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一家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0 分鐘
我們都是一家人( 淨慶2021.10)
網路上有幾首題為〈一家人〉的歌,讓人聯想「同一念佛無別道,遠通法界皆兄弟」的親切感。
<一家人>詞:陳建名/曲:王建勛
我的快樂 來自你的笑聲 而你如果流淚 我會比你更心疼 我的夢想 需要 你陪我完成 而你給我的愛 讓我勇氣倍增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相依相信 彼此都感恩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分擔分享 彼此的人生
〈我們都是一家人〉(詞/曲:高子洋)我愛那魯灣[1]
我的家鄉在那魯灣 你的家鄉在那魯灣 從前時候是一家人 現在還是一家人 手牽著手肩並著肩 盡情地唱著我們的歌聲 團結起來相親相愛 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 現在還是一家人
關於”一家人”的情感認同,在很多團體、群組,及聚會場合,經常被強調、被讚頌,或因為人生於世間,多半的時間與情境是孤獨、無助,亟須與其他人或一群人有更多面、更親密的連結與依偎,藉此互相給予溫暖、安全、支撐,所謂的社交圈、同溫層,若更有事業的合作、理念的相類,或信仰的共同,就更易有”生命共同體”的感情與需求。而人類的群聚中,最親近、最可信賴,也最長久的,就是所謂”一家人”的關係,只要彼此接受了這個意象,瞬間似乎就放下了一切陌生、防衛、冷漠、疏遠…..,而團結共享、攜手合力,乃至於分憂解勞、並肩同行,獲得互相傳達的力量、信心與默契,有了生存的勇氣與喜樂,以及值得繼續活下去的目標。
世俗情感如此,宗教徒對教內同伴的情意連結,更有過之,如云:
在耶穌裡,我們是一家人 從今直到永永遠遠[2]--在耶穌裡,我們是一家人,充滿了歡樂;充滿了愛,我們天天和神在一起,聖靈充滿我們, 充滿我們, 神的榮耀,照著我們, 我們是最幸福的人.在耶穌裡我們是一家人, 手拉手心貼心,在主愛裡我們天天和神在一起,聖靈充滿我們, 充滿我們, 神的榮耀照著我們, 我們是最幸福的人.
在念佛人心情中、生活中,一家人的感受就更深厚,也更札實,因為彼此都是三界淪落人、六道輪迴者,無始以來造業多端,又互相糾纏,所謂「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愛)綿綿無絕期」,這可不是詩歌的美學,而是現實的冤家,美則美矣,冤可冤了。幸而今生得聞本願念佛往生淨土的勝易法們,彼此奔走相告,齊聚一堂,同聲念佛並相約助念,命終之後,「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這樣殊勝的緣分有如(清淨)一家人,且超越於俗業果報的(冤親)一家人。而念佛人常用的語言如下:
法照大師<淨土五會念佛誦經觀行儀>:一切念佛之人相見,須如父母兄弟姊妹,至親無別,深生歡喜,各慶不久即當成佛,勿懷彼此之心。何以故?導和尚云:「親中之親,無過念佛之人。」和尚讃云:「同行相親相策勵,畢命爲期到佛前。」若作是心,千即千生,萬即萬生,盡此一形,何處不超三界!願熟思之,愼而誡之,勿見互生毀謗耳。
