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集 01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3/2/26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翠岩禪師:
「處眾處獨,宜韜宜晦;若啞若聾,如癡如醉;
埋光埋名,養智養慧;隨動隨靜,忘內忘外。」
良因曰:
欲求功夫成片,必如雞抱卵,綿密不失。
此時若張揚己德,實在不可思議。
因為名利不僅動念,且招致毀謗等障道因緣。
雖說「狂花亂舞,空體依然」是修行人的目標,
但也不必故意趨向惡因緣,來考驗自己吧!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晚晴集 2013/2/25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道宣律師: 「凡夫學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誹。 諦觀少言說,人重德能成,遠眾近靜處,端坐正思惟。 但自觀身行,口勿說他短,結舌少論量,默然心柔軟。 無知若聾盲,內智懷實寶,頭陀樂閒靜,對修離懈惰。」 良因曰: 凡夫因種種欲,而生心中種種名
晚晴集 2013/2/22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智者大師: 「瞋是失佛法之根本,墜惡道之因緣,法樂之冤家, 善心之大賊,種種惡口之府藏。」 良因曰: 因為遠離瞋恚,所以不再以瞋毒面對眾生, 自然也就遠離惡口之業。 由於心境祥和,所薰習之法義, 也就能安住於心,因此法樂內充。 今生活的自在,來世遠離三惡道
晚晴集 2013/2/21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智者大師: 「世間色聲香味觸,常能誑惑一切凡夫,令生愛著。」 良因曰: 經典中有渴鹿陽燄的譬喻,在譬喻中, 渴鹿於荒原上不斷的狂奔,只為了追逐那遙不可及的水; 直到倒地渴死為止,也不知道這只是陽燄罷了。 世人面對五欲的追求,不也是如此?至死方休!
晚晴集 2013/2/20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有部律》: 「利養及名聞,愚人所愛樂,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 良因曰: 因提婆達多行種種非法,卻大獲利養,故佛陀有此開示。 世尊說:「此之癡人,能於長夜,受無利益苦惱之事。」 也就是說,於名利有所貪求,或名、德不相符者, 將因之墮落,並招感現世之譏毀
晚晴集 2013/2/19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有部律》: 「身語意業不造惡,不惱世間諸有情。 正念觀知欲境空,無益之苦當遠離。」 良因曰: 修行之基礎,必從持戒作起。 持戒時不造惡業,也是對眾生的慈悲。 接著應當修學止觀之定慧法門,要緊在破除愛欲煩惱。 最後必須精進,但應知牛車不走,應當打牛,而非打
晚晴集 012 2013/2/18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佛遺教經》: 「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餘,常無不足。 有少欲者,則有涅槃。」 良因曰: 大多數人的心,往往是處於憒鬧與不安中。 同時也虛妄的認為,當欲望滿足時,心就能安定。 實際上真正的安住處,是清淨心。 此狂舞不安的心,也才能真正
晚晴集 2013/2/25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道宣律師: 「凡夫學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誹。 諦觀少言說,人重德能成,遠眾近靜處,端坐正思惟。 但自觀身行,口勿說他短,結舌少論量,默然心柔軟。 無知若聾盲,內智懷實寶,頭陀樂閒靜,對修離懈惰。」 良因曰: 凡夫因種種欲,而生心中種種名
晚晴集 2013/2/22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智者大師: 「瞋是失佛法之根本,墜惡道之因緣,法樂之冤家, 善心之大賊,種種惡口之府藏。」 良因曰: 因為遠離瞋恚,所以不再以瞋毒面對眾生, 自然也就遠離惡口之業。 由於心境祥和,所薰習之法義, 也就能安住於心,因此法樂內充。 今生活的自在,來世遠離三惡道
晚晴集 2013/2/21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智者大師: 「世間色聲香味觸,常能誑惑一切凡夫,令生愛著。」 良因曰: 經典中有渴鹿陽燄的譬喻,在譬喻中, 渴鹿於荒原上不斷的狂奔,只為了追逐那遙不可及的水; 直到倒地渴死為止,也不知道這只是陽燄罷了。 世人面對五欲的追求,不也是如此?至死方休!
