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4 良因法師 隨筆
英邵武謂真淨文和尚①曰:
「物暴長者,必夭折;功速成者,必易壞。
不推長久之計,而造卒成之功,皆非遠大之資。
夫天地最靈,猶三載再閏,乃成其功,備其化。
況大道之妙,豈倉卒而能辦哉。要在積功累德。
故曰:『欲速則不達,細行則不失。美成在久,遂有終身之謀。』
聖人云:『信以守之,敏以行之,忠以成之,事雖大而必濟。』
昔喆侍者②,夜坐不睡,以圓木為枕,小睡則枕轉,覺而復起,安坐如故,率以為常。
或謂用心太過。
喆曰:『我於般若緣分素薄,若不刻苦勵志,恐為妄習所牽。
況夢幻不真,安得為久長計?』
予昔在湘西,目擊其操履如此。
故叢林服其名,敬其德而稱之。」
《靈源拾遺》
【注釋】
① 真淨文和尚:北宋・真淨克文禪師,號雲庵。閿鄉(河南省閿鄉縣)人,俗姓鄭。初投複州(今湖北省)北塔廣公出家,後參積翠・黃龍慧南禪師,嗣其法。因機鋒銳利,人稱「文關西」。嘗居高安洞山寺、聖壽寺、金陵報寧寺、廬山歸宗寺、泐潭(江西省宜豐縣)寶峯禪院等刹,頗得宰相王安石、張商英之推崇。宋神宗賜號「真淨禪師」。崇甯元年(1102)十月十六日示寂。年七十八,法臘五十二。塔於泐潭新豐。
② 喆侍者:北宋潭州大溈・真如慕喆禪師,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俗姓聞。依建昌永安・圓覺禪師得度,勵道甚勤。後至南昌謁翠岩可真禪師為侍者,世稱「喆侍者」。為人剛直,以荷法為志。紹興初受賜紫衣和「真如」之號,詔住大相國寺智海禪院。紹聖二年(1095)十月八日示寂。闍維舍利鬥許,大如豆。目睛齒爪不壞。門弟子分塔於京潭。
【演蓮法師譯文】
邵武洪英禪師對真淨克文禪師說:
「凡世間萬物,都是順著自然逐漸長大的。若是突然暴長,必定夭折。同樣的道理,凡迅速成就的功業,也必然容易敗壞。因此,不考慮長久的計畫,只想草率行事僥倖邀功,都不是能成就豐功偉業的人才。
天地是萬物之靈,一年四季周而復始,可以說是最有規律性的了。但在曆法上,因為地球環繞太陽運行一周的時間有一定差數,所以還要三年一閏、五年再閏進行調整,始能完成其化育萬物之功。
更何況無上妙道,廣大深遠,豈是在匆促之間就能成辦嗎?必須要在平時不斷地積功累德,才能通達至道。
因此說『欲速則不達,小心行事才不會有失誤。凡要達到美妙的境地,必須持之以恆,才能實現一生美好的願望。』就像《左傳》中範文子所說:『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雖大必濟。』
從前潭州大溈・慕喆禪師在翠岩可真禪師座下為侍者時,精勤行道,夜坐不睡,用一個圓木作枕,當坐禪實在困極了,就躺下休息片刻。可是剛一入睡,圓枕轉動,馬上驚醒,又繼續打坐,以此為常法。
有人說:『如此用心,似乎太過。』
慕喆禪師說:『我於生死大事尚未透脫,都是因為平常與般若緣分淺薄,如果不刻苦用功,磨勵其志,恐怕很容易就會被妄想習氣所牽引。
何況此身無常如夢幻,本來不真實,怎麼能作長久的打算呢?』
慕喆禪師這種堅苦卓絕的品行,是我以前雲遊湘西時親眼見到的。所以叢林中提起他的名字,無人不稱揚敬佩他的道德。
良因贊曰:
世間法的目的在「得」,出世間法的宗旨在「捨」,本非同路。
若要得,可以走捷徑、求效率;若要捨,那就沒有捷徑了。
如同「病去如抽絲」,重病的痊癒豈是一蹴可幾!
同樣的,無量劫的煩惱習氣,只有透過不斷努力地積集資糧,方能漸漸脫落。
下滴水穿石的功夫,不因抄小徑而錯路,才是真正最快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