<淨土宗宗徽>:既是「念佛、淨土、蓮花」皆相同,則是「同一念佛無別道,同一淨土無別土,同一蓮花無別花」。則念佛人同是淨土眷屬,猶如兄弟,同秉父母(彌陀)氣血所生,可謂「本皆念佛人,本皆同根生」,理宜互相友愛,情同手足。
慧淨法師<略說淨土宗教判>:《觀無量壽經》說:「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我們依然具足(貪瞋癡)三毒,貪求(財色名食睡)五欲,還會起情緒、計較、不平、苦惱,還是罪惡生死凡夫,但因為我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身份即時提高到等覺菩薩,就是「凡夫菩薩格」。……佛、菩薩、聲聞、羅漢,只要念佛,法界的眾生,不論凡聖,都是我們的兄弟。
慧淨法師<淨土法門的核心(七)>:「普願有情皆念佛,臨終往生極樂邦。家親眷屬永團聚,光壽如同大願王」。家親眷屬想要永遠團聚,只有往生極樂世界,……「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到了那裡,貪瞋癡的無明黑暗,碰到極樂世界的智慧光明,剎那間,整個消失了,我們佛性的智光就顯現,與阿彌陀佛一樣無量光、無量壽了。
慧淨法師「彌陀三約定」:將來我們要在極樂世界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現在大家預先在這裡相聚一堂,共研法義,共敘念佛的心情,可以說,這種緣分是非常的深厚。
智隨法師<人生最大的福報>:我們一起念阿彌陀佛名號,就融為一體,彼此之間也很親切。……日後也能一起共沐佛恩、同生淨土,同是念佛人,就是一家人,永遠在一起。
智隨法師:極樂世界已往生者,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皆由念佛而生,所謂「同以無漏不思議業,感生聚會一處為師友,同盡無明,同登妙覺」也
今生有幸同聞念佛法門、同信彌陀本願、同念六字名號、同願往生極樂,也常在一起做義工、辦法會,互相關懷、互相支持,可說是同見同行、同樂同生,到淨土而同聚會、同成佛,這樣特勝的因緣,可說是彌陀光攝中的「生死之交[3]、至親眷屬」,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慈悲父母[4],讓我們同生報土、同飲法乳,一起供養十方諸佛、一起熏聞極樂法音,這一切都是阿彌陀佛所賜,讓我們因念佛而捨娑婆之個人業報(有漏五蘊身),得淨土之同體新生(無極虛無身),「本皆念佛人」為因,「本皆同根生」為果,如是同聲念佛之「親中之親」,既非娑婆之久客,乃是極樂之嘉賓,更須「同行相親相策勵,畢命爲期到佛前」!
佛法中,聖道門是在此土轉凡(識)成勝(智),淨土門乃於彼國超凡(穢)入聖(淨);兩門雖表面有別,其實相通,只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而已,以今生而論,同是念佛人,則親而近之:永遠的接納(愛心對待);其他修行者,則敬而遠之:暫時的隔離(耐心等待);如〈宗風〉所說:「親近同門,切磋法義;若非同門,不親不近」;然而,這只是一時的差別(待遇),長久而言:佛法一切門,終歸於淨土;聖道一切行,總攝於念佛。因此,若遇有緣人,該說的就說,將「六字名號」傳過其耳、植入其心,先結法緣,就如失散多劫的遠房兄弟,今生相見雖不親,先意問訊訴舊情,傳達了彌陀救度的訊息,就由彌陀光明去攝受,我輩繼續守愚念佛,靜候佳音。
