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這年是一段重生的過程。彷彿終於走出這趟迴圈,前幾年的幽暗都被留在時間裡,踏出盡頭的瞬間,豁然的感覺很飽滿。假若生命是一本無目錄的書,沒翻到下一章前,不會知道上一章是否完結。但終究還是有翻完的一天,但終於懂得不期待它何時結束,也不盼求永不結束。
也或許人生就是不斷的因果輪迴,與各樣頻率調節的過程,當我們決定去體會某些故事,同時也允許經歷穿透我們。不同的是在這次寫完一些生命的段落後,感覺貫穿生命的空洞消失了,關於自我追求的渴望完整了,雖然有些浮誇,但當下真的感到圓滿而無憾,即使仍有許多事想體驗,仍有許多課題還須慢慢琢磨,但我覺得接下來的人生,都是多賺到的禮物。
感謝這些日子承載每個有我時刻,難過的、驚喜的、幸福的、混亂的,揉在一團都是今年獨特的好故事。−2021.12
在這年裡頭每個發生的事件,都像是無聲地對著我吶喊:「你是誰?從何而來?要往哪去?要成為誰/甚麼?」還是得面對過於抽象的逃避,不敢將渴望化為形體的懼怕。全篇分為「職涯」、「情感」、「思維」、「心態」四個部分,將旅途心得釀在時空裡,偶爾再開啟配點新的以後。
0.一封感謝與道別
1.關於職涯
.工作是愛,由內而外的具體展現
.感受心之所向不易,離開心之所向更難熬
.對自己和世間有耐心,就是一種溫柔
2.關於情感
.在愛中禁錮也從愛裡解脫
3.關於思維
.迷路的時候最清醒
.遇見兩本必然《僧人心態》和《覺醒的你》
.冥想一趟,回家一下
.古老的經典,是最誠實的答案
4.關於心態
.接受不可預知的事物並沉浸其中
.特質是禮物,更是原始能量的指引
.放棄期待後,才獲得真正自由
.不願再調味自己,封裝不屬於我的喜歡
5.結語
期待著明天的陽光曬乾悲傷,溫暖而奔放。那些最真實的失望,去感受它慢慢變成營養。—黃玠《下雨的晚上》
關於職涯
工作是愛,由內而外的具體展現
這是我的信念,也是我忠於工作、忠於自我的態度。『工作不就是用來迷失自我的嗎?』這是某次跟別人閒聊幹話的延伸。
但後來想想其實頗有意思和哲理,也說不定這就是佛洛依德的本意,人生組成就是愛與工作,而兩者的共同點,就是迷失自我。因為迷失才能有空間流浪、才有距離足以來回震盪,也因此在碰撞中反彈看見自我,這又和山本耀司說的一樣了。
我習慣也喜歡全然投入、沉醉於一件事(或同時很多件事)。追逐著歸屬,追逐著全然的自由,追求激烈的活著,追求自我放逐,總是義無反物的在追逐那些,無以名狀的事物,但那似乎就是我的角色設定,別無選擇,只好走到極端裡,非得親自觸摸到界線/界限,才心甘情願(心滿意足?)地回頭或轉向。
過去總容易感覺是匱乏的、外求的、不在當下的,眼裡只有未來,這讓我看見很多不可思議,但也讓我錯過了許多眼前風景,但或許也因為不斷的追逐,我感覺到那些過去所積累的慾望,在今年似乎結清了,我感覺自己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狀態裡頭,既空白卻又飽滿。
空白卻飽滿。不論對比多強烈、飽和多明顯、亮度多明亮、陰影多晦暗、是冷或暖,白依然是白。不增不減,仍能坦誠相見。
感受心之所向不易,離開心之所向更難熬
從一個草創團隊離開,無止的混沌、無盡的焦慮,時而相信自己無所不能、時而挫敗地感到一無是處,倍速快轉的情緒轉換,疾速前進又時常急煞。
