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一 070

《禪林寶訓》卷一 07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14.10.14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英邵武謂真淨文和尚①曰:

「物暴長者,必夭折;功速成者,必易壞。

不推長久之計,而造卒成之功,皆非遠大之資。

夫天地最靈,猶三載再閏,乃成其功,備其化。

況大道之妙,豈倉卒而能辦哉。要在積功累德。

故曰:『欲速則不達,細行則不失。美成在久,遂有終身之謀。』

聖人云:『信以守之,敏以行之,忠以成之,事雖大而必濟。』

昔喆侍者②,夜坐不睡,以圓木為枕,小睡則枕轉,覺而復起,安坐如故,率以為常。

或謂用心太過。

喆曰:『我於般若緣分素薄,若不刻苦勵志,恐為妄習所牽。

況夢幻不真,安得為久長計?』

予昔在湘西,目擊其操履如此。

故叢林服其名,敬其德而稱之。」

《靈源拾遺》

【注釋】

① 真淨文和尚:北宋・真淨克文禪師,號雲庵閿鄉河南省閿鄉縣)人,俗姓。初投複州(今湖北省北塔廣公出家,後參積翠・黃龍慧南禪師,嗣其法。因機鋒銳利,人稱「文關西」。嘗居高安洞山寺聖壽寺金陵報寧寺廬山歸宗寺泐潭江西省宜豐縣寶峯禪院等刹,頗得宰相王安石張商英之推崇。宋神宗賜號「真淨禪師」。崇甯元年(1102)十月十六日示寂。年七十八,法臘五十二。塔於泐潭新豐

② 喆侍者:北宋潭州大溈・真如慕喆禪師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俗姓。依建昌永安・圓覺禪師得度,勵道甚勤。後至南昌翠岩可真禪師為侍者,世稱「喆侍者」。為人剛直,以荷法為志。紹興初受賜紫衣和「真如」之號,詔住大相國寺智海禪院紹聖二年(1095)十月八日示寂。闍維舍利鬥許,大如豆。目睛齒爪不壞。門弟子分塔於京潭


【演蓮法師譯文】

邵武洪英禪師真淨克文禪師說:

「凡世間萬物,都是順著自然逐漸長大的。若是突然暴長,必定夭折。同樣的道理,凡迅速成就的功業,也必然容易敗壞。因此,不考慮長久的計畫,只想草率行事僥倖邀功,都不是能成就豐功偉業的人才。

天地是萬物之靈,一年四季周而復始,可以說是最有規律性的了。但在曆法上,因為地球環繞太陽運行一周的時間有一定差數,所以還要三年一閏、五年再閏進行調整,始能完成其化育萬物之功。

更何況無上妙道,廣大深遠,豈是在匆促之間就能成辦嗎?必須要在平時不斷地積功累德,才能通達至道。

因此說『欲速則不達,小心行事才不會有失誤。凡要達到美妙的境地,必須持之以恆,才能實現一生美好的願望。』就像《左傳》中範文子所說:『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雖大必濟。』

從前潭州大溈・慕喆禪師翠岩可真禪師座下為侍者時,精勤行道,夜坐不睡,用一個圓木作枕,當坐禪實在困極了,就躺下休息片刻。可是剛一入睡,圓枕轉動,馬上驚醒,又繼續打坐,以此為常法。

有人說:『如此用心,似乎太過。』

慕喆禪師說:『我於生死大事尚未透脫,都是因為平常與般若緣分淺薄,如果不刻苦用功,磨勵其志,恐怕很容易就會被妄想習氣所牽引。

何況此身無常如夢幻,本來不真實,怎麼能作長久的打算呢?』

慕喆禪師這種堅苦卓絕的品行,是我以前雲遊湘西時親眼見到的。所以叢林中提起他的名字,無人不稱揚敬佩他的道德。

raw-image

良因贊曰:

世間法的目的在「得」,出世間法的宗旨在「捨」,本非同路。

若要得,可以走捷徑、求效率;若要捨,那就沒有捷徑了。

如同「病去如抽絲」,重病的痊癒豈是一蹴可幾!

同樣的,無量劫的煩惱習氣,只有透過不斷努力地積集資糧,方能漸漸脫落。

下滴水穿石的功夫,不因抄小徑而錯路,才是真正最快速的方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