法照自惟:垢障深重,多劫沈淪,有少微因,遇斯淨教,悲喜交集,慶躍于懷,信自己身,與念佛衆,盡此殘生,定超苦海,捨最後凡身,得無上聖智,生死永斷,更有何憂。
「家」乃世間的組織與意象,是凡夫之間欲愛的結合,互相貪著、束縛、需求與傷害,雖也有溫暖、歡樂、安全與滿足,卻是有限而無常的[5],所以,在人間出家,須從身從心堅定地宣告:即由此刻起,捨棄一切「俗家」相關的人、事、物、名、想、行(捨家棄欲,而作沙門),不再經營、掛念。極樂改以國(土)為名 (唯一例外,《觀經》「當坐道場,生諸佛家」),有所區別。漢譯之「家、國」,在文化上也有性質、範圍的不同,所謂「諸侯有國,大夫有家 」,齊家、治國,既有等級、也是正名,不可僭越、混淆。雖然宗法制上,家是國的基礎,國是家的擴充[6],但封建制崩壞之後,家與國少了血緣的連結,而轉為契約關係[7];且倫理上,家為一己之私,國為眾人之公;若有必要,個人須自願的棄家為國、移孝作忠,因為,沒國哪有家國破家何在?淨土三經的漢譯,在世間為「家」,在極樂為「國」,或有適應中國文化之意。
同是念佛人,讚嘆念佛人
古今往來一切念佛人,同在南無阿彌陀佛的慈光攝受下,相認、相親、相感應。教團中還有很多這樣純情的念佛人,或群居、或獨處,或熱情、或靜默,隨順本業,各適其性。在賺錢養家中念佛,在相夫教子中念佛,在退休養老中念佛。或在刻印寫字、裝潢改建、公關導遊、運籌折衝、管理財務、鑽研教理、編輯校對、掃地燒茶、應門打磬、插花供果、流通法物、接送同修中念佛。日日月月年年,念佛不輟;展現的身姿雖有不同,都活得莊嚴喜樂、安隱無諍,都讓人感動、給人信心;日子越久,念佛的心也越憨厚純淨,逐漸化於平實、平淡、平常,有如基督教:「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
這麼多的現代妙好人,從不同角度見證了念佛的可貴--不廢置生產業、不離人情義理的念佛,可大可久。「南無阿彌陀佛」的心聲,多半是在日常生活的歡樂與悲傷,順利與橫逆之中,脫口喊出的。是讚嘆,是祈求,或想念、傾訴、撒嬌、或什麼的,已分不清了。總之,行住坐臥常念佛,喜怒哀樂不離佛;南無阿彌陀佛,像百聽不厭、百唱不累的歌,自然迴響在心口之間。純淨的念佛聲中,有彌陀的呼喚、有祖師的勸請、有同修的問候;也有古今一切念佛人的合唱,在阿彌陀佛的光攝中,融成一片。信或不信,是凡夫的心;凡夫心本來就無常虛妄,不可依靠啦!重要的是念佛--阿彌陀佛的敕命、許諾;是凡夫往生的唯一憑藉。所以,不必計較個人的信或不信,只管念佛,就與彌陀相應,阿彌陀佛就乘願而來,滿足祂的承諾,接引念佛人往生.就是這樣,不用多慮啊!念佛必生--念佛必生--別無玄妙!
多一個親人,多一份溫暖;世間多一樁因緣,淨土多一位同學。幸福啊! 極樂世界的名額無限,也不必報名,南無阿彌陀佛 早就預留了十方眾生的位子。何時念佛,就何時往生;念念念佛,就念念往生。
本願念佛是「以行立信」,因為「信難行易」,眾生的心多麼無常,眾生的信又多麼易變,所以,佛的慈悲不可思議,讓我們能捨難取易----最難的「信」是佛替我們完成的,不是眾生淺薄的信心所能。我們只管念佛,在念佛之行中,感受彌陀的悲心,受到彌陀感動,因感動而繼續念佛,「信」與「行」也在其中彼此增長……。
「他力三心」是不論定善、散善、智愚、善惡、皆悉信順彌陀真實之救度,故三心統攝於「深心」。善導大師說「深心,即是深信之心也」,而開展出「七深信,六決定」的解譯,歸納之即是「二種深信、就人立信、就行立信」等三要義,再歸納之即是「機法兩種深信」.