在創業的路上,孤獨感不再是抽象的形容,猶如身處一只真空袋中,壓力襲來就會抽空,窒息感龐大卻安靜,連求救都喊不出聲音。像一隻乾嘔吐不出毛球的貓,日子和自己都一樣毛躁。
最終選擇在支離破碎前選擇離開,在團隊與現實之間、對內對外的質疑中醒來,又有選擇權了呀,人生遊戲的關卡又回到進行選擇劇情的視窗,是決定選擇最重要的時刻,最有真實感,徬徨果然就是最清醒的時候。
自動前進的日常停下來,想想自己身在何方。無止盡的迷失感,載浮載沉總到不了岸,心想或許沒有目的要去也沒關係了,或許把眼睛看向遠方且不停的前進,就好了,放掉盡頭的執著,沒有終點線,也就沒有競賽。
對自己和世間有耐心,就是一種溫柔。
溫柔是來自用單純的心處理複雜的問題。願意耗費心力思考,是因為對人間有耐心,這就是一種溫柔。─張西
接納自我本質這件事我學習了好久,從磕磕絆絆的路上跌出了一些風格和形狀,讓時間熬煮成長,曾經我也是空有滿腔熱血,在茫茫人海中,盡可能在可能澆熄自己的浪花中穿梭,但在每次的不喜歡、不適合之中,慢慢繪製出自己的輪廓,漸漸有了空間容納很多喜歡,也有了足以保護喜歡的能力。
謝謝生命、謝謝自己,帶著我走到現在和這裡。讓我看見自己更多勇敢的面貌,更加確信溫柔而堅定的力量是真實存在、更能確實發生的。也許我們終究都在一步步之中做成自己的太陽,同時也有了機會成為他人的明亮。
建立團隊尋找夥伴的過程也像是在尋找自己,客觀理解自我的優劣勢,讓團隊這首歌能夠更動聽,也真心能肯定自己、為自己驕傲,越過刻板或偏見去看見個性底下的本質。生長出過去未見的勇氣與力量,在捍衛或守護的時候能被激發,比如原則與界限、真實的在乎、對內或外的承諾。感謝身旁圍繞溫柔的人們,對期待有耐心、對盼望負責任。
我想抵達和創造一個地方,那裡快樂又可愛,我們都感到安全又自在,人們勇於信任與依賴,不吝嗇分享彼此的能力和愛。也許我們都還看不見那些路,但我們心中有光、眼中有方向。
關於情感
在愛中禁錮也從愛裡解脫
在疫情的微遠距中,把上一段感情的困境都沉澱出來,長時間的不對頻反倒成了深刻的自我對話,只要每一刻是真誠的,就沒什麼值不值得。
有些傷痛過就好了,如果沒有受過傷,不會知道自己有沒有好過,也許是防衛機制、也許是下意識逃避、也許是自虐性格,總得在結痂的傷口上壓得痛、滲出血,才能提醒自己別再犯傻找罪受。
同樣的場景不斷重演,換了角色和劇本,但體驗到的深層不安仍是相同的,自認這是我的課題,因為始終寫得不好、答的不對,近乎是拚盡全力與焦慮抗衡,安全感成了一個難聽的詞,為甚麼它始終不存在於我的戀愛關係之中?那些過往的人事物為何總是用力的存在?晃晃悠悠的情緒卻讓我成了易碎品。
逐漸生冷的對話讓人在名為愛情的空間裡迷航,一切陌生卻又熟悉,僅能在只有自己的宇宙對著塔台吶喊,設定好的固定幾句答覆,卻始終收不到真實回音,也許孤獨並非獨自一人,是錯認彼此是同一個單位。後來再也沒有後來,一句密語打中早已鏽蝕的關係,啊終於解鎖了,一段結束讓人不捨,但清楚始終不捨的是自己過度認真的模樣,像隻伏在玻璃窗上的蒼蠅,自認前途光明,只是沒有出路。
當第一次被呼喚親暱稱謂,彷彿是來自雲朵的聲音,輕輕柔柔、飄飄忽忽。那好像是我的名字,但又好像不是在叫我?我像一隻流浪狗,終於有了專屬的名,努力回應呼喚、盡力去適應這個稱謂、時常練習如何把它當作自己,開始轉化、逐漸變形。最後我變得不是我,也不是他口中的寶貝,不知道的那個誰,最後被一個用力扔回原形。又摔在同一道挫敗的牆上,踉蹌站起拿回自己的名字,重生後解脫。