晚晴集 2013/2/20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有部律》: 「利養及名聞,愚人所愛樂,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 良因曰: 因提婆達多行種種非法,卻大獲利養,故佛陀有此開示。 世尊說:「此之癡人,能於長夜,受無利益苦惱之事。」 也就是說,於名利有所貪求,或名、德不相符者, 將因之墮落,並招感現世之譏毀
晚晴集 2013/2/19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有部律》: 「身語意業不造惡,不惱世間諸有情。 正念觀知欲境空,無益之苦當遠離。」 良因曰: 修行之基礎,必從持戒作起。 持戒時不造惡業,也是對眾生的慈悲。 接著應當修學止觀之定慧法門,要緊在破除愛欲煩惱。 最後必須精進,但應知牛車不走,應當打牛,而非打
晚晴集 012 2013/2/18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佛遺教經》: 「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餘,常無不足。 有少欲者,則有涅槃。」 良因曰: 大多數人的心,往往是處於憒鬧與不安中。 同時也虛妄的認為,當欲望滿足時,心就能安定。 實際上真正的安住處,是清淨心。 此狂舞不安的心,也才能真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所以我們面對妄想的態度應該是不迎不拒。我不去迎合它,不像一般人一樣跟著妄想跑,想想想……想一大堆,我不迎。同時我也不拒,不抗拒。不拒不是說我要隨順它,而是說我也不要去壓它,它來就來了,很自然很正常,不管它,放它走,它自然而然就消失掉。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就像我師父講的,出家人前五年你要衝。其實不止前五年,以後也是一樣。要息諸緣務,好好用功。這要靠自己自覺,不要往外攀緣——「當急挫之」。那不往外攀緣的根本,就是要落實在修止觀。
篤定心念行正道 再大的災難也不動搖 就是精進在禪定中 修行希望我們能夠人人,我們的心對外面的境界,無論什麼境界來了,都能保持我們這念心,這才是真功夫。各位,學佛就是要學得這念心有這番功夫。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Thumbnail
很多現在來皈依、來學佛了都還亂講話,「妄語」會消掉平生的福德。邪淫的人要有一個淫緣,找一個對象、對方肯,還要場地,什麼時候....這個邪淫才算成立,「妄語」一下就講出來了!誇大、自我炫耀,講迷惑顛倒的話、吹牛......這一些講多了,福德分分秒秒在流失。何必呢?所以為什麼有的修行人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蓮花生大士親自開示,嘴巴亂講或者發了誓言又不算數、沒有照做,福報就損失了。很多人發誓就像吃飯、喝水一樣家常便飯,每天都在亂講話,言而無信的人比比皆是。所以「自食其言的增上果,成熟於外相。」常常講話不算話增上果成熟了,會土地貧瘠、食物沒有營養、恆遭四大災難成熟於自身,福德淺薄。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所以我們面對妄想的態度應該是不迎不拒。我不去迎合它,不像一般人一樣跟著妄想跑,想想想……想一大堆,我不迎。同時我也不拒,不抗拒。不拒不是說我要隨順它,而是說我也不要去壓它,它來就來了,很自然很正常,不管它,放它走,它自然而然就消失掉。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就像我師父講的,出家人前五年你要衝。其實不止前五年,以後也是一樣。要息諸緣務,好好用功。這要靠自己自覺,不要往外攀緣——「當急挫之」。那不往外攀緣的根本,就是要落實在修止觀。
篤定心念行正道 再大的災難也不動搖 就是精進在禪定中 修行希望我們能夠人人,我們的心對外面的境界,無論什麼境界來了,都能保持我們這念心,這才是真功夫。各位,學佛就是要學得這念心有這番功夫。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Thumbnail
很多現在來皈依、來學佛了都還亂講話,「妄語」會消掉平生的福德。邪淫的人要有一個淫緣,找一個對象、對方肯,還要場地,什麼時候....這個邪淫才算成立,「妄語」一下就講出來了!誇大、自我炫耀,講迷惑顛倒的話、吹牛......這一些講多了,福德分分秒秒在流失。何必呢?所以為什麼有的修行人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蓮花生大士親自開示,嘴巴亂講或者發了誓言又不算數、沒有照做,福報就損失了。很多人發誓就像吃飯、喝水一樣家常便飯,每天都在亂講話,言而無信的人比比皆是。所以「自食其言的增上果,成熟於外相。」常常講話不算話增上果成熟了,會土地貧瘠、食物沒有營養、恆遭四大災難成熟於自身,福德淺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