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謀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懷疑是否有人躲在背後操控事物發展的一種猜想。
這個詞是有問題的。
因為我們沒有另外一個詞彙能用來描述合理懷疑。
所以只要數量一多,不論真假與否都會被冠上這個稱號。
【真】
你會根據你的懷疑去改變行為。
找出答案或採取合理行動。
【偽】
這是最困難的。
因為你必須有能力去證明。
不然至少要能確定概率。
這個行不通你就要有更好的選擇或替代方案。
【數量】
對不確定的事存疑,通常勢必會成為陰謀論者。
因為太多了。
這也反映了一個現象──幾乎每個人都沒有能力。
有能力的人不存在這種情況。
【態度】
陰謀論者不需要讓別人認同自己。
這是能力問題,只能自己提升。
不管是自己還是對方。
只需要對得起自己即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會員
126內容數
活動徵文的整理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因為內心的匱乏與不安,我們不斷地向外索求,不時地活在恐懼與猜疑之中。 恐懼想要的得不到,已經擁有的怕失去。 猜疑別人對自己是好,還是壞;是否別有用心;是否…全是虛情假意。 別人一個無心的眼神,我們可以瞎編出一部成本破億的內心戲,沒有底線的腦補所有可能的劇情,硬生生地…把自己活成了受害者。 善
1. 缺乏批判性思維與科學訓練: - 許多學生在面對資訊時,容易輕信陰謀論而不加以驗證,缺乏科學素養。他們往往只看表面,沒有深入研究背後的證據和邏輯,導致對錯誤信息的盲從。這種現象在缺乏指導和輔導的學術環境中尤為常見,進一步影響他們的研究質量和學術誠信。 2. 過於依賴情感而非理性分析
「錯信漏斗 (The funnel of Misbelief)是陰謀論患者的主要框架, 是一個人成為陰謀論患者逐漸陷進去的過程。」 「錯信漏斗有四個元素: 01 情感 Emotional 人在壓力下,感覺生活失控,就特別想抓住一種控制感,就容易尋求陰謀論解釋。 02 認知 C
Thumbnail
現代人大多是自由的,然而自由的人並不總是能輕易發展出自己的想法。 看似自由實則失去了自己的聲音,成為單向度的人。 最近看馬庫色《單向度的人》、以及心理學「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都提到了辯證法這個偶爾出現、總是不知道在說什麼的東西,今天來聊聊它。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猜疑和防備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常態。當你總是對別人抱持猜疑的態度,猜疑的陰影也會籠罩在你的身上;當你時刻防備別人的時候,你也會發現自己被周圍的防備圍繞。這樣的生活,彷彿每個人都穿著厚重的盔甲,表面看似強大,內心卻充滿了孤獨和冷漠。 然而,生活的本質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真正的
Thumbnail
走在你信任的道路上,你往往需要先懷疑自己。 我真的可以嗎? 這是我能做的嗎? 我真的做得到嗎? 所有的懷疑與挑戰,都在幫助你整合自己。 你看見遠方的道路,它已浮現,但仍有一段距離,於是你不確定自己是否能走到那裡。 打破現況、被矚目、成為領導者⋯⋯那些你不熟悉的狀態,或許使你卻步。
Thumbnail
今天閱讀到一句話,深有所感,開始去意識這是不是我無法請託別人一起做一件事情的原因。「我對自己的每一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我可能錯了》書名。 常常懷疑自己,可能是一種症狀,但如果連瞬間的念頭都開始懷疑了,這怎麼解? 骨子裡有一種先天的原始設定,讓我從有意識以來就無法馬上相信別人,善意與美意常常
Thumbnail
我們生活中為什麼會相信未知的陰謀論 因為人性在自己的人生不能控制時,在情緒壓力跟周遭氛圍影響下,陰謀論的可信度就會上升 美國911恐怖攻擊時 生活跟金融市場產生陰謀論 台灣319槍擊案時 生活跟金融市場產生陰謀論 兩者只是規模跟劇本不同,但造成的結果論還有過程相同 能控制陰謀論真相的那