〈心要一〉: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已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心要二〉: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就世間的情理,只該以「道」為尊、以「賢」為尊,這樣的尊敬,乃依其實質內容而發的讚嘆,而不是「形式」上的較量、規定。也就是說,因為他有道力、有德行,是我不足而「心嚮往之」的,所以我尊敬他,且願「成為那樣的人」;一種自覺的景仰、自我的提升,而不因尊敬他人就矮化自己(尊他而卑己)--於是「被」尊的人、與「能」尊的人,都一樣夠水準,相知相惜。唯一的差別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先覺指點後覺、專業引導初學。
其次,本願念佛法門應無「僧尊俗卑」或「僧俗平等」之類的問題--相對於「大悲大智的阿彌陀佛」,娑婆眾生,都是「罪惡生死」凡夫,都是「卑下無助」的,也同樣是稱念佛名、乘佛願力,仰賴阿彌陀佛的救度而往生,所以出家、在家都在「機、法二種深信」的自覺下,不致有任何「妄自尊大」的心理,且造成「× 尊 ×卑」的現實。而只有「平等」的信心、「平等」的念佛、「平等」的自律、「平等」的救度,且同是娑婆淪落人,而同根同氣、同見同行,「同發菩提心」,雖因緣不同而暫現出家或在家之相,但同在本願攝取下、同處念佛道場中,只應更團結、更融入的為了「自信教人信」而各自發心、隨緣奉獻,且彼此扶持、互相感恩!
本願念佛法門在中國佛教界失傳太久了,我們所受的佛學教育中,幾乎沒有這類觀念;若不是淨土宗歷代祖師的著作引導,我們這輩子可能依然錯過,甚至誤解;若珍重此難信之法,即應自廢(之前的雜學)武功,重新修習;若有人說,如今對此法門是「一知半解」,或許還不敢當!但至少不能用一般廣義的佛學常識來套用、理解這個「易行難信」「超世別願」「諸佛共讚」「大悲普攝」,特立於「聖道門」之外或之上的新領域。
也須學習以曇鸞、道綽、善導,乃至法然,各位祖師「淨土門」的眼界、心量,以重建個人的佛學知識與人生觀。也許更虛心的閉門讀書,脫胎換骨,才能免於誤己誤人。《往生論註》:「此清淨不可破壞、不可污染,非如三界是污染相、破壞相。」
雖然,我們這樣的罪業凡夫,多劫以來,身心作為不離三毒,可說是惡性難改、渾身是病;但只要信佛本願、稱念佛名,二河之間,自現一條白道;煩惱叢中,大放無量光明!在「自信教人信」的路上,從阿彌陀佛的慈悲攝受,獲得更多的信心與潛力,恰如其分的發揮,或不愧於蒙佛救度的此生!而更重要的是,在”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之後,應自我惕勵、互相提醒:即從此刻起,相續念佛不退,直至命終往生!
源信<橫川(念佛)法語>[8]
離三惡道,生於人間,應大慶喜,自身雖賤,不劣於畜生,吾家雖貧,猶勝於餓鬼,事雖不如人意,難比地獄之苦,世間之難住多憂,即是出世間之緣,身雖卑賤不高貴,亦是入菩提之導,故生人間,應該慶喜。
信心雖淺,本願深故,任憑必往生,念佛雖倦,功德大故,稱念定來迎, 故遇本願,更應慶喜。
慶喜中有厭離心、有欣嚮心,有機法二種深信:人間是六道升沉的樞紐[9],因為人類有分析、思考等能力,在六道之中,既非畜生之賤、亦非惡鬼之貧、地獄之苦,是適於學佛修行的道器,故可慶喜,應善用此優勢而至誠念佛,往生極樂,了生死、速成佛。然而,人間也是釋尊所教化的娑婆三界,如《往生論註》所云:「三界是虛偽相、是輪轉相、是無窮相。……是生死凡夫流轉之暗宅。雖復苦樂小殊、修短暫異,統而觀之,莫非有漏。」《法華經·譬喻品》:「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因此,當起厭患心,以世間之難住而多憂為出世之緣;並生欣樂心,以彌陀之本願深、功德大為往生之信,如善導大師云:「歸去來 魔鄉不可停 曠劫來流轉 六道盡皆經 到處無餘樂 唯聞愁歎聲 畢此生平後 入彼涅槃城. 」如是則能於娑婆生厭而信「機」,於淨土有欣而信「法」,機法二信相照而相成,於是死盡偷心而念佛,必得往生。
妄念原是凡夫本體,妄念之外,別無心也,直至臨終, 猶是一向妄念凡夫,知此而念佛,即蒙來迎,乘蓮台時,能翻妄念為覺心,從妄念中所出念佛,猶如蓮華不染污泥,決定往生,不可有疑.莫厭妄念多,應嘆信心淺,故以深信心,常稱彌陀名.
