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橋上,與你相遇》書摘—在教會與LGBT族群之間築一道雙向的橋

2020/06/1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在橋上,與你相遇》這本書是教堂的神父塞給我的,我之前還真的不知道,原來天主教有這樣子的著作。(也瞄到神父還有幾本庫存,應該是要準備塞給他認為應該看這本書的人XD)
這本書對LGBT而言,是一本相當溫柔的書。作者James Martin神父,一直致力於LGBT基督徒,狹縫中生存的、隱藏自己的基督徒。他寫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在天主教教會和LGBT群體之間,築起一條雙向的溝通管道,告訴教會可以如何以「尊重、同情、體貼」的原則,接觸LGBT;而LGBT又應如何以相同的「尊重、同情、體貼」原則,看待教會。
一邊寫著書評,看到博客來上,有一段這樣的留言:
《天主教主教團秘書長陳科神父對於此書的聲明啟事》

天父慈悲為懷,邀請世人與祂和好,並藉著耶穌基督賜予眾人恩寵,助人悔改。教會在世的使命乃是宣傳基督的福音,為使人認識天主,脫離罪惡,聖善過活 ,而教會對同性戀傾向和行為的教導及態度,一向以《天主教教理》2357、2358、2359為標準 。
耶穌會詹姆士.馬丁神父著作「Building Bridge」中文版《在橋上,與你相遇—基督徒和同志團體如何建立彼此尊重、同情、體貼的互動關係》一書,純屬馬丁神父個人意見,在台灣和香港天主教會並沒有得到出版許可。
這樣煞有其事的聲明,激發我趕快將這篇書評寫出來。
偶們先來看看,陳科神父聲明所提的《天主教教理》(Catechism of Catholic Church)的內文:
2357. 同性戀是指在男人間,或女人間,對同一性別的人,體驗著一種獨佔的或佔優勢的性吸引力。歷經各世代及不同文化,它具有不同的形式。其心理方面的起因大部分仍不可解釋。根據聖經,同性戀的行為顯示嚴重的腐敗,聖傳常聲明「同性戀的行為是本質的錯亂」,是違反自然律的行為,排除生命的賜予,不是來自一種感情上及性方面的真正互補。在任何情形下同性戀行為是不許可的。2358. 有為數不少的男女,呈現著天生的同性戀傾向。同性戀並非他們刻意的選擇;正是這事實為他們大多數人構成了一種考驗。對他們應該以尊重、同情和體貼相待應該避免對他們 有任何不公平的歧視。這些人被召在他們身上實行天主的旨意,如果他們是基督徒,應把他們由於此種情形可能遭遇的困難,與基督十字架上的犧牲結合在一起。2359. 同性戀者被召守貞潔。藉著訓練人內心自由的自制諸德行,有時藉著無私友情的支持,藉著祈禱和聖事的恩寵,他們可以,也應該,漸次地並決心地,走向基督徒的成全。
以我的解讀,陳科神父的意思應該是說,書中一味強調第2358條,看看第2357和2359吧。
不過書中序言,其實早就清楚說明:
「不在本書中放入對同性關係的長篇討論,這也是刻意的,因為教會對這件事的立場非常明確:同性之間的性關係是不許可的。然而,同志基督徒群體對此事的立場也同樣明確:同性的性關係是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此我是在講同志基督徒中的多數人,而非這群體中相對少數不這麼想的人)。⋯⋯所以,我決定不浪費筆墨討論這個議題,因為它屬於雙方相距太遠的一塊區域。⋯⋯這本書不是道德神學的論文,也不是針對同志性道德的反省。更進一步地說,並非什麼事都和性有關。真正和這本書有關的,是對話及祈禱。」(P.22-23)
序言的結尾寫道:
「這本書並非一場論戰,⋯⋯而是一個邀請,請人進入對話和祈禱,然後扎根於耶穌基督去進行服務。每一項基督徒的牧靈服務都是扎根於耶穌,但是伸出手接觸那些自覺處在邊緣的人,就是最親近地跟隨耶穌。這是耶穌主要任務中的一項,對教會來說,也應是如此。」(P. 32)
我是相當同意這本書的立場的。福音不是要傳給行為端正、品行良好的模範生,而是每一個人,每一個人,每一個人。不論貧富、貴賤、男女第三性。將福音傳給曾有五個丈夫的撒馬黎亞婦人,到人人討厭的稅吏家去作客,這是耶穌立下的榜樣。
這本書的重點,就如副標題所說的:「基督徒和同志團體如何建立彼此尊重、同情、體貼的互動關係」。如果你還沒準備好,以開放、聆聽的心態,築起這道雙向的橋,那我寧願你不要讀,也不要斷章取義地謾罵、詆毀、扭曲這本書的意義。
以下分享一些我很喜歡的段落。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自己找這本書來看喔!
