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小孩會發生的事

2024/04/17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生孩子前在意很多,生孩子後只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快樂

生孩子前在意很多,生孩子後只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快樂


最近 Threads 上又掀起生孩子論戰,其中幾則在討論「女性生小孩會發生的事」,抱歉了因為科技/醫學/宗教(不知道哪個才是主因?)目前都沒有打算讓男性可以自體生小孩,所以懷孕、生產一事,總是回歸很傳統的性別話題。

剛生完小孩的我趁記憶猶新回頭查看自己的日記,還有自己的記憶,試圖比較公正公開地總結我和眾多正在、剛結束生產的朋友心得,大概就是十個月時間的紀錄。

不過無論你對這個話題是否感興趣,請記得:生小孩只是開始而已

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覺得我們的社會風氣過度在意、投入小孩的嫩嬰時期,等到小孩可以去義務教育階段(大概的分野),就很常教育外包,忘記孩子其實有2/3的時間是家長決定的,無論是送安親/才藝/補習班、在家活動、睡覺,都是教養的一部分啊。



身體發生的改變

身體的改變是大家比較常提到的,不過在開始之前,我要先說明一個「隨機」的觀念,大部分的事件一定會發生,只是程度上的差異而已,有些人輕微到可以忽略,有些人痛苦到奉勸他人與自己莫再生,也就是說你的身體究竟會「抽到什麼籤」,是「每個人」不一樣的,除此之外,每個人的「每一胎」也不一樣。

外在有感

孕吐、飲食改變:孕吐從嘔吐感到整餐吐出來都有可能,有吐三天也有吐到生的,我吐到第十七週,那時的週記是「第一天沒有吐!我出運了嗎?」;還有原本你喜歡吃的東西有可能變得不能吃或不喜歡吃,以我為例就是不能喝酒、不太吃生魚片(其實是可以吃但怕不新鮮)、一直到孕後期雖然不頻繁孕吐,但吃海鮮就吐。

身材變形肚子變大、腹直肌分離:前兩項不用說,只胖肚子的絕對是天選之人,尤其產後雖然小孩出來了,但你的肚子會像一片鬆弛的橡皮,軟得跟史萊姆一樣,大部分在坐月子時都還會留有產前的肚子大小。

raw-image

妊娠紋:獨立出來是因為這項我實在有太多話要說,妊娠紋很看體質,平常就容易留疤的絕對會有,長的位置、形狀也是看心情,我的妊娠紋長在我看不見的地方,我由上往下一直以為自己沒長而且肚皮光滑,一直到快生產前一個月翻起來才發現自己有超像豹紋的妊娠紋,直接驚呆。然後妊娠紋抹任何保養品、妊娠油都只會降個10%或淡化一點點,可以靠控制體重讓它不要裂那麼快,但也無法阻止長出,不用被商品話術騙,很在意的話不如直接去雷射。

尿失禁、痔瘡:尿失禁看程度,漏一點點跟滿了露出來的程度差異,孕後期子宮壓迫到膀胱真的很頻尿,我生完就不會但有些人會持續;痔瘡有點運氣成分,我(和有些人)是真的完全沒有,雖然可以透過注意飲食盡量排便順暢,但飲食非主要因素,屬於有可能完全沒有,一旦有也是很崩潰的項目。

胸部變硬、下垂、乳暈乳頭變大:因為賀爾蒙的關係,胸部一定會漲,不過並不一定會變大,我目前親餵前跟後可以差到一個罩杯,但你不會想一直處在脹奶狀態的。乳暈乳頭也是一定會變大,兩~三倍都有可能,這樣才方便小孩找到他們(?)所以懷孕時其實就要換內衣了,建議有要親餵的朋友這時就可以先換孕哺或運動內衣,尺寸這種事情整個孕期是忽大忽小,自己舒服比較重要。至於很多人在意的下垂問題,我覺得是因為雖然它變大了,但你運動變少了,這就是一塊新的肉,地心引力抓得住它。

皮膚變化:皮膚變化也有分階段,不一定是乾變油、油變乾,我孕中期氣色超級好,但但孕後突然暴漲怪痘,民間傳說跟你懷男懷女有關,科學證據沒有定論,不負責任的小樣本數據顯示這也是抽籤的一部分。

體溫變化:有變高也有變低的,我整個孕期雖然有經過冬天,可是完全不需要蓋厚被子,過去的手腳冰冷也不見了,非常神奇。

體重增加、腰痠背痛:這是一定的,至於多寡跟基因、體質、飲食都有關係,有些人飆升之後會開始浮腫,我本人抽到的籤是瘋狂孕吐籤,所以先吐了4公斤再慢慢胖,沒有增加太多,生完幾週消水腫就馬上回到孕前體重了。但是這有個 bug ,生完隔沒幾天我量體重簡直嚇死,怎麼可能我生了一個三公斤的小孩,體重比產前還重?護理師解釋這是因為產後水腫還有代謝不好,之後量會比較準,我才沒瘋掉XD