厭穢欣淨而起三心,三心歸一心,以深信(信受彌陀救度)之心,至誠念佛(專稱彌陀佛名),迴向願生彌陀淨土。妄念既是娑婆凡夫的(煩惱)本性,一般人不在乎其存在,或稱之為思考、想像、白日夢,而習以為常,甚至善用之以營生、交際,創作。在佛教,小乘仁修戒定慧,則避妄念如不及,或降伏之、斷除之,乃能得定、入涅槃;大乘人則與妄念共存,但以般若慧深觀其自性空,妄念塵勞,即清淨法性」而不即不離,如云「不除妄想不求真」(證道歌),或知此現前介爾之心,體即真如,具無邊德,便能觀察一切妄念無相」(大乘起信論裂網疏);淨土宗更是「妄念起滅,不礙往生」,只因:念佛往生,全憑佛力,不關乎凡夫之妄念或定力!這是有別於前述”自力斷惑的大小乘”之特勝處,一切仰憑彌陀大悲願力之攝受,信受佛語而專稱佛名,此外,「不顧妄念餘念,不謂散亂不淨,……常稱名者,以佛名之德,妄念自止,散亂自靜」(法然上人《十念法要》)「正念白道,不顧二河」,只管念佛,騎聲蓋色,「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不斷煩惱,得涅槃分」,「非光礙也,礙屬眾生」[10]。妄念虛幻而自生自滅,名號真實而不生不滅,於妄念叢中相續念佛,如「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徹悟禪師語錄.卷上)若有人認為「口雖念佛,心不止妄念者,虛假之念佛,須澄靜其心」,這種想法是聖道門之意,不適用於淨土門,隆寬上人〈後世物語聞書〉云:
今之凡夫,自己斷除煩惱甚難,即雖妄念,亦復難止。然而阿彌陀佛鑑 此,預先為如斯之眾生,建立他力之本願,誓以名號之不思議,除眾生之罪,唯此名他力。若知此理者,則我心不嗜止息妄念妄想;不嗜澄靜難靜散亂之惡心;不勵凝止難凝之觀念觀法;唯念持佛之名願。但有本願故,雖充滿貪、瞋、癡、煩惱之身,必得往生,信此故心安也,唯此名易行道。......所謂眾罪皆滅者,唯在最後一念,捨身往生彼土之謂也,唯此名淨土宗。
又於<自力他力事>云:
罪業日日累積,妄念常起不止。雖然如此,徹底仰憑彌陀誓願,念佛不怠者,阿彌陀佛忝放遍照光明,照護此身;並率觀音勢至等無量菩薩,行住坐臥,若晝若夜,不嫌一切時處,護念行者,目不暫捨。
凡聖道門所教者,止妄念、靜散亂之念佛也;然而煩惱內具,惡緣外催之凡夫習性,見物聞事常發妄執,無不散亂。識揚神飛、觀難成就之我等,欲靜亂心,事實甚難。……故發起念佛之信心,而不疑本願不思議之人者,不被惡業煩惱所動,妄念之中,散亂心之上,口稱名號,心念名號,身敬名號,三業共成南無阿彌陀佛,一聲消十惡之罪,絕流轉之障。
若能如此理解、如此信受,則「妄念之起,彌增念佛之信心」,可謂「善學者盡其理」《荀子.大略》,不僅知其真假、輕重,不被人惑亂;且能借力使力,轉他說(聖道之疑)為我用(淨土之信),但有個前提,必須對【彌陀悲願不可思議,凡夫稱名,必生淨土】的事理,有一以貫之的信心,之後就仰憑佛力之加持,惡緣外催而不動,煩惱內亂亦不退,就這樣安分單純的口稱佛名,憑信向前正念直來,不再墮於「心枝則無知、傾則不精、貳則疑惑」《荀子.解蔽》的困境,而能安住於「至誠,則無他事矣」《荀子.不苟》[11]。又如《拾遺古德傳》卷四之五云:
凡於此身,內懷三毒,外行十惡。所作雖有強弱,三業皆是造罪;所犯 雖有淺深,一切悉是妄惡。……造與不造,皆是罪體;思與不思,悉是妄念。……乘願力者,往生無疑。不依罪業之有無,唯在本願之信不信。