關於思維
迷路的時候最清醒
去年中爆發的疫情,人們都被迫停機,就像一個大路口的紅燈突然亮起,奔走的行人終於抬起頭,面面相覷、遙望遠方、張望腳下,自己在哪一條旅程上?向著的遠方是何方?有時候帶你走出的,不是真的有什麼具體的路標,而是你迷了夠多的路。
模糊邊界的日常,是變得更綿長還是更混濁?或是兩者兼具匯流成一條混著污泥的河。急著想奔向哪裡的心抵達不了海洋,但仍舊湍急躁動,一張一張日子覆蓋在身上,潮濕的情緒有不同的密度,我找不到安放心中的憤怒和不解的任何空白。消極地將自己浸在深淵裡,近乎窒息才懂呼吸,反正最終,生命不是釀著靈魂,就是泡著屍體。
我聽見大腦的聲音,它很焦慮地說著話,不像平時刷存在感,而是害怕被遺忘;同時看見逐漸冷卻的心,它想讓自己適應枯燥乏味的溫度。世界雖如停滯一般,但我的內在卻前所未有地高速運轉,彷彿隨時就會因為星星火光而爆炸,如何保持冷靜的腦和熱情的心成了首要的功課。
遇見兩本必然《僧人心態》和《覺醒的你》
是閱讀和書拯救了逐漸下沉的我,Matt Haig《給生活的 40 條建議》中,也這樣提到:
閱讀一本書,別去想著要讀完它。只是讀。享受每個字、句子、段落。別期待它結束,或永不結束。
讀一切你想讀的,讀就好了。書是可能性,是逃跑路線。當你沒有選擇時,它們給你機會。對於流離失所的頭腦來說,每一本書都是一座家園。
《
僧人心態》和《
覺醒的你》要比較這兩本書的話,《僧人心態》比較像友好入門款,淺顯易懂的闡述讓人輕鬆思維升級,《覺醒的你》比較像應用究極款,在這篇
《覺醒的你》一起帶著玩心出發探險!有細細分享智慧之書為我帶來“軟體升級” 的內容,而《僧人心態》則是像是一個溫柔敦厚的前輩,溫和地與我聊著他的故事和發現,坦率而真誠的口吻非常有親和力,不疾不徐的對話,每一個體悟都能輕柔成為一個新的思緒,望見更多新一點的世界。
冥想一趟,回家一下
一直都想好好接觸冥想讓心靈安放,但它始終有著一層神秘感,讓人不曉得何為冥想,又或是否確實抵達冥想?在年初時 Netflix 推出《
冥想正念指南》是我接觸到最好的引導內容,確實陪伴我更加認識自己,也許冥想一直都不難,難的是我們的心。
我和朋友一起完成了一趟《
豐盛 21 天冥想》的旅程,除了在腦海中遊歷,多了更多顯化的行動,寫下了所愛更看見了自己的愛,也許在期盼完整之時,我們早已是圓滿。
古老的經典,是最誠實的答案
大腦實在太嘈雜,盡是自己的吶喊與回音,與其叫它閉嘴不如好好聽見它的訴求。我決定開始抄寫心經,讓思緒有個機會能夠娓娓到來。
若生命就是一場大型遊戲,心經就像是一部超越千年的破關攻略,早已坦白誠實地分享,不去執著煩惱與它的盡頭,便不會拘泥在苦痛感、焦慮原因、破除解方、道理意義…無謂盡頭也就不會苦惱何時抵達終點。
當混亂來到時,我們總想著趕緊離開,期許儘早回歸平靜,不過也許從來沒有支線任務和主線劇情,我們本身就是故事主軸,走下去、寫下去、看下去、玩下去,沒有獎勵也沒有懲罰,體驗本身就是禮物/理悟。
在每次書寫與背誦完心經後,我都會將這樣的願力化為祝福,起初慣性的會將祝福分送給我愛的人、愛我的人、親近的人等等。卻在某次我直覺選擇祝褔不怎麼喜歡、甚至討厭有怨的人。一個原因是他們卻確實盤踞我的腦太久又太多,名字直覺式蹦出來也不太意外;另一個是突然體會到,是人們心中的苦造成惡意釋放,進而形成傷害,但誰又沒有苦痛或創傷呢?