抽筋:抽筋真的是大魔王,尤其冬天如果沒穿著襪子睡覺、或者是鐵/鎂/鈣(對,不要只補鈣,其他營養素不夠也沒用)沒有吃夠,晚上會兩腿一起抽,抽到你以為自己鬼壓床,而且不是抽一下,是持續抽。

胎動:這應該是身體變化中可以完全抵銷某些苦難的一項,生完小孩沒過多久其實就會有點忘記胎動的感覺,那是無法複製的頻率和模式,有時候你感覺自己像海浪,肚子裡程載著一艘驚濤駭浪的小船,衝撞你的肚皮;有時候你感覺像快下雨時偶然滴落的水滴,只是這次成了由內而外,你的肚皮被輕輕觸動,很神奇的感受。

身體內部的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其實都在為了生產做準備,也是因為這樣,各種激素變化造成上述那些外顯結果。

淺眠(甚至失眠)、子宮下垂胃酸逆流也是常見的現象,有些人還會頭痛胸悶呼吸困難,另外比較恐怖的是子癲前症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綜合症,這些都是你懷孕後檢測才會知道自己有沒有的症狀,如果真的遇到,生產風險就非常高。

(所以說那些明知太太/媳婦有生產有高風險還要一天到晚想抱二胎「男孫」的家庭成員真都該下地獄)

我自己還有遇到一個比較少人提到的狀況,過去玩遊戲不會3D暈的我,孕後期某天打電動突然就吐了,後來屢試不爽,我整個與需要轉視角的電動遊戲說再見,包含看電影也會不舒服。

隱性變化

因為生活習慣改變造成肌肉量下降,還有莫名的情緒反應不確定應該放到身體還是心理,絕對有外在環境影響的部分,但各種影響的就不只是身體,懷孕是一場身心靈的重新塑造,無論好壞,絕對與原本的自己超級不一樣。

最後則是整個生產過程的痛,每個人的產程、生產方式、傷口差異、對藥物的反應、產後恢復的狀況都不一樣,關於我自己的生產經驗請參閱我的 35hr 生產馬拉松



環境/心理發生的改變

自己當然是最直接面對一切的,你離開了原本的舒適圈,常常會遇見身體不受控制、不懂的名詞、他人的關切。原本性格上的「功課」在這時也會不斷放大,容易焦慮的會更焦慮,喜歡控制的要學會放下,我自己因為兩次懷孕,真正學會放下一些強迫、規劃、掌控的習性,試著隨遇而安、接受來到面前的一切,試著鬆鬆軟軟地開放、笑看人生。

懷孕初期擔心出血、擔心驗不到心跳、擔心胚胎萎縮、擔心異常報告、擔心孩子在肚子裡不知道有沒有抓穩,如果本來就是很容易緊張、焦慮的人,大概產檢前後都要失眠一陣子,更別說如果真的有異常,例如我們一開始先驗出我有罕病帶因,換抽先生的血,還要再兩個禮拜才能拿到他有沒有同一種帶因,兩人都有帶因的狀況下,又要羊穿再等兩個禮拜,那一個月,我的日常生活是表面祥和,內心無限混亂。

另一個從少婦變孕婦最大的改變可能是臉皮跟勇氣,每一次的產檢都要驗尿,也常常要驗血,血尿變得不太值錢,你從一開始的不好意思到最後要端著尿走出來都覺得沒有關係,從打針會縮到針針不眨眼,若走人工受孕需要頻繁吃藥打針的話,功力會更深厚。

其實沒有太多時間擔心體態,但肚子越來越大衣服穿不下、扣子扣不起來,還是會提醒你:這是一個不一樣的身體了,更別說第一次滲尿的那一刻。

家庭和家人們

不確定有沒有毫無改變的家庭,但多了一個角色需要扮演、多了一個小生命需要照顧,總會衝擊原本的家庭想像和已經建立起來的模式,原先的兩人平衡突然出現失衡,要討論誰會是主要照顧者、家裡的金錢/空間分配⋯⋯比多一個室友還複雜,畢竟室友不會去撞桌角、小孩會,然後小孩的東西都超巨、超貴又超佔位,例如尿布,還不一定適用,你還不能怪他只能怪自己XD

家庭變化還有蠻多,不過可以之後再慢慢寫,家人們的也是一樣,幸運的是樂多有很多愛他的大人,兩邊家庭的阿公阿嬤、舅舅阿姨叔叔姑姑,但另一方面這也意味著每個人都因著他的到來重新適應自己的身份,也意味著有更多人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影響。

「那是我們的小孩,不是你的。」有一次我脫口而出這句話,無論對方生養過多少個孩子、是不是愛孩子、是不是出自好意,我都希望能夠得到更多自主權與空間,畢竟面對新生命,每個人的選擇與經驗都是獨一無二的。

我十分感謝每一個人給的建議,當然每一個意見也都是善意分享與「為孩子好」,但我的孩子是我的孩子,我的孩子並不只是我的孩子,懷孕及生產、育兒,已經太多我沒有把握的事情,若有更多更多聲音,只能徬徨。

工作

由於工作性質較有彈性,加上公司屬性(?),所以我感受到的是滿滿職場友善,主動把實體會議改成線上、調整避開孕後期讓我可以安心待孕、時不時送上關心、能夠自在請假/調動,覺得麻煩別人而致歉的時候,大部分的同事都會告訴你,這不是應該對不起的事情,能夠體諒和理解當時需要常常回診的困境。