「耶穌往往不批評那些軟弱但努力嘗試的人,相反地,耶穌批評那些強壯卻懶得去做的人。例如,懶得幫助他家門口窮人的那個富翁(路加福音7:36-45)⋯⋯對耶穌而言,罪是『不願費心去愛的缺失』。我想,在奧蘭多事件中,許多教會中的人沒能費心去愛。我們有多常犯這種不願費心的過失?」(第二章 同情:由教會走向同志,P. 87)
「在同志這件事上,就如在其他一切事情上,耶穌都是我們的榜樣。當耶穌與處於邊緣的人們相遇時,他看到的不是類別,而是單一的個人。澄清一下,我並不是說同志應該被邊緣化或感覺自己處在邊緣。相反地,我說的是在教會裡有許多人確實發覺自己被排擠到邊緣。他們被視為『異類』。但是對耶穌來說,沒有『異類』。耶穌的目光超越類別——他在人們所在的地方與他們相遇,並陪伴他們。」(第三章 體貼:由教會走向同志,P. 94-95)
「在接觸、幫助邊緣人的時候,耶穌所做的一直是從外面進到裡面。他把那些在外面的人帶進來。同時,他將門徒們和那些在裡面的人帶領到外面去。他推動他們往外,走向邊緣。耶穌所傳達的一直是包容接納的訊息,他透過向人們宣講、醫治來通傳和給予人們聖經學家所稱的『同席夥伴的情誼』——也就是與他們一起吃飯,這在第一世紀的巴勒斯坦地區是個歡迎接納的標記。他一再這麼做,不只跟羅馬百夫長和匝凱,還有其他稅吏、妓女、一位撒瑪黎雅婦人,以及許多病人,這些人也都被視為遭到摒棄的人。我的重點不是同志應被當成罪人來對待(就像上述這些人有許多過往都被如此看待),因為我們都是罪人。⋯⋯事實上,耶穌往往因為這樣的做法而遭到批評。但耶穌的作為是包容接納的,⋯⋯對耶穌來說,沒有『我們』和『他們』之分,只有『我們』。」(第三章 體貼:由教會走向同志,P. 96-97)
這本書的Part 2 ( P. 153-227)是「從聖經中反思與默想」,只有11章,列有11段聖經經文,每段都附有針對LGBT的反省題。我覺得問題的「指引性」太強,設計得好像有標準答案似的,一題裡面又常包4、5個問題,讓人讀起來有點煩躁,是這本書較為美中不足的地方。
我也希望,藉由這本書,可以讓基督教會和LGBT群體雙方,都能更加了解彼此,放下成見,真正用心去對話。引用了這麼多書中的內文,其實也是私心希望LGBT可以有機會看到這本書的內容,明白基督信仰並不是與LGBT誓不兩立,也不是要人違背他的天性;而教會的責任,僅是要將人帶到天主、耶穌那裡去,而不是替天主施行審判。同樣,也希望基督徒和LGBT都了解,教會中,一樣有隱身的彩虹教友,也有善待LGBT的牧者。
衷心祈願有更多人看到《在橋上,與你相遇》這本書。
夜貓的夜
夜貓的夜
2007年由香港到台灣,在臺北定居10年。曾經是中文系,也待過圖書館學的系所,現在是護理系。偏食:日韓小說、推理、恐怖、療癒系、醫療、生死、書目療法(bibliotherapy)。 因為不太買書,所以都是圖書館借得到的書。部落格搬家到方格子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