022/09/22
婚姻,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成為"伴侶"之前,我想需要先認知-"伴",我們都有一半的責任;"侶",我們都需要好好對話、溝通。伴侶關係跳的是雙人舞,每個狀態的發生都需要一起承接,找到還可以一起前進的方向。預備進到婚姻成為伴侶,在婚前做些準備與調整,一起討論成為怎樣的”我們”,使婚姻中的適應更順利。
Thumbnail
2021/02/01
保護孩子不受到任何傷害是父母的天職,但其實根本做不到,孩子難免會跌倒,在感情上也可能會受傷,會因外在刺激和意外受到驚嚇,會因意外或失去而悲傷,會因不平或委屈而憤怒。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父母究竟該如何教育孩子?在控制與放手間該如何拿捏?
Thumbnail
2021/02/01
保護孩子不受到任何傷害是父母的天職,但其實根本做不到,孩子難免會跌倒,在感情上也可能會受傷,會因外在刺激和意外受到驚嚇,會因意外或失去而悲傷,會因不平或委屈而憤怒。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父母究竟該如何教育孩子?在控制與放手間該如何拿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成人可以為自己選擇要不要安排諮商,因為主角是自己,當然是直接與心理師討論任何問題。孩子的狀況就不一樣了,通常都是大人決定的,而且諮商過程發現的任何變化,心理師與父母都需要合作來討論,包含諮商過程對孩子的觀察,父母對孩子變化的觀察,以及父母更在意的,到底該怎麼做,所以這次要來分享親職諮詢。
Thumbnail
成人可以為自己選擇要不要安排諮商,因為主角是自己,當然是直接與心理師討論任何問題。孩子的狀況就不一樣了,通常都是大人決定的,而且諮商過程發現的任何變化,心理師與父母都需要合作來討論,包含諮商過程對孩子的觀察,父母對孩子變化的觀察,以及父母更在意的,到底該怎麼做,所以這次要來分享親職諮詢。
Thumbnail
青少年處於兒童與成人之間的過渡期,開始接受社會期待的目光,並且開始建立自我認同。因此青少年時期的心理發展往往影響到成年後的性格,所以更應該加強對青少年情緒的關注。 身為家長其實也能幫助青少年管理情緒,可以試著在青少年有情緒的時候,幫助他們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也有助於建立對自我的認同。
Thumbnail
青少年處於兒童與成人之間的過渡期,開始接受社會期待的目光,並且開始建立自我認同。因此青少年時期的心理發展往往影響到成年後的性格,所以更應該加強對青少年情緒的關注。 身為家長其實也能幫助青少年管理情緒,可以試著在青少年有情緒的時候,幫助他們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也有助於建立對自我的認同。
Thumbnail
在與父母工作的過程中,常會聽到家有青少年子女的父母,對於和這年紀的孩子相處感到挫折與心累。 我們幹嘛這樣的關係怎麼辦呢?
Thumbnail
在與父母工作的過程中,常會聽到家有青少年子女的父母,對於和這年紀的孩子相處感到挫折與心累。 我們幹嘛這樣的關係怎麼辦呢?
Thumbnail
家長是不是時常在思考為何青少年都這麼難懂?兒童精神科陳俊元醫師解釋青少年是一個變化的階段,而這些改變都需要時間了解並找出方法去適應,尤其青春期第二性徵是來自於賀爾蒙的變化,這些性荷爾蒙的變化對孩子來說是新的體驗。另外在青春期大腦還沒發展完全,青春期前大腦會產生很多連結,一開始主要是跟興奮性連結有關,
Thumbnail
家長是不是時常在思考為何青少年都這麼難懂?兒童精神科陳俊元醫師解釋青少年是一個變化的階段,而這些改變都需要時間了解並找出方法去適應,尤其青春期第二性徵是來自於賀爾蒙的變化,這些性荷爾蒙的變化對孩子來說是新的體驗。另外在青春期大腦還沒發展完全,青春期前大腦會產生很多連結,一開始主要是跟興奮性連結有關,
Thumbnail
諮商不是補習班,才藝班,機械修理廠,或是替代性的親情, 如果身為父母難以好好思考自己需要接受幫助的可能性, 那這樣的諮商進行下去,充其量就是來買心安。, 其實可以不用這樣子進行......
Thumbnail
諮商不是補習班,才藝班,機械修理廠,或是替代性的親情, 如果身為父母難以好好思考自己需要接受幫助的可能性, 那這樣的諮商進行下去,充其量就是來買心安。, 其實可以不用這樣子進行......
Thumbnail
如果要給青少年的自己一句話,你會對當年的自己說什麼呢? 在生理上孩子的發展需要時間,如果加上童年時期的失落,以及對情緒的認識和覺察不足,都容易讓孩子有防衛心,而離我們越來越遠。
Thumbnail
如果要給青少年的自己一句話,你會對當年的自己說什麼呢? 在生理上孩子的發展需要時間,如果加上童年時期的失落,以及對情緒的認識和覺察不足,都容易讓孩子有防衛心,而離我們越來越遠。
Thumbnail
保護孩子不受到任何傷害是父母的天職,但其實根本做不到,孩子難免會跌倒,在感情上也可能會受傷,會因外在刺激和意外受到驚嚇,會因意外或失去而悲傷,會因不平或委屈而憤怒。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父母究竟該如何教育孩子?在控制與放手間該如何拿捏?
Thumbnail
保護孩子不受到任何傷害是父母的天職,但其實根本做不到,孩子難免會跌倒,在感情上也可能會受傷,會因外在刺激和意外受到驚嚇,會因意外或失去而悲傷,會因不平或委屈而憤怒。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父母究竟該如何教育孩子?在控制與放手間該如何拿捏?
Thumbnail
青少年處於與未來社會接軌愈來愈靠近的階段,在通往形塑自我的道路上,被賦予許多發展任務與期待,需要儲備許多能力,也相對地要承受巨大的壓力,然孩子是否會遇到困境?是否可以順利度過?這些需要被好好的關心與陪伴的部分,往往被我們輕忽了。有機會駐留傾聽青少年的心聲?好奇青少年眼中的父母是如何呈現和困住他們的?
Thumbnail
青少年處於與未來社會接軌愈來愈靠近的階段,在通往形塑自我的道路上,被賦予許多發展任務與期待,需要儲備許多能力,也相對地要承受巨大的壓力,然孩子是否會遇到困境?是否可以順利度過?這些需要被好好的關心與陪伴的部分,往往被我們輕忽了。有機會駐留傾聽青少年的心聲?好奇青少年眼中的父母是如何呈現和困住他們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