是故,只問「信心」深淺,不論「妄念」多少,起初可能「信」淺「妄」多,若能常懷慚愧,仰謝佛恩,或蒙佛加持而厭此娑婆、欣彼極樂,則娑婆之妄念漸少而極樂之信心增多,此消彼長,妄弱信強,更因佛光之攝取而轉妄念成淨念,「乘蓮台時,能翻妄念為覺心;從妄念中所出念佛,猶如蓮花,不染污泥,決定往生。」因此,不須在淨、妄之念上打轉,而徒耗心力,只須專注於稱名念佛,依佛願力,即得往生。所謂: 路只有一條,信心向前走,就對了。
[1]<當代原住民歌謠中「想像共同體」的打造:〈我們都是一家人〉的誕生與傳唱>:後原住民歌謠的誕生年代,正值原住民人口大量外流的時候。這群離散人口,在都市常處於弱勢,常遭受歧視,需要像「我們都是一家人」歌謠來團結我群。 [2] 我們能在主裡成為一家人,這一切都是主為我們所做的 希望家人都能成為神的兒女 [3] 慧淨法師<救恩篇>:兩小無猜的青梅竹馬,已音訊渺茫;狂飆逐夢的少年玩伴,已人各一方;高談闊論的青年死黨,已各分東西;海誓山盟的初戀情人,已男婚女嫁;而肝膽相照的生死之交,更常已先走一步。……最好的朋友是彌陀,彌陀願作你永遠最好的朋友。 [4]《大集經》:唯佛獨是眾生父,於煩惱火而救拔。《楞嚴經》: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又:如來為一切,常作慈父母,當知諸眾生,皆是如來子。 [5]《大經》:「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家室,中外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 [6] 有人說: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7]習慣上雖沿用「宗法」的情感與名稱,如君父、臣子,棄家為國、移孝作忠……〈原君〉:「古者,天下之人愛戴其君,比之如父,擬之如天,誠不為過也。」 [8] 成剛法師<源信上人淨土法語述義>,覺藏法師:<橫川法語> [9] 印順法師《成佛之道》「人中苦樂雜,升沈之樞紐」:在五趣中,人是「升沈之樞紐」。如生天,是由於人身的積集善業,修習禪定。……墮落惡趣,也大半由於人身的惡業。……身的行善作惡,是一總樞紐,一切都由此出發,上升或下墜。人身是這樣的,應該警惕,不要失卻人身,墮落惡道。也應該歡喜,因為了生死,成佛的機會到了! [10]關其禎(淨普):六道凡夫眾生皆是煩惱成就,妨礙眾生信受彌陀悲救。諸佛菩薩種種善巧方便、言辭譬喻,欲令眾生信受!慢障─憍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疑障─正念修行,不得雜疑,必得生也/見障─最初錯點在不察佛力與自力之大小難易 [11]雖不須培養「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孟子·公孫丑)的浩然之氣,卻可以有「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孟子.盡心)的安樂。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上聯:虎年念佛倍精進/下聯:寅歲安寧益壽康/手書法語:厚德載福 文面的對仗與字義:虎(年)=寅(歲)/念佛(心)安寧/倍=益/精進(身)壽康
淨土宗 號稱 難解難信 而易行易生 且 自力難成 全靠佛力~~似乎違反 人文思潮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人的「元宵節」。全家團聚吃湯圓、看花燈;過了這一天,春節才結束。亦稱上元節、元夜、元夕、小正月、小年、春燈節。其由來有多種傳說:
〈淨土宗宗歌〉詞~善導大師/ 曲~周純一教授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念佛金言錄》[1]〈宗旨安心章〉之文,讓人對「信心、安心」之義更明白,摘錄如下,與眾分享並述感想:安心者,即三心也,三心者即「名號」也。所以善導大師釋「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云「稱我名號」。
問:讀《印光大師法要》,甚得我心。但對於淨土法門,從未接觸,只是傻傻的念佛;行住坐臥,把握當下念佛,這是我所喜歡的,家人也支持我,……。
上聯:虎年念佛倍精進/下聯:寅歲安寧益壽康/手書法語:厚德載福 文面的對仗與字義:虎(年)=寅(歲)/念佛(心)安寧/倍=益/精進(身)壽康
淨土宗 號稱 難解難信 而易行易生 且 自力難成 全靠佛力~~似乎違反 人文思潮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人的「元宵節」。全家團聚吃湯圓、看花燈;過了這一天,春節才結束。亦稱上元節、元夜、元夕、小正月、小年、春燈節。其由來有多種傳說:
〈淨土宗宗歌〉詞~善導大師/ 曲~周純一教授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念佛金言錄》[1]〈宗旨安心章〉之文,讓人對「信心、安心」之義更明白,摘錄如下,與眾分享並述感想:安心者,即三心也,三心者即「名號」也。所以善導大師釋「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云「稱我名號」。
問:讀《印光大師法要》,甚得我心。但對於淨土法門,從未接觸,只是傻傻的念佛;行住坐臥,把握當下念佛,這是我所喜歡的,家人也支持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夜輪迴交錯不止,順著自己的步伐去,總會找到辰星相伴。我閉心靜適清神,便能消停半刻憂念,躺沒多久,就轉見亮處,我來到空曠的廣場,一霎時,就冒出一群不同種族的人,全部齊聚在一塊,只見觀音一滴甘泉遍灑,天降黑雨露,觀音慈顏一笑地說,「人人相合,無分你我。」我望著人群,分不清誰是誰,大家都成了同種人,全溢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菲道爾-友誼長存 每天期盼你回頭看我 有一天你會被我的付出感動 可每當你接近我的時候我卻退後不想把這一切戳破 你的每個動態我都看好久 分析每個文字是否關於我 可你愛上別人的時候我會做好朋友的本分讓你走 那就祝我們友誼長存 她們說朋友比情人永恆 都怪我太懦弱不敢開口對你說 我對你的
Thumbnail
分享、感謝及祝福的力量大到你無法想像,在生活中讓它一直成為善的循環,自然在我們身邊就會出現一切美好的事物。
Thumbnail
瞭解修習團體和共學的重要性,相互支持,覺察自我的存在和與世界的關係,傾聽和發出慈悲的言語,療癒孤立和分離之感,以及將幸福、安樂帶給世界。
Thumbnail
我與作者有著相同的感受,可謂是彼此的「知音」,哈!哈!現在恐怕全台灣大概率只剩下我倆還會哼唱著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的《純純的愛》!