仍然盼望人們在其一生中,都能探求到屬於自己的真實幸福與平靜和諧,即使在路途中的我們將面臨各式困難。始終感到很幸運能碰見這麼多面向的自己,一直不願意偏廢任何一面地、近乎任性地活到現在,才逐漸能包容性格中的陰影,安適地與自己相處。
關於心態
接受不可預知的事物並沉浸其中
靠近年底的時候,彷彿穿過了隧道抵達盡頭。「接受不可預知的事物」是第一和最後一個題目,終點的同時就是起點,而我也終於接受它們將持續不停輪轉下去,沉浸在裡頭去成為某部電影的片段、某首曲子的音節、某段情緣的唯一。
最有效認識未知的方式,就是進入未知,我不算是適應力非常強與快速的人,但緩慢地與新的時刻融合,這個過程能讓我看見自己身上生成從未見過的色彩。我知道有些東西復燃了,比如好奇心,「不只是這樣」的時刻總是過度迷人,那股能量能引領人抵達更遼闊之處。
特質是禮物,更是原始能量的指引
團隊從我變成我們,認識到了另一種型態的大我,我們每個人都不同,卻又能在這首曲子裡奏出自己的旋律,找到現實和理想的平衡。因為有夥伴,我才有機會成為想成為的人,也有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認識到自己堅定同時保有溫柔的一面,比如勇於跟不適合的人主動道別。
第一次為高敏感特質感到驕傲,原來這是具有雙核心處理器的能力,原來高敏感不是歇斯底里、不是玻璃心,在高速運作下能同步靜心覺察。這時候安全感第一次成了一個美麗的詞,那是讓人勇於展翅的心安,從渴求安全感到期許能創造安全感,成為安全感的源頭。
放棄期待後,才獲得真正自由
因為有著期盼的想像,因為活在一個個腦中的監牢裡,把生命硬是切成一塊塊卡在絕對值之間,一邊名為「應該」一邊名為「標準」,不容許任何未知能存在,同時也隔絕所有生命想帶來的可能性。
每個人都有一份自己的考題,若把人生當作遊樂場,那它就只是一張不需評分只需愉悅完成的學習單,不完成也不會怎樣的那種,只要有多個蓋章就能多一塊快樂。大家都有自己的課題,很多時候人們也只能陪伴或是欣賞。譬如學會放手和放棄。
不願再調味自己,封裝不屬於我的喜歡
曾經過於渴求能在特定對象身上獲得愛,在我看來那裡就像一塊拼圖,持續想找類似的形狀去完整它,原生血液的鏈鎖著彼此,卑微地近乎偏執。曾經在一段分享中,為了一個兩歲寶寶產生忌妒情緒,我感到羞愧又無地自容,但我在她的眼神中看到愛,我沒看見過、我乞求的那種。
我一輩子都不會成為她想要的那種女孩,乖巧又討好的小糖果,承認事實的瞬間我整個人和世界變得鬆軟,過了十幾年後終於也願意坦誠,再也不想成為誰的蜜糖,可能因此失去嗜甜人的喜歡,但也不必再被塞入糖罐,帶著三分覺悟、一分無奈、半分失落,天空又再變得廣闊、未來也變得輕盈許多,可能在內心仍得負罪前行好一段路,但終究把羅盤拿了回來走自己的路、流自己的浪。
結語
其實已經 2022年 快過完第一個月,我有從此更好了嗎?好像成了不知道也沒關係的答案,但我知道更靠近了自己一點點,逐漸走向更大完整的路上。既然現在認為生命沒有邊際,就去觸摸無限,滿足真實渴望。一直重複的舊畫面和老對話,就讓它自動播放,它們再也沒有殺傷力,也無法再造成傷害。
好好寫字、好好生活,如果日子歪斜了,就歪歪的走一段,看一些斜斜的風景,那也是另一種世界最真誠的樣子,純屬意外的都是生命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