但也有聽說很多隱約對請育嬰假、產檢假不友善、不鼓勵的公司,刁難、言語指責、工作項目(不合理)調動都是常見的手段,如果是同事間互相怨懟,那是公司沒有合理制度去分攤這個工作,如果是公司本身氛圍跟策略就不友善,記得檢舉,另外,可能也是一個機會讓自己去思考是否要繼續付出。

有朋友說,過去做牛做馬甘之如飴,遇上這樣的狀況,覺得自己不需要繼續在這樣的地方,畢竟這樣的公司不會只對孕婦不友善,可能也不樂見你家裡有事、或者生病需要休息,只是把員工作為一個數字、一個生產力看待。

希望整體的工作環境都可以更思考到人不是只有工作,這不只是為了生育率或為了小孩,而是為了每一個想要認真生活的人。

大環境

在整個孕期,我自己感受到蠻多孕婦友善的政策,包含產前檢查的健保補助次數、產檢與生產假、產檢計程車補助、產後各種津貼,這些都是實質的「國家一起養小孩」,但另一方面其他「非直接相關」的政策和環境並沒有跟上,高低不一的騎樓和道路規劃對障礙者和幼兒推車一點都不友善。

至於社會氛圍,有些對孕婦的保護、好意是貼心,像去餐廳店員會主動問要不要有靠背的位置、拿出靠枕;過了則會感到困擾,最典型則是層出不窮的「寧可信其有」,別著「好孕」徽章去買豆花想選薏仁加料的我,被老闆勸說「懷孕吃薏仁對小孩不好喔!吃紅豆補血!」就算我堅持沒關係,還是真的不給我薏仁,雖然不是非薏仁(還有其他木瓜、芒果,各類被污名化的食物)不可,但包裹著好意的強制還是讓人不適。

每個人感受可能不同,也有自己的觀點和生活方式,比較好的做法應該是詢問需不需要協助、甚至是反求諸己,才真的是溫暖又有人情味的展現,但不要覺得孕產婦一定要按照自己覺得好的方式來做,要是真的這麼想強制別人,與其勸孕婦不要吃薏仁,不如勸抽菸的人看到孕婦走遠一點抽。

講到這個,醫院、診所的衛教單總是拿給孕婦填寫、知悉,不過很多做不到的、該上課的都不是孕婦,現在已經有爸爸手冊,但整個家庭的衛教或觀念是我覺得未來可以再努力的方向,畢竟每一代人當時的主要政策都不一樣,過去有主張配方奶營養的、男生不要進產房的、強制母嬰同室的,很多觀念在變動,很多衝突也是來自這裡。




生小孩的確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體驗,也是女性應該擁有完全同意權的一個選擇,因為懷孕這件事情只能由你來做,無法被別人分擔,幫你買你愛吃的東西、陪同產檢、給予經濟支援,都無法抵銷或等同懷孕這件事情帶來的身體、心理影響。

懷孕是家庭裡一個沒有辦法分配的「家事」,從一開始決定要懷孕,就無法分配由誰來承擔。

raw-image

所以如果真的要生小孩,認真問問自己是不是已經準備好要面對充滿未知的這條路、是不是可以接受就是會失去某些現在的時間、餘裕,換/或不一定能換到你想要的生活?是不是可以接受孩子是他自己,而不是你想像的天使寶寶、成就滿滿的孩子?

也審慎評估另一半的特質、想像與需求,上面那些問題他的答案是什麼?他是不是一個懷孕時、孩子出生後都可以共同承擔的人?他是不是一個可以努力共同承擔與理解的人?他是不是已經和你對於這個小孩的教養有基本共識?

如果其實只是自己想生,切莫拿生小孩當委屈要件,一個愛你的人不一定會愛孩子,婚姻並不綑綁生育。也就是如果你有另一半,都給你決定、給你教、給你養,不應該是共識的一部分,我覺得這比有多少錢可以養小孩更重要,有沒有錢只是決定生活要怎麼過,另一半決定的是兩個生命(你和孩子)會如何被對待。

繪本《謝謝你來當我的寶貝》

繪本《謝謝你來當我的寶貝》

懷孕前,甚至一直到生產前,我都常常會害怕某部分的自己就這樣不見了,可能是成就感、自在、心態之類的,但我仍然相信無論遇見什麼狀況,每一次認真面對和思考人生是有用的,相信和我一起養樂多,願意陪伴每一次回診、等待、焦躁的另一半,相信我自己和孩子。

最重要的是,相信這一切只是新的改變與體驗,消失的部分會補上更美好的記憶,享受每一個階段帶來的刺激與驚喜,成為新的仍然是我的我。

請把生育當成一個選擇,不過度放大,也不過度貶低,和其他事件一樣,都是一個需要仔細評估、決定的事情,選擇了就去體驗、去面對、去感受,無論選擇有孩子或者沒有,都是自己的人生路徑。

人生實難,也十分幸運。

3會員
14內容數
育兒單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