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學》02 不要說:「辛苦了」(醫院探病篇)

《表達學》02 不要說:「辛苦了」(醫院探病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文嚴禁抄襲、報導、轉分享,須經過原作者同意)

語言有力量,可以輕易激勵人,更可暗示人往負面的方向走,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小學國語課要大量練習「換句話說」,不是在浪費生命誒,是從小就要學習怎麼把同樣一句話、一件事說得更漂亮、讓聽者感到快樂,才能創造愛與和平的世界。

有很多話,乍聽之下有禮貌、善良,其實是會引導人往負面的方向思考,可怕的是說者跟聽者都不自覺,但影響力卻潛移默化。

其中一個我最討厭的、感到超不妥當的說法,就是告訴別人「辛苦了」

很多人生活中不經意脫口而出,但我不喜歡,且非常刻意地避免使用,原因是這個詞不具備正面意義,只是在暗示對方「真的很苦」、「還會越來越苦」,會引導聽者往負面的地方思考、行動。

這篇文章我先舉一個日常最常發生的案例,去醫院探病的情境:

A、B兩人一起去探病,他們看見病患長輩的小孩很細心照料,A跟B分別想基於好意跟禮貌向病患致意,卻說出截然不同的語言:

A:「你看你小孩這麼辛苦,他們這麼愛你,你要快點好起來」

B:「你看你小孩這麼棒,他們這麼愛你,你要快點好起來」

病患本人聽到這兩種語言會有什麼感覺呢?

聽到A的感覺會覺得:

「對,我小孩真的好辛苦、好可憐,現在為了我這麼累,如果我不在就好了,我讓他們一直在吃苦,我不是好爸爸,怎麼辦,還是我死了算了。」

聽到B的感覺會覺得:

「我的小孩真的很棒,他們好可愛,我也很想再多點時間跟他們相處,對,我想要好起來。」

再換一個情境,如果這時候A跟B也想安慰家屬,所以向病患的小孩說:

A:「辛苦了」

B:「你爸爸有你們在身邊,他真有福氣」

病患在旁邊聽到了,她會怎麼想?

聽到A的感覺是:「當我的小孩就是在吃苦」,於是產生愧疚感

聽到B的感覺是:「對,我是個有福氣的人,我這次應該能撐過去」

大家不要覺得我誇飾病人的情緒或解讀,因為病人的心情往往是比一般人更加脆弱、不安、絕望的,有當過病人一定秒懂我的意思。

再來是,病患的小孩、家屬聽到「辛苦了你們」或者「你們真的很棒」,心中也會產生不同的情緒

聽到A「辛苦你們了」,感覺是:「對,我爸為什麼讓我這麼苦,好煩」

聽到B「你們真的很棒」,感覺是:「對,我們正在做好的事」

大家也不要認為我誇飾病人家屬的心情,因為照顧病患的家屬,心中也容易無助、疲累、負面,而且極度需要精神寄託,所以,他們更需要正面的語言力量

同理,也避免對醫護說「辛苦了」,請直接置換成「你真的好棒」

醫護聽到A「辛苦你了」的感覺:「我也覺得我的工作好苦、好煩啊,天啊!」

(內心產生對這份工作的躁鬱情緒,離職念頭頓時浮出)

醫護聽到B「你真的好棒」的感覺:「真的,我很棒,我在從事的工作很有價值,幫助了好多人、家庭,我要繼續做下去!」

(使命感油然而生,對待病患更積極熱情)

大家也不要認為我誇飾了醫護的情緒,他們不是神,只是人,他們也會有低潮的時候,也需要被安慰跟鼓舞。

以上的案例全部都是A在扣分,B在得分,大家麻煩請擔任B這個角色

可以理解我的意思了吧,下次不要再在醫院對病患、家屬、醫護說「辛苦了」

請把「辛苦了」,置換成「你真的好棒喔」

(我已經決定我以後都要公式化這些說法,大家學比較快)

要讓病患產生求生意志、或是感到痛苦厭世,真的是幾秒鐘的時間而已!


總之,我覺得我這篇文章要得諾貝爾和平獎

延伸閱讀:《王子公主學》02 不要說:「辛苦了」(階級篇)


avatar-img
♡ 後沙發的會客廳 ♡
12.6K會員
622內容數
歡迎讀者在此討論我的所有專題內容:辣妹學與型男學(兩性議題)、牛排學(人生自我探索與職場規劃)、表達與社交學、王子公主(階級文化)、指甲油的秘密(推理小說)、辣妹編輯生活(過往在GQ\VOGUE的經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我以前開放QA的時候,常遇到有人問我「要怎樣才會比較會聊天、比較會說話」? 我很少回答這類問題,主因是我覺得這真的需要寫成一本書 很多人把說話想得很難,於是超緊張,但我的建議是,你就把說話想成「穿搭」 你出門要穿一件衣服的時候,一定會思考: 穿搭邏輯是「藏拙」藏著缺點、凸顯優點,對人說話也是一樣
我以前開放QA的時候,常遇到有人問我「要怎樣才會比較會聊天、比較會說話」? 我很少回答這類問題,主因是我覺得這真的需要寫成一本書 很多人把說話想得很難,於是超緊張,但我的建議是,你就把說話想成「穿搭」 你出門要穿一件衣服的時候,一定會思考: 穿搭邏輯是「藏拙」藏著缺點、凸顯優點,對人說話也是一樣