祖國統一,是兩岸人民心中最為期盼的事情之一。它不僅僅是政治上的統一,更是兩岸人民共同的福祉所在。只有實現祖國統一,我們才能夠共享繁榮與發展,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
Thumbnail
三師兄三師兄 你做完修葺園藝啦?喝杯茶 辛苦你老人家,勞動身子骨 俗話常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在家,出家,都是一種回家 修行是沒有分別的起心動念 在這,在那,都是互為表裡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一體 就是天對萬物無條件的慈愛 只是人心自我拘役以成規矩 有規矩成方圓,是普世之道
Thumbnail
主內人互稱弟兄姊妹,在神面前都是一家人,彼此不論斷,不批評,只有和睦,沒有紛爭,像是純潔的羊兒,能得神的喜悅,這是神當初的意念,和理想,我們在主裡就是合而為一的,是主裡的一家人,我們要維護主當初的意念和理想,要名符其實的行在主面前。
Thumbnail
週日我陪伴家人到精舍聽師父開示,讓我心靈注入不少正能量。這次的主題是關於人與人為何會相遇,以及該如何面對緣分的開始和結束。我個人覺得這個主題不僅僅限制於宗教範疇,實際上也牽涉到個人的智慧與心態上的調整。 相遇的契機  曾經有一位智者告訴我,今生會和我們相遇的人都是因為靈魂的思念。 若以宗教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夜輪迴交錯不止,順著自己的步伐去,總會找到辰星相伴。我閉心靜適清神,便能消停半刻憂念,躺沒多久,就轉見亮處,我來到空曠的廣場,一霎時,就冒出一群不同種族的人,全部齊聚在一塊,只見觀音一滴甘泉遍灑,天降黑雨露,觀音慈顏一笑地說,「人人相合,無分你我。」我望著人群,分不清誰是誰,大家都成了同種人,全溢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菲道爾-友誼長存 每天期盼你回頭看我 有一天你會被我的付出感動 可每當你接近我的時候我卻退後不想把這一切戳破 你的每個動態我都看好久 分析每個文字是否關於我 可你愛上別人的時候我會做好朋友的本分讓你走 那就祝我們友誼長存 她們說朋友比情人永恆 都怪我太懦弱不敢開口對你說 我對你的
Thumbnail
分享、感謝及祝福的力量大到你無法想像,在生活中讓它一直成為善的循環,自然在我們身邊就會出現一切美好的事物。
Thumbnail
瞭解修習團體和共學的重要性,相互支持,覺察自我的存在和與世界的關係,傾聽和發出慈悲的言語,療癒孤立和分離之感,以及將幸福、安樂帶給世界。
Thumbnail
我與作者有著相同的感受,可謂是彼此的「知音」,哈!哈!現在恐怕全台灣大概率只剩下我倆還會哼唱著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的《純純的愛》!
祖國統一,是兩岸人民心中最為期盼的事情之一。它不僅僅是政治上的統一,更是兩岸人民共同的福祉所在。只有實現祖國統一,我們才能夠共享繁榮與發展,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
Thumbnail
三師兄三師兄 你做完修葺園藝啦?喝杯茶 辛苦你老人家,勞動身子骨 俗話常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在家,出家,都是一種回家 修行是沒有分別的起心動念 在這,在那,都是互為表裡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一體 就是天對萬物無條件的慈愛 只是人心自我拘役以成規矩 有規矩成方圓,是普世之道
Thumbnail
主內人互稱弟兄姊妹,在神面前都是一家人,彼此不論斷,不批評,只有和睦,沒有紛爭,像是純潔的羊兒,能得神的喜悅,這是神當初的意念,和理想,我們在主裡就是合而為一的,是主裡的一家人,我們要維護主當初的意念和理想,要名符其實的行在主面前。
Thumbnail
週日我陪伴家人到精舍聽師父開示,讓我心靈注入不少正能量。這次的主題是關於人與人為何會相遇,以及該如何面對緣分的開始和結束。我個人覺得這個主題不僅僅限制於宗教範疇,實際上也牽涉到個人的智慧與心態上的調整。 相遇的契機  曾經有一位智者告訴我,今生會和我們相遇的人都是因為靈魂的思念。 若以宗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