Thumbnail
早前閱讀的《思想控制的技術》及《平凡的邪惡》均指出一個人若缺乏獨立思考,只聽從他人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而現代人每天面對的網絡世界,總是充斥各種帶風向、假新聞、詭辯和偷換概念的陷阱,實在防不勝防。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因為內心的匱乏與不安,我們不斷地向外索求,不時地活在恐懼與猜疑之中。 恐懼想要的得不到,已經擁有的怕失去。 猜疑別人對自己是好,還是壞;是否別有用心;是否…全是虛情假意。 別人一個無心的眼神,我們可以瞎編出一部成本破億的內心戲,沒有底線的腦補所有可能的劇情,硬生生地…把自己活成了受害者。 善
1. 缺乏批判性思維與科學訓練: - 許多學生在面對資訊時,容易輕信陰謀論而不加以驗證,缺乏科學素養。他們往往只看表面,沒有深入研究背後的證據和邏輯,導致對錯誤信息的盲從。這種現象在缺乏指導和輔導的學術環境中尤為常見,進一步影響他們的研究質量和學術誠信。 2. 過於依賴情感而非理性分析
「錯信漏斗 (The funnel of Misbelief)是陰謀論患者的主要框架, 是一個人成為陰謀論患者逐漸陷進去的過程。」 「錯信漏斗有四個元素: 01 情感 Emotional 人在壓力下,感覺生活失控,就特別想抓住一種控制感,就容易尋求陰謀論解釋。 02 認知 C
Thumbnail
現代人大多是自由的,然而自由的人並不總是能輕易發展出自己的想法。 看似自由實則失去了自己的聲音,成為單向度的人。 最近看馬庫色《單向度的人》、以及心理學「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都提到了辯證法這個偶爾出現、總是不知道在說什麼的東西,今天來聊聊它。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猜疑和防備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常態。當你總是對別人抱持猜疑的態度,猜疑的陰影也會籠罩在你的身上;當你時刻防備別人的時候,你也會發現自己被周圍的防備圍繞。這樣的生活,彷彿每個人都穿著厚重的盔甲,表面看似強大,內心卻充滿了孤獨和冷漠。 然而,生活的本質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真正的
Thumbnail
走在你信任的道路上,你往往需要先懷疑自己。 我真的可以嗎? 這是我能做的嗎? 我真的做得到嗎? 所有的懷疑與挑戰,都在幫助你整合自己。 你看見遠方的道路,它已浮現,但仍有一段距離,於是你不確定自己是否能走到那裡。 打破現況、被矚目、成為領導者⋯⋯那些你不熟悉的狀態,或許使你卻步。
Thumbnail
今天閱讀到一句話,深有所感,開始去意識這是不是我無法請託別人一起做一件事情的原因。「我對自己的每一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我可能錯了》書名。 常常懷疑自己,可能是一種症狀,但如果連瞬間的念頭都開始懷疑了,這怎麼解? 骨子裡有一種先天的原始設定,讓我從有意識以來就無法馬上相信別人,善意與美意常常
Thumbnail
我們生活中為什麼會相信未知的陰謀論 因為人性在自己的人生不能控制時,在情緒壓力跟周遭氛圍影響下,陰謀論的可信度就會上升 美國911恐怖攻擊時 生活跟金融市場產生陰謀論 台灣319槍擊案時 生活跟金融市場產生陰謀論 兩者只是規模跟劇本不同,但造成的結果論還有過程相同 能控制陰謀論真相的那
Thumbnail
早前閱讀的《思想控制的技術》及《平凡的邪惡》均指出一個人若缺乏獨立思考,只聽從他人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而現代人每天面對的網絡世界,總是充斥各種帶風向、假新聞、詭辯和偷換概念的陷阱,實在防不勝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